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戴梓的火器水平究竟如何?

历史爱好用户


说到戴梓,对于中国火器比较了解的人来说应该是很知道这个人。关于他,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什么“世界机关枪第一发明人”、“领先世界的火器天才”等话题。那么戴梓在火器上的造诣究竟如何呢?



不得不说,戴梓在火器制造上真的是个天才,他不但可以完全仿制西方的火器,还能自主发明创造出新式火器。他的成名之作,就是被后人误认为是机关枪的连珠火铳。

对于连珠火铳的描述,《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形如琵琶,火药弹丸,皆贮于铳脊。以几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极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凡二十八发,乃重贮。”从这些结构描述来看,连珠火铳看起来非常像一种半自动燧发枪,其子弹方面已经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火药和弹丸统一装配(不然绝对没办法同是落入枪管)。所谓的铳脊贮弹,应该是类似于弹夹的一类结构,机轮开闭可能就是拉栓。至于机关枪,原理是利用击针发射后的后坐力再次上膛,同时退弹装弹。但是这种武器并没有被戴梓敬献给皇帝,原因据说是因为戴梓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说你要是推行这种武器,你的子孙会遭殃。于是乎戴梓将这种火枪藏在家里不敢外传。


只能说,很可惜,要不然,清国的火枪水平可能会更高。

除了这个,再就是戴梓仿制比利时的番肠鸟铳,原本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想用这种火枪来彰显欧洲火枪的先进性,没想到戴梓只用了十天就仿制出了十只。虽然嘚瑟了一把,彰显我中国人才济济,却也是因此得罪了南怀仁。

除了火枪方面,戴梓在火炮的研制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清军后来一直很依赖的臼炮——冲天炮的研制上,就有戴梓的参与。当时康熙希望冲天炮可以不只是打出弹丸,而是还可以打出霰弹的效果,这就难为了南怀仁,事情过了一年,南怀仁这边还没有什么动静。而康熙把这项任务交给戴梓之后,戴梓只用了8天就想出了办法,然后一举研制成功,并当场展示了火炮的威力。康熙皇帝大喜之下给火炮命名为“威远大将军”,但也因此,南怀仁彻底恨上了戴梓。几年后,南怀仁诬陷戴梓勾结东洋,被皇帝罢黜,去戍守辽东,一直到78岁时,才被赦免。也是可惜一代英才遭遇如此命运,只能说是天妒英才了。



火器工坊


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研发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这个国家武器研发人员能否研发出先进武器,需要他们在掌握相应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想象和构思,这个国家的制造部门还要有足够的技术和工艺来支持设计者的设想,这样才能将图纸上的武器转化为可靠的装备。就戴梓这个时代的武器研发制造而言,需要掌握冶金、材料、化学、数学、光学、弹道学等科学理论,还要有锻造、热处理、金属加工、机械装配、火药配置等技术和工艺的保障。而戴梓所处的时代,中国根本不具备这些科学技术,戴梓身处这种环境,也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所以不可能造出当时的先进武器。或许戴梓本人有许多奇妙的构思和设想,但中国的手工作坊和匠人无法完成他的设想。从雅克萨战役到八里桥之战的近两百年时间里,清朝军队的对手都反映清军大炮射击时根本不会瞄准,因此大多数炮弹无法命中目标,这说明了当时中国根本不知道弹道学和光学,既无法观察也不能瞄准,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对敌方事实概略射击。中国火炮和火枪的口径和弹药尺寸都远远超出共差,根本不匹配,不同批次火药的配方也不一样,在这种环境中,戴梓就算天纵之才也无能为力。


烧死的火


据说戴梓制造了连珠火铳(可以理解为火枪的前身),平三藩曾有其一份功!深得康熙厚爱,入南书房!后荷兰使团来中国,敬献自己的得意之作,戴梓奉命仿造10支!后康熙下令造子母炮,八天即完成!后因个人性格刚正不阿,传闻得罪南怀仁被罢官流放辽东!老死他乡!


阿龙34792154


一个人的技术不足以改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