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英国为什么总是追随美国?

第一军情


这个问题表述并不准确,因为至少在二战期间,英国就已经在追随美国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当时的西欧大陆几乎被德国横扫,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峡的阻挡,英国很可能沦为法国这样的亡国下场。

因为英国是二战期间的主要参与国,且战争对英国本土造成了巨大影响,最重要的是二战换起了英国殖民地的民族觉醒,使得英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因此在二战期间,元气大伤的英国就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意志。

无论是德黑兰会议还是雅尔塔会议,看似是三巨头,实际上是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的明争暗斗,丘吉尔作为三巨头之一,实际上只能追随罗斯福的脚步。

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参加雅尔塔会议时自己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实力决定一切,英国无能为力。

而二战结束后,英国奄奄一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随之失去,英国在事实上沦为二流强国,世界政治重心开始转向英国两侧的美国和苏联。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选择了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策略。

除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美国和英国的关系可谓非常亲密,两者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也是空前一致。

那么英国为何总是追随美国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是因为:英国和美国相互需要。

关于英国和美国在二战后的关系,与其说是英国忠实追随美国,倒不如说两国相互需要。

众所周知,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两者都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这就使得美国和英国在民族认同上天然亲近。

但是这绝对不仅仅是美国和英国走得更近的原因,毕竟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还有好多。

两国之所以像亲兄弟一样。对于英国而言,可以借着美国的大树给自己遮光。

要知道此时的苏联在欧洲地区咄咄逼人,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可以说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还是军事实力等方面,都无法与苏联抗衡。

此时选择和美国抱团,对于英国的国家安全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两极格局下,第三方国家是很难真正中立的。

而且虽然在一战后,英国就通过《威斯敏斯特法》建立了英联邦,将原来的殖民地改组成和自己平级的机构。但是这个机构的前提是英国仍然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换句话说,这些国家之所以愿意待在英联邦里称兄道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需要借助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个联邦中,英国是他们需要指望的大树。

而在二战后英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不采取措施维持自己所谓的国际地位,那么英国被英联邦其他国家取代,最后导致英联邦分崩离析的局面将很快出现。

所以英联邦国家需要英国这棵大树,而英国也需要美国这棵大树。

而英国对于美国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虽然二战后美国成为和苏联匹敌的超级大国,但是世界舞台的中心还是在欧洲地区。对于美国和苏联而言,谁能控制欧洲,谁才能取得争霸的主动权。

而这对美国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毕竟美国和欧洲之间还隔着个大西洋。而如果美国将英国作为其在欧洲的桥头堡,那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众所周知法国和德国一直在联合抗拒美国的控制,寻求政治独立,欧盟就是他们的产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英国搞好关系,就相当于在欧洲打入一颗钉子,对美国在欧洲施加影响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所以二战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也印证了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正因为合作对双方有利,所以美英最终走到了一起。因为二战的巨大消耗,使得英国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所以在合作中英国只能处于劣势,看起来追随美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随着叙利亚局势的急剧变化,英国也开始宣布追随美国打击叙利亚。目前,英国已经成立了战时内阁,其海军潜艇已经进入战斗位置,距离叙利亚最近的塞浦路斯空军基地盘旋着英法意三国的战机。而且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就打击叙利亚保持了一致意见。有分析认为,英国很可能会抢在美国前头对叙利亚动武。

实际上,自冷战结束以后,英国一直在追随美国。无论是朝战,还是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英国军队总是和美军一起协同作战。在涉及俄罗斯的问题上,两国更是不约而同,费尽心机。

英国之所以忠心耿耿地追随美国,主要是由于其霸权地位已经被美国所取代。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无力与世界其他强国争锋,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帮助英国走出了困境。英国对此感恩戴德。而俄罗斯长期与英国紧张对立,英国无法对其形成有效抗衡,唯有借助美国力量打击俄罗斯,保住英国的世界地位。

另外,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不甘被世界忽视,更不想成为一个二流国家。为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英国需要通过切实行动来证明自己,而选择追随美国则是最有效的方式。对英国而言,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追随美国,可以让英国继续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同时也说明了英国其实已经是一个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极为心虚的国家。(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因为,英国是美帝在全球最大的战略盟友!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曾是19世纪的世界霸主。也算是拥有过辉煌历史的国家,然而随着新兴帝国-美帝与德国的崛起!英国不仅面临世界霸主地位的不保,就连欧洲的老大地位也难以巩固。

尤其是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打的找不着北了,最后还是在美帝的援助下,才拼死拼活地勉强战胜了法西斯德国。但从此也就沦落为美帝的跟班,再也难以重现往日“日不落”帝国的盛世景象!



另外,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曾经属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及各属国纷纷要求独立,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已无力镇压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最终只能勉强同意各属国及殖民地独立,所幸的是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尚存,最终成立了英联邦。将大家名义上又都聚在一起了,共同以英女王为英联邦的元首!


回过头来说一下,为什么英国总是追随美帝?

因为,战后虽然德国被打败了,然而由于新崛起的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势力,让处于西欧的英国人不寒而栗,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使得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从此而来,也就是俗称的“冷战”!

面对东西方冷战的局面,英国难以单独对抗,只得唯美国马首是瞻。我们知道美国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真正的“霸主”,战后的欧洲也是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才得以复苏!


在此情况下,西方世界也只有美帝有能力和影响力来号召与领导整个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于是在1947年正式成立了以美帝为首的北约组织来作为全面对抗前苏联的工具。而美帝远离欧陆,处于大西洋的另一侧!只得从此驻军欧洲各地,成为稳定欧洲秩序的重要力量。

也就是说,不论是经济、政治、军事上美帝都俨然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带头大哥”了……英国作为战胜国顺利加入了联合国,为了加强欧洲的力量又把法国拉了进来,从此美英法三国牢牢地控制住了联合国安理会的“铁三票”。但凡世界上有风吹草动,美英法三国都会第一时间响应,尤其是英国人亦步亦趋地紧跟美帝,浑水摸鱼,这是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东震木


就这个问题有的说是同主同宗,打断骨头连着筋,有的说是价值观相同……其实我认为都不是,而是利益使然,“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他们说的😛。
早在没有美国的时候,那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美国是由多数的英国人组成的,但英国为了对美国的统治,当时还揍美国呢(什么同主同宗啊😊)。


一战后,美国就取代了“大英帝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二战,英国被德国差点儿打残,丘吉尔求了罗斯福好几次,美国才把大量的援助给了英国(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后来美国被日本拖入战争,德国和日本才被早日降伏,不然丘吉尔这个手势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发明呢😊。
所以,是美国给了英国重生(起码有一半功劳),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是空前提高,“大英帝国”虽然也是胜利者,但说惨胜毫不夸张,这样的话不追随美国就不可能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而美国呢?在战后为了在世界推行霸权,也急需英国这样的帮手,美国是希望英国让自己在欧洲更有发言权,英国是最好的“代理人”,而英国也是利用美国的支持,来提升自己在欧洲和在世界的地位,所以,啥也别说!美国与英国,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那为什么英国要追随美国呢?笨寻思,美国强呗😊……


海之波涛3


坦率地讲,这个问题本身表述不太准确。在二战之后,英国并不是总是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最明显的两个例子是苏伊士运河危机和越南战争。1956年,在美国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秘密入侵埃及,企图控制苏伊士运河,引发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此大为恼火,不仅公开严厉斥责英国,而且还动用强制手段迫使英国撤军。此次危机可谓冷战期间英美关系的冰点。另一次就是越南战争(1955-1975),美国要求英国派军协助美军打越南,但被英国拒绝。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英国并未向越南战场派一兵一卒。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英国在二战之后确实是追随美国的,参与了绝大多数美国发起的军事行动,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亦步亦趋。这是英国的无奈选择,也是英国所能得到的最佳选择。二战之后大英帝国的轰然坍塌使得英国实力大减,无奈沦为二流中等强国,再也难挤进一流强国梯队。没留一流的实力,但依然有追求一流的雄心。一向务实灵活的英国因而觉得抱美国大腿是其实现大国雄心和抱负的最佳路径选择。于是乎,英国开始在大多数情况下追随美国,这使得英国得以以最小的成本维系其大国雄心,使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依然最活跃的几个大国之一。

英国对美国的忠心追随使得英国在国际社会被贬低为“哈巴狗”。尤其是布莱尔对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倾心追随和热情支持让英国在国际上声望受损。布莱尔也在政治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得不提早辞去首相之职,伊拉克战争成为他永远的政治污点。


睿恪煦


要看到,在美国建立以前至二战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主宰,美国追随着英国。而二者易位,英国追随美国,也就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变化。

这一变化,固然与英、美国家实力强弱的变化有关,也有时机——二战对于国家前途的影响。例如,以二战为契机,英国失去了拉美,而美国,则将拉美纳入其势力范围。

二战前,1929年经济大萧条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欧洲大陆的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前期逐步上升,而美国在致力于挽救国家经济。在二战爆发前,虽然罗斯福新政已经陷入了颓势,失业率再度上升。今天的一些经济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新政在二战之前已经失败了。但是,二战的爆发拯救了罗斯福新政。

二战伊始,法国很快投降,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在对抗德国和轴心国集团时非常吃力,基于战争需要,向美国借用驱逐舰、购买物资。当英国势力被彻底地从欧洲大陆赶出时,美国人的机会来了。

首先,过剩的产能得以消耗。经济大萧条就是产能过剩这一矛盾的体现,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穷人买不起东西,资本家又造了太多的东西,怎么办呢?把过剩的东西都卖给英国。

英国没钱,怎么办?没关系,美国先借钱给英国。

例如,二战期间,美国的工厂都是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的。男人们都受征召去打仗了,后方工厂也需要人,于是美国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工厂:

但是借钱的抵押呢?罗斯福政府开出了条件,英国必须把美国周边的军事基地全部租借给美国,英国在南美的投资要(廉价)转让给美国。

罗斯福政府开出的条件让英国非常难受。

有更甚者,当英国迫于现实压力接受美国条件后,美国国会还嫌不够狠——不应该仅是西半球,而应该以英国在世界各地的基地和投资转给美国为条件,作为美国对英国放贷、物资援助的抵押。

当然了,罗斯福政府并没有做得这么彻底。毕竟太极端容易引起反弹。

当然,美国并非此时才开始在拉美的渗透的,西奥多·罗斯福任中,美国击败竞争对手,拿下巴拿马运河独家开凿权和运河运营权。但是,这样的渗透哪里比得上英美权益交换带来的利益巨大:

此举使英国从此丧失了在西半球的军事存在,在新大陆(尤其是拉美地区)经营了一百多年的金融和经济帝国土崩瓦解了。

相对地,美国成功地垄断了西半球和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以至于拉美左派人士认为,二战之后美国切开了拉美经济的动脉,不断“吸拉美人的血”。

借着二战的东风,美国实现了它长久以来的愿望,推翻了英国人(特别是西半球)的霸权。

不仅如此。无论是欧洲大陆,法国、英国、德国以及苏联(对苏联而言,二战是一场惨胜),还是世界其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战火摧残、民不聊生。

美国却有余力在欧洲和日韩开展所谓的“经济援助”。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其亚洲傀儡国推行战后重建项目,使得这些国家在战后二十年里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而欧洲,尤其是英国,再未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反而在很多时候,成为了美国的拥趸,例如,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y Pansesus


明白人


二战结束后,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经贸、军事和情报等诸多领域不断深化合作,英国和美国称彼此的关系为“独一无二的大国间关系”。而两国关系这么亲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英国和美国拥有共同的一种语言——英语。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说过:“英美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曾经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美国许多政治家和商人的祖上大都来自英国。

其次,英国曾经凭借多个世纪的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历史上雄极一时,但是近几十年,却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英国不甘心平庸,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和欧洲各个势力的均势。英美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加之两国在二战期间展开了亲密的合作,基于此,英国紧跟美国,如此,以来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二来可以维护自己的传统利益。

所以现在国际社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国际事务的想法,美国往往通过英国的来表达,而英国则对美国言听计从。

最后,美国奉行实用主义。当今国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各个主权国家的利益才是永久不变的。比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和英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了在反恐情报上面的合作与共享。然而,伦敦“7·7”地铁爆炸案乃至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都表明,美英的反恐情报合作存在诸多障碍,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所谓的盟友都是基于美国的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


环球网


木叔谈两点,1000多字,举几个小例子,挺有意思:

第一,这是由二战后国际局势变化决定的。英国是识时务者。

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地位转换其实发生的更早。

一战前,欧洲人都在扩军备战。美国当时奉行的政策是不干涉欧洲,换句话说,很像是韬光养晦,在美洲大陆这里完全自成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还与欧洲做生意。

一战中,美国刚开始也是两边都不得罪,而且向双方都出售军火。发了不少战争财。再加上一战对欧洲大陆列强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美国地位就相对提高。甚至英国也不得不依赖战争中的美国军火来维持。

一战后,美国开始登上了霸主的舞台。当时的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和会上让美国把英国的很多利益收入囊中。比如规定美国军舰数量和规模与英国相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年的日不落帝国,首次承认有一个其他国家在军事上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而经济上美国早已超越了英国。

实际上一战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只不过这时候美国军事实力和列强比要差,所以还是很“谦虚”。

二战后美国实力大增,一度占据全球黄金储备的40%。欧洲的英国法国等大国都需要美国提供“马歇尔计划”来维持运转。美国是彻底成为全球霸主。

英国百年来力量一路下滑,最终也认可了美国的地位,它能接受“马歇尔计划”就是证明。说明英国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第二,美国和英国其实本质上是一体的。英国追随美国,也是因为美国实现的也是英国的利益和价值。

英国和美国走,其实还是很聪明的。有点类似日本人在战后和美国亲近的意味。

靠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援助能力,英国很快走出了二战的阴霾。在欧洲成为美国最亲密的伙伴。在德国没有崛起时,欧洲就是英法说了算,而法国的独立性太强,英国则被视为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所以英国的地位在欧洲其实也是说一不二的。这点,英国自然也满足。

原因主要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利益几乎完全重合。虽然英国在欧洲,但是在英伦三岛,和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从这次英国脱欧就能看到,英国人本质上还是和欧洲有些不同的。当年整个欧洲几乎都用欧元,英国就不放弃英镑。这也算是一个例子。

另外,美国对英国的保护也不遗余力。英国至今还有美军驻扎,当然主要是空军,防止俄罗斯的作用和明显。两国对俄罗斯的最新例子就是俄罗斯双面特工“投毒案”上,美国坚决支持英国,对俄罗斯制裁的两个大国,除了英国就是美国,欧洲的德国和法国在这个问题上则相对谨慎。

从木叔以上说的几个小例子就能看出,英美其实是同文同种的真亲戚,英国和欧洲只能算邻居。所以英国和美国无论谁跟谁,实现的都是一家人的利益,不分彼此,也就无所谓了。

你怎么看待美国和英国的关系?


木春山谈天下


历史渊源,救世主,利益共同体造就了英美的钢铁友谊。

两国渊源:

丘吉尔曾说:“英美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年英国五月花号航行美洲,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和行程,而早期,美国也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之一。发展至今,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也是相对一致,美国早期的政党,基本国家体系,大部分都是从英国搬迁过来,美国后期的民主,自由,法律,文化等都充满了英国的影子,这种从骨子里头的文化关联,造就了英美两国外交的友好底蕴。

美国--英国二战的救世主

濒临灭国

这层历史关系,我想是造就英美钢铁友谊的真正原因,二战时期,德国铁军势如劈竹,碾压西欧大陆,法兰西战役结束后,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纷纷被拿下,希特勒一统西欧的计划,只剩英国再苦苦针扎。随后,希特勒提出海狮计划,通过强大的空军,逐步对英国的船只,港口,机场和城市发起了总攻,再后续的战争里,英国顽强抵抗,英军的空军体系,基本被摧毁,接连的城市轰炸,也让英军损失惨重,短短一年,死亡人数逼近10万人,国家进入了危机存亡的时刻。

美国参战

随后的历史故事,我想大家也很清楚,在欧洲战场,彻底打击德军希特勒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苏联,另一个就是强大的美军,在英国危亡时,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不断引导美国民众,支持美军参战,并给予了英军在背后的强大支持,而德军迫于美军参战的压力,暂时性的放弃了对英国的攻击,转而东进。而英国也趁此时机,进行国力恢复,而后在美国的支持下,逐步展开了对德军的反攻,成为了领导当时西欧战败国家反抗法西斯的唯一核心。可以说美国对英国有救命之恩,生死之交莫如是,所以后期英国对于美国,是非常暧昧的一种关系。

经济利益体

国家外交也奉行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想这句话,用在英美关系上,也是相当恰当,作为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前后的两大绝对霸主,英国和美国,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赚的盆满钵满,即时现今,英国脱欧沸沸扬扬,英国的经济地位依然不容小觑,美国和欧盟还是世界经济游戏的制定者,英美两国如何互通有无,更好的把控和发展世界经济,为本国换取最大的利益,是两国共同追求和商榷的,这样的一个捆绑,也促成了英美两国的关系,当然时代不一样的,如今更多是英国这个老大哥,跟在美国后头,换取一定剩余利益了。

最近叙利亚的态势发展,感慨弱国无外交,世界和平的发展下,太多暗流涌动,各国都在追求和保护本国的利益,感恩国家的发展,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娱乐大话筒


英美联盟是一个天然的联盟,原因包括:

(1)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文化相同,便于沟通。

(2)他们的民间、财团间、政客间一直以来都是合作密切。

(3)一战和二战时美国都加入英国的一方,共同对敌。


(4)二战后美国发动马歇尔计划,帮助英国复兴。

(5)一直以来的军事行动,包括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他们都是共同行动。

英国是美国的坚定盟友,可以说养狗都找不到那么忠实的。但是,狗也有自己的利益,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