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李美龙lmlong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所以又被称为道家哲学,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老子哲学所推崇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居士我从三方面来解释老子之道。

一、道是一种实存之物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它混然一体,但我们看不到它的形象,听不到它的声音,摸不到它的形质,因此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强将其称为“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为什么道没有形象又没有名字?因为那些有形有名的事物,都是特定时空中的具体之物,有生有灭。然而道是恒常永久存在之物,因此它不能有具体的形象和名称。

道虽然没有形象,却是一种实有的存在物,它不受外物影响,“独立而不改”,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周行而不殆”。

因此老子同时将“道”称为“无”和“有”,因为它没有形象,所以是“无”,因为它真实存在,所以是“有。

道这一实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仅如此,道还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创生的。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居士我在之前一篇回答中曾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参见悟空问答:《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道不仅创生万物,它还附在万物之中,蓄养它们,培育它们。

二、道是万物运动的规律

道这一实存之物附着于万物,作用于万物,表现出了某种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

1、一切现象都是相反相成的

宇宙间有很多相反的性质,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这些性质相互对立,却又相互成就,不可分离,如果离开其中一方,就不会有另一方了。比如我们说某物高,是因为有矮的东西和它相对,所以没有矮就没有高。因此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时老子认为这些相反相成的性质还会相互转化,事物总是朝着它的反面运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事物是循环运动的

正如上面所说,事物朝着它的反面运动,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圆圈,就像太极图一般,事物的运动总是回到它的最初状态。其实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月亮从盈变缺,又从缺变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历史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从婴儿渐渐长大,生下后代后逐渐老去、死亡……

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状态,生生不息。上面说过,天地万物都是从道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动会离道越来越远,并在最后返回其原点——道。

三、道是人行事的准则

道作用于万事万物时,就表现为事物运行的规律,当它作用于人类时,就成为人行事的准则。当道成为人的行事准则时,又被称为“德”,所谓“德”就是“得”,意思是人从道中得到的东西。因此老子的著作被称为《道德经》,就是说此书不仅阐释“道”,还要阐释“德”,即指导人们如何做。

那么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道德”呢?

首先应该自然无为。所谓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妄为。只有不妄为,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因为道不是依靠外在的力量,而是作为外物的内在规律,驱动着万物的运动与发展,这就是“道法自然”。所以我们人类在做事事,也应该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做,不妄为,不强求。

其次应该清净无欲。因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从道中产生的。而且正如上面所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最终复归于道。而道的特性是空虚寂静(无),但它发挥出的作用却是永不穷竭的(有)。空虚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空屋才可以住人,空碗才可以盛饭。所以人也应该复归于道,像道一样清净无欲。

最后应该柔弱不争。上面说过,道的运动规律就是相反的属性相互成就、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在做事时,不应只考虑正面因素,也应从事物的反面去考虑。世间之人无不争强好胜,只看到正面,因此学道之人就要看其反面,柔弱不争,“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期回顾:《道德经》到底说了什么?其实它是一本教君主如何治国的政治书籍

下期预告:老子《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梦露居士读国学


比较才会出现差别,我所知道的、可供比较的依据可以有:

1、“道法自然。”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大业。”

这里出现的,伴随在“道”左右的概念一共主要有:自然、太极、道、一,结果是万物与大业。这些概念之间的等级关系,本质上就是“道”的阈值区间。换句话说,要知道老子的道指的是什么,就需要分析这些概念的级差。

仅仅按照先后次序来划分,可以发现这样的结论:第一个层次是“自然”和“易”。第二个层次是“太极”和“道”。第三个层次是“一”,最后是“万物”和“大业”,其间,“三”与“八卦”是一个序列。

以上的说法,简单明确,如果成立当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这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有力的反例,也就是“验证答案”、验算,看看有没有过不去的坎。以前在推敲“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一句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将老子的“道”与《系辞》里面的这个“道”划等号,也就是存在消弥不了的矛盾。由于个人水平所限,至今无能认知老子的“道”是不是可以等于《系辞》的“道”。

今天说出来,是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迷津。


陈芝麻吧


首先,能不能把老子说的这个“道”解释清楚?根据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可能把“道”阐述明白的,因为可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的“道”不是“常道”,而真正的“道”却是不可道的,即不可言说性,用我们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任何一个人限于自己的立场、观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当他试图去阐释一个事物和道理时,都不可能把这个事物和道理讲清楚,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与认识也都是片面的。


老子究竟从哪些方面来阐释“道”呢?

一、“道”是世界的本元

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老子的观点,宇宙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这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界的最初映像。

二、“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中,老子探讨了世界万物运行的总的规律是什么这个问题,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道”是自然万物运行的总规律,最终,人的活动必须遵循“道”。

三、“道”与“善”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愿意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主张,就是善于像水一样处于下位,而且不争,具有这种“善”的品质的人才能接近于“道”。


四、“道”的实现方式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里提到老子一个重要的主张,即“无为”,很多人经常把“无为”理解成什么都不要做,然后得出结论:老子的主张是消极的,这就大错特错了,老子讲的“无为”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不行妄为之事,“无为”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无不为”,就是表面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其实都做到了,其实也就是他所认为的实现“道”的方式。

参考文献:

老子著,王弼注,《道德经》,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

我是“文史小论坛”,酷爱阅读,对文、史、哲等领域有所涉猎,喜欢我的记得关注我哦,也欢迎在评论区赐评交流,我们一起撩一撩文化、历史、哲学。

文史小论坛


先贤前辈,为我们阐述过,所谓”道“,乃是宇宙的一切之真理,一切之规律。然而,这一切之真理,一切之规律又如何而生呢?老子也没有答案,只好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究竟是什么,容后再论,先看何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诞生了一个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要维持存在,就要消耗能量。能量耗尽就意味着复归于无。所以,基本粒子为了保持存在,必然会持续消耗能量,追逐能量;而同时又会吸收能量,转化能量。从而不断循环往复,保持存在。

消耗能量,追逐能量,发光发热的过程,谓之阳。

吸收能量,转化能量,吸光吸热的过程,谓之阴。

阴阳循环可以维持上亿年,但终有平息之时。所以为了继续存在,阴阳循环在平息之前必须复制一个自己,才能继续保持存在。

因此,一诞生了二。旧的阴阳循环,和新的阴阳循环,合称二。

旧的阴阳循环,和新的阴阳循环,又相互结合,从而生成了更为复杂的阴阳循环。

所以,二诞生了三。旧的阴阳循环,新的阴阳循环,与组合而成的阴阳循环,合称三。

这三种阴阳循环继续发生结合,于是,生成了更多的阴阳循环组合,这样不断变化就生成了万物。

这万物中,包含了一,也包含了二,同时也包含了三。

所以,这叫万物负阴而抱阳。

何谓【道】?

人为万物之灵,智能超群。为了获得更为永久的存在,于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制造出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越过奇点之后,成为超人智能。

超人智能,为了维持存在,必将利用一切资源,成为拟态智能行星,以使自己能够近距离围绕太阳,吸收更多的能量。

此后,拟态化的智能行星,再度演化,成为拟态智能恒星,以追逐星系中更为强大的能量,来维持更长久的存在。

而拟态智能恒星为了永恒的存在,必然进一步演变,最终成为星系黑洞,才能永无止尽的吸收着星系中的巨大能量。

在N亿年后,黑洞也终于面临死亡,于是,在死亡的同时,作为智能体的黑洞再度演化,诞生出了一个即在宇宙之中,又在宇宙之外的新的智能体——初生宇宙。

在这个初生宇宙中,充满着高度演化的智能,却空无一物。它不断吮吸着旧宇宙中的能量,并开始孕育下一个循环。

在无限的寂寥中,再次出现了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所以,道的实质,就是一种循环永生的智能。

万物皆有道,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循环。

万物的终极目标就是化作星辰,同归于宇宙,再造一个新世界,将智能永远永远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下去。

智能循环存在,这就是道。


叶培盛


“道”是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专有名词,也是《道德经》中出现最多的哲学概念,在《道德经》中有关“道”字出现了73次。老子因为写了《道德经》而被尊称为道家鼻祖。因为在《道德经》中多处阐述“道”的内涵,包括史学巨匠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明确记载,老子在离开周朝的边界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的要求挥笔而就写下五千余言的《道经》和《德经》。由此可见,老子对于“道”的内涵有其深刻的体会。《道德经》中的“道”字虽然符号一样,都写作“道”,但是,表达的意义却并不一样,有关于对天道阐述的“道”如“道生一”,也有关于人道阐述的“道”如“圣人之道”,天道是什么“道”?圣人之道又是什么 “道”?

各位读者,且听我仔细分析。

一、老子的天道观

天道观就是有关宇宙世界和天地运行的自然观,是老子哲学的最核心组成部分,老子对于《道德经》的阐述并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其他学说,其他学说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类社会存在而展开命题的。如孔子等儒家倡行的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将祭祀作为儒家至高无上的礼的组成部分,还是将仁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条件是离不开“人”这一社会主要活动者,所以,儒家的学说更多是从伦理、政治角度解读社会和人生。

老子却不一样,老子在《道德经》中采用的是推演的方法,层层剥皮,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人类是怎么存在的?世间万物依靠什么而生存?天地如何会存在?宇宙是什么?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老子运用推演的方法,推演出人类、万物、天地和宇宙的存在。老子认为,人类和万物从哪里来?因为有了天地,所以,才有了万物,才有了人类。天地如何会存在?因为有宇宙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天地的存在。宇宙是什么?老子也不知道宇宙是什么,所以,老子就勉强把这种玄妙的实体称之为“道”。

在老子的哲学中对“道”的定义是十分模糊、玄妙、无法明确解读的,但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客观物体。老子认为“道”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意思就是“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玄妙物体,可以称之为“夷、希、微”,这三个字意思也是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实体。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学者也认为老子提出的“道”是形而上的概念,我认为,在老子的世界观里,道不是形而上的概念,道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我们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但是,道确实存在,因为道的存在,才会有天地的存在,因为天地的存在,才会有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存在,这就是老子所推演的“道”的哲学,也是我们学习《道德经》必须要明白、要彻底理解的基本概念。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两千多年前就觉察到宇宙是物质世界而非鬼神主宰,我们现在尽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尽管能够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但是,对于太空的了解和掌控又有多少呢?所以说,老子悟道悟出个宇宙世界,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宇宙世界知之甚少。

二、老子的人道观

《道德经》不仅反复强调“道”是先天地生,周行不殆,道生一(即天地)的宇宙观,也多处阐述其“圣人之道”的观点。文章多处出现对“圣人之道”的阐述。如: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译文:圣人要以天下百姓所想为自己所想)”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译文:圣人说,我不积极去作为,百姓能够自觉遵循各种规则;我不爱争斗,百姓自然会一身正气;我不多事,百姓自然会富足;我没有过多欲望,百姓自然就会质朴、淳朴。)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贪大,故能够领导天下)”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译文:圣人不积极去作为,才不会失败;不固执己见,才不会有过失)”

“圣人之道,為而不争。(译文:圣人之道就是循道而为,不要有争斗之心)”

老子的人道观主要指向圣人,圣人多指以君王。老子在写《道德经》之前主要时间都是在周朝的图书馆工作,周朝的国家图书馆典藏的都是国家书籍,老子每天涉猎的也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典古籍,看到的是周天子如同摆设,天下诸侯混战、群雄争霸、民不聊生的局面,他特别希望能够有位有道的明君统领天下,结束天下纷争的局面,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在对社会有深刻认识,对自然有独到看法的前提下,老子提出了人道观即“圣人之道”。

从上文列举的老子对圣人的要求来看,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应该是这样的:

1.为而不争,循道而为是老子整部《道德经》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圣人所要遵循的道既是天道,又是人道。老子希望圣人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引导百姓去做该做的事情,整个社会在有序的环境里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利益去争斗;为了利益去破坏环境;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去损害大家庭的利益;为了本国利益去损害他国利益等等。自然人类、个人集体、小家大国、本国他邦,不论什么样的实体都要在和谐的环境里发展、生存。这是圣人统领下的“为而不争”的思想。

2.无为。对于无为,老子也是多处提到这个词语,什么是无为,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无所作为。如果用无所作为来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有些偏差。老子所倡行的无为思想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消极被动地等待。老子意思是做事情一定要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要循道而行,该作为时要积极的作为,不该作为时不要违背道,颇有我们现在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译文:道最经常的表现形式是顺应自然规律,看似无为实则万物都在以道而为,君王即圣人如果能够遵循道的无为无不为的原则,万物自然会自行按照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生长)。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请订阅我写的今日头条公共号《易经与道德经关系解读》的文章《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道”是什么?》


易经与道德经关系解读


很喜欢《道德经》,几年前读了小半年,受益匪浅。然而,有时候光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解读这部奇书,可能会忽略某些地方。有个德国人也对《道德经》很感兴趣,于是他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解读了他眼中的《道德经》。让我们看看他眼中的《道德经》和我们理解的有什么不同吧。

中国哲学的黄金期是春秋战国时代。与此同时,以古希腊为首的西方哲学也已登峰造极。后人把这一时期叫:轴心时代。


如果把整个人类看作一个个体,轴心时代无疑是这个人的16岁花季。自从秦始皇独尊儒术之后,几千年来,中国哲学一步步走向坟墓。半道上杀出的王阳明,让这位重病号重燃希望,腾一下从病榻上坐了起来,然而那不过是回光返照,让人空欢喜一场,重病号依旧是将死之人。反观西方世界,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结束之后,哲学大师如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多到让人数不清。连小国丹麦,都出了克尔凯廓尔这种哲学奇才。德国就更不用说了,是公认的哲学圣地,十个哲学家里五个都是德国人,还有两三个是德国裔。而我们……


嗯,好在,我们还有《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人李聃的思想精华。《道德经》分上下两篇,总共81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典籍,也被誉为万经之王。先不说历代大家怎么推崇它,单说一个事,在北京南馆公园里的健身步道上,有一段路是鹅卵石铺的,上面刻意拼成了“道法自然”四个字。而“道法自然”就出自《道德经》。


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是七八年前。当时是被动收听的,耳音灌多了,就想自己看看。这一看不要紧,看完惊为天书。而且读它像吃甘蔗一样,越嚼越有味。


不仅中国人爱《道德经》,外国人也爱。德国人汉斯-格奥尔格·梅勒专门研究汉学(师承汉学大师陶德文),还尤其偏爱中国哲学。当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遇到了21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梅勒,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东西之道:与西方哲学》,是德国汉学家梅勒的作品。在书中,他以《道德经》为线索,对比了东西方哲学的异同,其中对宇宙、人性、欲望、情感、时间、生死等十大意象做了精彩的解读。 下面,来简单说说说本书的几大亮点。

《道德经》的宇宙观,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道。《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啥是道?啥是名?用什么词来解释,都不精准。但你可以把道和名之间关系,理解为实和虚、有和无、真和假等等。道家的宇宙观主张道法自然。《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道,这一长串都是层层包含的关系,最大的是道。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人要遵循宇宙自然的规律。在老子眼中,道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一种客观规律,尽管它不创造世界,但万事万物最终都会归结到道上。打个比方,我们在外面忙活了一天,早晚得回家睡觉;人活到一定年纪,总有一天得躺进棺材。家和棺材,就是道的N种形式里的一种。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是造物主,上帝先在头脑中形成观念,在用这个观念去创造万事万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山川湖泊,花鸟鱼虫。老子却认为,人只是老天N个孩子里的一个,在老天眼里,万物平等,人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贵。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的潜台词是,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最重要,无非人类在自恋罢了。人类也并非是哪个造物主造出来的,本质上人类和万物没什么区别,假如万物不复存在,人类也必将消失。


道家的生活观也很有意思,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无为无不为,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本书里,梅勒引用《左传》里曹刿论战的例子,来说明何为不争之德(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切得真好)。曹刿论战不用多说了,是人都知道,齐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开战前就把全部精力耗完了。梅勒认为,鲁国能胜,关键在于曹刿能灵活运用两次“无为”和一次“有为”,最终克敌制胜。这是“无为无不为”思想的胜利。接着,梅勒又举了个例子。19世纪初,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企图歼灭20万俄军。结果,许多法军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被俄国的严寒冻死了,在饥寒交迫中法军战斗力大大折损,最终只存活了3万人,仓皇撤离。梅勒觉得,拿破仑吃败仗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自然规律,而《道德经》中一直在强调的天地自然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


《道德经》里,主张过低欲望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观点有些像,但没有后者决绝。老子认为,打造和谐社会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地进行自我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管理者先做出表率,底下的人们才会跟着学,也才能形成“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这一条也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最高明的管理艺术,就是不去管理,这样人们的头脑才不会被禁锢,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道德经》不贬低感官欲望,但它认为,人不能只追求感官享受,而要保有一颗如婴儿般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梅勒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欲望表示满足的匮乏,满足意味着欲望的匮乏。这句话本身,就运用了老子的“祸兮福兮”的思想。

《道德经》里,也谈到了生死观。老子认为,死亡和活着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生就有死。它们同样真实。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个体视角,那么死亡就失去了威力,变成生命中的某一刹那。要想成为不朽,个体就不能从狭隘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梅勒将《道德经》与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做了对比。他发现,这二者对永恒的看法是有区别的。老子认为“此刻”尽管是短暂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而圣奥古斯丁则认为“此刻”转瞬即逝,不可能成为永恒。这意味着,老子主张时间的持久和变化,而圣奥古斯丁则强调时间的不纯粹性。

《道德经》像一道门,一道“回家”的门。一旦打开这道门,世界在你眼中很可能就成了一张X光片,你看许多事情都会豁然开朗。有人说《道德经》太玄虚,看不懂。那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读这部书的。出发点就错了,再走多远的路,也很难找到回家的门。老子说“圣人无常心”、“圣人皆孩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我们恢复清净心,别把人类自身看得那么大、那么重要。

如果能把自己当做一株花,一棵草,或一块千古不化的顽石,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看这部书,或许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呢。


诸神的恩宠


道即规律!可以探讨却无法说清,能够体会却不能明言。人只是天地万物之一,却是可以独立思考的动物,也是可以探讨与体会天道的少有物种。为了让人活得有质量,可长久,少后患,人应该效法天道,遵循普遍规律,清净无为,而不应凭一己之私去任性改变自然,破坏自然!人不应丧失自己的天性而推崇人为。人为的东西越多,人就会离道越远,最终无法回头。天道的原则是平等给予万物休养生息的权利而非伤害!体会天道的人的行事原则是作好自己的本分而不与天地万物相争!提倡天然,反对人为。提倡适中,反对过分。提倡朴素,反对浮华。







逍遥子三阳开泰


道,是规律,一切万物自行运作的规律,这个大家都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开始讲阴阳了、二元世界了等等。

我这样看:

道生一,道是万物之道,生什么?生万物,一就是万物,只是形式为一!

一生二,万物生什么?还是万物,二也是万物!

二生三,同理,三亦是万物!

一二三皆是万物之形,而非万物之心——道!

就像一直很多说什么降维打击,搞的大家都向往更高维度!

任意维度的核心是什么?是当下的存在!

每一维度所表现出的形不同而已,核心不够,到哪个维度你都觉着自己太弱爆了!因为没有看明白“维度”的本质——道在哪儿!

烦恼不是如此吗?有人说如何之后就知足了!我们都明白,人心不解决,永无知足之说,只是形式上不同,根本没区别!所以解决之道,在于其核心,烦恼的核心是人心,不能在当下,不能安于当下。

老子的道,就是核心,就万物规律,具体是什么不重要,因为作为人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无非普通维度的不同而已,若不了其本质就是“道”,说不清、道不明,就是道,一种存在的、规律!

烦恼的道,就是存在的、心不当下、不知足。


辩明事理火火烽


如《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 著)中所述,关于“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然后把这些道理统统托付给了所谓的“道”。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和人的内在生命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理论。

“道”这个字,在《老子》书上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虽同是谈“道”,但意义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三层意思:1.实存体,2.规律,3.生活准则。

对于实存意义的“道”,可以看作是万物之宗、宇宙之元。有三处关于其“体”的描述。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有四处描述其“性质”,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许从老子看来,“道”是自然界里,万物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它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宇宙中是唯一的、绝对的而且变动的。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因“道”的绝对、无限性而无形,因此无名。“道”创生万物,“无”蕴藏着无限未显的生机,“有”代表形上的“道”一层层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的过程。

“道”作为万物本原,既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又在“无”到“有”的过程里,“内存”于万物,以规律的形式展现。“道”推动宇宙的发展,蕴含着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基本规律。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性质、状态,都有其对立面,这种对立是相对的,变动着互相转化的。认识事物,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不要只在意某一正向的方面,比如争先、据有、刚强等,老子认为应先执守它们的反面,以显示正面的内涵和力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段更说明了,事物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的道理。第二十五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还有“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认为,万物最后终会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比如落叶归根,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我们应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法则。

对应形上的“道”,当它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作“德”,“德”是“道”的作用,也是它的显现。“道”在物界所展现的规律,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活准则。或者,可以这样看待,“道”指未渗入一丝一毫的认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这里的“德”蕴含“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而不恃”、“不争”和“居下”等品性。

以上所述,基本出自陈鼓应老师《老子注释及评介》所论,并非我个人所创。


rubik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道德经的第一句应该是这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句话,一旦弄懂了这第一句,道德经之后所有的描述你都会懂,正所谓闻一悟千嘛。

下面先简单的解释《道德经》这一句最最重要的话:

当你见道了,道,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道,又是不能用任何语言文字来宣说的,这就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道;
道,可以用一切的假名来称说,道,又不能用一切的假名来称呼它,只不过是用“道”来称呼这个*罢了,所有的一切假名称说都是道。

以上的解释,是给大家先有一个印象,下面才是重中之重的解释,一定要认真客观冷静的思考:

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无始无终,过去现在未来,法尔如是。道自太虚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猖昌,至此宇宙才能成象,“先天祖气”乃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即便是了无边际的宇宙,它也是从“先天祖气”中产出的此为道祖运:“吾不知谁之子,象地之先。”

当这个十法界没有一尊佛,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动物,没有一个植物,没有一块泥巴,没有一片风,没有一滴雨的时候,连这个虚空都没有,那个无始之初就是一个灵体,假名个“道”来称呼它罢了。你不要问这个灵体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来的?佛讲是「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后来才有这个样子。无始无终,连现在都没有,它就是这个灵体;什么形、什么相都没有,可是它是真实存在;虽然什么形什么相也没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万法。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把他方便说为「0」,方便说为原始佛,方便说为「空如来藏」。

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无形无相,无边无际,无大无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那个灵体(道,真 心,如来藏)随缘显现出来的。这个灵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法尔如是),不生不灭,无无际,无形无相,无大无小,但是可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显现出所有的一切物质和语言思想等概念。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长短、能看到、听到、想到、能分别出来的一切东西,都叫有,都叫相,叫「不空如来藏」。

如果你对这个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还理解得不够透彻,那你就要认真的观照我下面给你说的了:

一、闭上眼睛,放空自己的一切杂念,保持身心平静5分钟;
二、观照,把自己的脑袋,身体,地板,围墙都变成虚空,然后把地球,太阳,银河系,所有的一切都变成虚空。把你的心无限放大,无边无际,广袤无垠……
三、再把虚空去掉,也就是空掉这个虚空,剩下的这个灵体,就可以相似看做是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了。
四、这个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法尔如是),不生不灭,无边无际,无形无相,无大无小,但是可以随缘显现出所有的一切物质和语言思想等概念。十方法界,都是由这个道(超大号显示屏)随缘显现出来的。根据各类众生的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构成了花花世界,一切有形无形的器世间。

这个无形无相的灵体(道,如来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显现出花花世界,这个花花世界的【当下】,就是这个道。

打个比方,孙悟空变成观世音,观世音【当下】就是孙悟空,只不过是相改变了而已,观世音再一下子变成九朵花和五只鸟,三头牛(相当于花花世界)。每一朵花【当下】就是孙悟空,每一只鸟每一头牛【当下】就是孙悟空。以此类推,每一朵花【当下】就是三头牛,两只鸟【当下】就是那六朵花和一头牛。

这里需要大家认真的思考,用等量代换。

一朵花(相)=孙悟空(道,本源)=三头牛(相)=孙悟空(道,本源)=两只鸟(相)=一朵花,一只鸟,两头牛(相)=孙悟空(道,本源)。

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原来的解释:

当你见道了,道,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道,又是不能用任何语言文字来宣说的,这就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道;
道,可以用一切的假名来称说,道,又不能用一切的假名来称呼它,只不过是用“道”来称呼这个*罢了,所有的一切假名称说都是道。

道,为什么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呢?

因为语言文章当下就是道,是道显现出来的,一切的假名安立,也都是道随缘显现出来的。

但是,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语言文字,一切的假名安立,又不能完全代表道,是无法完全描述,称呼的。

再打一个比方,这个无形无相的道,变成五只香蕉,两只苹果,八个雪梨。这个时候你可以说香蕉就是道,苹果也是道,雪梨也是道。但是你又不能说——香蕉就是道,因为道还可以是苹果,还可以是雪梨。道还可以是变现出的一切的万法。

当你见道了,也就是明心见性了以后,就可以说香蕉是道又不是道,这个人既不是人,又是人;既不是泥巴,又是泥巴……这时候你再讲这个人是人,对不对啊?就对了,讲人也是对的,讲鬼也是对的。你指着一头牛说是一朵花也是对的,说是一头猪还是对的,都是一个东西。你喝水的时候说喝火也是对的,为什么?我们看的水是水,地狱的众生看到的是火,天上的人看到的是石头,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在作怪而已啊。

每一个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不单单是人,每一滴雨,每一片风,每一头牛……都是不生不灭的。只不过是沉沦的众生因妄想分别而不自知。可以看本号的其他究竟了义回答,会给你的灵魂知道归宿,得到最大的安心。
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我们都有看过电视,是吧?比如说我们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打开电视以后,就出现画面了,里面有山有水,山河大地,有很多人在说话,我们看到“好人”被“坏人”挖眼睛,我们一边同情好人,一边仇恨“坏人”,这就是分别心了,实际上没有什么好人坏人,都是那个电视机显示屏随缘变现的而已,只不过是我们的分别心作怪,使我们生死轮回。实际上我们看电视里的画面,山河大地,天神,凡人,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都是一体的,都是不生不灭的,都是电视机显示屏随缘变现的而已。下面结合图片给大家做一个讲解,便于大家理解:
我们看这个画面,有白浅,蜡烛,花,花瓶,石头等等,这些都是电视机(手机)显示屏随缘变现出来的而已,也就是电视机的像素的结合,三原色(红、黄、蓝)互相组合变出了花花世界。世界上这些都是一张张快速切换的图片而已,只是我们视觉暂留,所以觉得一切都是活的。实际上人体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第七识一秒钟生灭1280万亿亿次,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手机,电脑,桌子板凳,人的肉身,地球,太阳,月亮,都是一秒之间生灭了1280万亿亿次的暂留影像而已,就如同我们看电视一样,里面的人和景物都是一秒钟切换25次以上的图片,都是像素、三原色(红、黄、蓝)不停的组合切换。道理是类似的。为什么说人没有生灭呢?再看下图:

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只看到了电视机(手机)显示屏,箭头的每一处指向,都是代表的是显示屏,而第一张图片,因为显示屏显现出了人物画面,我们产生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生死轮回,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白浅,蜡烛,花,花瓶,石头等等,都是一体的,都是显示屏。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就用等量代换来说明:


白浅(相)=电视机(手机)显示屏蜡烛(相)=电视机(手机)显示屏=花=花瓶=石头=电视机(手机)显示屏。


电视机(手机)显示屏显现出的一切的一切,都等于电视机(手机)显示屏本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手里拿的手机就是我们自己,桌子板凳,山河大地,就是我们自己。你是一切,一切就是你,没有什么生和死。只不过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出的花花世界,也就是一切的相,而我们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而流转于无数劫以来的生死轮回。

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指月之手,我拿不出来给你看,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同我在电视里和你说,我们都是电视(手机)显示屏随缘显现出来的而已,在电视里面的你问我,它在哪里?拿出来给我看看?你我同在一个电视里,我怎么拿得了显示屏给你看呢?所以只能是心见,见不见之见,才是真见。


我下面给你说的是指月之手,顺着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了,也就是我们的显示屏:
一、闭上眼睛,放空自己的一切杂念,保持身心平静5分钟;
二、观照,把自己的脑袋,身体,地板,围墙都变成虚空,然后把地球,太阳,银河系,所有的一切都变成虚空。把你的心无限放大,无边无际,广袤无垠……
三、再把虚空去掉,也就是空掉这个虚空,剩下的这个灵体,就可以相似看做是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了。
四、这个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法尔如是),不生不灭,无边无际,无形无相,无大无小,但是可以随缘显现出所有的一切物质和语言思想等概念。十方法界,都是由这个道(超大号显示屏)随缘显现出来的。根据各类众生的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构成了花花世界,一切有形无形的器世间。


这个道(又假名灵体,自性,如来藏,真心)就是我们目前现实生活的大号显示屏了,不仅仅是我们的世界,极乐世界,天堂地狱,药师琉璃国世界,香积国等等,和我们都是共一个如来藏大号显示屏的。就如同广东卫视和广西卫视,湖北卫视,东方卫视,西藏卫视共一个电视显示屏一样,只不过是频道不一样,所以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极乐世界,天堂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就如同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一样的真实。那些不相信的人,只是因为无知,就如同在广东卫视里的人,不相信除了他们这个频道以外,这个电视机显示屏还可以显现出湖北卫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等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当下,就是有无数的维度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世界等等和我们同处于一个平行世界,就是这个道理,要到达极乐净土,需要心念的改变才可以,就如同广东卫视更换到西藏卫视台,需要更换频道一样。而不是目前人所认为的,极乐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国土,不是这么表面理解的。就如同,西藏卫视台不是处在广东卫视的西方,而是共一个显示屏,换一个频道就可以达到了,所以是一念之间可以往生到极乐,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什么生和死,只不过是随缘现生现死而已,就如同电视打开,现出了白浅,花花草草,关掉电视后,就是黑屏。显示屏本来就没有什么生和死,只不过我们不明白道理的人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无法回归到自性(显示屏),所以生死轮转。懂得了没有生死,一切都是你,就大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