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宝宝更容易的发音、学说话?

以梦为马的小可爱


对于题主的困惑和焦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感同身受。元宝也经历过同样的情况,他到1岁6、7个月的时候,也同样只能说简单的双音节词,最常说的几个词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不好”、“还要”,总共的词汇量也就3、50个吧,很长时间都是这样一种状态,看不到什么改善,直到我辞职做全职爸爸,从爷爷奶奶手上接过带孩子的工作之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孩子2岁5个月,能够说很多完整的句子了,能够比较清楚的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

其实,孩子语言能力发育慢,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为什么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一、不同孩子的生理发育节奏是不同的

虽然说孩子的生理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特征,但是每个孩子的特质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较早、有的则比较晚,除了更家庭氛围、生活环境有关系之外,自身的心理特质、身体发展状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原因导致的,孩子的语言能力都会发展起来,时间早晚不同而已。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男孩的语言能力发展普遍比同龄的女孩要慢一些,以我们家为例,姐姐在1岁3个月大的时候已经能够用很复杂的连续语句跟我们做交流了,而先在岁5个月的元宝弟弟仍然不能达到姐姐1岁3个月的水平,还有很多认识的朋友、邻居家普遍存在这样的对比差异的情况,作为家长,尤其是男孩的家长,真的不要太着急。

二、孩子的自信心不足,会导致说话迟缓

语言的表达,是孩子突破行为表达的一个重要表现,相比于行为的沟通方式,用手指着想要的物品、哭闹而言,语言的表达,需要孩子组织词汇、训练发声、大脑思维协调,这个难度要大得多,更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勇气去做尝试。

有些孩子,安全边界相对较小,从小被呵护的多,或者被训斥的多,都可能导致自信心不够,不敢开口说话。

三、需求被及时满足,没有表达的诉求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首先发展的是动作的能力,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比如说想喝水、想玩玩具、想要妈妈宝宝、拉臭臭了,孩子除了哭之外,往往会通过伸手指着想要的物品、发出嗯嗯哼哼的声音来引起父母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因为带孩子时间长,对孩子的行为动作语言已经非常了解,孩子手指头一伸,爸爸妈妈就知道孩子要干什么,也不用继续问孩子,就满足孩子的需求了。

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没有机会进一步表达需求,无法练习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被抑制,缺少了锻炼的机会。

元宝以前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他需要某一样物品的时候,他会伸出小手、伸长了脖子喊“内个、内个(那个)”,爷爷、奶奶、妈妈和我马上就能会意过来,不带询问,直接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拿给了他,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种交互模式,懒得说话了,导致我后面花了很多精力重新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四、语言刺激、互动太少

孩子的语言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语言、词汇的输入,也就是说,要多听,听不同的词汇、重复的词汇、清晰准确的发音、适中的语速,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吸收词汇、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

很多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白天由老人带孩子,语言沟通少,或者来来去去就是吃喝拉撒玩那么几件事情,没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内容沟通,父母下班以后,多半也就是问问孩子今天吃的好吗?玩的开不开心?没有跟孩子就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感兴趣的互动交流,听的少了,能说的也就少了。

五、语言环境杂乱

这是不少家庭存在的困境,由于中国的地域特性、不同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方言体系,尤其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语言体系丰富,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语言学习的困惑,尤其是很多习惯说方言的家庭,普通话不标准,或者一家人说几种不同的方言,这些问题,都会给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带来困扰。

六、心理性原因

这类因素的孩子很少,一种原因有可能是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家庭,甚至拿孩子撒气、对孩子不太过问的,会导致孩子情绪紧张、焦虑,不愿意表达出来。另外一种则多半是自闭症的孩子,这类星星的孩子,先天不喜欢进行表达,自我封闭,或者受家人的影响,性格慢慢变得自闭,不愿意说话。

我有一位前同事的孩子,从小由奶奶带着,奶奶是一个不喜欢跟人交流、独来独往的个性,很少说话,以至于孩子被带的也不爱说话,一直到3、4岁还是这样,后来去进行检查,确认是患上了自闭症。

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

七、生理性原因

如果孩子到了2.5-3岁的时候,仍然不怎么说话,就需要去做检查了,不排除有生理性的原因导致语言能力发展缓慢,比如口吃、大脑方面的疾病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才行。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一、多跟孩子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

对孩子的语言刺激,应该越早越好,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启蒙儿歌,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面对着孩子,轻声的聊天、说话,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她都听着呢。

孩子稍大以后,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关于绘本、玩具、日常生活、自己的工作、外出游玩、看到的动物,尽量用不同的词汇进行沟通,刺激孩子的听力和对词汇的吸收,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词汇的输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自然会开口说话了。

二、少看电视、动画片和电子产品

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因为可以看视频、动画片,丰富的画面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安静下来,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喜欢让孩子抱着手机、平板看个不停,其实这样的危害非常大。

视频、动画片属于典型的单项信息输出,和孩子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交流、互动,也没有给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孩子不需要说法、不需要表达和反馈,只要看就行了,没有机会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动画片的语境复杂,不利于孩子对语言词汇的输入,给年龄太小的孩子看动画片,弊端太多。

此外,长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想象力、书面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坚持绘本阅读

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绘本阅读不是把绘本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而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宝贝一起,边读、边说、边讨论,结合生活、游玩的经历进行绘本的故事分享,让孩子融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用心的听你说,看绘本上的图案,产生关联想象力,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孩子强化对词汇的认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绘本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各种动植物物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季节更替等,让孩子知道,除了自己生活的小家庭,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等着孩子去探索。

因为我这大半年来一直坚持给元宝做亲子阅读,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早期的时候,我给孩子读绘本,他最多只能安安稳稳的坐一分钟,然后就跑开了,现在则能够安静的坐在我的怀里,听着我给他讲很长的绘本故事,听的过程中,还时不时会插几句,表达一下故事的情结,虽然他还不会认字,但是那种认真的态度,已经充分的说明,孩子爱上阅读了。

四、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说出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哭闹、用手指着物品哼哼,或者用很简单的词汇、很含糊的发音来提出要求,这个时候,即便家长明白孩子需要什么,也要尽量故意装作没听懂,让孩子进一步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刺激训练,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元宝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需要喝水、吃东西、拿玩具,都还是习惯伸出手指着想要的物品、伸长了脖子喊“内个、内个(那个)”,我就开始纠正这个习惯,每次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会先问他“要哪个?”,我指着水壶说“要喝水吗?”,孩子如果点头,我就反复跟他说“喝水”、“水杯”,让孩子跟我学,时间长了,孩子慢慢变成说“喝水”,我又会问他“谁要喝水?是元宝吗?”,孩子慢慢又学会了“元宝要喝水”,接着我再训练他“请帮我拿水,元宝要喝水”。

通过这样反复的、带有引导性质、诱导孩子表达诉求的方式进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意愿会逐步得到改善。

五、跟孩子互动时,注意技巧

跟孩子的互动,要注意一些技巧。

1、语速的控制,不能太快,太快的发音,孩子不容易接手、理解。

2、保持标准、一致的发音,不管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语言的一致性,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3、跟孩子重复重要的词汇,比如孩子要喝水的时候,你把水杯拿给他,同时可以跟孩子说“这是水杯”、“用水杯喝水”、“水杯”,强化孩子对重点词汇的认知和记忆。

4、情景化沟通,比如跟孩子回顾幼儿园一天中有趣的事情,回顾去动物园看了哪些动物、动物有什么表现等等。

5、让孩子说,不要替孩子说。

六、多听有韵律的儿歌、古诗词

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开始,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听一些简单、节奏明快的儿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听音乐的,也可以父母自己诵读,这种节奏感、韵律感,有助于加强孩子的记忆。

我经常给孩子听各种儿歌、声律启蒙等音频,听的多了,孩子有时候会不自觉的跟着一起唱、一起说。

七、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训练社交能力

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比如小区的露天活动区、活动中心、孩子集中的游乐场,让孩子融入到群体中,跟其他的孩子互动、交流,通过社交的训练,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

我是元宝爸爸,两个孩子的全职爸爸,70后花样大叔,专注育儿、教育和亲子旅行的话题,欢迎关注我,转发我的观点,更欢迎评论发表您的意见,谢谢!


元宝爸爸聊育儿


大家好。我是一名语言康复老师,从事语言康复工作17年了。

首先,我认为,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只有顺从这种内在规律的发展,才是最好的。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语言成长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孩子生理上都正常,只是语言发育晚了一点,我非常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虽然我是一名语言康复老师,我很想挣孩子语言训练的钱;但我不能,因为违背了语言成长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语言的成长,自然而然的发育,是最完美的。实践中我经常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我发现,任何人为的训练,结果都没有孩子自然发育的好。

所以我认为,除非孩子有生理上的问题,语言自身不能或很难发育,我们才需要人为去训练和干预。这是没人办法而为之的。如果孩子生理上正常,我建议不要去人为训练。

其次,这位家长描述,孩子一岁三个月了,只能说简单的双音节的词。

我认为,如果孩子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个语言发育水平,只能说稍微有一点晚,但也在正常孩子语言发育的范围之内。家长如果有耐心,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我估计很有可能会慢慢成长起来。

如果孩子生理上有问题,那就必须找专业语言康复机构训练了。

最后,我认为,如果这位宝宝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应该不太大,家长不用太担心,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如果生理上有问题,那必须找专业老师康复训练。

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关注我,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口吃大舌头语言矫正


我是一位二胎妈妈,我家大宝很有语言天赋,她一岁的时候就会说十几个词语了,一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常用的词语都会说,并且比同龄人会说句子也要早。

我家二宝现在九个多月了,现在也喜欢“咿咿呀呀”的自言自语。

我家两个宝宝,我平时喜欢做以下3件事:

1.平时多和孩子说话

在家的时候,我无论做什么都会尽量多的和孩子说话。比如告诉他,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苹果、这是书····

我做事情的时候,也会说“妈妈,现在是在洗衣服”

带孩子去楼下玩的时候,会告诉她这是花、这是大树···

2.平时多带孩子去社交场合

我和老公都会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活动和聚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声音、体验更多的生活场景。这样孩子就会更好的模仿大人的发音和说话。

3.多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

每晚都会给孩子读绘本,比如还会告诉书中的各种颜色、有哪种动物等。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晖雪琳源


宝宝一岁三个月了,只会说简单的双音节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用过分焦虑,有种说法,叫“贵人语迟”,如果宝宝之前已经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也能听懂大人的话的话,开口只是早晚的事情。



那么,怎样给宝宝大量的语言积累,刺激说话呢?

1.从婴儿出生开始就跟他多交流。

这种交流除了眼神上的,身体上的(如拥抱)等,还有语言上的,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可以跟宝宝说,宝宝,喝奶奶了;给宝宝换尿不湿了,跟宝宝说,这是尿不湿,我们要准备换尿不湿咯;给宝宝玩玩具的时候,也可以描述一下玩具的颜色或者名字,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跟宝宝说,这是绿色的树,这是红色的花,这是5层楼高的房子,这是宽宽的马路……不要嫌自己话唠,这些不断重复的语言输入,能建立实物和语言之间的联系,也能给宝宝丰富的语言刺激。




2.给宝宝唱儿歌。

我家宝宝出生以后,我手机上下载了好几种儿歌的APP,比如贝瓦儿歌、亲宝儿歌等,里面的儿歌有时候是我放给孩子听,大多数时候,是睡觉的时候我唱给孩子听。儿歌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选取的题材也都是宝宝感兴趣的动物、植物类,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3.给宝宝读绘本。

读绘本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在宝宝出生的头几个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视觉训练卡、布书、到7、8个月的时候读纸板书、到1岁左右的时候可以读简单的绘本,如拟声词多的,画面简单的《蹦》、《哇》等,再到后面读内容丰富一些的绘本。每天坚持亲子阅读30分钟,你能收获的,绝对不止一个会说话的孩子。



我家宝宝就是按照这样的过程成长的,到5岁的时候,一年的绘本阅读量约500本左右,词汇量我没有统计过,即使我从未专门教她识字,她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也能认出教材上几乎所有的字。她说话发音也很标准,没有一点口音,因为平常说话和读绘本,我跟她都是说的标准普通话,所以现在她的语感也很好。

陪宝宝读绘本,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亲子陪伴方式,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是教会宝宝发音和说话的最好方式。

4.多给宝宝表达的机会。

1岁多的宝宝其实已经很会理解大人的话了,有的时候也会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比方他想要什么东西,可能会用手一指,或者把你牵过去,用行为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蹲下身来,鼓励孩子说出来,一个词两个词都没有关系,让宝宝学会说,学会表达,适当鼓励,宝宝会越来越爱上说话的。



总的来说,多跟宝宝交流、给宝宝唱儿歌、读绘本、多鼓励宝宝,给他表达的机会,都是增强孩子表达能力的方法,新手爸妈们,试试吧!


希妈育儿


如何让小宝宝学会发音和学说话,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入手。



1.尽量与孩子对话,孩子这个阶段正是拼命吸收外界知识。宝宝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都是与照顾者息息相关,孩子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他会从家长的语言中不停地进行模仿。

我女儿从出生起,我们家里人就尽量与她对话,做什么事情只要她能看到的,我们都会跟她解释,她自然而然就认识家里常见的事物。

2.给孩子念绘本,亲子阅读也丰富孩子语言系统的一个渠道。挑选合适的绘本,绘本上面有很多小宝宝感兴趣的画面,简单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孩子喜欢家长念绘本,他也从绘本中汲取相关联的事物信息。

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女儿在一周二的时候就很喜欢绘本,让我不停地给她讲,到了一周八时,她就会自己念绘本里的内容。

3.陪孩子玩游戏,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

4..平时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不要使用专门为小宝宝发明的婴幼语,使用日常完整的语言,增加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我女儿在一周一开始学说话,一周三会词汇,一周五会讲短句,到了二周岁就成了一个小话唠,整天都特别爱讲话,孩子每天也特别兴奋高兴。

宝宝一岁三个月,会说简单的双音节的词,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问题,能听得家长的话语,学会说话,那是早晚的事,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因此,作为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


育儿学习日记


宝宝1到3岁只能发简单的双音节,这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想让宝宝更容易发音学会说话,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那环境一定说所有人都是说同一种语音的。

我姐姐家的女儿和我同事家的儿子就是3岁了还不愿意开口说话。检查了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他们家里有人说粤语,有人说国语,有人说客家话,还有人说英语。总是面对这么多语言,孩子不知去接受哪种,不知开口说哪种。后来他们把孩子带回了老家,老家的人都是说粤语的,两个星期,这两屁孩开口说话了,还说得溜溜的。

所以环境很重要。在孩子学会了一种语言,你可以让他学其他的,以后再在一个多种语言的环境里他也能快速适应。


LitteStars


宝宝学说话家长需要做几种准备:

01思想和心态上:要坚信娃会说、能说,不要让你的焦虑挂在脸上。

我的孩子一开始说话都是轻轻的,他觉得这是很神奇的事情,但是发音非常少,老公就着急了。因为我老姨家的孩子说话晚并且一开始发音不清楚,所以我心里就不那么着急,要相信孩子。


02 多听才会说:这个年龄段可以大量的陪读绘本,妈妈可以读的有声有色一些,让孩子通过声音和画面去想象故事的趣味性。

如果不会讲,可以网上搜音频,我也录过一些。通过故事里的不同角色扮演,让他开心起来。


03 注意让孩子观察妈妈的嘴型,并鼓励孩子发简单的新节,比如g开头的都是复杂新节,d开头的都相对简单。

培养孩子发音的成就感。有些绘本只有拟声词,很适合小宝宝发音练习,比如《噗噗噗》和《蹦》这本书我宝宝三周岁还很喜欢看。


04借用游戏练习声线发育。有款桌游就是把卫生纸撕成小沫沫,让孩子用嘴吹,卫生纸就到处飞,这个游戏可以锻炼脸部肌肉,促进他大声发声,而且宝宝一般都很爱玩。

05一起唱童谣吧。有些简单的儿歌,可以让孩子跟唱,比如《数鸭歌》,那时候我们只让他说:二四六七几?他说:八。还有手指谣系列:大拇哥、二拇弟、中咕噜、四小弟、五姑娘去看戏。一边按摩手指,一边唱着歌,因为手指谣基本都押韵,又有动作,孩子就会觉得很有趣。

06 关注孩子感兴趣的音节。有时候他会反复说几个音,说到你都烦了还会说,这时候不要打断也不要引导他说别的,这是他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他会要求你说很多次某个音节,然后每说一次哈哈大笑,也是非常有趣的。


总之,每个孩子的语言发音成熟时期不同,没必要因为别人家孩子讲话早、讲话多、讲话清晰就觉得自己孩子是不是有问题。通常这时候,老人都会跟你说:你小时候也这样。其实也是安慰你。

妈妈的发音清晰度是很重要的,是不是普通话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尽量讲普通话。如果做不到,就尽量发音准确,哪怕你自己听起来怪怪的,但孩子没这个感觉的,他都觉得有趣。


筝小钱


宝宝一岁三个月会说简单的双音节的词是很正常的,因为宝宝的语言发育黄金期是在2岁左右,宝妈不要急功利近硬让宝宝说话,也不要听信老人家说的“贵人语迟”,这种是道听途说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很可能会耽误宝宝最佳说话时期从而让宝宝患上不好治疗的语言障碍,如果在宝宝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宝妈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宝宝对于发音形成潜移默化的意识。

每个宝宝在刚开始学发声时,不管家长听到什么声音都应及时回复宝宝或模仿宝宝的声音,这样宝宝才能对发音更加有兴趣,如果听到宝宝发出声音而家长不予理睬的话,宝宝没有得到回应可能就会减少发声的次数,甚至会对发声失去兴趣。

家长一定要多跟宝宝交流,虽然宝宝可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你可以读一些好玩丰富的绘画书或者是故事书,并用肢体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词讲给宝宝听,在讲故事时家长一定要发音清晰,吐字缓慢,富有感情,句子短而重复多,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分辨语音并在脑中储存。

家长陪在宝宝的身边时,多跟宝宝进行拥抱、抚摸、亲脸等亲子游戏,有利于亲子间亲密度的迅速升温,虽然宝宝听不懂语言但是家长可以利用各种办法吸引宝宝的视线与其进行视线交流,另外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感知方面的训练,经常放些儿歌给宝宝听等。

【我是生肖侠,你身边的儿童玩具创意专家,想要了解更多创意新玩法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哦】


生肖侠玩具


我是“一路童行”儿童的健康顾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以及其他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

想要宝宝更容易更好的学会发音、说话,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语言发育。

0-3岁可以说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可能我们会听到有的孩子在1岁半就已经可以跟家人交流对话了,而有的孩子可能2岁的时候仍然只会说简单的“双音节的词”,这是为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宝宝在语言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这也跟家长也有关系,如果在宝宝还未学会发音、说话之前就开始对其进行充分的语言输入以及适当的引导,是可以有效给宝宝的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给宝宝正确的引导很重要

经常跟宝宝说话,给宝宝构建精彩的词汇库,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认知能力发展。


接下来是和宝宝说话的小技巧

1.做什么说什么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看到任何东西都可以告诉宝宝,比如:宝宝你看妈妈,宝宝饿了吗?妈妈给爸爸打电话,等等...任何都可以说,让他接触更对的词汇。

现在知道为什么当妈之后,就变得很唠叨了吧,为了宝宝的语言发育,不唠叨可不行。


2.指着说

因为宝宝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视力会从模糊到清楚,在给宝宝看东西时配合手指(可以是宝宝也可以是妈妈)指着我们告诉宝宝的物体,便于宝宝理解。


3.请用正常语

现在很多妈妈喜欢用“宝宝语”,什么吃奶奶、穿裤裤、穿鞋鞋这样说话,不要“宝宝语”,我们可以采用缓慢的长音、高音来说话,长大嘴巴可以适当的夸张面部表情,放慢说话的速度,清清楚楚的展示给宝宝,帮助宝宝理解语言。

4.扩展宝宝的词汇

当宝宝学会并能够简单的说词语时,我们可以把宝宝说的词语扩展成句子,比如宝宝看到房子说“房子”,我们可以回答“你说的对,这是一栋大房子”。通过对宝宝短语的扩展,丰富他的词汇量。


5.采用选择式的提问

随着宝宝长大,他掌握的语句更多,我们可以询问宝宝一些问题(避开是与不是的问题),比如你想喝一杯牛奶还是水?,当宝宝回答时,我们也可以告诉他,“谢谢你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会给你拿一杯牛奶”,以此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6.充分利用音乐和游戏

音乐和游戏我们要利用好,这对宝宝的语言发育有帮助,比如放一些简单的儿歌给宝宝听,同时跟他一起反复唱,在配合上动作效果更佳。

平时可以跟宝宝晚一些识别游戏,一开始可以从身体部位开始,大一点的宝宝还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以及模仿游戏。


这里模仿游戏比较推荐,通过重复的模仿,宝宝会觉得倾听和发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宝宝也更热爱说话,同时也能让宝宝更准确的掌握“发音”技巧

关注我有问题问“一路童行”,觉得本文有用可以点赞、分享,有疑问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各位的问题,让育儿更简单。

(分享儿童成长交流群:ljjyujiao)


一路童行


看了您的描述,孩子一岁三个月只会说一些叠字的话,也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妈妈不用过于着急,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让小宝宝更容易的发音和学习呢?几点建议如下:



一:妈妈要做"懒"妈妈,宝宝会更喜欢学说话

这个问题很多妈妈可能觉得难以理解,那么我来解释一下,宝宝在学说话的年龄段,通常都是手语和口语并用,因为有些时候宝宝说话还不顺畅,这时候宝宝想要某个东西情急之下宝宝通常就会用手指,很多勤快的妈妈会立刻领会了宝宝的意图,给宝宝想要的,殊不知您这样做就是扼杀了宝宝学说话的机会,不如做个"懒妈妈",稍微慢一点,耐心的等待宝宝把想要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您再拿给宝宝会更好。



二:多和宝宝交流,多说一些宝宝较容易理解的,比如常接触的人和事或者玩具等等

宝宝一岁多的这个阶段是他积累词汇的阶段,妈妈要有耐心,虽然宝宝现在有很多词语说不出来,但是妈妈多和宝宝交流,宝宝只要多听,很多词语句子的发音基本都会记住,这也是为宝宝长大后学说话,做积累。



三:宝宝发音不准,大人切莫嘲笑

很多人觉得孩子小,能懂什么,把逗孩子学说话当成了一种娱乐,孩子发音不准,惹的大人开心,这种做法不可取,宝宝虽小很已经懂得看大人的表情和言语,孩子会从大人的言语和表情中得到一些信息,比如是赞赏还是嘲笑,如果孩子每次学说话都得不到赞赏和鼓励,那么日积月累,孩子便会不愿意多说话。所以家长不要嘲笑宝宝并不标准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