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七星老农


每个时代人们的需求不一样,需要的农产品也不一样。人们的消费观念不一样,需求的产品也不一样。

1、杂交水稻产量高,在90年代立下了汗马功劳。

记得90年代,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家家户户种植常规水稻,亩产量才三四百斤,产量高的才500斤左右。那时候要交公购粮,亩产量才三四百斤,交完公购粮,却不够一家人口粮,那时粮食不够,经常喝粥,大米留着过年。1996年,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亩产量能达到六七百斤,产量接近翻倍,交完公购粮,有足够的粮食留着自己吃。杂交水稻产量高在当地农村迅速普及,家家户户改种杂交水稻。在要交公购粮的时代,只有种植杂交水稻才能使种粮人不饿肚子。杂交水稻亩产量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由90年代的亩产量六七百斤,已经提高到了1100斤(当地杂交水稻的亩产量)。现在除了农村种植粮食,每年还大量进口粮食,粮食已经完全能满足13亿人口的需求了。

2、人们的消费观念大幅转变。

现在的常规水稻亩产量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常规水稻的价格比杂交水稻价格更高。五常大米、黄毛毡米等大米,就是常规水稻,价格远远高于杂交水稻。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是吃的健康,常规水稻的抗病害能力更强,有些是仿照以前农村的生态种植方式种植,农药化肥残留少,更健康。

3、农村农民也注重健康养生了,只种植一些自己吃的常规水稻。

在昕瑞生态当地,水稻收购价低廉,很多不种植水稻改种果树。有些人会种植些常规水稻,留着自己吃的,不售卖。虽然产量没有杂交水稻高,但自己有地,种植一些够自己吃就可以。


昕瑞生态


我们扬州地处江淮流域,现在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小,绝大部分农户都种植常规水稻,也就是能自己留种的粳稻常规品种,也有一部分农户种植杂交粳稻,反正不是杂交籼稻的品种。

究其原因,据我的了解和分析,杂交稻虽然有人工栽植省工省力、也产量高的优势,但由于杂交稻秸秆要比常规稻高许多,抗倒伏能力性能要比常规水稻低许多,此外,常规粳稻的市场收购价也比杂交稻高,种植杂交稻的收益自然随之要比常规粳稻少,农民朋友自然不愿意种植杂交稻而选择种植常规稻了。

也许一些人还会说,种植杂交稻省工、省力,能节约劳动力成本,不错,这是事实,可你也知道,现在种植常规水稻也有更多的新型栽培技术,更节省劳动力,且产量也很高,如我们扬州江都、宝应等区、县多年来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草害少,产量高,加之现在的机插秧的逐步推广,更适合、适宜全面推广和种植常规稻,在我们这里家庭中有高血糖、糖尿病不适合食用粳米而会选择栽种少量的杂交稻了。





和风细雨言


我们家位于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拿我们那里的情况来说一下吧。很多年前,大多数人家都比较穷的时候,确实都是种杂交水稻居多,因为那时候家里一般大量喂猪养鸡,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杂交水稻产量高,家里吃不完还可以去粮站卖掉,还能补贴家里的柴米油盐。

现在我家一般都是夏季种杂交水稻,冬季种常规水稻,而且都是留冬季稻自己吃,夏季稻交公粮和卖掉。究其原因,一个是现在普通农户几乎都不养殖猪牛等大型牲畜了,养的那点鸡鸭吃剩饭就足够,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虽然产量高,但是口感不大好,米粒碎,现在农民生活好了也开始讲究吃的好,而不仅是吃的饱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杂交水稻对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巨大作用,我爸妈常说,小时候经常挨饿,但是现在,只要你不挑米的口感,随便都可以吃饱。

常规水稻现在种植多了,不纯是种植成本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农民种常规水稻也很少会自己留种,都是购买稻种的,两者的打理我印象中杂交水稻还要省心一些。只能说是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吃的品质了。


幸福的平行线12391243


解放前珠三角最好的水稻田,最好的年份,水稻亩产也难超四百市斤,长期徘徊在亩产二三百斤!解放后选种育种后达到亩产五百斤左右。七十年代开始,特别是八十年代,亩产量因国家有袁隆平等一大批水稻专家的选种育种,改良后的水稻亩产,经常超千斤!珠三角由于喜欢小农粘,单季亩产八百斤左右的多。如果种杂交稻,大多超千斤。每个镇村都有年亩产吨谷的尖子户!水稻的几十年改良,袁隆平们功不可没!为什么很多农户不种杂交水稻,主要原因是南方都是小农户,家庭就一点土地,种价值高产量低的品种,反而综合效益好一些!如果大面积,肯定是种杂交水稻好,小农户种粮主要是自己的食用为主。农业事,只有农民才有发言权。别黑袁隆平们,他们的工作有现实价值,农民没有人会黑实实在在工作的人!


南国红棉3


“去杂交化”是中国水稻行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扭转一个认识,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不是袁隆平,而是邓小平,并非否定技术,而是解放生产关系在某个历史时期确实比提高技术手段更为迫切。北方人不吃大米,而是以吃小麦为主,杂交小麦可没有推广过,北方人现在也不挨饿啊。过去大力宣传杂交水稻,是巧妙的把饿肚子的锅扔给了技术落后,而回避某些人为原因。

回到正题。杂交水稻确实比常规水稻的产量高,但这几乎是杂交水稻的唯一优势。其劣势也很明显,一是成本高。学过中学生物的都知道,杂交物种自交后代的性状是不稳定的,不稳定意味着没有商业价值,所以农民无法留种自育。杂交水稻的种子是种子公司的制种基地培育的,农民只能向商家购买种子,有时会买到不合格的种子,导致大量减产,甚至还有买到假种子的,导致颗粒无收,这个损失就惨重了。二是价格低。现在作为口粮在市场上流通的大米一般分为两类,粳米和籼米。一般认为粳米口感好于籼米,所以粳稻价格也高于籼稻,广受好评的东北大米就是粳稻,南方的晚稻也属粳稻,目前粳稻绝大部分都属于常规水稻。再说籼稻,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一般都属于籼稻,其中大部分是杂交水稻,我们说的杂交稻其实就是指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是经过数百年培育选择的结果,在口感,抗病等特性上有优势,而杂交稻培育的目的在于增产,所以产量比一般常规籼稻高,但是口感上都不如常规籼稻。目前南方常规籼稻都是作为当地名优特产培育的,价格较高,而杂交水稻产量虽高,但是品质较低,在口粮市场上难以同粳稻和常规籼稻竞争,多数流通进入深加工行业,以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为主,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基于以上原因,南方已经出现“去杂交化”的趋势,最早抛弃杂交稻的是江苏,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全省推广种植粳稻,在品质上已经能与东北大米一搏;随后是安徽,目前安徽也基本完成粳稻换种工作;再其次是湖北和河南,也在缩小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面积。目前全国大量种植杂交稻的主要是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南方省份,这几个省也是最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的。即便如此,这些省份也在开发适合本地的粳稻品种和常规籼稻品种,以此提高水稻竞争力,挤入全国的口粮市场。


平羌寻迹


据报道,2018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4.39亿亩,其中杂交稻面积2.15亿亩,常规稻面积2.24亿亩。

杂交稻曾覆盖了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近年来,随着优质高产常规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常规稻发展迅速,播种面积已超过杂交稻。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农村人放着高产的杂交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稻呢?

首先杂交稻没有一些人吹的那么高产,而常规稻也不象有些人贬低得的那么不堪,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以致许多人都非常奇怪,农民怎么还在种产量那么低的常规稻,而不去种产量能翻倍的杂交稻呢?农民也是会算这个帐的,杂交稻的产量比常规稻高百分之八左右,也就是说种一亩杂交稻比种一亩常规稻多一百斤稻谷这样。但常规稻米好吃,现在许多农民种田都是种来自己吃的,多余的才卖点,就算是专业种粮食卖的,常规稻无论是稻谷还是大米价格都比杂交稻高些,这样算下来种常规稻实则比种杂交稻更合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粮食的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而回归自然的传统常规稻正是满足了这一要求,可以预见,今后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种植可以自留种的传统的常规稻。


三农新视界


一.杂交稻的产量没有喊的那么高, 试验田不限化肥农药成本的高产没有意义。时不时高调宣布亩产3000斤, 到了农户手上种,也就1200斤到顶。高产炒作使民众都误以为全国水稻已高产到吃不完,实际杂交稻只占很小一部分。

二.杂交稻不能留种,农户购买成本每斤50~90元左右,这也是杂交稻种子公司的研究动力。而常规稻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因为能留种,无利可图。农户更喜欢能自行留种的优质常规水稻(三四年后要提纯一次)。

三、在化肥农药作用下,常规粳稻的产量已接近杂交稻,亩产也达1000斤左右,这是常规水稻重受青睐的关键原因。农户能种常规水稻的,决不会种杂交稻。江苏80%的面积种常规水稻,北方则100%。杂交稻的产量优势在缩小,已远低于早年的20%。

四、常规稻口感好,收购价高,优质大米全是出自常规稻。而杂交稻虽产量高些,但口感不算很好,收购价低或不肯收。我们在粮店中购买的每斤2.5元大米,基本都是常规粳米。

五、杂交稻的优点,除了产量占优,土地适应性好,这才是它的关键。在长江以南土地贫瘠的不少省份仍种植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占全国1/3。


温情忆鸿564


夏天回农村老家一趟,为种稻谷问题和堂弟聊了一下,我对这件事情比较有兴趣,因为看到很多报道我国除了进口东南亚大米,还进口印度大米。

一个农业大国过去对粮食特别重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改为现在以钱为纲,全面发展。

以前在50至80年代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年代,而且还有大批援外粮食,所以亩产1000斤以上粮食成了主要种植品种,这里要感谢袁隆平老先生为中国农业作出了具大贡献!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告别了吃饱改为吃好为生活标准。以前一个人一天吃一斤多米,现在吃几两米,这个改变是人民生活提高了很多。

以前我们种水稻强调产量,杂交稻亩产千斤以上吃的口感并不好,市场大米价格2元左右,农民收购价1.10元左右稻谷,以前由粮食部门收购,进入仓储,由于资金利息,管理费用成本较多,后又陈化粮低价售出,这样中粮总公司巨亏3800亿元。

现在稻谷以大米加工厂收购为主,直接进厂加工,沒有仓储,成本减少了,但是粮食收购难比较突出,一车粮食十多天排队进厂卸货,对农民卖粮难没有办法解决,毕竟加工厂以民营为主,没有大量资金收购粮食和仓储地方。特别是产粮区卖粮难更为严重。

国家仓储减少了,不亏钱了,这个锅让农民背有点不合理。

下面再谈农民改种常规品种不种高产粮原因,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我认为很好,早应该这样。

杂交水稻亩产1200斤,常规水稻亩产800斤,一个好吃,一个不好吃。

我们进口大米好吃相当我们常规稻,一斤大米3元以上。

我弟家种了几亩田全部是常规水稻,米饭的确好吃,有青香味道。

农村人吃自己吃为主,很少卖粮,因为种粮亏钱。

这就是现在种常规稻多的原因。

有人肯定明白让农民都种常规稻多好,又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不进口粮食,又提高了农民收入,让农民回农村种粮食,土地不荒废了。

可是粮食收购价是一个关键,现在收购价只多0.10元,也就是杂交水稻1.10元,常规稻1.20元,多一毛钱对农民没有积极性。

这中间相差400斤产量,所以农民只吃不卖。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袁隆平老先生说,如果一斤卖2.00块钱农民愿意种粮食。

我们中粮除了巨亏3800亿,另外国家每年还有几千亿粮食补贴。但是这样补贴农民并没有多少实惠。

如果直补到农民品种,产量,对中间不明不白的钱也是一个约束。对农民最有利。

建议大规模种植常规稻,减少进口粮食,直补农民,减少中间渠道。让国家粮食加工为主,利用仓储能力,减少农民卖粮难问题。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欢切勿骂娘。


王老歪49681976


奇怪不,现在的农村人都放着高产的杂交水稻不种,反而去大力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呢?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是农民的头等大事!放在以前,物质匮乏,人们饥寒交迫,急切需要的物质就是粮食,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饱肚子更重要,但是当时的生产技术以及水稻品种却无法使水稻达到高产,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所需,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使粮食获得了高产,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在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那杂交水稻跟常规水稻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遗传有一定差异,但他们同时又具有优良性以及互补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新一代产量高,抗病病害能力强的杂交水稻种谷,用于生产,这便是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是指种谷后代不分等级,可以自己留谷种的水稻!不像杂交水稻是需要杂交变异生产出来的谷种,而常规水稻是自留谷种,它能保持本品种特征特性的不变!也就是说,今年种的稻谷不错,自己可以筛选一部分做谷种,不用再去种子公司购买!能够节约一笔谷种费!虽然常规水稻可以节约了一笔种植子费,但是水稻在产量以及抗病性是远远不及杂交水稻的,由于农民不具备提纯的技术,3-4年后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会逐年严重。



不过常规水稻的口感以及糯性却比杂交水稻要好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家留种种植的常规水稻更有稻米香,更糯软,也更好吃!而市场买的大米都是比较粗糙的,甚至硬邦邦的,味道要差很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也开始改变,吃不在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一种生活享受!杂交水稻产量高,粮食却不值钱,所以现在很多农村人放弃高产量的杂交水稻,选择品质更好,价值更高,味道更香糯的常规水稻种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我最近刚好看了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名字叫做《十八洞村》,故事主要是以脱贫致富为主,里面非常多的场景都是在稻田里拍摄的。

里面的扶贫村干部在一次次的工作中还有和村里的农民朋友们的聊天过程中,最终确定了脱贫致富的方向和方案,其中有几段台词我是记忆深刻,有个老村民冒着没有收成的危险和老婆不给吃大米饭,要吃半年的包谷饭的情况下,偷偷的种了一亩老稻谷(传统稻谷),别人说他太大胆时,他是这样子说的,等秋天收了,我婆娘就给我米饭吃了,老稻谷能卖八块钱一斤,打成米在城里能卖到二十几块,十几块一斤,城里人抢着买。

还有一段是村干部给他们规划和计算收益,他是这样说的,一亩田产老稻500斤,一斤卖8块,一亩地得4000块,你家有10亩地,一年就有4万块的收入,村里有100亩地,一年的收入就有40万的收入,你们再把老稻谷卖了,买杂交水稻米来吃,还有好多台词我忘了,(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电影)。

从受欢迎的程度上,从他们的几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们吃饭不在是单单的为了吃饱,他们还在味道、口感上有更高的要求,好明显传统水稻虽然在产量上站优势,但在味道和口感上就比不上了。

从农民的收益上我们也可以看的出,老水稻每亩有4千元的收入,(我不知道数据准不准)二杂交水稻的产量有些地方能达到1200斤每亩,水稻的收购价格大概是1块多吧,每亩的收入应该在1500-2000元左右吧,(我了解的不是很详细),这样看来收入是了水稻的好点。

这也许是很多放弃杂交水稻,转而种传统水稻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