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如果没有逃跑而在坚守北京,全力抵抗八国联军,结果会怎样?

吖-壤



在1901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之时,如果慈禧太后不跑,坚守北京城的话,全力抵抗八国联军,结果要么是被俘虏要么被杀死,当然也有可能先被俘虏再被杀死。

为什么宋安之会这么肯定的说呢,我们首先参考一下现实情况。慈禧太后逃出北京之时,属于是乔装打扮,当时慈禧太后匆忙之中换上了普通汉人妇女的布衣布裙布鞋,贴身太监李莲英还特意为慈禧太后梳了一个汉人的坠马髻。

光绪帝则是被换上了一套半旧玄色细行湖绉的薄棉袍。

一国之帝后,竟然如此之伪装,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避免被八国联军发现。

为什么怕八国联军发现呢,当然是因为慈禧太后并没有提前跑路,而是在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快进军到了内城以后才逃跑的。

据记载,慈禧太后逃出北京之时,八国联军已经打入北京,清朝军队已经成系统的崩溃,北京城内就剩下零星的抵抗。流弹甚至都飘入了紫禁城之中,当时内城已经是岌岌可危,不是能抵抗多久的时间了,而是八国联军在这段距离需要多少行军的时间了。

慈禧太后仓促之下,不得不乔装打扮,最后一行人在西华门汇合,再由庆亲王奕劻提前安排好在德胜门出城,出城后不久城头竖起白旗,大清帝国的京师自咸丰之后,再次沦陷于外夷之手,慈禧太后与光绪差点没能出了城。

按照现实情况来说,慈禧太后当时是八国联军已经进城,马上到了内城,才仓促之下逃离北京。并非向像他丈夫咸丰帝当年提前逃跑。

所以如果慈禧太后没有逃跑坚守北京城的话,那么只能是被俘或者被流弹之类的意外杀死,更有可能是被正在气头上的八国联军确认慈禧太后身份以后,直接将其咔嚓,然后扶持相对来说亲西方的光绪帝重掌大权。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说了,如果慈禧誓与北京共存亡,那么表现出死战到底的情况,说不得就抵抗住了八国联军了呢。

宋安之来给你说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当时抵抗八国联军的两支力量,义和团吹嘘自己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其实就是装腔作势不堪一击。甲午战争以后,清庭新练的新军装备倒是不错,但是没有斗志,军心早已经散了,结局肯定还是一样的。

而且参考慈禧太后是在八国联军进城的当天才仓促逃走,说明之前气势汹汹的向西方各国宣战,并且相信义和团无所不能,已经是破罐子破摔,想要死战到底了。并没有临阵脱逃或者说表现出想逃跑的意向,结果实在不行了就脚底抹油,这就意味着不论慈禧太后有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八国联军还是该进城就进城的。

所以这个问题,还真是无聊啊啊啊…


宋安之


说实话,八国联军就三万多人,除了日本和沙俄之外,其他国家都是远离本土作战,为什么能把清朝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呢?这个和当时的政治局面有很大关系。

慈禧绝对不是一个傻子,相反很精明,绝对不会做蠢事。八国联军打北京的由头是慈禧向11国开战,基本要单挑全世界所有资本主义强国。她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就是义和团,慈禧认为民心可用,又加上一点封建迷信,义和团刀枪不入。给了她极大的自信。认为,即使局部战争打不过外国联军,但是只要死死的拖住,就是胜利。

结果义和团真的是草包中的草包,一触即溃。当时慈禧是慌了的,马上召集各路军队勤王。

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一支军队来勤王,理都不理慈禧。甚至直接发电报过来,表示慈禧已经被义和团控制,表示这是矫诏。然后慈禧只能绝望的跑路了。

为什么李鸿章,张之洞不肯派兵勤王呢?这就要从《东南保护协议协议》(东南互保)说起:

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这就很简单了,地方所有的军队,实权派,不能派兵参与这件事。英国也不对这些地方进行侵占。

当然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如果太后,皇帝出现不测,各地督抚马上拥立李鸿章成为中国总统,成为中国元首。期间李鸿章的秘书还和孙中山有书信往来。

所以慈禧是等不到,也没有援兵的,她只能跑路。事后清政府也不敢追究这些地方的实权派(太平天国结束以后,南方基本半脱离清政府,财政权全部还给地方)。

如果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真的决定要和联军决一死战,马上出兵各地的租界,同时派兵阻拦联军。八国联军是真的要困死在中国的。毕竟当时并没有机关枪这种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清政府的军备时代差并不明显,完全可以决一死战。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砍历史


结果就是慈禧本人从一个统治者变为了前线总指挥,也就是俗称的炮灰。

她当然没有那么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后方的地方大员和将军们都在观望,而她绝不会为他们出头做排头兵去的。从文史资料上来看,慈禧这个人在官场上还是有一定威望的,许多地方大员在慈禧逃难到自己的地盘上的时候,都纷纷献上吃喝用度以及各种奢侈品,慈禧呢也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奖赏和提拔。比方说,最有名的就是岑春煊,他就是因为在慈禧逃难的过程中,保护慈禧和伺候慈禧得利,而得到后来的提拔的。所以说慈禧的迂回逃难,虽然总的来说是非常的苦楚,但是他也感受到了臣民们送上来的一些温暖。

如果她留在京城里面,那么它她的结局只有被各路联军活捉,然后以她为筹码来要挟全国官僚。甚至有可能受到凌辱,这当然是慈禧绝不会愿意的。

也许把他活捉了以后,中国的社会会更加的动乱,更加的群龙无首,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慈禧能奋勇上阵指挥军队抵抗的话,那么它在历史上的名称绝不会像如今这般差。


历史小趣叟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慈禧作为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她是根本不可能会用她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

其次清朝作为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是成一种必然趋势的,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自己像世界已经走向了发展的狂潮,而中国还沉浸在封建王朝的迷信之中,这种被历史淘汰的结局是必然的,其实自己当时选择了留下来抵抗八国联军,那么一定会有后来的十国联军,11国联军,将慈禧彻底打败的。


从历史到娱乐


其时清政府衰微的根本是在政体和执政的人,可惜的是,晚清第一人曾国藩,以及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都只是想凭借洋务运动来增强兵力,以为这样就能和列强抗衡。结果呢?后面一系列的条约说明了一切。所以姑且认为当时的兵力是可以抗衡列强的,但是只要是执政的人没变,那么迟早还是要输的,更何况兵力还不如当时的列强呢?


Andy王煜


最后慈禧肯定会被抓,当时朝廷内外已经烂透了,所谓的军队八旗军基本都已经被大烟控制住了,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而且,当时兵力部署在当时的洋人面前就跟纸糊的一个样。


中国野史1949


不逃跑,有效组织反击,能抵抗住攻击,但是当时腐败清庭以及没有抵抗的意志力了。


鹏鹏娱乐影音


假设的东西、没办想像、什么都有可能.


手机用户62977244808


逃跑就是因为打不过,打得过能跑吗?不逃跑只有死路一条,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到基本无人可用,军队丧失战斗力,老百姓一边看热闹


十五的月亮6476


如果慈禧不跑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慈禧肯定不会有生命危险,不过八国联军会狠狠的敲诈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