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真的是昏聩无能吗?为什么有人说隋炀帝文治武功不逊于唐太宗?

鸢飞九天2018


史书记载杨广属善文,他可以是诗人,文学家,佛学家,也是军事家,才华横溢。而且他长的非常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俊美帝王,杨广其人并不像演义中那样不堪那样好色,他对他的发妻皇后非常的好。

如果不算后半段,杨广的人生可以说就是完美的。他老婆萧皇后出身高贵,既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又是才女。(但是后来的下场有点凄惨)。杨广三个孩子都是她生的,夫妻恩爱终其一生相敬如宾。从小受父母宠爱。

至于他开凿大运河,其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去江南游玩,最重要的原因是将南北航运开通,增加南北之间货物运输便利,利用运回将江南的税收和粮食通过水运运往洛阳,减少时间和损失。但是这是一项太浩大的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劳动力,结果造成百姓造反,把自己玩完了。

隋炀帝是唐高祖李渊给他的庙号,而隋书又是唐朝的魏征所编,唐朝为了显示正统的合法性,往往对隋朝和隋炀帝的评价有失公允,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普遍现象。改朝换代后,后朝人给前朝的嗜好,是不可信的。由于李世民老爸是隋朝的旧臣,夺取了人家的王位有点理亏,所以后来掌握了话语权的李世民就在写隋史的时候给隋炀帝彻底颠覆成了现在的形象

修大运河,丝绸之路,建东都,复长城,立科举,这些成就就不详说了。人生苦短,但是完美主义者杨广要在他有限的一生里把这些牛逼之极的事都做完,结果用民过重,老百姓起来造反,最后被李家父子灭朝了。

在杨广接手江山,收拾掉杨谅的时候,隋朝国泰民安,政治清明,国库财物丰盈,人口接近西汉高峰数字。即使什么都不做,天天沉迷于美色和酒色也基本不会亡国。杨广竟然能让这种级别的国家十四年亡了,实际统治至多十三年,一半的原因是前朝留下的诱因,一半是因为杨广自己太完美主义了,什么事情都想做好,结果逼得农民起义。

他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过多的赋税徭役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逼的百姓没活路纷纷起义;隋杨广三征高句丽,错误指挥导致国家损失惨重,士兵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华夏,导致国家大乱,但是高句丽还在,还俘获大量隋人不放还。这是最大的败笔。总的来说,隋炀帝是个复杂的帝王,不能一概而论。


正喜百家姓


首先,隋炀帝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人,在他执政生涯的14年里,对于历史的贡献可谓巨大。

杨广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十分亮眼,在执政的最初几年,将周边国家挨个教训一遍,加上朝中开皇之治的文武班底,国力强盛无比,强大的大隋让外族不敢越雷池半步,纷纷俯首称臣,其间为征高句丽修建的官道、大运河的开通、造东都洛阳的举动,也为后代历史留下宝贵的财富。

但杨广做为君王不像父亲杨坚那样沉稳老练,虽然他个人的能力极强,即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可以专门拿出一章来描述他的辉煌。

但杨广做为君王不像父亲杨坚那样沉稳老练,虽然他个人的能力极强,即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可以专门拿出一章来描述他的辉煌,但是是无论对内对外来讲,他那种自大自满,唯我独尊的性格也注定其悲剧的结局。但是是无论对内对外来讲,他那种自大自满,唯我独尊的性格也注定其悲剧的结局。

其作为一个帝国的君主犯了以下几个错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一.世家门阀的威胁

在杨广看来,任何威胁到权利的对手,都必须要消灭掉。关陇贵族势力不仅在朝堂之上盘根交错,而且在各大家族在军事领域的势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旦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反对他,他的皇位马上就会换人来坐。这个问题杨坚也曾想过,但杨坚温和的方法让世家大族慢慢的接受,科举制度的实施,是结束世家大族专权的最好方法,但杨广采取的方式很有问题,他就像一个政治白痴一样,要明文张榜取士,他想让寒门官员对抗世家门阀,但他却忘记了那个时代,寒门哪有读书人?魏晋之后的中国,就没再出现过寒门高官,杨广的一厢情愿,使门阀士族和他之间有了隔膜。

二.错上加错的对外战争

寒门无学子这个事实让杨广大受打击,性格冒进的他怎能把事情拖到明天,可以说杨广的执着让人钦佩,他想到了能解决掉这些门阀势力的办法,让杨广煞费苦心的办法就是战争,突厥人、吐蕃人、高句丽人,这些围绕华夏文明外的势力,也是一个心腹大患,如果让关陇的兵将去征讨这些蛮人,在消灭外部势力的情况下,关陇势力也会被动削弱,这时腾出手去收拾门阀势力,岂不容易的多。

于是乎,杨广倾关陇精兵,开始了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三征高句丽,都以惨败告终,而且还多次西行,结果被突厥兵围雁门关,险些做了人家的俘虏,获救后却对自己说的赏赐不给,让多少士兵寒心,至此后关陇贵族也将他作为罪人,不在开始支持他,反而推选出新的领头人李渊。

三.大肆征民夫,引爆十八路反王

大运河的开通利国利民,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说是劳民伤财,而且他那种急性子对进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导致民众的劳役过重,死伤无数,加上对外战争需要钱财,人民的税赋日益加重,民间怨气冲天,在各大门阀的推动下,一时间各路反王揭竿而起,全国各地到处都发生了叛乱,从第一支造反的队伍开始,即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反,陆续的反隋义士如河北的窦建德起义,江淮的杜伏威和辅公佑起义,辽东的王薄,瓦岗寨的翟让李密等等,这些各地的起义让杨广的大隋千疮百孔,杨广为了消灭这些反叛,不得已的再次加重税赋,后果可想而知,开皇之治的余晖没有为他加冕,他被迫躲到东都洛阳避难,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杨广最终被缢死。

随着杨广的死亡,隋朝实际上便已结束,杨广被后来的李唐谥称炀皇帝,虽有贬义,但也恰当。短短十四年间,大好山河险些再次被分割,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杨广最后的结果也是咎由自取,狂傲自大的君主,即使能力再强,也不是百姓的明君。




大通辽人


隋炀帝虽为亡国之君,但不是刘阿斗、陈后主等辈。他一生干了很多大事,有人曾评价:隋炀帝不是不伟大,而是伟大的过了头。

隋炀帝在位十三年,期间他开凿南北大运河,这是一项堪比长城的伟大工程,时至今日大运河还在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军事上征服土谷浑,开拓琉球(台湾),三征高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的疆域。但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短短十三年,频频对外用兵及修筑工程,仅高丽一役就动用了上百万军队和民夫。百姓负担之重,劳役之苦,可想而知。




静静观想s


隋炀帝哪一点能给唐太宗比?他有文治武功吗?文治在哪方面?武功在哪方面?现在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开凿的吗?有人说隋朝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请问隋朝开凿的运河现在哪里?还有人说隋炀帝创建科举制度,这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时期就开创的,怎么被杨广抢功了?真会吹牛逼。


海西望族


时间有限只说一点,开凿大运河。如果说秦始皇建立起以长城为依托的北方防御体系,是撑起保护中原华夏文明的房梁,那么开凿大运河则是撑起房梁的柱子。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的向北方输送补给物资,不仅为满足了北方防线的供给,更是为都包括两京在内的广大北方,注入了能量,推动了南北交流和商贸往来;这一巨大作用直至海运兴起才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大运河发挥了近一千两百年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其伟大之处较之长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黑月42


隋炀帝杨广不是昏聩无能之君,他是有才能得,年少时候也跟着韩擒虎贺若弼等参加过平陈之战,文采也斐然,比如他那首《春江花月夜》就写的非常不错,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动静合宜,情景交融!他也知道当时大隋朝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因素,比如朝内世家大族占据高位,不利于皇权统治!他继续推行了他爹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原本他以科举制的推行提拔平民等其他的阶层,慢慢减少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势力,但是他心急火燎的把自己放在那里跟世家大族打擂台,让自己退无可退!在三征高丽的事情上刚愎自用,不能虚心纳谏,一意孤行!为了张扬国力,多次西行,结果被突厥兵围雁门关,获救后对自己说的赏赐不给!原本休京杭大运河本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以沟通南北,大力的发展南方的经济,然而他又开始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导致农民徭役过重,死伤无数,所以他经过这些事情,把平民和世家大族得罪了遍,弄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国内矛盾重重,到处都是叛乱,比如杨玄感造反,江淮的杜伏威辅公佑,辽东的王薄,瓦岗寨的翟让李密,河北的窦建德等!所以你说隋炀帝昏聩么,不昏聩?但是他真不昏聩么?接着我们说下唐太宗,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李建成,李渊乘机在晋阳起兵,打着尊隋的名号,先定鼎关中,拥立杨侑为帝,在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兄弟杀死后,废杨侑开创唐朝天下,随即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李世民先后平定陇西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园朗,梁师都,在武德九年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后,突厥来犯,唐太宗倾尽府库,突厥退兵,贞观四年,唐太宗就灭东突厥,俘虏頡利可汗,攻灭薛延佗,先后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等,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在文治上,延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推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并开创了贞观之治!你别说贞观之治比不上大业年间,你也要对比下隋炀帝接手的是隋文帝的大好基业且天下承平已久,而武德年间,唐朝还在四处征战统一天下,也别说唐朝的基业是造反得来的,相比唐朝,隋朝的基业来的更加不堪,是通过阴谋政变获得的,且获得后大肆屠杀宇文家族!所以到底是隋炀帝厉害还是唐太宗厉害,一目了然


章若初


隋扬帝可以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也比较爱炫耀 这是作为皇帝的一个大忌。但是他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 这些措施影响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但是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隋朝土崩瓦解,他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历史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隋炀帝其实也不全然是昏君。


冯鑫凯1115


只要你认真去研究古代中国历史,你会发现每朝每代的末代皇帝都会被描绘得昏庸无道,其实这不过是为了顺应下一个朝代的发展而已。说隋炀帝昏庸,其实他比古代大多数帝王都要明智,他修运河,亲征高丽,都是为了缓解当时国内的矛盾,他做了古代许多君王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如果唐朝不篡改隋朝的历史,那么唐朝永远会背上一个篡国的骂名,所以历史应该还隋炀帝一个公道!


杯酒论史


我觉得不是强的人会赢,而是赢的人比较强。哪怕历史是被篡改了,那也是由胜利者篡改的。所以杨广的谥号是“炀”。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一下这个词


萝卜雷特


杨广文武才略均是上上乘,但是正因为本人优点太多,骄傲自满,恃才傲物,不能容人,不听人言,予雄予智。最终在自恋自负的推动下,把国家折腾完了,身死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