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蜂蜜为什么有一半沉淀像白糖一样的结晶?

oiij


结晶是蜂蜜的固有属性,像这种已经析出了一部分结晶的情况应该是因为蜂蜜中水分偏多的原因,水分较少的蜂蜜甚至会整瓶结晶,这也代表了它们确实是真蜂蜜;这种结晶状态的形成和蜂蜜中所含有的葡萄糖的比例有关,可以理解为,结晶其实就是葡萄糖在温度偏低的情况下所析出的;

因为葡萄糖所含比例的差别,不同种类的蜂蜜结晶的速度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咱们可以通过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比值来了解该蜂蜜是否容易结晶,如果葡萄糖的比例超出果糖,蜂蜜就容易结晶,而且葡萄糖超出果糖越多,结晶也就越容易。

生活中,咱们也会遇见蜂蜜没有出现结晶的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蜂蜜是葡萄糖和果糖的饱和溶液,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才会析出结晶体,大约0~14℃;其次,当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果糖时,结晶的析出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槐花蜜、枣花蜜就属于这种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会结晶,如果蜂蜜完全不结晶,那它一定是假的!


综合内科张医生


下图中是我前几天买的一大一小两罐蜂蜜,细看这一大一小的两罐蜜的配料和营养成分表,完全一样,当然品牌也一样。这几天北京冷了,温度降低了,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

可是为什么大罐的就全部结晶了,而小瓶装的却还是正常蜂蜜的液体状态?

蜂蜜结晶

大家都知道,蜂蜜里面其实大多数是葡萄糖,而且浓度很高,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无规则的运动中会排列形成微小的结晶核,而且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逐渐变大形成结晶,到肉眼可见,再到整个变成结晶。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

蜂蜜的这种结晶变化,很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认为这是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导致的,其实这只是蜂蜜的自然发生的物理变化,并不是掺入白糖的结果。

蜂蜜都是要结晶的,结晶是蜂蜜的固有属性,只是有快又慢,程度不同而已。特别是我买的这种百花蜜,是很容易结晶的。而像槐花蜜、枣花蜜等就不太容易结晶。

不结晶就是好的?

市场上,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情景,大多数顾客选购时,都会选不结晶的蜂蜜,而且市场上的蜂蜜大多也都是不结晶的,偶有结晶也呈不正常状态(沉在底部)。

对蜂蜜的加工,比如破晶核工艺,加热蒸发浓缩工艺,通过高温使晶核融化,并过滤去除,这样得到的蜂蜜是很少结晶的,但是这也导致了蜂蜜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还有些不良厂家在蜂蜜中直接掺入麦芽糖浆,使蜂蜜永久不结晶!

真正的掺假蜜或假蜜,其结果应当是不结晶或结晶松散黏度小。

还有一种现象是结晶都沉淀在底部。这种情况,相信喜欢喝蜂蜜的朋友都见过。以为就是蜂蜜中的糖析出来了,但实际不是这样,只有未成熟的蜜才会这样。未成熟的蜜一般都是含水量高,且蔗糖含量高的蜜。

结晶蜂蜜如何融化?

把结晶蜂蜜的瓶子一起在40~50度之间的热水中浸泡,注意温度必须低于50摄氏度,以免一些敏感的酶、和维生素等损失。

所以,我就纳闷了,我买的这两罐蜜,一样的来源,一样的配方,只是一大一小,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结晶彻底,一个不结晶的情况呢?

【不药不药】简介

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不药不药


大家好,我是土蜂哥


经常会有朋友提问,买回去的蜂蜜在服用过程当中会出现白色沉淀或不透明现象,是不是假蜂蜜或者掺了白糖?  


 首先如果买的是纯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缓缓下沉,在温度为4—11℃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


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当然不排除含果糖高的蜂蜜半结晶,如枣花蜜高浓度状态依然会出现半结晶。

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还有些不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蜂蜜不结晶是为什么?

蜂蜜在4度至11度之间会加快结晶。大部分的蜂蜜在这个温度下是肯定会结晶的。 部分蜂蜜除外,如槐花蜜。 大部分蜂蜜都会结晶的,所以不能单凭有无结晶判断蜜的质量。


土蜂哥


买的蜂蜜有一半沉淀,说明你买的蜂蜜结晶啦,而且是处于半结晶状态。如下图,半结晶,蜂蜜分为三种状态:液态、半结晶、全结晶。


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因为掺了白糖,很正常的,完全可以放心的食用。

而且春天的时候,温度大约都在十几度,正好是蜂蜜最容易结晶的好时机。所以你的蜂蜜结晶了也很正常的。

蜂蜜结晶是有不少条件要求的呢,比如需要合适的温度,一般在13~14摄氏度的时候,最容易结晶。

不同种类的蜂蜜,结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蜂蜜里面的葡萄糖结晶核越多,蜂蜜就越容易结晶等等。

总而言之,蜂蜜结晶不是掺了糖,请放心食用!


蜜方蜂蜜


蜂蜜结晶是蜂蜜的特性之一,这是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析出,如果是蔗糖果糖是没有这特性的。所以你这有白糖样沉淀的结晶是真的蜂蜜,别以为是白糖掺假。

要知道白糖溶于水以后,只要不是饱和状态,无论温度怎样变化是不能结晶析出的,除非是失掉水分。而白糖溶液是极易变质的,不会有人冒险用这低劣的手段造假的。就算是喂白糖让蜜蜂加工出来的蜂蜜,也不会有结晶析出现象,葡萄糖的含量决定着变化。

蜂蜜的结晶有多种多样,有的极易结晶,有的很难结晶,有的结晶粒松软,细腻,透明度差,似有脂状。有的结晶呈颗粒状,有的如糖砂状。哪怕里看到的是像白砂糖或红砂糖状,也别肯定这就是掺了红糖或白糖。除非是哪个傻瓜掺假想让你看到!

造假的方法很多,用白糖造假的应该最少,因为现代造假技术用其他方式会造出更逼真更诱人的蜂蜜,而且成本低得多。所以有这样结晶沉淀的蜂蜜,是养蜂人的良心,是真的好蜂蜜啊!


追花精灵


在我们新疆伊犁地区,主要的蜜源有山花蜜,油菜蜜,葵花蜜,熏衣草蜜,棉花蜜,枸杞蜜,香紫苏蜜和薄荷蜜,但是有好几种蜜源植物花期都重合在一起,一年里只能采三种大的蜜源。以我实际看到的的这几种蜂蜜一到秋后都全部结晶,颜色有奶白的,有金黄色的,也有棕红色的。都是用蜂蜜专用袋装的,踩上去硬棒棒的,一家蜂场都有好几十个蜂蜜袋。一袋大概有140斤左右。每次看头条都能看到许多人说买不到真蜜,可我们这都是几十吨,几十吨的往外拉。前几年认识了一位安微养蜂的朋友,送了我两瓶洋槐蜜,在家放了大半年都没结晶,我以为是水蜜,最后一问才知道洋槐蜜和荔枝,龙眼蜜结晶是很慢的。所以我认为结晶的蜂蜜都是真蜂蜜,不结晶的蜂蜜也有真蜂蜜,但是水蜜和掺白糖的蜂蜜是不结晶,或少结晶的。另外我认为,蜂蜜的结晶程度与温度有着直接关系。南方夏秋季节温度都超过三十度,太热蜂蜜就不容易结晶,蜂蜜结晶速度最快的温度是10一15摄氏度。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有不对的地方见谅。


用户3369117496455


如果买的蜂蜜结晶那是正常现象,因为好蜂蜜大多会结晶,但只有一半结晶那必是掺假蜂蜜;如果那一半结晶的蜂蜜,用手捻有沙粒感,那纯纯是假蜂蜜。


用户3692968081


蜂蜜结晶是正常情况,真正好蜜,达到一定的密度它才结,看似像沙粒透明壮,象似我们练制的猪油一样\b,有时很硬用勺子都挖不动,这才是好蜜,要是不结晶,这说明密度达不到而含水分大,再就通过加工而不纯,它的颜色与花有关,我们鲁中地区五一前后刺槐花正流蜜,国家定为一级蜜,这个蜜雪白,現在转地养蜂是追花夺蜜,沒有假的,只是质量所欠,我们自巳养蜂,在密期或五天摇蜜,他们为了拿产量三天就摇啦,因此密度不到水分大蜜稀薄,那它结不了晶了,我们这里蜂进腊月中昀带蜂到广州过春节整赶上油菜花,但是油菜花不流蜜,只有取花粉发展蜂群,从广东北迁,到五一就来到我住的地放正赶上槐花流蜜期,我在告诉大家蜂蜜存多少年也不变质,七几年在湖南马王堆出一罐蜂蜜,带到中科院捡定化验,得出结论是只有蜂蜜不菅存放多少年和鲜的一样,不但不坏而味道不变,知道更多请关注百吃不厌,谢谢大家。


百吃不厌7


你买到真蜂蜜了,下面沉淀出来的不是白糖,那是从蜂蜜中分离出来的葡萄糖,在河南中部五月前后洋槐和泡桐是同时流蜜,只有在洋槐林采的蜜比较纯净,不结晶,在其它地方大部分都是洋槐和桐花蜜涽杂的,下面的沉淀结晶的可能是桐花蜜,桐花蜜含葡萄髙,所以要沉淀结晶在下面,总之我认为你买的是真蜂蜜,请放心食用。


纯正农家蜂蜜人


根据蜂蜜质量标准的规定,正常状态下的蜂蜜,应该是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体。所以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质量没有问题。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呢?这是因为蜂蜜的基本成分是糖,约占80%左右,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又占糖的总量的85%-95%,由于葡萄糖有容易结晶的特性,所以正常的蜂蜜才会有结晶。那么为什么有的蜂蜜有结晶,有的蜂蜜没有结晶,有的蜂蜜结晶快,有的蜂蜜结晶慢呢?其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与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比例高于果糖时,蜂蜜容易结晶,结晶速度快;比例相等时,结晶缓慢;葡萄糖比例低于果糖的蜂蜜不易结晶。

2.与温度有关。葡萄糖含量越高,温度越低越容易结晶,一般在0℃-14℃条件下容易结晶。

3.与蜜源有关。槐树花、紫云英、枣树花、党参花等蜂蜜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或接近果糖,所以不容易结晶;油菜花、野坝子、棉花、向日葵等原料酿成的蜂蜜,葡萄糖含量高于或等于果糖,所以容易结晶。

所以蜂蜜出现结晶现象,与是否打开盖子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蜂蜜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