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直隶省都包括哪些地方?

喜剧帮


【直隶省】正式设置于公元1658年,它是在明朝【北直隶】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清朝【直隶省】先后以大名府(1658-1660)、真定府(1660-1669)、保定府(1669-1911)为巡抚驻地,保定府是清朝【直隶省】最久的一个巡抚驻地。【直隶省】直至公元1928年北洋政府倒台后方才被【河北省】所取代。

清朝【直隶省】所辖范围相当广大,要比今天的京津冀三省市加起来还要大。具体而言,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中的清朝直隶省图,清朝【直隶省】与我们今天的省区对比之后,主要包括如下地域:

今日的北京市全境;

今日的天津市全境;

今日的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如今邯郸地区的涉县、武安市、临漳县、邱县、馆陶县五地,涉县、武安、临漳三地在清朝均归【河南省-彰德府】管辖,邱县则在清朝归【山东省-临清州】管辖,馆陶县在清朝归【山东省-东昌府】管辖;

今日山东省的宁津县【直隶省河间府管】、庆云县【直隶省天津府管】、东明县【直隶省大名府管】三地;

今日河南省的长垣县、濮阳市县、清丰县、南乐县四地(均归【直隶省大名府】);

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的商都县、化德县两地;

今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县五地;

今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赤峰市区、林西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八地;

今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奈曼旗、库伦旗等两地;

今日辽宁省朝阳市全境;

今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下辖的建昌县一地;

今日辽宁省阜新市区与阜新县的西部、南部;

综上可见,清朝【直隶省】是一个包括了如今的京津全部、河北省大部、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南两角以及河南四县市、山东三县的广大地域,辖境不仅包括传统的河北平原,甚至包括燕山山区与燕山北麓,是一个远大于如今京津冀的清代【省级政区】。

以上便是清朝【直隶省】的大体范围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帮助的话,一定要点赞支持哦


寒鲲


直隶的含义是“直接隶属于京师”,出现于明朝,最初指的是南京周边的今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分为南直隶和北直隶,进入清朝后,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这样,明代的北直隶就变成了清代的直隶省。

看上图可知,清代直隶省的范围并不全等于现在的京津冀,只能说主体辖区是现在的京津冀地区。清代直隶省还包括现在山东、河南、内蒙、辽宁的一小部分,比如现在的河南省濮阳、清丰、南乐、长垣、内黄、滑县在清代属于直隶省大名府,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在清代也属于直隶省大名府;现在的河北省辖区内也有小部分地区清代并不属于直隶省的,比如邯郸市涉县、武安、临漳清代曾属于河南省彰德府。

直隶省地处京畿,地位重要。清代的直隶总督是全国八督之首,除了行政,还要管理军事、盐务、河道等,经常由北洋大臣兼任,而且统管山东、河南等军政事务,权力已经超出直隶省范围,治理总督一职在清代是朝廷重臣。

上图保定直隶总督府

上图保定直隶总督府内景

直隶省在1928年6月20日,经国民政府决定,改称为河北省,同时首都迁往南京,北京改称北平。

飞地,在古代又称为“插花地”,有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有说起源于明朝。

现在闻名全国的飞地就是河北省的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这三县在清代都是直隶省顺天府的辖区。

其实清代的直隶省境内也有飞地,小但影响力巨大。教科书都有提及清代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省,更详细些的大学教科书还会说是冠县梨园屯,这里发生的教案是义和团运动的导火索。梨园屯十八村(据调查实际是24村),是四周被直隶省包围的一块飞地,属于清代的山东省东昌府冠县,但距离冠县的县城有100多里,现在已经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威县。


邓海春


直隶,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隶属的地方,明朝时期就有直隶的说法,当时有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个直隶,到了清朝的时候,南直隶被取消,只剩下北边的直隶。直隶一省在清朝所有的行省当中地位是最高的,这从直隶总督在清朝所有总督中排名最高就可以看出来。

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直隶这个地名,也会出现直隶总督的官称。那么,清朝的直隶省到底相当于现如今的哪些地方呢?

首先,直隶省的主体部分与现在的河北省以及天津市相重叠,直隶省的省会在保定府。同时,直隶省的辖区还包括现在的北京、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比如直隶的霸昌道就包含了现如今的北京的一部分,热河道和口北道则包含了现在的内蒙古的一部分。民国初年,在直隶省的基础上曾经析出过两个省,一个是察哈尔、一个是热河。

虽然仍然处于京畿之地,但是现在的河北省的地位已经不能和直隶省同日耳语。


青年史学家


直隶省的设置,始自明朝。清代沿袭明朝旧制,继续设立直隶省,管辖京畿重地。所谓“直隶”,意思就是: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

清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政权认定满、汉、蒙、回、藏为国内五大民族,对不同民族聚居地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式,划分不同的行政区域。

嘉庆二十五年的版图最受史学界认可,小嘎啦就以嘉庆朝为例,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当时全国一级行政区分为五类二十七个,如下图▼

直隶省为内地十八省之首,其总督也名列全国八督之首,地位最为重要。因为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就会危及朝廷,所以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都担任过直隶总督。

清顺治十六年(1659 年),正式设立直隶省,巡抚驻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但因为涉及京畿重地,这里的行政划分一直都不太明确,最多的时候有四名巡抚同时出现,治所也一度更换多地。

雍正朝开始,由于大名府位置不好,清政府开始考虑新的省会地址。保定地处河北中心,又和北京接壤,且经济发达,成为了首选。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改设保定为直隶省会,

到晚清时期,因为被迫开关,沿海口岸城市地位快速上升,地处内陆的保定,由于没有出海口的控制权,迅速丧失了优势。鸦片战争之后,直隶总督就必须经常到天津去照顾涉外事宜。渐渐地,天津在不封港的春夏季节成了事实上的直隶省府所在。但是名义上的省府仍保留在保定。

雍正、乾隆以后,直隶省逐渐在今河北承德,张家口北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奈曼、库伦二旗等地方设置州、县,辖境逐渐扩大,包括:通永道、霸昌道、清河道、天津道、热河道、口北道。有12府、7直隶州、3直隶厅、17散州、1散厅,总共127个县。这些府、州、直隶厅下辖的区域包括现在的北京(全部)、天津(全部)、河北(绝大部分)、山东(部分)、河南(部分)、辽宁(部分)、内蒙古(部分)。

河北保定市直隶总督衙门旧址现存的楹联中,有一副气魄很阔大: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洲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这两段话应该算是直隶省最生动形象的注脚。

到清代晚期,直隶省所辖地区形成了三个中心: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保定是直隶省的政治中心,天津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直隶总督位高权重,对三地都能有效治理,那么就可以统一协调,配置资源,而不会三地相互扯皮,有那么一点京津冀一体化的意思了。


文史小嘎啦


清朝时期的直隶省大致范围包括了现在的河北省大部分地区、辽宁省西部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南部部分地区、山东省北部部分地区、天津市、北京市部分地区,大致范围就是这些了。

其治所就是现在的保定,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直隶的总督也是清朝时期八大总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