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上朝的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究竟是如何治国的?

一排糖_gvw


  

  说嘉靖多年不上朝,其实有些错怪人家了。

  在古代,皇帝接见大臣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叫做大朝会。

每年的大年初一,冬至日以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的寿诞节日等等,文武百官会齐聚,皇帝身穿冕旒,接受百官朝拜。

  大朝会是一年最为隆重的会议,京城六部大小官员都要参加。就连地方州郡都必须派人递送贺表,各国使者也要前来拜见。

  在唐朝,大朝会一般会放在最为尊贵的太极殿中举行。

  第二种方式叫做朝参。

一般来说,只有在京有一定品阶,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必须到皇宫参拜。

  按照唐朝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

  宋朝同样有朝参,朝参之时皇帝不一定亲自到场。如果皇帝不到场,则由一位宰相值班,率领文武官员对着皇帝的宝座行参拜大礼。

  第三种方式叫做常参。

  所谓常参,就是经常性的参拜。按照史料记载,在唐玄宗继位之初的一二十年,常参天天进行,每次都是由宰相率领六部要员,将一日的工作汇总,然后向皇帝禀告,请皇帝批阅。

  在玄宗晚年,工作有些懈怠,就改为两天一次,三天一次。拜见人员也有六部各司官员压缩成宰辅大臣。

  宋朝明文规定常参时是由宰相领衔,率领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与会。也就是说皇帝只是接见宰执班子。

  回到主题,嘉靖皇帝常被人说数十年不上朝,其实是没有参加哪一种朝会呢?

  大朝会诸如祭天,祭祖,嘉靖皇帝还是会参加的,因此可以排除。

  明朝废黜了宰相,依然有内阁。以严嵩为首的内阁班子,同样经常拜见嘉靖皇帝,因此,常参也是有的。

  嘉靖皇帝真正没有准时参与的,是朝参,既每月初一十五对文武百官的接见。

  其实,在那种大型朝会上,接见的官员太多,除非是宰执班子刻意安排,几乎没有官员会出来禀奏事情。就像许多电视剧中所演的,“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对朝”。多数时候的朝参,都流于形式。

  真正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的,还是常参,既皇帝与宰相(内阁)之间的交流。

  身为皇帝并不需要对没有一件事都插手过问。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只能说明这个人管理能力太糟糕。嘉靖皇帝虽然几乎不出现在朝参上,但是,常参时常有,他只要将内阁班子牢牢抓在手中,见不见一些闲散官员,并不十分重要。

《大明王朝1566》将这点演绎得十分出色。

  


叶之秋


嘉靖皇帝虽然不上朝,但绝对不是不控制权力。他每天都要召见大臣,尤其是内阁成员。再然后,明朝特务机构能力突出,为嘉靖帝不上朝也提供了制度保障。

到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封建官僚制度已经达到顶峰了,成熟的制度保证了即使皇帝不干事,但权力中心依然在运转。有时候还会弥补皇权的缺陷。并且嘉靖帝继位之初肃清了正德帝朝的弊端,不至于国祚中断。但是到了嘉靖后期,严嵩专权,贪污受贿之风盛行,到了隆庆、万历朝时,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嘉靖时期也是大明王朝的转折点。





执笔画丹青


这里就要感谢明朝的内阁制度了,没有皇帝照样可以把国家运行的好好的,要不后来的那位万历皇帝那里真是二十年不上朝要是没有这套制度国家不早就完蛋了。嘉靖皇帝的制衡权术玩的可谓登峰造极人家不上朝可也没闲着炼丹照样批阅奏折,要不严嵩把控内阁二十多年也没翻的了风浪,一个巴掌就给打下去了。


大兜兜14653458


嘉靖虽然不上朝,但他在悄悄的治国,国事家事天下事,他不能不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