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输掉战争的所有原因里哪个最为至关重要?

繘乄夨筽


二战中,德国输掉战争的原因有很多,普遍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就注定了失败,因为德国无论领土、资源还是人口基数都比德国大得多, 还有英国没有彻底解决, 德国空军分散了力量没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制空权, 英国没有彻底解决的最大后患就是后来美英的轰炸机以英国为空军基地轰炸德国本土, 以及美英盟军以英国为跳板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德国在东线本来就是跟苏联势均力敌, 双方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胜负, 从1943年开始,美国对苏的援助计划及美英轰炸机对德国本土大规模的轰炸,德军在东线相对于苏军来说无论在兵力、兵源补充还是火力上都完全处于劣势, 美英盟军在欧洲登陆后更是穷于两线作战直到败亡。

我认为二战德国会输掉战争在武器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上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原因, 过于追求高大上和精致尖端的武器。 德军在研究火箭上的费用达到了5.5亿马克以上,而研究原子弹的“铀计划”花费仅100多万马克,特别是后来被称作有可能会改变战局的武器Me-262战斗机更是因为德军高层过于自信一度中断了研发。

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最早是1938年开始设计, 但当时的德国空军高层却认为只需要传统的战斗机就可以赢得战争,因而该战机的研究和生产被搁置了下来。该战机直到战争末期才生产出来,1944年6月正式服役投入实战,Me-262的显著特点是速度超快(比当时美英盟军和苏军所有的战斗机都要快得多)和装备有四门大口径航炮,Me262无论速度上、性能上和火力上对于盟军的任何一种飞机都形成巨大的优势,在1944年9月的一次空战中,仅6架Me262战机,在短短的6分钟内就接连打下了15架B-17重型轰炸机!只是数量较少出现的时间较短(1944年6月--1945年4月)而没有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防止纳粹新式喷气式飞机夺取制空权,盟军连续对生产喷气机燃料的工厂进行大规模空袭,造成喷气式飞机燃料严重短缺,不少飞机因无燃料而无法起飞,因此,Me262只有少量参加战斗,发挥了有限的作用,未对战争结局产生影响。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将武器的研究重点用在飞机和坦克上, Me-262如果出现的时间早两年跟虎式坦克相同时间服役, 那德国赢得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也是极有可能的。 德国拥有陆地上最厉害的坦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再加上天空中最厉害的战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 那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历史将改写, Me262因为有超快的速度和强大的火力在苏德战场上可以随意地摧毁苏联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列车, 在配合地面上的进攻时也可以轻易地击毁苏军的坦克、火力点, 这对苏军的打击绝对是致命性的。 在东线, 德军每一次战役和战斗都以上百架的 Me262打前锋, 数百架的其它各类战机和轰炸机跟在后面, 然后是地面上以数百辆的虎式、豹式坦克为攻坚力量, 上千辆的其它各类坦克作分割包围和快速突击,在陆地上根本没什么能抵挡这样的攻势, 整个欧洲大陆就像一个巨大的蛋糕被德军轻易切割。 苏军在这样的打击下, 双方坦克和飞机的战损1比20或是1比30都是有可能的, 苏联就算有美国的大量援助, 只会落入德军的手上。 所以,如果Me-262能早两年大量生产并投入战争,德国赢得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打败苏联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西线, 德国因为多了几百架Me262, 盟军的轰炸机还没到德国本土就有可能全部被击落,如果盟军不能对德国的兵工厂和炼油厂进行有效的轰炸和破坏, 那德国生产的虎式、豹式坦克数量会更多,性能上会更加完善, 还会继续生产什么狮式、鼠式坦克。 在对英的空战中, 英国的飞机会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德国的战机和轰炸机可以轻易的飞到英伦三岛随意摧毁地面上的目标, 这样,美英盟军根本不可能在欧洲大陆登陆。 如果美国对欧洲的战争置身事外的话, 那么德国赢得欧洲的战争是完全有可能的。


谈文论史


看了不少的答案,有很多人都没有提到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石油!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德国,闪击波兰,闪击法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里就必须得提一个闪电战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表坦克横冲直撞,进行多定点突破,突破点部队对敌军主力部队进行合围歼灭。然后合围其后备后勤部队,速度极快。一战和二战的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战是一场静态的战争,而二战是一场动态的战争。



二战时期的德国是一个有极为强大的军事工业和钢铁产量以及煤炭。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少油。纳粹德国一年的石油需求量大约在1000万吨,而德国每年的石油产量约为50万吨。大量的石油来源是从罗马尼亚进口以及美国,墨西哥等国进口。我们都知道德国战败于苏联。有人就在想,为什么德国占领欧洲后不休养生息,占领英国。而要两线作战,这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德国的教训吗?这是因为占领英国没有实质上的利益,并不能获得足够的石油资源,还得耗损大量人力物力。当德国闪击波兰,占领西欧七国后,每年的石油消耗为2000万吨!而石油生产量为1500万吨。每年都会有500万的赤字。如果时间一久,德国的军事理论就会萎缩。而苏联也在积极备战,实力日渐强盛。所以德军就发动了对苏联五百万人大攻势的进攻。三线推进,预计三个月打到莫斯科,进而从南线占领年产量2000万吨石油的高加索山脉下的炼油厂。



而德军低估了苏联军队的力量。两个月只推进到了不到莫斯科一半的位置,就燃料耗尽。然后朱可夫一次反突击就打退了德军一百多公里,是因为德军的机械化燃料只够撤退用了。第二次经过了半年的石油储备后,发动了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也是因为石油耗尽而使机械化部队丧失机动性能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国内的石油储备全部耗尽,所以当闪电战变为持久战以后,日本意大利和德国1000万吨石油储备面对苏联美国英国2亿5000吨石油储备,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希特勒的很多看似战略错误都是正确的,只是资源不够,战争机器无法运转,没法支撑战争,可以这么说,只要反法西斯同盟把能源区守住,法西斯就能自己“饿”死。所以,失败是从一开始就必然发生的,法西斯国家只不过赌了一把而已。


胜者为王36552421


德国缺一个东西,缺什么呢?

他为什么会缺这个东西呢?

二战前,德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为什么没有研制出原子弹呢?

这是因为:

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

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希特勒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他在《我的奋斗》中说:“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因此,纳粹党上台后大量迫害犹太人,导致大量的犹太科学家出逃至美国。特别是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不仅导致大量科学家出逃,还导致了留在国内的科学家的不满,他们的消极怠工也是纳粹未先研发出原子弹的一个原因。

没有和平的研制环境

由于德国一直处于战争中,空袭频繁,电力、物资等缺乏,德国的原子弹研制一直处于缓慢状态。

同时加上可能的间谍的破坏。据说,德国科学家用石墨做核反应堆实验,结果被美国特工在所生产的石墨中添加了钙等杂质。于是德国“铀计划”的研究科学家们始终找不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德国过分自信而且并不很重视原子弹的研发

攻打波兰、法国的顺利以及对苏联的歧视,使得德国过分自信,并不重视原子弹的研发。德国人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位,为此花费了7年时间、5.5亿马克研究出V-2导弹。而原子弹研究经费才100多万马克。

如果德国有了原子弹,大家认为德国会失败吗?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个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之所以输掉战争,最主要的原因是入侵苏联,陷入双向作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但是前期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几乎是横推了大半个欧洲,法国投降,只有英国在勉强支撑。这个时候希特勒犯了第一个错误,那就是让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顺利撤退到英国境内,没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个时候如果德国不再对外扩张,而是开始集中力量逼英国投降,最不济也要消化已经占领的土地和民众,说不定德国真的可以一统欧洲大陆。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太大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将这个工业实力雄厚,国力强劲的国家拖入战争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再加上德国有两个典型的“猪”队友—意大利和日本。意大利负责搞笑,日本则将美国拉进了战争圈,导致德国陷入双向作战,最终走向灭亡。





执着不屈


纳粹为什么会输?

有很多原因,比如:

一,实力不足。德国快速膨胀的军事实力虽然很强大,但一败于英吉利海峡,二败于莫斯科城下,三败于美国的强大工业能力。

二,地理劣势。处于英法与苏联之间,德国即便歼灭法国也征服不了英国。又发动历史上最强大的巴巴罗萨计划,还是无法征服苏联。

三,政策错误。德国令人恐惧的雅利安人种优先论不仅屠杀了犹太人,也吓跑了无数非雅利安人,大量科学家与资金纷纷逃离,实际上帮助了美国的发展。

四,猪队友多。意大利的糗事太多,日本对于德国毫无帮助,还拖累德国被迫提前与美国进行决战。至于其他的,基本都需要德国花费精力与资源去保护。

五,....

所以德国失败是综合性因素,不是说德国专心进攻英国或者直接进攻苏联就可以成功的,不管是苏联,还是英国,或者美国,都不会坐视德国统一欧洲并顺利整合所得资源,充分发挥出工业与技术优势。

时也,命也。


四川達州


二战转折性的战役一般被认为是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前者标志着德国在苏德战场基本丧失主动权,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彻底失去战略进攻能力。阿拉曼战役则是德国在英美面前进攻的顶点,由于不能拿下这次战役,德国失去了向苏伊士运河和中东产油区进军的能力和机会,从而让英军可以继续战争,并让美军开始介入战争带来了条件。

损失最大的战役应该是白俄罗斯战役,德国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不复存在,防线被撕开上千公里的口子,随后的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和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则在乌克兰-捷克战线和巴尔干战线让德国彻底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

从道义上,德国希特勒的狂妄,妄想称霸世界的野心,激起了众怒,多个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最后德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王春来342


二战德国最大的败因就是想用空间换时间的失败!简单的说就是太急,想通过占领大面积的地盘掠夺资源,来填补时间上的仓促!

如果德国实行一三五计划,十年,二十年规划的话,说不定希特勒就当球长了😁

比如,五年时间占领西欧并巩固五年,十年后与美国结盟打掉苏联,再巩固五年后再跟美国翻脸说不定事就成了!

想秦朝统一中国都是奋五代之功,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用了五代人才成功!而秦孝公变法后的秦国已经是战国第一强国了,打败老大魏国后就没有再继续打,而是选择慢慢蚕食周边地盘!怕的就是其余诸国联合起来!特别是在秦惠文王长平之战打败赵国后如日中天都没有继续攻打其他国家,而是消化占领的地盘!

而德国就是占领别国后没有消化地盘就急于进攻,想用足够的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仓促,所以失败!


平头白发中山装咋啦


德军二战根本没有赢的可能性,战争打的不是别的,打的就是钱,没钱了,怎么打都没用。前边回答的什么队友问题,这都不是什么问题,最主要的就在于自身国力上。



首先,二战德军的战斗力其实是吹出来的

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打的顺风顺水,主要就是依靠自己先进的坦克战术,还有就是他面对的国家都是小国,法国最大,本土也就50万平方公里,荷兰多大,四万多平方公里,比利时有三万多平方公里,这些国家小的可怜。看现在的重庆市,就有八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这些国家输,第一被吓怕了,第二,战略纵深不够,第三,打法先进,人家德军坦克几步就跑遍你全境了,你怎么打?人家还是集群突击的坦克群快速突击。


持续战争,消耗的就是国力,而德国消耗不起

然而,这些战争虽说是德军战绩最辉煌的时候,但是有一点,这些辉煌证明不了德国有多强大。能证明的是,德国比这些小国强,德国战术先进,仅此而已。这些战争持续时间短,最多一个月,国家消耗的少,对国家的实力根本影响不大。

当德国进攻苏联,德国的实力就完全展示出来了,苏德战争,持续时间长,消耗大,战线长,德军的补给什么的完全跟不上,甚至零下几十度,德军还穿单衣作战呢。这就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了。再看整个二战,德军占领法国,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工业,加上自身的工业水平,打个小仗肯定没问题。但到了苏联就不行了。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有两万辆坦克,战争中,摧毁了一部分工业,但苏联还是能产出1200辆坦克。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坦克产量有14万辆,德国仅仅只有三万辆。这个体现的就不是别的了,体现的就是国力问题了,国力远远不如苏联。

再看飞机,德国最高的时候年产量有两万架,美国有十万,苏联也有四万。这种实力对比下,战争可以不用再打了。战争后期,苏军德军玩坦克肉搏,苏军绝对玩得起,玩的开,玩没了还有。

树敌太多,自取灭亡

二战中,德国面对的是四个大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安理会五常中的四个,英法老牌殖民强国,美国刚在一战大发战争财,苏联工业一直强悍。这几个国家随便拉出来一个,国力都不弱于德国,虽说法国被打趴下了,哦不,吓趴下的,实际上是吓死的。德国虽然有盟友,意大利尽量保证不坑,就算可以,其他的仆从国都是墙头草,日本远在亚洲。实际上,德国就是一打四,或者说是一打三。希特勒打得赢么?


前两天有个宝宝非得跟我撕,说德国是因为苏德战争中精锐被消耗光了,所以战败了,对此我表示无奈,为啥被消耗光了,你有想过么?自身实力够硬,还会被消耗光了么?

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日本国力强于中国,但是中国大,你吃不下,日本国力远不如美国,被打死是自找的。德国想用一己之力对抗几个大国,不可能。什么战略战术,实力面前,都白搭。


御史三大人


只有一个:国力。我感觉,希特勒已经得到了几乎神的眷顾。

英美法允许德国取得捷克,波兰。然后又打败法国,占领挪威,南斯拉夫地区。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全完成了。

然后,设计清洗苏联军方高层,在初期打的苏联找不到北。

这样为什么还是输。因为国力,要知道德国是以一己之力同时准备车翻世界三大最强国:美国,苏联,英国。美国有国力加持,苏联有信仰加持,英国有殖民地加持。德国虽有占领区加持,但对手太强 。国力差距太大。

所以必败无疑!


yyyysssswwww


从一战到二战的德国,最终的下场都是以失败告终。是德国的武器不够优秀、军队的作战不够勇敢、还是受到资源的限制、还是因为某场军事决策的失误。惜花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为重要的是因为人的原因。

对于占领区的人们

德国军队在快速的横扫欧洲后,对于占领区的人们的统治太过于残忍与极端。应该想着怎样的让德军快速的融入到其占领区。并且能够很快与其打成一片,其目的不是为了侵略的,而是给占领区的普通民众带来更好的和平与发展,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欧洲。然而事实却是那些的残酷与无情,在快速的占领后,对于占领区的人民除了灾难外在无其他任何的好处,从而激发各地区的抵抗组织与力量。

屠杀犹太人

历史证明,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做生意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人以期空前的团结。让其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民族,并因此留存下来了很多的经典故事及名人。而当时的德国没有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的力量。从而让其变得更加的强大与完美。却向犹太人举起了屠刀。致使大量的犹太人的有志之士逃离德国,造就德国在很大程度的上的一种被动。为其最终的灭亡埋下非常大的祸根。

最坚硬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强盛一时的德国也是如此,在军事指挥上及个人的荣辱上存在矛盾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至前者已不顾。从而产生内部的分离与裂痕。德国就是这样的,在很多次失误的决策中,都是因为上层人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最终,致使一次次的失败让德国毁于一旦。

民族最优感

能够存活在这个世界的民族,没有一个是弱小的。只是其认真较为落后而已,而德国当时的大民族主义情怀,使得其对于其他民族及人种的歧视。造就了其树立太多的对手,虽然在其强盛的时候还很弱小,但在你衰败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强大的。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德国的战败不是败给其武器、资源等等,而是败给了人。

由于种种的政策与手段,使得德国树立的敌人太多。而战争的消耗,除了各类资源外,就是其人口的减少太快了。到了最后,大量的百战精兵全部消亡了,后背力量非常的严重。使得德国快要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战争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消灭了对手但却也在透支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