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欲轉讓20億應收賬款 山東信託接盤壓力不小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陳希婷 北京報道

一直以來,數據巨大的應收賬款不僅成為企業資金回籠的一塊心病,也嚴重遲滯了資金周圍效率。在此情況下,不少企業只能通過信託公司發起信託計劃募集資金的形式,將應收賬款提前利用,增加現金流入,加快資金週轉速度。

近日,記者就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浪潮信息發佈公告稱,為加速資金週轉,公司計劃將不超過20億元的應收賬款轉讓給山東信託。

擬轉讓不超過20億元

11月28日晚間,浪潮信息發佈公告稱,擬將業務經營中產生的合計不超過20億元的應收賬款轉讓給山東信託或其他符合條件的受讓方。浪潮信息表示,此舉是為了縮短應收賬款回籠時間,加速資金週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減少應收賬款餘額,降低應收賬款管理成本,以增強公司資產流動性,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及經營性現金流量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浪潮信息的應收賬款快速增長,應收賬款從2014年的10.6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9.39億元,4年增長了2.69倍。今年公司的應收賬款更是大幅攀升,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浪潮信息計提壞賬準備後的應收賬款有73.08億元,較年初增長了33.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3.57%。應收賬款佔流動資產的30.49%,佔總資產的28.17%。

應收賬款高企,公司對於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也在快速增長。2014年至2017年,浪潮信息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分別為0.75億元、1.13億元、4.24億元、5.3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額為7.48億元,半年新增計提2.18億元,已經超過同期1.96億元的淨利潤。

有投資者認為,浪潮信息此次打包近20億元的應收賬款給山東信託,將獲得寶貴的流動資金,增加了企業現金流,有利於浪潮擴大生產規模,搶佔市場制高點。

融資風險不容小覷

目前浪潮信息與山東信託雙方均未披露更多的交易細節。不過,根據此前市面上發生的類似交易來看,信託公司基本都能以較低的折扣受讓相關應收賬款債權,爾後將其打包成相應的信託計劃到市面上進行融資,給出的利率也比較可觀。

但是高收益背後也必然蘊含著高風險。北方某信託公司高管對記者分析,雖然信託公司在接項目之前會做盡職調查報告,對相關的財務狀況也會進行調查,但不久前發生的華業資本百億應收帳款“蘿蔔章”事件,還是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也可以說,目前這種風險確實是可能存在的。

記者也就受讓過程中是否會存在上述風險分別向山東信託和浪潮信息發去了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雙方均未答覆記者的提問。

事實上,今年以來,山東信託也在有意減少融資類信託項目。據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山東信託存續125個融資類信託,同比減少17個;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410.92億元,同比下降12.4%;來自融資信託類的收入為256萬元,同比減少0.8%。

此外,山東信託也在極力尋求回款。公開信息顯示,11月29日,山東信託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奧馬電器的強制執行申請,要求其立即償還5000萬元借款。而就在此事前一天,山東信託還因資金需求將持有的華英農業2960.49萬股股份轉讓給河南農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同時,依該股份享有的相應股東權益一併轉讓。

上述高管認為,隨著市場不確定因素加大,信託公司也越來越謹慎,以便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資料顯示,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是於1987年3月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去年12月份,山東信託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信託公司。而受到壓縮信託通道類業務規模及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的影響,山東信託上市以來發布的第一份半年度報告並不盡如人意。

山東信託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總經營收入9.51億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8.53億元增長11.5%;實現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6億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5.43億元下降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