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地理那些事


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迄湖南省城陵矶,流经湖北的枝江、松滋、荆州、公安、沙市、江陵、石首、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岳阳等县(区、市),全长347.2千米,其间以池口为界卞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约171.7千米,下荆江长约175.5千米。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1,这样类型河道,造成径流缓慢,易淤积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而长江上游的泥沙是非常巨量的。我们看一下荆江上游三峡水库的泥沙监测量就可见一般,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至2015年12月,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21.15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5.118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16.4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283亿吨。河道弯曲导致河沙淤积是荆江段成为“地上河”主因。所以荆江的治理采取的是“截弯取直”的策略。

2. 荆江河道两岸平原在沉降,经监测江汉-洞庭湖平原每年有8-15毫米的沉降,带来的是河道相对提升。

其实三峡水库运行之后,因其拦沙效应,清水下泄,荆江段河道近年来已成冲刷趋势,下表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荆江段的泥沙变化,基本以冲刷为主,其中上荆江沙市河段被冲刷7.5米高程。


昆仑还东国


我曾在湖北荆州生活过20年,对荆江的认识和感受颇深。荆江全长360公里,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因流经古荆州境内而名。荆江以藕池口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荆江是全国有名的“地上河”,向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被称为“九曲回肠”。三是,筑堤防水,进一步抬高河床。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洪水期船行荆江,船比塔高。

历史上,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从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几乎年年遭灾。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洪减灾国家多次加固荆江大堤,并在上游修建了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同时,荆江自然截弯和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河道70余公里,加快了江水流速,减缓了泥砂沉积。



猫花花56090866


荆江两岸,左江汉平原,右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经常改道,淤积严重。


杨孚春


是因为这段江面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导致,另外就是突破开荒,地面覆盖率减少的原因。供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