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为什么还在卖保本保息的理财?

change45740131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2018年106号文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明确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这实际上就是打破保本保息的一些理财产品模式。

以前的时候,确实存在着一些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也对投资人传递着一种依赖的观念。

2018年9月26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更是明确,各大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

但实际上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还存不存在呢?理论上保本产品存在,保收益产品不存在了。

保本产品,实际上通过一些结构化运作,对投资能够实现保证本金安全的承诺。比如我们常说的结构性存款,实际上就是在存款中嵌入了一些利率、汇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结构,使得结构性存款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率,同时收益率也能因为外汇等风险降低。

目前完全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只有存款、国债方式了。如果大家发现交通银行在各种宣传资料上,有保本保息的宣传承诺,可以向银保监会进行投诉,说不定会有奖励呢。


暖心人社


那你可能就有所不知了,不仅是交通银行,是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卖保本保息理财。

上周央行牵头出台了《资管新规》,针对的是非保本理财,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不能保本保息。同时指出,银行不得发行表内理财,即保本理财。也就是说,以后所有的保本理财都没有了。

但是文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过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

在过渡期之前,银行是仍然可以卖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但是在过渡期之后,也就是2021年初开始,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保本保息产品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新规,要新老过度,老的理财计划可以继续发行,但是要逐渐消化掉,新的理财计划要严格按照资管新规执行。

所以,从现在开始,银行理财市场将会逐渐发生变革,投资者能明显感受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保本理财越来越少;

2、3个月以内短期理财越来越少,理财产品的期限越来越长;

3、净值型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多。

最后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佳南财社”,更多实用的财经、理财知识,第一时间分享给您。


佳南财社


不要被国有银行的招牌迷惑了。。。

不要被保本保息的促销手段欺骗了。。。

什么是保本保息?不论你存多少钱,只要满足它这一期理财产品的投资额度和投资期限,它就承诺你保本保息,也就是说到期后百分百能拿到本金和应得的利息,谁能保障你的钱百分百能拿回来?是银行还是法律?我们买的理财产品有所谓的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吗?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没有的,那么拿什么来保证?谁能给我们保证?



而随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出来,银行存款包括理财产品的风险进一步显现出来了,不论你在银行有多少钱,一旦银行出现风险倒闭了,破产了,抱歉,只能给你50万,多了一分没有,是不是很多热衷银行存钱,理财的有钱人要哭晕了?银行都拿着我们储户的钱去买保险来保障了,试问银行能给我们保本保息吗?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凡事投资理财,没有零风险的,市面上各种所谓的保本保息只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从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没有一家敢说自己的产品或者计划保本保息,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率又普遍高于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抢走了多少银行的客户?



所以说凡事要理性对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想除了法律没有什么能给我们保障了,谁能保证现有的各大行哪天不会出现危机?理性投资!


社会生Bryant


这个问题从很多交通银行购买理财的客户那儿进行了了解。自从资管新规颁布以来,银行就逐步取消了保本理财,在这之前交行的确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但是资管新规以后交行发行的产品其实就是结构性存款。

交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是以3.7%-4.1%左右的形式出现的,不管它挂钩任何一种金融衍生品,保底的收益是3.7%,但是存在浮动的区间,最终的收益并非是固定的。


财瑾微课堂


这个问题是交几通银行为什么还在卖保本保息的理财?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交通银行实力雄厚,他们保证老百姓买理财保本保息这说明交通银行讲诚信讲信誉,走在银行改革前列。一般的银行做出来这个决定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要冒着极大风险一旦发生亏损银行自己吃进消化。大胆的风险会迎来更多投资者。交通银行迎来钱财滾滚来。


戏迷阿德1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刚性兑付。那什么是刚性兑付呢?

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指的是产品到期后,银行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产品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银行需要兜底处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购买的是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那么到期了,即使投资亏损了,银行仍然会偿付给我们投资的本金及收益。

现在国家发文了,银行不允许发行这种产品,也就说以后就不存在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了。那交通银行发行的产品是欺骗吗?交行作为国有五大行之一,肯定不可能欺诈,那么是为什么呢?

交行发行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原因

因为这次发文出了,打破刚性兑付这个大杀器,使得很多人都只注意到这点,而没有细读全文,就像P2P备案,国家都给了一定的时间过渡,何况是银行的理财呢?此次《指导意见》要求银行执行时间为2021年,也就是说目前处于过渡期,去银行还能买到过去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当然银行将不再推出新的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存量产品售完后,将终止这种产品。所以目前你在交行的官网或营业网点上仍然可以看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产品会越来越少。

如果到了2021年之后,你仍然看到保本保息理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银行员工的欺诈性销售;二是交行明目张胆的违规销售;作为一家正规化经营的银行,第二点的可能性太低,故而此时你碰到欺诈性的销售概率最大。所以,理财知识还是要自己学习一点点,不要盲目听从银行销售人员的介绍,虽然大部分员工是好的,但总会有害群之鸟,为了业绩,进行忽悠。

总结

我刚刚看了一下,不止交行,其余四大行当前也仍然有保本理财在销售,这些都是存量产品,在2021年之前你都可以放心购买,无需担心,好好把握这最后的美好夕阳吧。


鲤行者


在今年的4月份央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打破刚性兑付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再发行保本理财,但是在《资管新规》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管理办法实行是有过渡期的,过渡期截止2020年底,在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已经发行的保本理财不受影响,在2020年底以后要求全部退出市场,实行净值化管理。

所以说交通银行目前还在卖保本理财并不违规,那些产品都是已经发行过的保本理财,过渡期内是可以正常销售的。目前各个银行都存在这类现象,交行不是个例,总体上保本理财正在银行逐渐下架。下图中可以做一个对比,第一张图是2018年1月份,各大银行在售的保本理财情况;第二张图是2018年11月份,各大银行在售的保本理财情况,因为保本理财到期后银行都不再新发行,所以总体的存量下降是非常快的。

2018年1月

2018年11月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能够保持怀疑精神是很理性的一种行为,看到保本理财仍然在售可能很多人都会有顾虑,怕遭遇到虚假宣传,其实这个问题你可以在自己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直观的看到,在所有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都要对产品的类型进行明确的标注,同时进行风险提示,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应该是显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只有保本理财显示的是“保本浮动收益型”,是非常好区分的,有顾虑的可以去观察一下。


不立而立



首先,大体了解下保本理财这个概念。

保本理财主要是将大部份的本金投资在具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工具上,像定存、债券、票券等,让到期时的本金加利息大致等于期初所投资的本金。

但是,并非所有的保本理财都是百分之百的保本。

我们在保本的范围的理解上,大致区分为:完全保本但不保息、完全保本及保障利息、及只保障部分本金及固定利息收入三种。

所以,一般来说保本比率越高,投资收益也就越低。保本理财的产品年化收益率,极有可能还不如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当然,高收益的保本理财也有可能给理财者造成“不保本的”亏损。

所以,交通银行还有保本理财产品,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小编查看了一下交行的理财频道,保本收益率可能比定期存款、余额宝啥的收益率高,但是门槛比各种定期存款,各种宝宝们高。同时呢,比起余额宝,资金锁定周期较长,相比定期存款,收益率也只是预期的,而且都会有风险等级提示。

另外,最坏的结果,如果银行经营真的出现风险,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是不赔付的!包括银行代售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公司的基金等,这些产品虽然是银行卖给你的,但是银行不负责赔偿。此外,银行理财不存在保本保息这一说,所以哪怕是银行柜员这么说,你也不能完全相信。


所以小编觉着不能全部把自己的资金放进一个篮子里才是正确的选择。


财富公元


很多东西不都是以需求为先吗,既然市场有需求,银行就会绞尽脑汁的满足需求,保本理财也这样吖。有的客户有了买理财产品的认识,想要购买,但是又担心赔了本金,只能期望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所以有了这种需求,银行就会努力满足这种需求。像国家政策这种,有些银行总会想尽办法打一些擦边球,既不违背政策,又实现自己的创收。


开过光的理财师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对老百姓来说,钱放银行里能转点小钱,并安心睡觉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