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底是什么意思?

心月菲你莫属


前面楚云卿女神和豆子大神说得非常到位了,我一介小学生追随大神脚步胡言几句,大家当个乐子听听就行了,先说观点:这首诗,其实是元稹对白居易的告白!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一组悼亡诗,元稹同学是很深情的,为妻子作过很多悼亡诗,比较出名的还有《遣悲怀三首》,也有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们来看这首《离思》,元稹同学悼亡,却没有直接写人,而是以物寄情,物不是一般的物,是世间至美的水、云、花。这样的比喻,可见元稹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可见元稹对亡妻的热烈怀念。



曾经沧海难为水:直接一点,如果你见过最广阔的大海,那其他江河湖泊在你眼里都是辣鸡,简直不能称之为“水”。

这一句是化用《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句话原意是见过了大海的人,其他小河小沟的水还有什么好看的呢?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再也难被其他言论吸引,这是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元稹化用这句则很巧妙,是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沧海比喻他和亡妻之间深似海的爱情。



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你见过变幻诡谲的巫山之云,那其他地方的云,也根本不能再称之为“云”了。元稹就特别狠,我们现代人也表示不屑也顶多说一句什么都是浮云,到元稹这里,其他地方连浮云都算不上。

这句诗也用典,化自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起首这两句诗,互相呼应,一说大海之水广阔无边、一说云山之云变幻万千,表面说见过沧海水、巫山云之后,其他地方的水和云就再也难入法眼,实际上是暗喻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沧海水和巫山云,他们之间的美好是世上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广大男同学们,如果你跟女孩子表白,人姑娘回你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就赶紧放弃吧,别浪费时间了。把这个姑娘让给我去追,这么有诗意的女孩子,拼了老命我也要把她追到手啊!



取次花丛懒回顾:这句以花喻人,紧承上两句。说自己从花丛中经过,也懒得回顾一眼美丽的花朵。引申一步,我在美女堆中穿梭,但没有一个能让我心动。因为我对爱妻痴情,心里已经没有一点点空隙能容得下世间其他女子,这是元稹对自己专一的强有力论证。


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又承接上句,说出了“懒回顾”的原因,一半是我已经看破红尘,一半是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元稹这个老渣男,怎么可能那么专一。有句话说得好:“诗人只有在没吻到姑娘之前才歌颂爱情。”元稹同学,对亡妻韦丛的悼亡诗写得让人尿流满面,但这首诗到底写给谁的还不一定呢。想当年有个叫崔莺莺的小女孩,是元稹的初恋,后来这个货为了飞黄腾达,抛弃恋人,取了家世更好的韦丛小姐姐。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后来的薛涛小姐姐跟元稹也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薛涛被抛弃后天天在望江楼上望眼欲穿,元稹你真问心无愧吗!



说起来,不论是初恋的崔莺莺,还是结发之妻韦丛,还是红颜知己薛涛,都不过时元稹生命中的过客。元稹这个大渣男,真爱是白居易啊!

你真以为这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写给韦丛或者崔莺莺的吗?不,是写给白居易的!他曾在写给白居易的《梦游春七十韵》说:“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看懂了吗,这是赤裸裸的表忠心,几乎是娇嗔着对白居易说:阿易,这八九年来,我可是为了你守身如玉哦~~

老白当然也不会让元稹失望,反手回了一首《和梦游春一百韵》云:“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老白宠溺地摸着元稹的头说:稹稹,你可真是个忠贞不二的小妖精呢!

想到这里再看本诗前两句就非常可怕,巫山云雨代表什么大家都懂,这相当于直接跟白居易说:我已经开好房了哦~~




也可自话


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为悼念亡妻而作。整首诗内容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的大致意思为:

见过了宏大苍茫的大海,以后所见之水就都不是水了。看过了巫山云彩,以后所见的云彩就都不是云了。

我从花丛里穿行而过,却懒得回头。一半原因是因为清静的修道之心,一半原因是因为心中忘不掉的你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这首诗里吟唱千年而不绝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St〇p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唐朝诗人元稹所写。元稹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交游广阔,所处之人不论门第,只要对脾气就倾心相待。据传他同一位叫小红的妓女爱得死去活来。小红身材窈窕轻盈,娟秀聪慧,亦且能歌善舞,与元稹交往久矣。某日元稹要到远方为官,因携带家眷而不能与小红同往。两人分别之际心如刀绞,元稹情满溢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两人挥泪而别,这首被小红畄传的小诗却形成了壮阔山海的千古名句。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人为名句的雄阔所折服:除了沧海,河湖港汊难称为水,除了巫山的故事,其余的爱情谈不上动人。

咸阳郑秦云


郑秦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 · 元稹 《离思五首》

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自己对亡妻忠贞不二的爱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这句诗的大意是:看过沧海的水后,别的水都不能和它相比;看过巫山的云后,别的云都不再美丽。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遇见你之后,别的任何人都不能入我的眼;我爱上你之后,我的心里只有你,心里再也容不下他人,你就是我的全世界。表达了对爱人的矢志不渝,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还有一句对爱情忠贞的句子我很喜欢:"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执笔画清秋


这个问题问的很文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很真情,很文艺,很伤心,很撩人!

这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元稹写的一首悼亡诗!记住,这是悼亡诗,你要想表达爱意,首先要知道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再用!否则,你女朋友会生气揍你,嘲笑你没有文化的!这首诗的原文是: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要是用冯唐的一句话就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用杜牧的话说就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用我的话时候,我走过了许多路,遇见了很多人,唯一让我动心的,就是你!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我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其实这句话,是来自于孟子。孟子当时的意思是讲如何学习的,要树立大理想和远期的目标。意思是看见过大海的人,其他的谁就没啥意思了,在圣人门下学习,其他人就吸引不了我了。而元稹非常巧妙地把这句话用在爱情上,可见元稹的才气。还有那个巫山云雨的,这是一个浪漫的带有性暗示意味的典故,你和你女朋友还没有达到那个关系,这句话就不要说了!还有一层意思,元稹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后面两句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再也不会对别人动心了!坚守着亡妻的灵魂,孤独而幸福滴终老吧!

  


好玩的国学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亲眼见识过沧海,其他地方的水便称不上是“水”了,见过巫山的云,其它地方的云便称不上是“云”了。

这是元稹写给亡故妻子韦从的悼亡诗。

为什么他会这么写呢?以下均是我个人的观点哈,韦从是一个富家的千金小姐,下嫁给当时不如意的穷小子元稹的。我看过很多资料说婚后两人“恩爱异常、夫妻和睦”,我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哈。

韦从嫁给元稹后,由一个千金小姐彻底沦为了一个家庭主妇,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烧火做饭洗衣买酒……家务活儿全包了,而元稹在干啥?说是为求取功名用功读书,却与薛涛、刘彩春等人勾勾搭搭。韦从,更像是他攀附权贵的一个工具,到手了却不珍惜了。所谓夫妻和睦,不过是韦从的隐忍换来的。

我想韦从应该是真心待元稹的,不然不会这么甘心,什么粗活累活儿全包下,要知道她可是太子少保最疼爱的小女儿,以前是什么生活状态,现在又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一个少女,心甘情愿的为一个男人,舍去一身的娇气,全心全意照顾他,不可谓不真心,而她却只活到27岁就死了,我觉得但凡元稹心疼她一些,少勾三搭四一点,韦从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忧郁成疾(我自己想的病因)而死。

韦从死后元稹终于记起了她的好,写了《离思》系列、《遣悲怀》系列等十六首诗来缅怀她,但其实韦从下葬时元稹因公务,没有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句诗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什么见过沧海见过巫山云,其他地方的水和云就配不上这个称呼了,不过是享受过韦从的照顾,她的好,她的这种付出,后来的人再也给不了他了罢。

但斯人已矣,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人已经去了,再作再多感天地泣鬼神的诗作去缅怀她,又有什么用呢?


小雅诗词沙画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由多种意象组合而成,颇具象征意味的感怀诗歌。全诗简练却意趣无穷,前三句均采用了比喻手法。尤其一、二句,作者巧借典故,破空而来,暗喻修辞。全诗曲折表达了对心爱女子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末句以画龙点睛之笔点明旨意,令人豁然开朗。

接下来,我们就一句一句来解读这首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化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舀”。字面意思是,曾经观过沧海的人,对于细流弱水,是不会再入眼的。大海苍茫广阔、雄壮浩瀚,它的境界是河流湖泊无法比拟的。

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二句的“巫山云雨”意象一般认为源于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辞别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除却巫山不是云”与首句呼应,意思是巫山之“云”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其他地方的“云”无可比拟,称不上“云”。

两个典故经过作者的刻意编排,难见斧凿之痕。对于美好女子的赞美,作者没有华丽的形容铺张,而是以否定其他事物的方式让描述的对象屹然耸立,这种反常道而行之的创作技巧堪称绝妙。

这两句诗中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暗喻心爱女子,可通其文意。至大至美的“沧海”突出女子宽容的胸襟、包容的气度、广博的涵养;而“巫山云”则展示女子轻盈的身段、飘逸的神态、多姿的风貌。就此而言,诗中赞扬的对象,既可以是亡妻韦丛,也可以是年少时的情人崔莺莺。

取次花丛懒回顾

如今信步经过“花丛”时,却懒于回头观看了,表示内心对女色已无波澜。

第三句以花喻人,作者所表达的心境不是“万花丛中过,片也不粘身”式的潇洒做作,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人,让元稹如此呢?

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作了回答。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生平是尊奉佛道的,白居易就曾赞他是“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这里的“修道”,可能是修心养性的皈依,有了宗教信仰,有了精神寄托,从而可以达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境界。另一半则是为了“君”,而“君”指的是谁呢?到底是崔莺莺还是亡妻韦丛,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这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情意,这种境界,这种可以穿越千年,仍然动人心魄的诗词之美。


楚云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所写的“离思五首”其中的一首中的一句。从表面上来看,这句诗的意思是怀念夫妻之情,感叹恩爱不再,表达对亡妻的忠贞怀念。

元稹,北魏鲜卑拓跋氏后裔,在唐代入仕曾一度为宰相。元稹与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是同科及第而且文风相投,声名并驾,并称为“元白”。

元稹的妻子是岭南节度行军司马韦夏卿的爱女韦丛。元稹娶韦丛时还未有官名,并不得意,但是夫妻感情很好。元稹回忆过那时的生活,写过三首《遣悲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这是当时夫妻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亡妻死后回顾,真情意切,引人泪下。

经历过这样的夫妻之情,失去之后怎么还能再找到可与之相比的感情?

这种比喻的手法非常巧妙。比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还有“观于沧海者难为水”。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因为身在高处,居高临下而见识广博,不囿于一方。因为见识过太多,而能淡泊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巫山”典出自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夜会巫山神女,神女自荐枕席,楚王幸之。这段感情热烈奔放,让楚王难忘。元稹用此典故来比喻自己和亡妻之间独特而极致的感情。


沅汰


元稹《离思》之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一首悼亡诗。唐代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诗中,多有名句,如“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如“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一首《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流传千古。当然,此诗的后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也相当精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在大海上踏浪而行,就无意再去渡越那些小河小溪。曾经饱览浩大无边的大海风光,其余的小河小溪简直就不能称之为水。曾经遇到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从此再难说爱谈情。曾经得观佳人的绝世风姿,便觉其他的庸脂俗粉甚至都难言是女人。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站得越高,天下为小。见过大场面,小者不足观。

曾经沧海,世上再也无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了巫山之云,其他的神马都是浮云。连浮云都不是,简直就不是云。意思是,爱情恒久远,只爱你一个。

巫山云是巫山云雨的约称。以巫山云雨喻男欢女爱,如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个典故来自于宋玉的名篇《高唐赋》: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固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除却巫山,世上再也无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与绝代的佳人经历了绝代的爱情,便恍然而觉其余粉黛都黯然失色、没了颜色。即从百花丛中走过,也懒得回头看一眼。专门爱你,不复滥情。正如修道参禅,一旦彻悟,便觉大事已了,妄缘尽灭,扫红尘,斩纠葛,不复动心。

这两句诗颇为耐人寻味。

执著深情与超凡了悟本是分道扬镳甚至反向而行的两事,而此处将其面对面贴合在一起,以无情表深情,着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句法,元稹本人想必也是颇为欣赏的,在诗中再三致意。比如《梦游春》:

结念心所期,反如禅顿悟。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


莫安排


这两句还真不好懂,但很多人偏偏稀里糊涂地就喜欢了。

1 出处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除却:除去。

取次:随意仓促。 杜甫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不好懂,在于用了典故。

“曾经沧海”语出《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意思是,见了大海沧茫广阔,便不会在意细流。

“巫山”出自宋玉《高塘赋》《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的传说。

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与楚怀王一见倾心,赠枕为情,《神女赋》中更称赞神女,“瑰姿玮态,不可胜赞”,拒绝了楚襄王的求爱,“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意思是,见了巫山云雨旖旎多姿,便不在意别处层云。

所以,元稹巧为比喻,追思亡妻,

曾经拥有过你,再也不会爱上他人了。

表达爱情的唯一与坚贞。

2 评价

这首诗,古诗词选集中甚少评价。

可人们为什么还是很喜欢?

很大程度上因一二句。

以至于很多人只知一二,不知三四。

词是感性的。

“曾经”,似岁月之悠悠,往事再回首。

这两字,一念,便是万水千山,往事悠悠。

逝去的都是美好的,尤其是感性的人,更尤其是爱诗的人,总能捕捉你最敏感的神经。

一开句便是“曾经”,仿佛便带人走进了逝去的往昔,融入了自己的故事,沉浸于过去的时光。

比如,

“人间万事如弈棋,我亦曾经少壮时。”(陆游)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大话西游》)


元稹感情最为丰富,恋爱多次,不是始乱终弃就是不得善终,也许在他心里最爱的只有发妻,才能发自肺腑,诗情感人。“难为”“不是”:似只对一人的告白,此生唯一,足矣。

难为:难以称为,不足一顾。

不是:肯定的否定,强调唯一。

除了沧海,天下无水,除了巫云,眼中无云。

这样的爱情虽然固执,却是至死不渝。


恰如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寻觅与坚持。

曾经拥有过,就算不能白首,也不会随意将就。

这两个词道出了爱情的坚守,唯一不变,至死方休。

“沧海”“巫云”:似经历过沧海桑田,才懂相濡以沫的珍贵。

“沧海”一词内涵丰富,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无常,风雨沧桑。

“沧海之水”,比喻深不可测,情深似海。

共患难同甘苦的爱情弥足珍贵,

相濡以沫的爱情,胜过所有风花雪月,繁华丽景。

“巫山云雨”:形容云蒸雾绕,千变万化。

“沧海”的沧凉阔远,波澜壮阔,“巫山云雨”的变幻莫测,缥缈多姿,诗又多几分江海奔腾,山峦豪壮的气势,境界壮丽。

“沧海”的深远,“巫云”的多变又像极了爱情的变化不定,难以捉摸,给人审美的愉悦与征服的快感。

这样的意境也是美的。

与以往悼亡诗的缠绵悱恻,哀婉凄伤截然不同,开创了悼亡诗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