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貴族“黃釉”的發展史和特點介紹,國人值得一看!

<head>/<head><body>

前幾天一個網友讓說說黃釉,今天正好有空就整理一些,黃釉呢它是我們漢族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最早出現於唐代,當時安徽淮南壽州窯、河南密縣窯等都燒黃釉。但正色黃釉,還是汝窯的高溫黃釉——茶葉末釉。明代的黃釉有新的發展,洪武時的老僧衣即茶葉末的衍化;始於宣德的澆黃,更是明代傑出的黃釉;嘉靖以後,又有魚子黃、雞油黃等。入清後有康熙的淡黃,以及其後的菜尾、鼻菸、金醬等。

黃色是一種富有的顏色,有熠熠生輝光芒四射的耀眼,代表尊貴,同時它的造型多樣、釉色獨特,時而展現恬淡嬌嫩之美感,時而變換溫潤淡雅之風韻。一直以來,黃釉都是明清時期皇家的嚴控釉色,它也成為明清皇室的獨享瓷器,專為皇帝御用或為祭祀專用。

清雍正·黃釉茶圓

黃釉的製作方法有倆種:1、是燒成的白瓷釉面上塗以含鐵色料,再低溫燒成;2、在素燒過的澀胎上直接施黃釉,但釉色不及前者潔潤。

成化雞油黃

純淨的黃色,飽滿不刺眼,讓你看完很想拿起來再看。明成化黃釉龍紋碗,當年只供憲宗皇帝本人使用,它見證了憲宗皇帝上下三代傳承的艱難和兇險

弘治雞油黃

弘治時期,黃釉瓷已近乎完美,也是整個明代黃釉燒製最成功時期,達到歷史上低溫釉的最高水平,由於其黃色特別嬌嫩,猶如雞油之色,因此又有“嬌黃”和“雞油黃”之稱弘治一朝黃釉最負盛名,色澤嬌嫩,堪稱弘治官窯的典型之作。

晉代米黃釉罐

晉代黃釉顏色偏土黃色,其實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作品已經非常出眾。

慈禧太后設計御用瓷器

黃釉瓷器以其靚麗的色彩、特殊的象徵意義,而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並且已經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在目前的藝術品市場中,市場價位相對仍然較低,升值空間還很大,從我們掌握的資料分析,各個年代的黃釉顏色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個年代同一座窯口黃釉的顏色也有很大的差異。

明成化黃釉盤

從現有資料看,低溫黃釉瓷創燒於明代洪武時景德鎮窯,宣德時已多有燒造,成化時延續。此盤釉面勻淨,呈色嬌嫩,燒造技術比以前有所進步,為著名的弘治黃釉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成化黃釉龍紋碗

裡心青花雙圈內繪正面龍,龍頭肥碩,雙目有神,橢圓形的龍面,腦後的鬃發向兩側飄動,龍頸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間距拉長,是十分典型的晚明龍爪的特徵;碗外部繪雙龍穿行於祥雲之間,追趕寶珠,龍鼻上翹呈如意形,下巴極長向前伸展,整個龍的姿態是向前方湧動,形象生動而飄逸。

《明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從明代御窯瓷器的重要性來說,弘治、正德兩朝的瓷器不如永樂、宣德、成化朝產品名氣大,但亦算得上是品質精良、不乏精品,其中有的品種頗具特色。這兩朝正處於15世紀與16世紀之交,是明代社會、文化變遷的分水嶺,即明代社會開始由之前的保守、沉悶逐漸走向革新、活躍。表現在社會風氣上,最突出的是淳厚朴實之風逐漸消失,人們開始變得崇尚錢財、追求財富。

晉代米黃釉

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些各個朝代的黃釉作品,大家對比一下,不管是哪個朝代黃釉的美都是不可否認的,就不一一詳細的介紹了,多多見諒,真的有些困了,明天還要早起。

唐代黃釉

元代的黃釉

元罐局部圖

永樂的黃釉

永樂的黃釉

明成化黃釉

明弘治黃釉

嘉靖黃釉

康熙黃釉

康熙黃釉

雍正黃釉

乾隆黃釉

乾隆黃釉

嘉慶黃釉

道光黃釉

道光黃釉

清同治黃釉

光緒 黃釉

宣統黃釉

宣統黃釉

民國黃釉

現代黃釉

現代黃釉

現代黃釉

現代黃釉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受到嚴重危害,不利於瓷器的長久保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同時,對瓷器的保養也不能太過以免又造成保護性的損害。

請再從頭到尾看一遍黃釉顏色的變化,以及各年代的黃釉特徵,看看現代的和古老的藝術品黃釉究竟有啥區別?並牢牢的記住。你感覺哪個朝代的黃釉最漂亮請投票,多謝!

黃釉那個朝代最漂亮 (多選)
0人
0%
明宣德
0人
0%
明成化
0人
0%
明弘治
0人
0%
明正德
0人
0%
清康熙
0人
0%
清雍正
0人
0%
清乾隆
0人
0%
清其它時代
0人
0%
現代
<button>投票/<button>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