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是在什么时候死的?死时多少岁?

用户58562703551


程咬金死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665年),去世时已经76岁,在古代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高寿。虽然评书演义中的程咬金和历史上的程咬金形象差别极大,但寿命长这点还是蛮符合历史的,即使没有评书演义中一百多岁那么夸张。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人,和评书演义中出身贫寒要去贩私盐卖耙子不同,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一位标准的地方官二代,祖上几代人都是州郡一级官员。曾祖程兴,做过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做过北齐黄州司马,父亲程娄,济州大中正。

这种出身,大概相当于今天祖上连续三代人都是地级市排名前五的官二代。当然,在隋唐时代,这种出身只能算地方豪族,比顶级士族差得远。

隋末天下大乱后,程咬金组织了几百乡兵自保家乡,是一位典型的地主武装头目。瓦岗军势大后,程咬金参加了瓦岗军。

(程咬金)

程咬金骁勇绝伦,在瓦岗军时代就是知名的猛将,与秦叔宝名气地位相当。评书中将程咬金设定为只会三板斧,大大弱化了程咬金。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秦叔宝程咬金等瓦岗军将领降于王世充,后来又脱离王世充降唐,归属唐军统帅秦王李世民麾下,成为李世民的得力爪牙。

瓦岗军时代,李密建立的核心八千精锐内军,由四骠骑统领,秦叔宝程咬金名列其中。李世民后来也成立了一只千余人的精锐骑兵,秦叔宝程咬金同样名列四名统领之中。

玄武门事变前夕,程咬金被调离秦王府出任地方刺史。李世民视为削弱自己势力的重要举动,加快了最终政变的过程。程咬金还没来得及到地方任职,参与了玄武门事变。玄武门事变后,被封右武卫大将军。

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程咬金已经很少参与作战,只平定过小规模的地方叛乱。贞观年间的大战,灭突厥灭吐谷浑灭薛延陀征高丽开拓西域等,程咬金都没有参与,长期在京城宿卫。这不代表程咬金不受李世民重用,长期京城宿卫说明程咬金一直是李世民信得过的心腹。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将二十四名功臣图形凌烟阁,即为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程咬金名列第十九。已经去世的秦叔宝名列第二十四。

(程咬金)

唐高宗李治时代,程咬金继续长期宿卫京城。

显庆元年(656年),已经67岁并且多年没有领兵作战的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这次任命可能有一些政治因素,前一年唐高宗李治经过与长孙无忌等人的艰苦政治斗争后,终于按自己意愿册封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集团与唐高宗李治的矛盾剧烈。老将程咬金可能不受唐高宗李治信任,被打发出京城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

程咬金这次出征表现很不好,轻信了副大总管王文度有密旨的说法,错过战机,有发生了屠杀数千已投降胡人事件。程咬金的不良表现,可能更多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这次不成功的出征后,程咬金被免官。不久后重新被启用为岐州刺史,但已经年老的程咬金请求致仕退休。

麟德二年(665年),已经76岁高龄的程咬金在长安城中怀德里自己的家中去世。


仁勇校尉


唐初英雄风云际会,为大唐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李世民的去世,大部分功臣也已经离开了人世,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当初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实际上已经是所剩无几,仅有的几个也就是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程咬金、李绩等。除去长孙无忌在659年被自己的外甥给弄死了,剩下的三个都算是寿终正寝。其中尉迟敬德死于658年,时年74岁;李绩死于669年,时年76岁;程咬金死于665年,时年77岁,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难得的长寿。

程咬金生于589年,当时大隋不过才建国8年,但等到程咬金长大成人,大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各地盗匪横行,起义不断,英勇非常的程咬金就在乡里组织了一直护卫队,保护乡里,这样过了几年,情况越来越糟糕,于是程咬金离开家乡,投靠了瓦岗李密。成为李密的嫡系,因为骁勇善战,做了内军骠骑,但并不长久,很快,李密在和王世充的决战中败下阵来。

当时的程咬金和裴行俨奉命去救援单雄信,遇到王世充的大军,程咬金还曾在敌军中将中箭的“万人敌”裴行俨救出来,但是,最终瓦岗军还是大败,李密奔向长安投了李渊,而瓦岗的大部分将领都被王世充所俘虏,并在最初追随于王世充。本想干一番大事业,但是王世充的大军基本都是江淮人士,他们和这些山东豪杰处于敌对状态,而王世充自然更偏向自己的老部下,于是这些山东豪杰知道跟着王世充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纷纷找机会离开。

程咬金和秦叔宝也找到机会离开,当时,两人给王世充的理由是:我们很想报答您,但是您太喜欢猜忌了,又喜欢相信谗言,所以我们只好离开了。于是两人上马带着十几个人离开了。程咬金和秦叔宝是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离开的,大战在即,王世充也没有去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投到了大唐的怀抱。

李渊自然是非常欢迎的,让程咬金做了秦王府的左三统军,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因功封为宿国公。自然程咬金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夺储中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也因此,李建成曾试图将程咬金调离李世民身边,说服李渊让程咬金做康州刺史。程咬金不愿意离开,当时秦王府的很多人都已经被李建成调离,程咬金于是劝说李世民赶紧自保,他就是拼了老命也不会离开。

626年,李世民团队策划并完成了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也有参加。李世民登基后,程咬金获封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虽然也是身经百战,但是身体倒还是倍儿棒。贞观时期,程咬金一直还算是比较活跃的,出任多州刺史,使持节都督多州诸军事,并参与镇压铁山獠人叛乱。但在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程咬金并没有参与其中,反倒是留守长安。

649年,李世民在翠微宫病重,对太子李治交代后事,李世民去世后,程咬金奉命统帅飞骑军护送李治回到长安继位。

到了656年,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副手王文度开始攻打西突厥,当时的前军总管是苏定方。这时的程咬金已经是年近70,很难说程咬金是真的有些糊涂了还是想在晚年捞一笔,总之,程咬金在这次出征中犯了好几个错误。他听从王文度的建议而延误了战机。王文度矫诏夺权,程咬金也默不作声,更是在怛笃城屠杀投降的俘虏,又收受财物,而这一切即便真的程咬金老糊涂了,但期间苏定方曾数次劝阻,但程咬金自始至终不予理睬。

所以回师后,李治很生气,下令免了程咬金的官职,但很快李治又启用程咬金为岐州刺史,只是程咬金并没有上任,而是上表请求致仕。665年,程咬金去世。


萧晓四姑娘


关于程咬金的生年,碑文和两《唐书》中并无记载,关于卒年,《程知节墓志》中记载,麟德二年(665年)二月七日,因病去世于怀徳,享年77岁。因此推断,程咬金应该是隋代开皇八年(588年)。 《程知节墓志》中记载程咬金的婚姻,第一位夫人孙氏,是县令陆儿的第三个女儿,唐代被封为宿国夫人。贞观二年(628年)死于怀徳。第二任妻子,就是前文所说的清河崔氏,是齐郡公唐逊的孙女,显庆三年(658年)同样在怀徳去世。


关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应是投靠唐朝之后,堰师之役后, 李密失利, 秦叔宝、和程咬金都被“ 为世充所获”。然而, 程咬金、秦叔宝二人都觉得王世充过于狡诈” ,故在武德二年闰二月己未,归降唐朝。如《旧唐书·程知节传》云“ 知节谓秦叔宝曰` 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乃巫师老抠耳, 岂是拨乱主乎' 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 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 荷公接待, 极欲报恩。公性猜贰, 傍多扇惑, 非仆托身之所, 今谨奉辞。' 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

阅另据《旧唐书·秦叔宝传》可知, 与程咬金一同归降者还有秦叔宝、“ 吴黑阔、牛进达等数十骑”。在投降王世充时期, 王世充封秦叔宝为龙嚷大将军, 程咬金为将军 , 程咬金的官职在秦叔宝之下,但由于程咬金是策动、帅众归唐的主谋, 所以降唐之初, 秦叔宝任“马军总管” ' , 程知节任“ 秦王府左三统军”, 程咬金的官职在秦叔宝之上, 更为李世民所亲信。因此, 《资治通鉴考异》弓刘仁轨《河洛记》称“ 二月, 王充将兵围新安, 将军程咬金帅其徒以归义。”网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正是在武德二年闰二月己未, 程咬金归唐后方才改名“ 程知节” ,取字号“义贞”的, 这恰好体现着程咬金的“归义” 之。


李三万的三万里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

大唐名将程咬金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十九。传说中他出身卑微,贩过私盐,蹲过监狱,后在梦中经高人传授,但后来只记住了前三招,即所谓的“三板斧”,这三招常人就很难抵挡,但若挺过去的话,他就没啥办法了。在传说中,他本事不大,是个大老粗,但运气却好,是名“福将”,所以屡建奇功。后来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

其实这与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相差甚远。首先,据程的墓志记载,从他的曾祖父开始直到其父,都是北齐的官员。尤其其父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大中正”这个位置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察,这个职务历来是给地方豪族留着的。由此可见,程咬金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不过,贵族子弟出身的他为啥又取了“咬金”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呢?有人猜测,咬金可能是他的乳名,可能考虑这个带点痞气的名字更容易和手下打成一片吧,后来,他成了带兵大将,就改成“程知节”这样高大上的名字了。

连环画《瓦岗寨之程咬金劫皇纲》

史载,程咬金使用的武器并非板斧,而是长枪,“少骁勇,善用马矟。”在隋末乱世,他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后投奔瓦岗军李密部,以勇猛著称。一次,李密派他和另一大将裴行俨去支援被王世充包围的单雄信。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咬金前去营救,力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咬金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咬金回身生生将其槊折断,并把执槊之敌斩于马下,敌军一看都吓傻了,于是不敢追赶,最终两人平安归营。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瓦岗军失败后,程咬金先与很多将领一样都投降了王世充,但程看人很准,认为王这个人心胸狭窄,不是成大气候之人。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战中,程咬金、秦叔宝等在阵前突然下马向200米之外的王世充行礼,说道:“蒙您厚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 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因惧怕其勇武,竟眼睁睁地看着他投奔唐军。

姜武扮演的程咬金

在李渊的安排下,降唐后的程咬金被安排在李世民手下。知人善任的李世民任命程为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在全军中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皂甲,分左右队,由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程咬金每次交战都身先士卒,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宿国公。

在玄武门事变中,程咬金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与李世民等在玄武门内伏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兵变后,程咬金拜授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

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高宗时期被拜为左卫大将军。但后在征讨突厥阿史那贺鲁时,因听信假传圣旨的王文度的话而被免官。不久,高宗皇帝念其有功,又任命他为岐州刺史。此时的程咬金已经身心疲惫,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得到批准,从此在家颐养天年。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国家人文历史


根据小说改编的隋唐历史电视剧,里面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就包括程咬金。程咬金可能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属于猛将,能打能扛,但是却比较傻气。不过他也是唐朝的开国大将之一,因为他性子比较憨厚,所以人气很高,人缘也比较好。但是历史中真实的程咬金,并不是像电视上的那样浑身肥肉、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电视剧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才将他塑造成这样的形象的。

电视上在讲述程咬金的身世的时候,说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是由自己的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弱女子,也没有太多的能力,只能是咬着牙将其拉扯长大。程咬金长大以后,想尽早第孝敬自己的母亲,所以就开始贩卖私盐。可是他没做多久就被抓住了,被判了死刑,后来隋炀帝赦免了他。

程咬金从牢狱里面出来之后,本来是打算好好谋生的,可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又做了强盗。因为他的身手比较好,而且特别讲义气,所以人气越来越高,在选举的时候,大家都推荐他当瓦岗寨的寨主,还送他一个外号,混世魔王。程咬金并没有多大的权力欲,后来他遇到了李密,觉得此人非常有智慧,所以就干脆将寨主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来坐。此后,程咬金又投奔李世民,为李世民开邦建国做了不少贡献。

那么程咬金的身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的像电视剧上的吗?这个答案直到专家们在发掘其陵墓的时候,才被揭晓出来。程咬金的墓地已经被盗很多次了,但是专家在重新发掘的时候,还是有了很多发现,另外还在他的墓地里面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程咬金的身世。

石碑上记载,程咬金的曾祖父是程兴,是齐国时期的司马。程咬金还是程昱的第13代孙。这程昱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如果对三国历史有了解的话,应该都知道这号人物。原来是将门后人,怪不得程咬金身手过人。而这些历史背景在小说里面,显然没有被体现出来。还有很多人觉得是被小说给误导了。程咬金还是很好的遗传了祖辈的优良基因,不仅武力值很高,而且还非常的忠心、勇敢。如果不是专家们重新发程咬金的陵墓的话,可能还不会发现这个秘密呢!


读唐史


程咬金死于麟德二年(665年),享年76岁,比大部分唐朝上层人物活得久,算是高寿了。去世后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陪葬昭陵。

平心而论,程咬金最后的几年比较落寞。显庆初年,唐高宗为了更好的剿灭长孙无忌集团,突然派程咬金和苏定方出征西突厥,程咬金年事已高,且二十余年未曾出征,怎么皇帝突然派他去了?因为程咬金检校玄武门屯营兵马,李治对他不放心,怕他站在长孙无忌、褚遂良一边,故刻意遣走。

十二月,军队至鹰娑川,打了场大胜仗,正要出击扩大战果,却遭到副总管王文度的反对,王文度假传圣旨,严令不许出兵,就地镇守。程咬金知道他是皇帝的人,没有出击,苏定方求程咬金找皇帝问个清楚,程也不去。当时寒风凛冽,人马多饿死,唐军依然不动,白白蒙受损失。班师回朝,追究责任,王文度假传圣旨,按律当斩,特赦免死,不久再度启用,程咬金也罪责难逃,被免职,把他拉下马的意图算是达到了。一段时间后。朝廷又准备让程咬金当个地方官,岐州刺史,这时老将军已经心灰意冷,一个刺史,还有什么好当的,干脆退休吧。于是向皇帝请辞,获准。从此,程咬金回归京城宅院,开始养老生涯,与他同行的苏定方却建功立业,开始人生的春天。几年后,程老将军去世了。

时拾史事/高成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由上可知,程咬金活了多少岁,程咬金活了77岁。

  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怀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曰襄公。同年十月十一日葬于九嵕山之原。

  历史上真实的程知节却是个世家大族出身,虽然两唐书都没有明确记载程知节的家世背景,他的墓志铭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程知节的曾祖父名叫程兴,当过北齐兖州司马,程知节的祖父名叫程哲,当过北齐晋州司马,程知节的父亲名叫程娄,当过北齐济州大中正,大中正的职位,非高门著姓不能担当,这是史有明据的事情,“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程知节的父亲既然可以当上北齐济州大中正,程家当然可以算得上是著姓士族,程知节也算得上是位世家子弟。

  程知节后来娶妻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顶级的世家大族,连皇帝都眼红清河崔氏的声望,这从侧面也证明了程知节至少拥有匹配妻子的家世,决非戏曲中描述的那样出身草莽,至于程咬金的三板斧更是荒唐,程知节武艺高强,能在千军万马当中取上将首级,决非戏曲中描绘的那个只会三斧头的小丑。程知节擅长的兵器是马槊,也就是长度超过一长八尺的矛,斧头则是说书人给程知节配上的兵器,也许是戏说太过深入人心,程知节的真实事迹反而少有人知,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小小白的爹爹


不讨论正史,在《薛刚反唐》里,程咬金已经成了鲁王。薛刚马踏太子,吓死高宗时,薛刚就是被程咬金救出长安的。后来,薛刚率军攻陷长安,助李氏复国。给薛家平反的时候,程咬金竟然还活着!当然,这是戏说,不是正史。


陌上云白


程咬金就是程知节,在凌烟阁的排名还在秦琼前面,他很年轻就死了。凌烟阁这边我觉得混最好的就是尉迟敬德,他自从打宇文士及打偏了,失手打掉了淮南王李神通的大门牙之后,闭门谢客,韬光养晦,死的很清净。

不像魏征死后遭到清算,皇帝亲手写的墓碑砸了,答应的公主下嫁也没有兑现。


历史里有的没的


他不仅在建唐立国过程中表现神勇,在李世民发动玄门之变时也态度明确。作为开国将领,一直是李世民铁杆拥趸。644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进攻高丽,他深得信任留守京师。十年后的永徽五年,高宗携带王皇后和昭仪武则天及大臣们避暑麟游县九成宫,还是他留守京师。他是初唐时期难得的中流砥柱。不结交权贵,不走动王公,保持洁身自好。直到武则天当上皇后,他仍然保持遇事维皇帝是瞻的做法,665年在上官仪及废太子李忠被杀,武则天皇后地位稳固时薨逝,得以善终。我印象中,他与李勣(668年去世)是最后的凌烟阁24功臣。

他的成功告诉人们: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必须做到谨言慎行,洁身自好,不拉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