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十三弟,宠臣怡亲王允祥为什么要在死前吞土?

何事男儿不读书


如果马云给你一个亿,你会为他吃土吗?

我先来回答。支付宝每天只给我几块钱红包,我都已经在天天吃土了!要是真给我一个亿了,我可以把马云吃破产。。。

更别说胤祥了。雍正不仅给了他荣华富贵,还赐予他无上荣耀“铁帽子王”!他真可以为雍正去做任何事。而且,他的“吞土”行为,更是为了在临死前向雍正表示谦逊和感恩,为他的后人铺条好路。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胤祥在20岁之前,就很受康熙帝喜爱。在胤祥12岁以后,康熙帝只要出京,都会带着随身胤祥。这份殊荣,让所有皇子都很羡慕。而胤祥自己也很争气,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处事随和,办事能力又强。17岁时,已经是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而且,他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

可是,一切的宠爱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发生了变化,这年胤祥22岁。胤祥不知为何也被短暂圈禁起来。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把胤祥被软禁和太子私自调兵逼宫的事联系上,也算是一种假设吧。也是在此事之后,胤祥渐渐不再像往日一样受宠。

康熙五十年,胤祥腿部突然长了一种毒疮:"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 。胤祥这一病,更让他无法像往日那样陪伴在康熙帝左右。同时,由于身体原因,他也无法像其他皇子那样参与政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祥是第二次被康熙圈禁(长达十年)起来,而不是病了。历史上,胤祥并没有被圈禁十年!

不过,等到雍正登基以后,胤祥再次被启用。

雍正在继位之前,就和胤祥关系特别好。等雍正上台以后,马上晋升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出任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雍正三年,雍正甚至破例允许胤祥在儿子中任意指认一人,加封为郡王!

雍正四年,胤祥更是接替老八允禩,出任总理王大臣(全称:大清国总理事务王大臣)。他也是雍正朝最后一任总理王大臣,胤祥的地位也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回归正题,说下“怡王吞土”的事。

胤祥奉旨为雍正选取陵地,最后定在泰宁山的"上吉之壤"。雍正为了表彰胤祥,把陵寝旁边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

胤祥虽然深受雍正宠信,但是,他在这七年的“伴君”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而且,自己只是“臣子”,怎敢用为皇帝选好的陵地?日后,如果有人拿此事做文章,说自己“僭越”。那么,胤祥的后人就会遭殃。毕竟,他也不能保证后人还会受到皇帝恩宠啊。所以,胤祥非常惶恐,求雍正收回赏赐。

于是,胤祥一边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平善之地”。一开始,雍正坚持要让他葬在自己陵寝旁边。直到胤祥病重之时,趁着雍正来看望自己,胤祥又再次恳求葬在60里外的“平善之地”。此时,雍正才答应了胤祥的恳求。

胤祥觉得自己“躲过一难”,同时,又感谢雍正的恩典。所以,他赶紧让人从自己的“平善之地”取土,并拿起一块土,吃进肚子里。

在即将离世之前,胤祥又再三告诫家人要低调。对于他的丧事要一切从简,陵寝规制要精简。不过,雍正很喜欢这位谦逊的弟弟。在胤祥死后,亲自操办其葬礼事宜。胤祥的墓葬被扩建,成了亲王中规制最高,最豪华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因为雍正允许他死后安葬在自己选择的地方。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形象)

允祥是雍正帝的弟弟,也是他的知己,允祥一直由雍正的生母抚养,二人一同长大成人,感情非常好。

在九子夺嫡中允祥始终追随雍正,始终维护雍正的利益,因此卷入政治漩涡中。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允祥受到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囚禁了一段时间。被释放出来后康熙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轮班制和出去巡游都没有允祥,以前康熙每次出巡都会带着允祥。

康熙五十年允祥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康熙虽然在废太子之后不再像从前那样喜爱他,但是在回复皇三子的奏折中询问允祥的身体情况,胤禛为他寻遍名医。

(《雍正王朝》中胤祥与胤禛的形象 )

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在康熙朝受到冷落的允祥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雍正帝任命允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成为了雍正帝的台柱,康熙帝、雍正生母的丧事都由他处理,户部、西北军事、水利等事务雍正帝也交与他处理。

后来雍正帝命允祥处理陵寝事务,他到泰宁山为皇帝陵寝选址,他选中一块“上吉之壤”,雍正帝对这块土地非常满意。他想到允祥劳苦功高,于是将附件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允祥,允祥听后,坚决不受,认为这等土地不是他能够受用的。

他说他在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块土地才与他的身份相配,在与雍正再三商讨后,雍正同意了他。允祥非常高兴,于是派人去涞水取土,侍卫将土取回呈给允祥,允祥竟拿了一小块土,手捧着吞了下去,而且还说道:“这样的话,我就心安了,而且子孙也会蒙福了。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允祥)

允祥的身体一直不好,1729年冬天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他还亲自与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为了不叨扰百姓,他在黄昏的时候才吃饭。

1730年允祥打算出视察北运河,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了,甚至连先农坛的亲耕礼都不能去参加,同年五月初四,允祥积劳成疾去世。

允祥去世后,雍正帝非常伤心,他将其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是清朝唯一一个不避皇帝讳的臣子。

(胤祥的奏折)

胤祥重情重义,被称为一代“侠王”,《雍正王朝》中刻画的十三爷也深入人心。


司马长史


关于怡亲王吞土这件事,并不是胤祥临死前做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众所周知,胤祥是雍正铁杆中的铁杆,一直跟着四哥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因此,雍正即位伊始便封这位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的十三弟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之前,无论大事小事,雍正基本上只负责决策层面的东西,具体系性事务几乎都交给了胤祥来处理,这其中就包括选陵址这件事。



中国古代将就视死如视生,绝大多数皇帝生前已经开始为自己建陵,四十多岁即位的雍正自然也不例外。于是,这件事也落到了胤祥肩上。胤祥带着人不辞辛劳、到处奔波,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处万年吉地,即现在的清西陵泰陵。事后,雍正也觉得这地方很不错,于是将附近一块中吉之地划给了胤祥作为墓地。胤祥觉得这是皇陵区,自己连这中吉之地都配不上,不敢接受,拼命推辞,雍正最终只好作罢。



之后,胤祥派人在直隶涞水找了一块自己觉得和自己身份相配的墓地,并请雍正把这块地赏赐给自己作为百年之后的容身之所。雍正最终拗不过胤祥,同意了。之后胤祥派人去当地取土,当人把土取来之后,胤祥吃下了一小块自己所选墓地的土。并且说,如此一来自己就安心了,子孙后代也会因此蒙福。



这话弦外之音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皇帝不是我能当的,我没有那个野心、也没那个能力,只想安安稳稳做好我的怡亲王。这样我就安心了,四哥你也安心了,我的子孙后代也就都安全了。不是吗?要不怎么胤祥能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能全身而退,而且死后哀荣、泽被子孙呢。连小小一块墓地这么注意,更何况其他事情?兢兢业业为四哥做事,却又能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怎么能让四哥不喜欢?



这实际上只是胤祥向雍正示弱兼表忠心的一个小故事而已,并不是发生于胤祥死前。胤祥之所以能够拥有巨大的权力而不引发雍正的猜忌,并且最后还获得了一定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绝对和胤祥严格的律己是分不开的,时时刻刻认清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自专、不僭越。


不务正业歪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