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为什么要执着于打马岛战争?毕竟大英帝国放弃的地方多了去了?

那年那兔这些事


主动放弃和武力夺取完全就是两码事,如果英国就这么认输了,大英帝国的国际形象全毁,以后会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因此即使再困难,英国也要用武力将马岛夺回来!

虽然英国大英帝国的光辉已经不在了,但是也不是对边来个人就能欺负的。在马岛问题上,阿根廷最先还是采取与英国谈判的方式解决,但是谈判很快就谈崩了。这时候阿根廷国内环境矛盾重重,于是用武力夺取了了马岛,并俘虏了岛上的驻英士兵,这就是不宣而战了,如果是谈判英国退了还好说,既然已经达到了战争的地步,作为强国的英国如果退了,以后世界舞台就再也没有英国的落脚点了。

老牌强国也是要尊严的,那时候的英国还想着能不能将香港这些地方保下来,如果英国退缩了,那香港会不会被效仿,那里的敌人比阿根廷更强大,更不好惹!如果英国在战争面前退缩了,那么马岛以后,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英国的话语权了。

英国可是5大常任理事国,那也是世界大国,根本退无可退,只能应战!


狼烟火燎


马岛战争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马岛,即阿根廷口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之福克斯群岛。这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的群岛,距离阿根廷300多海里,距离英国有8000海里远。

关于这个群岛的主权,英国和阿根廷方面一直有争议。群岛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声称拥有对该群岛的主权。1833年被英国占领,此后一直处于英国实际统治之下。但阿根廷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

1958年,阿根廷将马岛问题提交到联合国。

196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该群岛属于殖民地问题。

1966年,英国和阿根廷开始了归属问题的谈判。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觉得英国是在故意拖延,失去耐心,派军队进驻马岛,战争爆发。

同年6月,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

以上是马岛争端的大致过程。

英国选择战争,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考虑。

一、被动应战

谈判了十几年都没啥进展,阿根廷失去了耐心,决心采用武力占领马岛。

对于英国来说,马岛在英国治下一百多年,阿根廷的这种行动无疑等于侵略。

应对侵略能怎么办呢?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一般是先通过外交途径劝说对方撤兵,然后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武力驱逐。

当时美国试图调停,劝说阿根廷撤军,阿根廷不为所动,因为阿根廷认为谈了十几年了,也没谈出个花儿来,不如直接动手。现在既然抢到手了,当然不能轻易让出去。

外交劝说无效,那英国也只能动手了。如果不动手,那就显得英国太软弱可欺了。

而且美国很明显是站在英国一边的。

二、马岛本身的地位问题

最开始英国并不承认马岛是殖民地,马岛上最初没有人居住,后来的移民也都是英国人,到今天岛上居民也不过才3000人。

20世纪60年代,正是反殖民斗争的高峰,所以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是有时代背景的。

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马岛被列为殖民地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英国来说,其实它是不想放弃任何殖民地的。放弃只不过是无奈之举,实力不够罢了。背后又有美国和苏联捣乱。

英国放弃的殖民地,大多是当地人民要求独立,并且斗争的结果。马岛不存在这个问题,上面人数太少,而且属于自治状态。岛上的居民既享受英国公民的待遇,还不怎么受管制,何乐而不为。

马岛的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它靠近南极洲,往东就是麦哲伦海峡,可以控制南大西洋航道。作为一个海洋国家,英国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马岛这个战略要地。

三、战争是英国内政的需要

自从苏伊士运河丢了以后,英国的衰落趋势非常明显。殖民地纷纷独立,加上石油危机,英国的经济也在走下坡路。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经济上力行改革,试图重振英国。但光是经济改革,并不能唤起英国民众日益沉沦的意志。

撒切尔夫人觉得只有让公众感到受辱,才能刺激到公众。而战争则可以重新凝聚英国民众,还能改善保守党无能的形象。

此外,当时在马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说储藏量是北海油田的十倍。这对于在石油危机受到沉重打击的英国来说,无疑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决定了英国的选择。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迷蝶梦文史社


因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英国的殖民地只是用来获取利益的,而且当时是英国体面的主动退出的,但是马岛则是英国的领土,比殖民地更具有政治意义。

二战之后,英国的实力大为衰减,根本就无力去继续控制广大的殖民地,再加上由于之前二战的影响,这些殖民地都兴起了独立运动,因此英国也顺水推舟,体面的退出了这些殖民地,但是依然保持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马岛就不同了,该岛属于英国领土,马岛上居住的都是英国人,而本国的领土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马岛可不是低一个等级的殖民地,因此对于英国而言马岛自然不可轻易忽视。

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岛是被阿根廷武装夺取的,是彻彻底底的战争行为,这是对英国的挑战,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即使冷战时期国力大为衰减,但是依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大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如果让阿根廷这样的国际小角色直接夺取英国的领土,而英国甚至不派兵还击,那么直接损害的是英国的尊严和长久利益,所以无论如何都是要击败阿根廷,收复失地。


前沿阵地


首先,当时马岛属于英属地,并且驻兵宣称拥有主权,阿根廷趁英国撤军,马岛英军数量极少,根本无力抵抗!主权被侵占这是英国看来保家卫国的战役!

第二英国已然从日不落帝国落魄,但是其在世界上依然保留不少殖民地,假如马岛不夺回,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中国‘香港’!

3.尊严,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人欺负,脸上终究挂不住,还好几个‘老朋友’都支持那就打吧!

4.马岛资源丰富,对于英国这个岛国来说,无疑是更加不能放弃的!

5.阿根廷军事力量不强,尤其海空军力量,这与香港不同陆地上不去!


温故而志新


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周边渔产丰富,大陆架富含油气,它距阿根廷本土400公里,离英伦三岛1.3万公里,16、17世纪先后被英国、荷兰、法国等探险家“发现”并登陆,法、英都曾设立居民点,西班牙从18世纪后期控制该岛,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其拥有主权,1833年英国赶走阿根廷人后在岛上驻军,阿根廷从未放弃对其主权诉求。

一战之后,大英帝国国土面积达3367万平方公里(本土仅24.4万),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2.5%,人口的1/4。在英国看来,福克兰是其发现的“无主地”,当时当地并无土著,这与殖民地有根本区别。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经济上采纳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政策主张,大力推行私有化。1982年赢下福克兰群岛之战,使英国在整个80年代重拾国威与尊严。


ruixuezhaofeng


福克兰群岛居民大部分为英国人,而且阿根廷行为不亚于日本偷袭珍珠港

福克兰群岛/马儿维纳斯群岛归属权原本英国与西班牙有争议,1820年阿根廷在西班牙手中独立时接手了马岛。然后1833年英国从阿根廷手上夺取,成为英国海外殖民地。但是现在马岛上居民大部分为后来移民过去的英国人,使用英语为主要语言,即使最近几次公投,都是98%以上支持率留在英国。英国当时跟阿根廷谈判中有放弃马岛的打算,但是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以及英国议会的不同意而作罢,所以英国自然也不愿意放弃。


但是1982年阿根廷夺取马岛手段是赤裸裸的打英国的脸。当时英国和阿根廷已经就马岛归属问题进行多轮谈判,但是阿根廷国内经济政治环境非常恶劣,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为了挽回政治危机采取铤而走险的军事冒险。

阿根廷自从1976年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极权军政府。但之后经济形势一落千丈,1982年由于大宗农产品价格降低,阿根廷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通货膨胀达到130%,GDP下跌5%,国内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军政府支持率跌至低谷。

加尔铁里采取如此冒险措施后,却不加强马岛防御和机场建设,寄希望于美国调解让英国承认现实,非常可笑和幼稚。

在这种情况下,加尔铁里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不宣而战夺回马岛。试图转移矛盾,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挽回国内政治颓势。但这种行为就是完全赤裸裸的打英国的脸,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几百年来何曾受到这样的侮辱?所以英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完全被点燃了。

所以英国议会随后以全票通过对阿根廷宣战的提议,可以说加尔铁里的行为,已经彻底激怒了英国人。不亚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国的羞辱,英国人不战也要战。
远征舰队返回泰晤士河口时,无数民众自发驾船欢迎返回的海军舰队。


五岳掩赤城


英国人放弃统治权的地方很多,但注意,都是当地人要求自治并进行了很多政治情愿和院外活动的结果。例如印度,就是印度人之前不断活动,然后又参加二战为大英流血,大英二战后让渡了统治权。马来西亚也类似。但没有说直接被某个强权占了的说法。

也就是说,大英可以放弃统治权,让该地区自治,但不会说让你边上一个强权抢去,不能说你说这个是你的,然后你趁着英国这边人少就直接霸占。阿根廷就是这种做法,不打你才怪。

英国人有时候是霸道,但有一点好,英国有很深的封建传统,做了你的领主,不光要收你钱,还要对你安全负责。现在马岛的人就被外力侵犯了,英国人必须要出面维护他们安全。

英国除了在美国是被赶出去的(美国和英国就不算外人,理论上来说华盛顿等人确实是背叛了英王),其他地方都是英国人和当地政治势力达成某些协议后撤出的,并且撤出前把该自己做的事都做了。在印度,让他们各自按照各自的习俗自治,搞了个印巴分治。在马来西亚,也是帮当地人几经波折建立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政治实体,甚至还帮他们排共,没让当地人落入高丽和越南的处境。

总的来说,英国人算比较负责的主子。当然现代人不喜欢主子,喜欢人人平等,但在有主子的年代,还是有个负责任的主子比较好。


白完公会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的”。理解马岛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其实也必须从这一角度出发。

马岛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其争议的起源无非是英国人认为马岛是英国人先发现的,而阿根廷人认为马岛是葡萄牙人先发现的,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声称继承了西班牙人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人又占领了马岛,从此就诞生了长时间的马岛归属谈判问题。

需要表明的是,马岛战争是由阿根廷主动挑起的,在开战前两个月,英阿两国还在纽约进行着谈判,阿根廷加尔铁里总统已经准备了“罗萨里奥”军事计划,打算武力夺岛。加尔铁里之所以准备付诸武力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阿根廷当时是军政府统治,国家经济疲软,通货膨胀严重,军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提高士气和转移目标,更为致命的是英国连续向阿根廷人表达了示弱态度,也造成阿根廷愈发的自信,毫无疑问这时候马岛就成为加尔铁里最好的目标。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马岛战争爆发的时候,其实英国是毫无准备的,但阿根廷人没想到的是,这恰恰是帮了当时英国执政的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撒切尔夫人继1979年当选首相后,英国经济持续疲软,国力凋敝,失业人数翻倍,通货膨胀严重,以至于马岛战争爆发时,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跌至不到25%,保守党的支持率更跌到18%。

战争爆发时,英国举国震惊,特别是看到马岛英军被俘虏的照片时,英国人愤怒了,人们纷纷忘记了英国当时的经济问题、失业问题,正是那句熟悉的话,“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手段”,而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果断的抓住这个扭转国内政局的最好契机,断然拒绝了国际社会的调节,毅然决定武力解决,用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不允许被任何人侵犯。

英国皇家海军以超乎欧洲其他国家预料的高效率、动员力,组建了特混舰队,远征八千英里马岛,英国将这次出征命名为“企业行动”(Operation Corporate),74天后夺回了马岛。

虽然马岛战争中英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内经济更加低迷,但马岛战争也唤起了英国人的爱国热情,爆发出巨大的团结凝聚力,而英国保守党政府和撒切尔夫人无疑是真正的赢家。

这其实也就是英国为什么执着打马岛战争的根本原因所在。


老李滔滔不绝


1.正因为大多数殖民地都得到独立,英国的国力日渐衰退,所以更需要保住马岛。

2.相比起阿根廷,英国虽然比不上美苏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大英帝国虽然没落了,但也不是你一个三流之辈来欺负的。

3.面对阿根廷的咄咄逼人,当年撒切尔身边的人曾跟她说,如果英国再退缩,那么马岛以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再会听英国任何一句话。所以说,如果英国还想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大国,就不能再退了


俗缘丶


英国🇬🇧开发经营福克兰群岛🇫🇰时,阿根廷🇦🇷这个国家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