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雨村在认出甄家英莲之后,为什么没有及时解救恩人之女?

艺屿EYESVOT




贾雨村上任应天府第一天就遇到了薛蟠打死冯渊,抢走甄英莲的葫芦案。通过门子讲解,贾雨村知晓了被抢的女孩子就是恩人甄士隐之女甄英莲,结果他罔顾人性,不但胡乱判了葫芦案,还根本没有管甄英莲。也没有派人告诉甄士隐的妻子女儿的去向。具体原因,有三个。

【一】

贾雨村上任第一案就是葫芦案。保不齐上一任的官就因为这个不好做而走了。贾政之所以为贾雨村谋了应天府的缺,就有让贾雨村周全葫芦案的意思。

贾雨村上任之初不了解情况,外人面前表现得正气凛然,仿佛青天大老爷。但我们知道贾雨村根本不是这种人。第二回介绍贾雨村丢官就说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贾雨村有能力,却不务正业,又贪财,又残酷。还自视甚高。抨击皇帝。作为官场新人,劣迹斑斑,贾雨村碰壁被罢官对他来说是个教训。


【二】

贾雨村清楚了护官符四大家族的关系后,以他的聪明自然前因后果一想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到应天府来。所谓“护官符”他并不介意,因为他已经攀上了贾家这棵大树。他需要知道护官符的内部联系,好让他有机可趁。

贾雨村前脚弄清楚了葫芦案薛家和贾家的关系。后脚王家来了王老爷。这个王老爷,十有八九是凤姐儿在金陵的父亲。如此与王家攀上关系,得到王家许诺,贾雨村自然会处理好葫芦案。而且王家的许诺很快兑现。王子腾累上保本,很快贾雨村就进京当了京官。一个葫芦案,对于冯渊来说冤枉,对甄英莲来说是灾难,但对贾雨村却是天降洪福,机不可失!


【三】

葫芦案因抢一个女子而起,最不重要的就是甄英莲(香菱)。对贾雨村来说:

第一,甄英莲是自己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不假。但知道的人只有门子,门子打发了,也就再没人知道甄英莲是谁。

第二,甄士隐既是自己曾经的恩人,也是自己曾经的耻辱。小人想问题永远从自己出发。甄英莲代表了自己曾经的穷困潦倒,他不管甄英莲,就是与过往切割。从此他是宁荣二公府联宗的贾雨村,不是窝身葫芦庙,拿着别人五十两银子急不可耐跑了的贾化,贾时飞!

第三,告诉甄家甄英莲的事,让贾雨村费劲昧着良心搞的葫芦案变得没意义了。他判葫芦案的好处,让贾家满意他会办事,与王家结成了友好关系,与薛家结成善缘。可一旦索要甄英莲。薛蟠一怒,贾雨村得到的这些全毁了,也没有了后面王子腾累上保本,更奢谈平步青云了。这种事贾雨村如何肯做。

贾雨村此人忘恩负义,狼子野心。得甄士隐之助科举高中。回来甄家家破人亡,他不思报答,却转而要了人家丫头娇杏,不过给了一些银子了事。遇到甄英莲的葫芦案,也不管甄英莲死活,不管甄士隐妻子失去丈夫女儿的痛苦,为了自己利益胡乱判了葫芦案。甄英莲彻底失去寻找自己家人的机会,委身薛蟠为妾,终至被夏金桂虐待而死。

我坚信作者写贾雨村与甄士隐小家的故事,是隐喻贾雨村与林如海林黛玉父女,贾雨村与贾家的大家关系。而贾雨村对甄英莲的出卖,正是八十回后他对林黛玉的出卖。您认为呢?欢迎留言探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依人性而言,贾雨村住在寺庙之时,也是饱学之士,有为青年,胸怀大志之人。从他收五十银而不辞而别可以看出,那时真不是个世故之人也。后中进土当官,与同仁上司处理不好关系,肯是想展胸中志气,或许想为苍生百姓作好官吧。但现实的残酷告泝他,你不用干了,回家吧。雨村兄当时状况可想而知,便大装名士忕,游山玩水去了。

有的面对现实,改变自己的行亊方法,但初心不变,如徐价;有的人,却以此一竿子到底,你坏么,我比你还烂还坏,如严蒿,如雨村。雨村同志便是后种人的典型代表。通过林如海走了贾府的关系,又被门子洗脑一番,此时的老贾,已天翻地覆。过去的贾雨村已经死了,我,新的老贾从此诞生了!

因此,救不救英莲己不是亊物的本质。救又如何,不救又能怎样?社会上何止一个小英莲!贾村雨从此便成了官僚,成了一个没有人性良心只想踏着别人上爬的恶人。因为有文化有办法,对社会的正义危害更大。以后对贾府的落井下石——那已经不是人了!

这就是人生的蜕变,也是雨村的历史!


万里雪飘74


贾雨村本来完全可以救出甄英莲,却没有出手相救,是碍于贾家的势力和情分,“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贾雨村就任金陵应天府,全仗林如海和贾政举荐,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贾雨村也只有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

贾雨村本性还是不坏,开始是想要一身正气,秉公执法的。“雨村道:‘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刚上任就遇上人命案,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发签令差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可见贾雨村是准备做个清官报皇恩的,怎奈沙弥门子的一张护官符,让他‘大丈夫相时而动’。

时事环境改造人,说得一点没错。


无言东飞燕


此一时彼一时也。《红楼梦》开篇就说到甄士隐与贾雨村,引出故事。贾雨村本是落魄“穷儒”,“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因为没了盘缠,生计困难,暂寄在姑苏阊门外葫芦庙,每日卖字为生。得到甄士隐赠送的50两银子,两套冬衣,方能赴京赶考,高中进士,选入外班,后来升任知府。没有甄士隐的资助,就没有贾雨村的前程。

贾雨村原来也有心做个好官,但是不善投机钻研,得罪权贵,被革职。免官之后在维扬遇到巡盐御史林如海,成为林府西宾(教书先生),走了贾府门路,复职,成为金陵应天府知府。经过宦海沉浮,原本正直、清廉的贾雨村也变了颜色,趋炎附势。

上任之后遇到第一件官司,薛蟠打死人案件,贾雨村也认出了涉案买卖的丫鬟英莲是恩人甄士隐之女,一度有心救助。但是衙门门诊关于护官符的告诫,让他止步。“凡作地方官的、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的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不保,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门子的一番话,让贾雨村幡然醒悟。他当年丢官就是因为不懂官场护身符,得罪了权贵。

贾雨村的醒悟,其实是对他以前正直、做高官信念的否定,仅有真正做不了官,更不要说好官了。只有以官为媒,以官为跳板,官官相护,才能保证官位,获得荣华富贵。书生、穷儒、好官的贾雨村至此湮没了。他要是帮助恩人之女,就必然得罪“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金陵四大家族,再度丢官。这是他几十年人生奋斗,十多年官场打拼,所不愿意得到的结果。在名利、前程与回报恩人的两难选择中,贾雨村一度犹豫,但是经过门子的开导,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维护官场与仕途前程。

贾雨村良心泯灭,不只是一个书生、官员的沦落,而是一个官场的通病,时代的悲剧。作者这样写贾雨村性情、个性的变化,也是为了折射官场的腐败,人性的险恶。


黄强黄不息


贾雨村其实就是一个小人,在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一节当中,贾雨村明明知道,甄英莲就是那个被拐的女孩子,还毅然决然的放走了薛家,而错判了葫芦案。这一切的发生,其实都是属于贾雨村利欲熏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英莲给牺牲了。


贾雨村作为甄士隐所帮助的人,他拿了这是你的钱,而且又娶了甄家的丫鬟为妻。这些都没有让贾雨村能够很好的,对于甄家感恩图报。贾雨村明明知道珍惜你的妻子,在家里望着女儿思念成疾,却依然不告知,甄英莲自己家庭的情况,最终造成甄英莲在薛家后来被夏金桂害死。


所以我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贾雨村小人的心态,贾雨村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尚且如此,后期对于贾家,又怎么可能会真心实意,所以最终贾家的覆灭,一定是有贾雨村在背后做了非常多的坏事儿造成的影响


雪琴妹儿呀


关于这段,作者写得非常巧妙,贾雨村听说薛蟠不惜闹出人命也要抢走的姑娘是他恩人的女儿之后,发了这样一通议论:“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

他对于香菱和冯渊都是同情的,但同时认为这是命运使然,并没有见义勇为的意思。贾雨村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说他精致,是因为他并没有完全变成铁石心肠之人,懂得人世的感情,所以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宝玉的父亲贾政都非常欣赏他。但他同时也是极端利己的,绝不会做损害自己一丝一毫的事儿,甚至为了牟利而不惜做出十恶不赦之事。

《红楼梦》作者将贾雨村塑造得十分立体,也为有一类知识分子画了个像,他们有学识有见解,但并没有情操,这使得他们在无关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道德良知,可是只要触及他们一点利益,他们立即换了一套思维。

不过,即使道德情操比贾雨村高的人,只怕也还是无法去救香菱,从薛蟠手里夺人,差不多等于跟四大家族对着干,徒劳无功不说,还会给自己招来天大的麻烦,最多比贾雨村感叹得更加真诚一点而已。


闫红说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之职,就是王子腾等在背后操纵,特意安排贾雨村到应天府尽快了结葫芦案。贾雨村升堂审理葫芦案时,甄英莲早已被薛蟠霸占了,冯渊早已死了,薛家早已带上甄英莲进京了。贾雨村还怎么及时解救恩人之女呢?

薛蟠要是不愿意放弃甄英莲,哪怕带着甄英莲站在公堂面对贾雨村,贾雨村也拿薛蟠没有办法,同样救不了甄英莲。贾雨村想要秉公审理葫芦案,坚持从薛蟠手里将甄英莲救下送回给封氏。那么,最终结果就是:不但甄英莲没救成功,贾雨村反倒丢了官,甚至可能丢了性命。

原文: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做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护官符’。方才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都碍着情分面上,所以如此。”

要及时解救甄英莲,就须赶在甄英莲还没被薛蟠盯上之前,就须从拐子手里解救甄英莲。那么,能及时解救甄英莲的人,就只能是知拐、打拐的人。

原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即应天府的门子,他对甄士隐之女甄英莲被拐的情况早就一清二楚。

原文: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

原文:“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变。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玩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记不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

门子原是甄士隐的同乡邻居,后又是应天府的公务员,还领着朝廷的奉禄,早就知道甄英莲是被拐子拐来,经常看着甄英莲被拐子关押遭罪,门子为什么不发点善心及时解救甄英莲呢?

个人认为,读者怪贾雨村不及时解救甄英莲,还不如怪小沙弥对甄英莲被拐之事不作为。我虽还没琢磨透小沙弥见死不救的原因,但从文中可知,小沙弥从没将眼前被拐卖被关押的甄英莲一事向上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