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chenyi24698


说真的,我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最近几年回老家,往往听父母说起,谁谁又去世了,房子空了。因为年轻一辈大多,可以说百分之九十都不在村里住了,最不济的也搬到城镇去了。

像我父母居住的那排胡同,以前我小时候家家有人住,十字路口你来我往,人流不断,挑水的,下地的,看孩子的,择菜的…很热闹,相熟的拉拉呱,而近几年回去,只有几个大爷大娘抄着手,坐小马扎上看着周围空荡荡的街道。

用我妈妈的话说,平均年龄70岁。好几次我都在心里想,再过十年,这些老人又会去世一批,房子会空的越来越多了。

我妈妈家那一排原来有五户人家,现在几十口人,常住人的有两家,人口总共3个。我们家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大的镇上,我想,一些小村庄空房空户现象肯定更为严重。

我都不敢想,若干年后,当父辈们都老去之后,我们还有没有家了。熟悉的街道上回应我们的难道只剩冷冷的风声了吗?

年轻一代像不安分的鸟,散落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一月一回,半年一回,一年一回,到永远不用回…想想心里空落落的。

可是这就是时代的发展,没有谁会停下往前走的脚步,至于熟悉的乡音乡情,再过多少年,只能梦里相见了吧。


会呼吸的鱼51


再过几十年,农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会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回答了,并且回答得非常精彩。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像他们回答得那样精彩,我只是凭着我是一个农村人,现在还居住在农村这种身份这种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的农村无疑是冷清清的,在村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少农村人或是在外面有了自己创下的大事业,或是为了孩子进入更好条件的城里学校读书,或是为了可以享受更多的优厚条件,正在想法设法逃离没有生机的农村,逃离生养自己的土地。

离开了农村的那些人在城里过得怎么样呢?或许他们挣起钱来比农村容易得多了,可是他们也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去挣钱,在城里的生活依然是紧巴巴的。依然觉得自己容不入城市,自己的灵魂安放不到城里。在城里这样要花钱那样也要花钱,就连喝口水出个门甚至上个厕所都要花钱,可以说在城里的生活分分钟钟都需要花钱。紧凑的生活忙碌的打拼,为了生存过得确实累。

城里哪一幢幢的高楼大夏,飘飘渺渺仿佛深入云端,却又仿佛是一个个鸟笼。出了自家的门,都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离乡人常有的感觉就是孤独。城里过年过节没有农村里的气氛,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城里更加没有农村过年的那种气氛。城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哪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挣钱容易点,其实农村的老家才是适合生活养生的好地方。

农村里的人没有什么收入,必须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农村里无偿献给人们的清鲜的空气,清甜的山泉水,依然是他们依恋的。房前屋后那一分一厘的菜地,一年四季可以根据季节根据自己的喜欢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红绿绿、黄黄紫紫,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爱吃的让人放心的瓜果菜蔬,不是挺好吗?也可以养上三几只鸡和鸭,还可以养上几只看家捉老鼠的猫和狗。平时喂喂鸡和鸭,逗逗猫和狗,不也是一种人生乐趣吗?

空闲的时候侍弄侍弄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坐在庭院的树下看看书听听歌,不用担心有什么来打扰。即使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地躺着闭目养神,那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还可以随意地走家串户,到叔叔伯伯家唠唠家常聊聊新旧事。再就是可以约上三五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去爬爬山钓钓鱼,下河里去摸摸虾抓抓鱼,大家一起做顿喜欢的饭菜开开心心地吃上一顿。还可以拉拉二胡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同样不用担心妨碍着谁……

所以,很多外出的农村人在外挣钱,老了还是喜欢回到农村来过日子的。农村是农民的根是他们纪念祖祖辈辈的家园,哪里有他们眷恋的土地有他们难以丢弃的乡情有他们离不开的乡魂!几十年后,即使原来的老人都不在了,又会有新的老人回到农村来的。






人间美事多


老家的四奶奶去世时,四爷爷跑遍全村张罗来了12个人,全部都是留守老人,最小的67岁,最大的,88岁。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读书、工作、打工去了,很多人带走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回来的很少。

冬天,天气好的时候,这些老人们都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那时候村子里很热闹,孩子们满村子跑,打闹着、嘻笑着,这些年,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了。



但村子里这二年新盖了不少新房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挣了钱,回村里盖的,他们说,等老了,干不动了,还是回农村老家过。

但老人们常常担心,等他们归天之后,这个村子怕是要灭了,墙根下互相调侃着:多活几年吧,老哥哥!多活几年吧,老姐姐,等我们都走了,咱这个村子,怕是没有了……


红杉树Hss


前两天打电话给家里的奶奶(留守老人),聊着聊着奶奶突然哭了,她说政府准备把老房子都拆掉,到时候她就没有房子住了,我就很纳闷了反问她,我说你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新房子,对你都好,随便挑一家去住好了!我奶奶她就说了,老家旁边有几个邻居,年龄相仿,每天早上起来打招呼,万一有一天早上起来没看到哪个人了,就算死了也能早点发现。多么悲痛的现状啊,孩子都往外奔,老人在家守着一处空巢。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巢也就没了,巢没了,还有多少年愿意回农村呢?!农村生活再美好,然而它总是会输给现实在农村挣不到钱的苦恼。过年的时候,厌倦城市生活的游子可能会回家找寻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是留不住几天,年后依然会回归到城市的怀抱中苦恼,然后,一年里大部分的日子里,农村里荒无人迹,野草横生。


湘西土匪妹


1、农村不用等到几十年以后,房无人居住,地无人种的情况如今已越来越严重;

2、事实上,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这个特殊时期的正常现象。为何如此说,原因就一点:种地不挣钱!农民靠种地解决建房、娶媳妇、供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等问题越来越难,外出外打工成为必然的选择;

3、对于当下的农村,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挣钱,对于什么时候回农村种地说不准,有可能遥遥无期。为了打工轻装上阵,把老人和孩子安置在农村老家也是无奈之选。因为他们大多在城市买不起房,家人无处栖身,很心酸;

4、综上所述,未来的农村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房无人住、地无人种、房子不值钱、城镇化聚居……回农村养老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农村空了,基础设施就会荒废,基本的道路、水电将失去保障,这样的农村你会去养老吗?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将在加快,那些资源缺乏的农村山区将回归大自然而无人居住。

祝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老人健康长寿!



辋图


我有在济南近郊基层工作的经历,对农村现状还是比较熟悉的。

随着各地建设大社区工作的实施,很多偏远的山村的住户搬迁到了城乡社区定居,常住人口减少,致使各村学校的撤并,原来一个2800口人的大村,有一年连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没有,两年召了两个一年级的新生。撤并学校时,他们村的书记当着我的面哭泣,说道,村里的学校在我任职的期限内撤并了,我没法对村里和在外边的村民有个交代。

随着时间推移,那个办事处十几个村子的入学新生有时候一年也没有新生入学。这个联办小学是在2012年投资新建小学,现在在校学生也就10几个人,这是十几个村里的学生!我曾去过一个村子普查,户口簿上有600多人的村子,常驻村民还有50多人!这50多人中,还有白天出去务工,晚上回来居住。经常在家的也就40来个人!年龄都在70左右。村里的现状是年轻人刚结婚有孩子的都去市镇买了房子让孩子有好的教育环境,年轻人的母亲跟着到儿子家看孩子接送孙子上学,父亲也就跟着住到儿子家后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所以一个村50岁年纪的不在村里住的很正常。2013年,我随我处的领导下乡他们问我,五十年后偏远的农村什么样?我说不用五十年,三十年后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因为在村子里住的老人年龄都在60多岁以上,30年后如果有他们也都90多了,随着老人去世,年轻人不回来,可不就成了一片片的原始森林了吗!


青未了58


不用等那么长时间,十年之内就见分晓。

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已不见年轻人出现在“市面”上,而70后都已接近50岁或50多岁,过了60就干不动活了。为了这批根据地守卫者的归宿,大多数混进城里且成功的年轻人都做好了安排,一但“情况不妙”,立马接走。特别是乡镇有退休金的“大部队”,不会到老时候忙三伙四抓瞎,孩子帮着扶持到大学毕业后,早就在儿女工作经商的周边买下了楼房,以便身体不便时,有亲人在旁边照料一下。

而窝在农村,真有个大病小灾的,就得折腾儿女们来回折腾,花在道上的钱倒是小事,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时间才是重中之重。再者,真有个本来死不了的“大病”,在农村现在这种医院里能给按死人去治或干脆治死,所以,几十年有些说长了。


骁勇34


我是来自农村的,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结合我们那边的现状来回答这个问题。

前两年回家过清明扫墓,我大伯就跟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全部都出去了,村里的田地都逐渐被瓜分了……

我们村靠近当地的乡镇市场,全镇大部分的人都要过来这边买卖,可以说我们村在这个镇的经济中心,不止这,还有学校,医院等都是在这附近。就是这样的环境酝酿出不同的80后90后00后

第一批,先说种田的,目前种田的人不多了,可以说全部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我爸妈就是其中的两位,尽管我已经大学毕业多年,叫他们说在家休息,别太操劳,他们说农民已经种田一辈子了,突然闲下来很容易萎缩,会走的快。他们说会做到干不动,只是少做一点而已。

还有农民是真正为了生活的,但这个不多,一般这年纪还要为了生活的农民,原因都是儿女不孝,或者儿女生活也很艰辛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

剩下这部分五十多以上的就在市场做买卖,或者准备退休在家,或者带孙子。

所以种田的就是这起五十多岁以上的一部分。

第二批,70后80后,这批一般都成家的了,大学生寥寥无几,都是做过一段时间农活就出去打工,东莞深圳的那些电子厂居多,几年后就回家娶媳妇,小部分留在外面,不排除在外混的好的。回家后会做点小生意,开个夜宵店,奶茶店之类的,但他们统一不会去种田。

也有的成家生娃后把子女就在家里给爸妈带,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就没有回过几次,所以孩子教育成了个问题。

也有极少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外面买房娶媳妇,甚至过年过节都不怎么回的。

第三批,90后00后,00后都在学校,这个就不多说了。90这批大学生会比较多一点,但在我们村也是双手也差不多能数下来了。这个人中就更不会回家种田,就例如我吧,小时候在家,每次要下田或者在农忙季节我就是数着时间过日子,恨不得时光流逝。


所以好不容易熬出一个文凭,是肯定不会回去种田的。

那这么少人种田,那田去哪了?

去向一,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五十以上的部分人,他们的加上儿女的,也就几亩地,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很多人宁愿出去打工做生意。除非有人承包多点来做。



去向二,外人承包,目前这个是占有比较多。他们会承包几百亩下来种树之类,聘请那些把地租出去的人回来打工当农民(这是那么奇怪)

去向三,原来不少耕田本来就属于住宅地,现在很多都恢复成住宅的。

去向四,荒废。这个水稻田居多。这种田有意靠水,而且一般家庭都会留下来种稻谷减轻买米的支出。但水稻一年最多两熟,很多人闲麻烦一年就种一熟,其他时间都是在荒在那!


横店工厂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是什么样?我觉得还是一个样啊,因为再过几十年,出去打工的人也老了啊,他们老了的话,也只能回老家了啊,于是,农村还是会有老人的啊。

还有就是,我觉得凡是农村出去打工的,注意,是打工的,不是说那些做大老板什么的。他们在挣够一定的钱后,够自己儿子盖房结婚,还能留一部分给自己养老,那他们老了的时候,就会回家,毕竟他们也去不了哪里啊?还有就是,很多农村人在家里都有土地,在家种地,一年也有不少钱啊,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对土地的情结。

我家有3亩七分地,一年能纯收入3200块钱呢,如果家里的地特别多,一年也有不少钱呢。

这几年我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家里五六十岁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因为家里也有工作,虽然钱不多,但能和家人在一起,挣少点也没什么。




小幸福的萌萌雷


再过几十年,我觉得农村将会是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但是绝对不会消亡。

有些人会觉得,现在农村里基本是老人,妇女,孩子了,劳动力都外出了。其实这应该是属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现象。在中东部的大部分农村,其实人口还是挺多的。

就说说我们县吧。我们县算一个人口大县,面积不大,人口可不少。早几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往沿海地区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一次家。但是随着政府的招商引资,县城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都返乡了。

我们县有个鞋厂,几千人上班,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在里面上班,他们下班都是骑车回去的。这样既照顾了家里老人,又能赚点生活开支。

我去农村里转了转,发现很多特色农业开始兴起了。葡萄园,草莓园,鱼塘,龙虾塘都应有尽有,悠闲农庄,蔬菜基地,这些特色农业都是当地农民自己搞起来的,绝不是那些五六十岁的留守老人能干的。

这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基础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水泥马路基本连接了每家每户。这就为农产品的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前我们总说农产品运输难,现在我反而觉得是这些农产品的信息怎么到消费者的耳朵里才是难事。

所以我相信以后得农村面貌会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我大胆推测一下。以后农村的人也将集中居住,将农田整理划分,承包转租给有实力的新农场主。其它人可以选择为农场主工作,或者合伙。

至于说农村人口变少,这是肯定得,村乡合并难道你们没看到吗?我们村就被合并了,据报道,今年湖南合并的村落就有好几百个了。

农村不会没落,只会越来越好!我看好农村,毕竟城市套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