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中,面对远古大洪水,中国人和西方人为何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郭汪旭


洪水与洪水是有差别的,黄河决堤与印度河决堤引发的灾难就不一样。黄河决堤可能会导致华中平原被淹,印度河决堤的话,三哥就得展示一条独木舟载3000人的绝技了。

山海经记载的洪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按照中国人的惯例,但凡洪水,一律滔天。甭管洪水的水量有多大,只有祭出这个词,就能形容一切洪水了。对于细节描述,从鯀窃息壤止水来看,洪水也就是和一般发洪水一样,只在人间肆虐。

可是西方的那次大洪水,水量就有些过分了。大禹治理的洪水与之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

创世记接着记录:在差不多两个半月之后,山顶就都露出来了。三个月之后,诺亚打开方舟的盖,见地面已经干了。

圣经里的这场洪水,不仅湮没了大地,还覆盖了高山;不仅水量极大,持续的时间还特别的长!这场洪水是从哪来的呢?《创世纪》里写道:浩瀚深渊的泉源尽都裂开,天上的水闸都打开了。

我就想问一下,像圣经里的这种的洪水,到底该怎么治?

以我们现如今的科技,挖土机、直升机、战斗机齐出的情况下,电影《2012》还要让所有的总统们进船呢!更何况,古人都是拿一根小木棍在地上戳,怎么把足以毁灭万物的洪水搞定?

中国神话里的洪水,说到底也就是现实中的洪水。古人虽然没有如今的大型机械,通过人力也是可以挖出一条排水的渠道;西方神话里的洪水,说实话,把大禹请过去,也只能跪在地上叫爸爸。

中国神话里,有没有像圣经中记载的那样的洪水呢?

有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之后,天柱折,天上也塌了个大窟窿。天出现大窟窿之后,水通过这个大窟窿,源源不断的流向地面,造成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

天上出现大窟窿这个,与圣经里的大洪水就有一些类似了,因为都是天漏了。

面对这场史前大洪水,中国的古人怎么做的呢?不管是人类还是神仙,大家都无能为力,觉得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该表白的表白,该做AI的做AI,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唯独没有办法去拯救灾难。

这个时候,女娲出现了。于是,她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西方神话里,为什么没有女娲这样的人物去当救世主呢?因为西方的这场大洪水,本来就是救世主放出来的,谁敢去救?这场大洪水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人类!


祗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大洪水的持续时间不是短暂性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洪水从13000年前一直延续到5000年前,洪水才逐渐退却至如今的模样,西方的诺亚方舟与东方的大禹治水虽然都是此次洪水事件的受害方,但是,两者的时间不在一个基准线上。承受的洪水烈度也不是一个水平上。

关于这场大洪水,目前世界上记载的较为清晰的是苏美尔文明的泥板楔形字,同时,苏美尔文明也是人类此次文明的最开始。苏美尔文明开始于约13000年前,当时,的世界还没有分东西方,也没有种族之分,共同使用楔形文字,如果是研究东西方古文字的朋友,会发现,无论从发音还是字形,世界上的文字都能找到相似之处,而原点就是楔形文字。言归正传,我们来说下为啥现代人看待东西方面对洪水会有不同看法,原因在何处呢?
东西方所说的治理洪水的不同态度,源于时间的混淆。一个是最开始的逃亡,一个是最后的疏导,时间节点不一样,而我们当代人习惯性的把时间段不一致的两次事件进行跨越式对比,这也便造成了东西方面对洪水有着看似不一样的态度。

实际上,人们是在将一次大洪水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当做了东西方两部进行比较。更多所读所闻的未解之谜,人文见解等你来分享。总有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新主张能够令你醒目。后期还有更加精彩的预言性科幻小说,用故事来告诉你宇宙的终极意义!欢迎关注分享。


读闻世界


是因为西方人混淆了两次不同的大洪水。

1,第一次大洪水是1万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

7万5千年前,印尼托巴(Toba)火山爆发,喷出的浓烟,使地球进入了冰河世纪。冰河世纪,海平面比今天低120米。

大约在1万2千年前,气温升高,冰川开始融化。

但不久之后一颗巨大流星击中北美北部,引发爆炸,使地球又进入了低温期。这个低温期持续的时间不长,在1万多年前,温度再次升高,冰川大规模融化,引发大洪水,冰河世纪结束。

科学家考察苔原地区的仙女木化石,发现了这个新仙女木地质事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记载,埃及人流传下来亚特兰蒂斯沉没于9千年前,而柏拉图距今2千年,亚特兰蒂斯正好沉没于新仙女木大洪水。

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大洪水也是指新仙女木大洪水,幸存者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乘坐方舟逃过了大洪水。

新仙女木大洪水时期,只有躲避在高山上的人才能幸存下来。

玛雅人写的《波波武经》,也记载了这次新仙女木大洪水。

中国神话没有直接记载这次大洪水,但提到先民都是从昆仑山下来的,最早的一个著名祖先是有巢氏,大约在9千年前,因为地上多是洪水猛兽,所以建造树屋。


2,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

圣经记载的大洪水是公元前2370年发生的,相当于是中国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这个洪水比新仙女木大洪水小多了。

犹太人把这次尧舜禹大洪水和新仙女木大洪水(吉尔伽美什大洪水)混淆在一起,造出了挪亚方舟的故事。

因为这次洪水规模小,所以大禹可以通过疏导的方式治水。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神话本身是神话,在希伯来或者希腊、印度神话中,神祗的重要性更强一些,人在浩劫中只能以诺亚躲入方舟或摩奴被大鱼拯救等方式避免与大洪水硬扛,而正如林屋公子在回答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治水神话产生的相对晚近,因而更能体现人定胜天的人文精神。

实际上,从盘庚迁殷这个相对而言有历史记载的事件看,古人面临洪水,通常情况下首先想到的还是躲避,毕竟地广人稀,哪里都可以去,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直到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西村)会盟,盟誓的内容还包括不准以邻为壑(毋雍泉:即诸侯国不能截流、筑坝或造储水池),可见所谓在广域王国范围内通过大型人工水利工程等形式大规模治水,如果不是不存在也至少不是习见的常态。

因此,因为神话中描写的对治洪水的策略方法不同而上升到中西文化差别,不能不说是一种过度解读。


谈古论金


大洪水来时,华夏女儿补天,华夏男儿治水,亚伯拉罕废物只知道造了方舟逃命,哈哈……

中国古代神话是多神(都不能算做多神教),多神的文化,一般是神有人格。同时,民众对于神也并非是单纯的膜拜,还有反抗。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第一次大水,就是共工在战败后撞倒不周山,这本身就代表一种反抗(虽然这个反抗是被认为造成了灾难,甚至是邪恶的)。而面对由此引发的事故,人类之母,女神女娲进行了艰难的补天活动。两者代表着灾祸本身的偶然性,和先民面对灾祸的奋勇抗争。

第二次大水就更励志了,洪水来,大禹的父亲鲧用堵塞法治理,不能成功,被杀。杀了父亲后,儿子禹用疏导法,成功了,并且因此得到九州百姓的拥戴。

可以看出,从中表现的是极大的反抗命运,改变命运的抗争精神。洪水来了不是束手待毙,也不是一味逃避,而是努力自救。自救中出现了不好的结局,也不因此灰心丧气,而是改变方法,最终争取到了成功。

相对来说,西方圣经中的洪水,原本就是上帝降下来的。为什么呢?因为上帝觉得人类已经腐化败坏了,应该全部消灭。只有诺亚一家值得拯救。于是上帝让诺亚建造方舟,还把每一类动物都带上一对。洪水来了,全家上方舟,躲过灾难。

可以看出,在这里面,灾祸本身是上帝造成的,人类在灾祸面前只有束手待毙。唯有上帝选中的人,遵循上帝的教诲,完成了逃生。

基本上,就是服从命运,服从神意,神要你死你就死,神要你自救你就自救,人只是神的奴仆和工具而已。

两者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敬畏天地鬼神,但并不完全俯首,有自己的主张和坚持。西方在中世纪,是宗教完全占据人心,对上帝是纯粹的服从,哪怕上帝要你死,要你家破人亡,也必须甘之如饴。这样实际上造成社会底层不敢反抗高层,逆来顺受——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至高无上的命运或规范的遵守。见仁见智吧。


巴山夜雨涮锅


中西洪水神话中的不同之处:洪水从何而来?

西方神话包括美洲大陆等洪水大都是因为人类的罪恶,神要灭世,所以套路就是:神造人——人不信神、人类罪恶——神用洪水灭世——人类重生

这个套路里面无论是巴比伦还是苏美尔、希伯来神话,就跟唐家三少、天蚕土豆大神的小说一样,故事虽然精彩但是套路重复度比较高。

但是在中国神话中,洪水从何而来?没有明确说明也许是因为共工撞外了不周山,捅破了天吧。

但是中国神话中的洪水跟神没大关系,跟灭世也没关系,人也没有罪恶。所以中国古人去治水,为人的大禹甚至能调动“神”来配合他。而西方古人只能请求天神息怒。

王权压过了神权,

在西方神话中神再怎么任性灭世,只有信仰神的人存活下来,这是以神为本。

神权高于人权,所以神是至高无上的,人只能靠神的怜悯而存在。但是中国洪水神话天地人神是为一体,共同治理洪水灾患,而且在治理的过程中人不仅可以高于神,甚至最后直接变为神。

如果不是王权压过了神权,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权,让人性的强大高于神性强大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在神话中。

正是这种不同之处,所以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洪水神话中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所以中国出现了人神共同应对水患的主动治理态度,而西方人选择了祈求神谕的躲避态度。

中国人连神都敢造,还怕治不了不洪水么


妖鬼杂谈录


本人在《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9月下)发表了一篇文章《历史史实还是文本记忆:到底有没有一场世界大洪水?》提到了这个问题。有的答主从什么国民性来分析,我认为这完全站不住脚。中国人是勤劳勇敢没错,难道西方人就懦弱无能?那大航海和工业革命又是怎么来的?具体事情应该具体分析,没必要沉浸在YY中。

这两个神话模板的不同,根本原因是神话产生的时间不同。基督教《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故事,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遗址的楔形文字,于1873年被大不列颠博物馆的专家释读,这就是古巴比伦的神话史诗《吉尔伽美什》,而再往前推可以到苏美尔人在公元前20世纪的泥板记录。可见,西方《圣经》文献形成早,讲的是上帝惩罚世人,而幸存者繁衍人类,体现的主要是神本主义。

而中国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神话,都来源比较晚。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于《尚书》《孟子》中,已经具备浓重的儒家化、古史化色彩了。其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西周中期的一件青铜器“遂公盨”,上面只有九个字“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实际上也有强烈的神话色彩。而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源就更晚了,尽管其神话色彩同样浓重,但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才有记载。

可见中国古书中的文化英雄,面对天灾时理性自救,体现的其实是人本主义,这是比较晚才有的观念。


林屋公子


面对大洪水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做法,体现了华夏人们应该智慧更高一筹,也正好体现了西方人跟我华夏人不一样的处世态度。

西方人,是制造了诺亚方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因为除了走,没有第二条路了,当时的人们因为文明程度不够高,也想不出其他的妙招。那个时候的西方人,还是属于野蛮状态,没有什么文明可言的,这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能跑得掉,也是万幸了。

可是我们华夏人呢,那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所以,懂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道理。远古的先人们,开始就是建筑堤防,后来因为洪水太大,堤防已经无效。大禹呢,就研究出了一种办法,跟你对抗不了,那就疏解你。于是广修河道,让水路畅通。

事实证明,大禹做法是对的,功在当代,利益千秋。这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用我讲,大家都听说过的啦。

西方人呢,因为自古以来,没法升华到我们华夏人民这样的智慧高度。所以,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文化断层,国家更替,最后,都不知道谁是谁,谁跟谁了。比如好好的国家,遇到战争,打不过,就灭国了,甚至本地文化都可以不要了。只要保留生命,就好了,顾不了那么多。

华夏人,懂得对抗,对抗不了的就顺势疏导,融合。反正总有办法面对,这方面比较先进,圆滑。所以,尽管家国更替无数次,但一直有一个传承存在,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从面对大水灾这样的事件,早已经注定了这个民族,乃至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了。这也是我华夏文明精华,用一个词来形容叫“管中窥豹”。


命理师陈一宏


约公元3000年前全世界下了一场长达49天的大雨几乎把整个世界都淹了,这在圣经中和很多神话中 有记载,而我们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这场大洪水对整个世界来说就是一场灭绝性的灾难,按照西方圣经来说就是为了灭绝人类而下的,并且他们的神帮他们造了一艘船只救了诺亚一家,其余人全部灭亡,而我们中华大地虽然也经历同样的洪水却没有神对我们的先祖说这洪水是要来灭绝我们的,还在洪水前我们就知道会有洪水发生,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就已经拥有高深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在那时就已经在昆仑山建造了昆仑台,拾遗记是这样记载的:“昆仑山有昆陵(金字塔)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昆仑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层.....熏风至,真人集,黄帝乃厌世于昆台之上,留其冠、剑、佩等,昆台者鼎湖之极峻处也,立馆于其下,黄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绝域,至今望而祭焉。”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华文明已达到了我们如今不可理解的高度,首先昆仑台上面建造了金字塔也就是我们如今西藏冈仁波齐峰上面的金字塔,第二这昆仑台对七星之下,第三那时的修道真人都集中在那里,包括西王母,伏羲,女娲,黄帝都在,那么也说明那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易理更精通天文所以他们才能修道成功,才会把昆仑台和金字塔正对七星,所以他们也从而活了很长时间,他们处在昆仑台对之后的中华古文明明里暗里起着指导作用,一直到秦始皇还和西王母有过交流,夏后启也曾到昆仑台上且取得了《九辩》《九歌》,尔后作《九招》,伏羲在大禹治水时还在龙关送大禹玉简,长十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这一切说明洪水之前我们的文明程度已达到了在洪水之后完全可自救的程度,所以后来大禹在花了足足十三年最终把水患治好了。我们来看看下面史记中所记载的:“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尧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至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減。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昧。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以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译既陂,四海公同。”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面对如此之滔天洪水我们的华夏祖先不仅有力量带领着百姓逃生还有力量把沧海变桑田,从而再次从废墟上重建新时代文明,以致于把文明再次播向全世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也是能逃避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而西方为什么面对洪水只有诺亚一家逃出来了呢?我想只能是因为他们无能为力,他们至今都无法理解我们的易学,都不知道河洛为何物,也不知道中医,更何况以前呢,至于他们所信仰的圣经里面的创世神,我想也只不过是我们的先祖,比如女娲,伏羲。所以东西方面对洪水所作出的选择的区别归根结底是文化底蕴的区别。


仰望802315


面对洪水来临,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是由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性格决定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智慧,面对困难从来都不退缩,不逃避。是一个敢于和天抗争,和地抗争,和敌人抗争,和自然灾害抗争的民。天塌了,我们有女娲去补;山把路堵住了,我们有愚公去移;洪水来了,我们有大禹去治。中国人面对大洪水,不逃避,不等待,更不乞求上苍。而是迎难而上,和洪水做斗争,因势利导,疏通水道,让百川归海。而西方人选择的是躲在诺亚方舟进行等待,逃避和把命运交给上帝。这就是中国人和西人的不同。

中国人和西方人不但在面对大洪水来临时的选择不同,在其他事情上,选择也是截然相反的。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是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为建设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生产的陶瓷和丝绸让西方人垂涎三尺。在对待财富和物产的态度上,西方人更喜欢挘夺和占有。当国家发生战争时,西方人会发生难民潮,纷纷携妻带子,背景离乡。而我们中国人很少产生难民,而是拿起武器,坚持斗争,直至把侵略者赶出去为止。正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性格,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而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