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时为什么只有楚国旧部反秦最厉害,其他五国都绝后了么?

80后技术员


绝后肯定不是,六国中王室直系的贵族大多已经死难,只是那些边角的小角色沦落为寻常百姓,风轻云淡地活了下来。在天下反秦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祖上昔日的荣光,不愿苟延残喘,凭着身份振臂一呼,响应天下群雄。说起来,他们大多没有实权,都是被当时的名士推上高台。



一、六国后人做着复国的美梦

比如楚国新楚怀王,原来不过是放牛娃,血缘稀释都快百年了,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楚王的后人。楚国基本由老牌贵族项氏叔侄俩顶着,后来多了宋玉等人。可以说,楚国打下的基业,主要来自项梁、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等到秦朝灭亡,项羽立刻除掉这个义帝傀儡,楚人复国,不过是贵族们的狂欢,与王室关系不大。



比如齐国田氏家族,活跃的是齐王建弟弟的后代和远房亲戚。而且这个家族血统有七十多个远房来自田成子造血之法,其实是他的“干儿子”们。比如齐国的田儋率领宗族于公元前209年光复齐国故地,但田儋在第二年与章邯军大战时身亡。随后,田荣、田横、田市等先后登场。齐国是唯一自力更生,在天下仅次于楚。



比如赵国的后人赵歇,也是茕茕孑立。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赵王投降,整个赵国王室和贵族大多都被俘虏,只逃了太子嘉及宗室百人到代地。被俘虏的赵国王室贵族,只要当年欺负过秦始皇的全部坑杀,后来秦将王贲进军代地,赵嘉及宗室大多罹难。

比如韩国的后人横阳君韩成和韩王信,整个韩国王室两根独苗,贵族也只剩下张良。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因叛乱被秦始皇诛杀。本来,秦始皇对亡国的六国王室给予厚待,但因为出了韩国贵族叛乱这档事儿,基本上抓到就想方设法弄死,以免夜长梦多。



比如魏国后人魏咎和魏豹哥俩,他们是魏国末代君主魏王假的弟弟。魏咎本来就是魏国的宁陵君,魏亡后被秦国废为庶民。他是早期跟随陈胜起义的班底,所以陈胜派周市打下魏国故地,后来就封了他做魏王。可惜好景不长,秦国大魔王章邯打过来,魏咎为保百姓自焚而死。



魏豹靠着楚国几千兵马,又光复了魏国故地,随刘邦进军关中,因功被封西魏王。可以说,魏氏兄弟的才能没得话说,而且也是起义军早期的参与者,资历算是比较早的。

二、楚国是灭秦主力,六国不过尔耳

反秦大业,虽然楚国不是完全笼罩神州大地,但它是诸暴秦,复血仇的精神领袖和对抗主力。天下反秦的开始便是楚地的陈胜、吴广们,打着“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建立了张楚政权。可以说,反秦的春风由楚人席卷到天下。



楚国项氏家族杀吴中郡守起兵,齐国田氏家族杀狄县县令复国,魏国魏咎随陈胜起义…天下间,六国的后人陆陆续续地站了出来,可惜真正参与与秦国的也没有多少。

齐王田儋救魏死于战事,随后田氏宗族固守齐地,内斗开始,空空浪费实力。魏咎为救魏国百姓自焚而死,魏豹逃到了楚国阵营。韩成得到韩王封号,却没有韩王实力,只有楚国几千兵马,一直与秦军在韩国故地打游击战,最后没有战功只被项羽封为列侯,后来楚汉战争时被项羽所杀。



赵王歇也是靠名士张耳和陈余拥立起来,其实真正实权在张耳和陈余的手里。后来,两人内斗,章邯攻赵,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将王离的长城军团。随后,北上逼降秦将章邯,基本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如果不是楚国出手救赵,赵王歇可能就是第三位罹难于章邯之手的王。不久,赵王歇也在楚汉战争时死于战事。



楚国一路由项羽率领援赵,拖住了秦变最顶级大将阵容,歼灭了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另一路由刘邦率领灭秦,兜兜转转,深入秦朝的腹地,最终兵临咸阳城下,灭亡了秦朝。伐秦、灭秦都是楚人干的事,六国后代中韩国、魏国都是靠楚人支持。韩成无韩王之实力,魏豹也靠楚国东山再起,齐国田氏作壁上观求自保。



除了楚国外的六国后代能被历史铭记的,能被后人铭记的,也就雷声大,雨点小。


慵懒国王


秦末复辟战争中,六国贵族后人都参加了,只是楚国贵族反秦最成功,他们最终取得了天下。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既定思维之下,很多人认为反秦的只有楚国的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叔侄、刘邦、秦嘉、景驹等人,其实其它五国的后人都参与了反叛。

1、韩国的张良、韩成、韩信。张良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祖上几代都是韩国丞相。张良不仅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也组织了一支叛军意图复辟韩国。后来项梁扶持张良立韩国王室后人韩成为韩王,项羽立韩国王室后人韩信为韩王。


2、赵国的张耳、陈余、武巨、赵歇。张耳与陈余都是魏国信陵君无忌公子的门客,二人在陈胜起义后组织一支叛军投靠陈胜。张耳陈余认定陈胜必败,于是二人和武臣分兵攻掠赵地,立武臣为赵王。武臣死后,张耳陈余又立赵国王族后人赵歇为赵王;楚汉战争时,刘邦封张耳为赵王。


3、燕国的韩广、臧茶。武臣为赵王后,派将军韩广攻掠燕地,在燕国贵族的支持下,韩广自立为燕王,燕国复辟成功。韩广命臧茶领军追随项羽西击秦国,灭秦后项羽封臧茶为燕王,于是臧茶杀燕王韩广而自立。

4、齐国的田儋、田荣。陈胜起义后,狄人田儋击杀狄县县令,以齐地反陈胜,复辟了齐国,田儋之弟田荣为齐相。项羽分封诸侯后,田荣没有份,于是起兵反项羽,多次被项羽打败;后来汉国的大将军韩信攻齐,击败齐楚联军,田荣兵败被杀。


5、魏国的魏咎、魏豹。陈胜起义后,令周市攻略魏齐之地,周市在齐地被田儋打败,退回魏地,攻掠魏地,又立魏咎为魏王,魏国复辟。秦军击灭魏国后,魏咎被杀死。项羽打败秦军后,封魏豹为西魏王,后来魏豹被汉王刘邦击灭。魏豹的小妾薄夫人成为刘邦的爱姬,生子刘恒,是为汉文帝。


大秦铁鹰剑士


田儋、田荣、田横是齐国贵族;赵王歇是赵国贵族;魏咎、魏豹是魏国贵族;韩王成、韩王信是韩国贵族;只有燕国贵族没有被推举为新的义军首领,反而是燕国贵族欣然接受了被陈胜派过去的韩广(燕地贵人豪桀谓韩广曰:“楚、赵皆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王。”)。这些人大部分有些是陈胜起义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其实楚国项梁当年也是打着陈胜的旗号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出征的。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坚持到了秦国灭亡,并且韩王信直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仍然是被封为韩王。

之所以说楚国反秦最厉害,是因为反秦的关键人物——陈胜和项羽都是楚国人,并且陈胜率先建立了张楚政权,然后派人到全国各地煽动起义,这也就意味着山东六国的反秦势力都是在张楚政权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而项羽灭秦之后自称西楚霸王并分封十八路诸侯,也就意味着灭秦之后,天下仍然听从楚霸王的号令。

总之,各个诸侯国的贵族都参与了灭秦的起义,但是这场起义是由楚国人发动的,新的政权是由楚国人建立的,就导致了楚国的名气比另外几个诸侯国要高得多。


国史通论


其实秦末也不只是楚人反秦,各国都有人在反秦。只不过比较出名的几个反秦义军都是楚国人,一开始的陈胜吴广就是楚国人,到后来陈胜死后的景驹也是楚国贵族,再看最著名最厉害的项羽当时也都知道是楚国大将项梁的后代,至于刘邦也是生活在楚国故地上的,算下来也是楚国人。所以这些反秦的人,从头看到尾基本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都是以楚国为旗号也就不奇怪了。那么这时候肯定都在说其他五国的人哪儿去了,燕,赵,韩,魏,齐没有人了吗?


然后再看看其他国家反秦的人,当时各国都有,韩广本来是被陈胜派去燕地的,可是后来自己称王也反秦,齐人田儋也起兵称齐王,魏国魏咎,赵国都有人反秦。但是这些人太不争气了,完全没有成气候,张良也是韩国贵族秦始皇没死的时候就刺杀过。所以知道他们的人也就少了。

然后再就是很多人说的,秦灭六国,楚国最无辜。首先就是楚怀王被张仪骗至秦国,最后死在秦国,作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来说自己的国君被他国囚禁至死这是何等的耻辱。

然后就是楚国的历史,楚国立国八百余年,从一个小国家,最后到超级大国,这些成就对于楚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

还有就是楚国的文化,当时来说楚国的文化可能是和秦国相差最大的国家,楚国人根本不接受秦国推行的秦法。楚国保留了大量自然的,浪漫的因素情怀,比如道家思想,楚辞,楚国礼器等等,这些都已经深入到楚国人的骨髓里了,与秦国的法家思想有这太大的差距,所以当秦国在楚国故地推行秦法之后也就激起了最大的反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楚国的军事力量保存的最完整。韩,魏,燕几个就不说了,打酱油的存在。赵国当秦国攻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军事力量留下来,齐国虽然还没打就投降了,但是经过五国伐齐之后军事力量太弱了,这些国家基本上也就没有多大的反抗力量了。可是楚国不一样,楚国的军事体质不一样,楚国为什么一直打不过秦国就是因为楚国一直推行的是贵族体质,中央集权程度很差,到秦国灭楚的时候,也就把项燕的几十万大军消灭了,可是其他贵族的大量军队还存在,在客观上保护了楚国的有生力量。所以当有人振臂一呼的时候,这些人肯定是最先反抗的。



小伍讲历史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朝短短存在了13年。在此之前,很多六国旧部起来造反了,很快就把秦朝给灭了。

其中出现像西楚霸王项羽这样的楚国旧部,其他五国的仿佛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呢?往往谁闹的最凶,谁就被历史记载更深刻。

而楚国反抗最为厉害,这是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楚国一直是一个大国。以前楚国很不受重视的,自从楚庄王崛起后。

楚国一下子就强大了,强大起来的楚国人很是自豪,这些从楚国流传下来的史书中能查阅到。

然而这样自豪的日子,没风光多久,楚国就开始被虐了。楚国国王被秦国大王骗到秦国,软禁最后死在异国他乡。

这个痛在楚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从此楚国就和秦国结下了很深的仇怨。当然这还涉及到一个典故。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据说楚国被灭时,秦国杀了很多楚国人。于是就有人提出了这句话。

这句话无非提醒着楚国后人,永远要记得曾经的伤痛。所以秦末楚国人反抗最为厉害,其他五国也有反抗,但是规模不够大。


林间野史


楚国是在春秋时期与晋国并称的两大霸主之一。齐国自齐桓公殁后,其霸业一蹶不振;秦国也自殽之战后,就再无“秦晋之好”,转而支持楚国与晋国争霸。事实上,秦国沦为了楚国的跟班;齐国沦为晋国的跟班。而吴越争霸其实原本是晋楚争霸的一个部分,晋国为了从楚国的后方牵制楚国,便扶植了吴国。而楚国不堪吴国的骚扰,便在吴国的后方又扶植了越国。且吴越之地又偏於东南,不但难以用力於中原,其国势也在称霸后转瞬而下。论霸业之长久,唯有晋楚两国。

而进入战国时期,晋国三分不必说。可是,偌大的楚国并无分裂,却为何面对秦人的咄咄攻势,只有挨揍的份,而全无反抗之力呢,其表现反不如赵国出彩?但到了秦末之际,楚地却迸发出惊天之力,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萧何、韩信等抗秦之豪杰又皆为楚人,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要归结到楚国的政治制度。我们都知道“晋无公族”,当初晋国“曲沃代晋”,以小宗取代了大宗。晋献公怕“曲沃代晋”的故事再次重演,便尽灭了桓、庄之族(晋公室的旁支强族),驱逐了其他实力较为弱小的旁支。并规定除了世子外,其他诸公子成年后,必须出居到国外。也因此造成了“晋国无公族”的这一诸侯特例,更使得晋国国政渐渐旁落於“六卿之臣”之手,从而导致了最终的“三家分晋”。

可是,楚国的情形却与晋国正相反。有个成语叫“楚才晋用”,原出处於《左传》中“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一句。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字叫“晋卿”,也是取的“楚才晋用”之意。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便於我们考证的,楚国最高级的两个官职“令尹”(国相)与“司马”(大将军),几乎清一色的是由出自於楚国的公族人员担任的,至于其他职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楚才又何止只是为晋用?还为吴所用、还为越所用,还为秦所用。吴越争霸时期的双方核心智囊人物,吴国方面,不但伍子胥是来自於楚国,就连那个深受吴王夫差宠信的伯嚭也是来自於楚国的。而越国方面,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称霸的范蠡、文种等原也都是楚国人。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吴起在楚国变法失败了?楚国就如同一家根深蒂固的家族企业,又岂是外人能够轻易变革的?而楚国的“用人制度”也自然是在“亲中选能”,外人是很难进入楚国高层核心的,这种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到楚汉之际,据陈平所言:“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其实,项羽在用人方面也不过是延续了楚国的政治传统。

我认为,正由于楚国这个政治特点,也使得主张“出世”的道家流派产生於南方。而秦朝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楚地盘根错节的旧贵族势力。而使得楚地的平民阶层也获得了一线阳光,从而才迸发出了惊天之力。


历史闻知社


这句话前面是对的,但是后面却是错的。

为什么说楚国旧部反秦最厉害,一方面来说秦楚由于争霸的确产生了巨大的仇恨,比如秦王邀请楚怀王到秦国武关结盟,但是秦王却将楚怀王给关了起来,三年之后死在了秦国。底层的老百姓是不大喜欢的秦国的,所以很多人早期反秦都是打着张楚的旗号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方面来说,秦楚两个农业文明国家差别极大。楚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是大族分治,春秋到战国,楚国一共灭亡了40余个国家,是灭国占地最多的国家。这就导致了楚国有很多势力很大的贵族,据资料记载楚国有封君的都高达36人。这些封君贵族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就曾经破坏楚国的变法。秦国则不一样,在商鞅变法成功以后,基本就是小农经济了。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必定会实行秦国的制度,这就使得楚国的贵族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因而,他们伺机寻找秦国报仇是理所当然的。楚地世族贵族、项燕的后人项羽就是他们中最有名的代表。

那么为什么说后半句是错的呢?其实不过楚国如此,秦国灭掉的六国也都是暂时隐忍,当然有些还是不断的在为故国复仇的。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他的祖先曾经连续任过韩国三朝的宰相。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张良就曾经在始皇帝东巡的路上刺杀过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六国也是纷纷复国。

武臣在赵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做了赵王;

田儋在齐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齐王;

韩广在燕国旧势力的支持下,成了燕王;

周市在魏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做了魏王。

韩王成做了韩王,不过由于实力有限,张良等人觉得复国无望,就跟着刘邦干了。

韩王成做了韩王,不过由于实力有限,张良等人觉得复国无望,就跟着刘邦干了。


历史是什么


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之中,起到中坚作用的是楚人。早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楚人就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而在秦末的反抗斗争中,最早起兵的陈胜吴广,灭秦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羽,最终取代秦朝建立汉朝的刘邦,都是楚人!但实际上,推翻秦朝不仅是楚人的功劳,其他地区的百姓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了的。

这里就要说到秦始皇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他们恨不得在家里供一张秦始皇的画像,早晚焚香膜拜一番,简直如同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们之所以如此推崇秦始皇,就是因为所谓的“统一”。在他们看起来,“统一”是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曾经有人对我说,假如没有秦始皇,我们中国还不跟欧洲似的?呵呵,我们就来说说秦始皇的统一吧。

秦始皇画像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总告诉你,统一是大势所趋,统一是主流,统一是进步的。好吧,假如你是一个楚人,当秦军打过来的时候,你是热烈的欢呼伟大的秦军终于来了,伟大的秦王来解放我们了,还是会拿起武器反抗?当你放下武器的时候,你是心悦诚服地接受秦始皇来做你的君主,还是说心有不甘,怀着亡国之痛被迫接受了现实?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歌颂的统一,在当时的七国之中六国百姓是不支持的。也就是说,当时至少半数的百姓并不赞同“统一”。可是,“统一”为什么还实现了呢?因为战无不胜的秦军。有人或许会问,没有人民的支持,秦军会战无不胜?我就想问你一句,二战时德国的部队有百姓支持吗?他们不也是横扫欧洲?各国部队的战斗力,秦军绝对是排第一的。所以,最后由秦人来完成“统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要忘记,秦人的统一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之上的!各位要知道,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并不一定就是文明最发达的。落后就要挨打,在历史上经常被证伪。至少在中国史上,一再出现的是,有钱的打不过没钱的,文明先进的打不过文明野蛮的。秦灭六国是如此,十六国是如此,辽宋金元的历史是如此,明清的历史还是如此。


六国一个个地被秦国军事征服了。但并不意味着六国的百姓就一定会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并不认可这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早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发出了许多的诅咒,“今年祖龙死”“祖龙死而地分”等等。其中,反抗最激烈的就是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的一次次巡游,并不是他为了个人的游乐。他也认识到有反抗存在,他的每次出巡,都是一次武装巡游,都是向原东方各国百姓的一次武力示威。但,显然,秦始皇的武装示威并没有收到他想要的效果,在博浪沙遭到张良的惊天一击,在会稽郡项羽又轻蔑地说道:彼可取而代也!

京剧里霸王项羽的脸谱

秦始皇依靠暴力夺取了天下,他是一个暴力的崇拜者,他相信维系天下依然可以靠暴力。但在秦始皇身后,一群戍卒走到大泽乡登高一呼,秦王朝迅速崩塌,各地的反秦势力纷纷揭竿而起。过去教科书上说这是旧贵族的反扑,他们在刻意回避一个事实,各地最早起兵反秦的领袖人物都不是旧贵族。在陈胜、吴广等第一批反秦势力被秦军镇压之后,六国旧贵族才继续承担起了反秦斗争的领导责任。最终在楚人和其他五国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二世而亡!

西汉疆域图

后来,刘邦在夺取天下建立汉朝之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百年,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秦王朝失败的经验,用了好几代人的时间,逐渐完成了不同区域百姓之间的融合,最终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野叟杂谈


秦末,旧有的山东五国也造反了,只不过声势上没有楚国那样浩大。原因在于楚国当初灭国比较悲壮,特别是当初楚怀王被骗被囚和项燕的战死,受到人们的同情,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项燕)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就是打着项燕和扶苏的名义。这也给楚国营造了反秦的声势。原来的楚国又拥有广阔的土地和民众,所以也成了反秦的基础。

当然,五国的贵族也趁乱复国了。



赵国:当初长平之战也悲壮,却一直在恢复当中。武臣起义,当了赵王。

齐国:田儋杀了县令,当了齐王。

燕国:韩广受武臣的指派,安抚燕地,当了燕王,后来项羽把臧荼立为燕王。

魏国:陈胜派周市帮助魏咎复国,后被章邯打败,又一次灭国。

韩国,在张良的努力下,立了韩王成,不过一直打不开局面。

五国一直因为各种原因不是灭秦的主力,不管是声势还是军事,一直是以项楚马首是瞻。



(项梁)


大飞熊ヽ骑士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湖南和部分江浙就是楚国故地,楚国人杰地灵,且素有大国情怀和格局,且民性独特彪悍,所以亡秦必楚。

杨度湖南少年歌: “中国若如古希腊,湖南便是斯巴达,中国若如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若要中华国灭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英国的爱尔兰人,德国的普鲁士人,中国的湖南人,被并称为世界上三大倔强种族。英国学者认为,湖南人是一支长期保持独立的种族的后裔,可见楚人之独特。

古往今来四大常胜将军皆是楚人:汉韩信,唐李靖,宋岳飞,大清左宗棠。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无湘不成国 ”。

所以亡秦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