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粮食去库存的话,是否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长江老农


如果粮食去库存了,是否能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对于粮食的价格问题,是农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对于卖粮难的问题,应该不是农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粮食是人们生存的依靠,任何人都需要吃粮食,否则的话就难以生存,所以农民卖粮难不是问题,问题是粮食的价格比较低,农民不愿意卖粮食。

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那就是说农民的粮食不会有剩余,如果价格低的话,任何一种粮食都可以出售。只要价格低就有市场,就有商贩进行购买,即便是烂掉的粮食,酒厂里还可以收购发酵做酒用,又产出了不知高出粮食价格多少倍的酒。



如果粮食去库存了,也就是说国家开始收购粮食了,这样国家又对粮食有最低收购保护价,能确保农民种粮的基本成本和基本收益。但毕竟收购粮食是有限的,也不能解决农民的卖粮难的问题,只能缓解农民的卖粮难的问题。

其实每次粮食去库存的同时也降低了粮食的价格,比如今年的玉米去库存的意识比较强烈至少拍卖了1亿吨的玉米投放市场,直接打压了今年的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植玉米的农民叫苦不迭。

粮食去库存只是把库存的粮食有陈旧的粮食变成新粮食,因为普通的粮食一般的保质期为五年左右,所以没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必须进行更换,这样就使得收购的粮食不是以收益为目的的,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收入来维持库存的经费开支,因为粮库现在是企业化管理模式,当然也有国家进行大量的资金补贴。



总之,粮食去库存了,不是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的主要方法,如果粮食一旦去库存的同时,还会限制了粮价的上涨,更使得农民出现卖粮难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不愿意卖粮的现象,毕竟现在粮食的种植成本相当高。要想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是提高粮食的价格,这才是解决农民卖粮难的主要方法。当然前提条件要是得国外的粮食增加关税,尽量进入国内的粮食市场,毕竟外国的粮食价格比较低,但这是因为外国的种植成本比较低,以及农业补贴比较高,导致的这种现象的发生。


宗元


我国是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曾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忍饥受饿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大包干的政策解放了生产力,杂交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粮食连年增产,人们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小康目标前进。

粮食多了本来是件好事,国家一直以保护价托底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但是库容是有限的,况且粮食这种东西不能久存,需要不断去旧换新,以前大量收购的库存粮食,不得不亏本拍卖,这些粮食大多以小麦,玉米为主。尽管如此,国家对农民手中的余粮仍然敞开收购,并未出现“卖粮难”的问题,只是价格达不到农民的期望值而已。

如今,粮食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国家保持足够的库存是为了备战备荒,调控余缺,保证在大灾之年人民生活有基本保证,这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同时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如果国家真的去了库存,大量粮食流向市场,粮价一时会更低,以后发生粮荒就会引发动乱,毕竟“民以食为天”,这是万万不能办的事情。

农民种粮赚不到钱甚至亏本不是由库存粮食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调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价格高的农副产品;另一种是改变经营方式,变一家一户种植为规模种植,把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以降低农本,提高效益。


zwhyxdh50502


不要什么去库存不去库存,十年后,农产品叫你买不起,吃不起。农民无私奉献几十年后,什么都没有。有病看不起。老了更活不起。现在让农民城市化。土地开始逐步向资本家和地主手中集中。


A手工纯藕粉藕制品土特产专卖


粮食(包含五谷杂粮)关乎自身和子孙的生存大计,战时的储备物资,紧俏物资。我们谈供给侧的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是针对商贸行为,这一特定的经济职能而言的。粮食虽是商品,但它的稀有性和紧缺性,又不同于商品,国家应当重视起来,在商品经济中任其自生自灭,没有抗压风险,承压风险,自己产能不足,进口之后,还要去库存,这种风险已经上升到特危险极了。我们不希望有战争,我们不希望不代表没有,一旦战争祸及自身,外资引不进,内需供不应要求,大家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结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在这一点上早就无数次提醒了他,她的后世们,难道不该警省?及早运筹,及早帷幄,方得胜算。


清风识雨2


你好!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粮食问题也是农民老大难的一个问题,为啥?一方面非常重要,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一方面粮价却又非常不如人意,作为农民确实太多不容易!

如果粮食去库存的话,是否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其实粮食并不难卖,不管你有多少粮食,只要价格便宜,多少粮都能卖的出去,难就难在,想卖个好价格,想通过卖粮获得增收致富!

很多人不明白“去库存”是什么意思!“去库存”就是国家为了预防战争或者自然灾害应急储备的粮食,短时间内不用生产粮食也能维持人们对粮食基本的需求,不会造成社会恐慌!所以这个库存也是非常惊人的,一般库存的粮食保质期为5年,也就是说5年会进行一次“去库存”,用新粮慢慢替换旧粮!那去库存后能使得粮食价格上涨吗?也不会,试想如果去库存后粮价大幅度上涨,必然会导致社会恐慌,跟上次日本核泄漏大家抢盐一样,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肯定会严格调控!即使短时间粮食价格确实上涨,那库存平稳之后粮食价格又该何去何从呢?还是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很多人开始质疑,粮食价格低,是过度依赖进口!说实话,进口确实有,如果说“依赖”那就过了!像我国每年确实从美国进口不少大豆,为何自己是个农业大国却要向美国进口大豆呢?问题的根本就是美国大豆品质要比国内种植的高,最重要的还很便宜,品质又高又还便宜,自然就有了进口的需求,通过这次的中美贸易战,国家也认清了形式,开始大力扶持补贴国内大豆生产!所以问题的根本就是要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可以考虑加大补贴力度以及补贴多元化,为何粮食价格低,大家还是愿意种粮食?就是因为种粮食有补贴,而种大豆却没有,所以农民左右为难,却还是没有办法!毕竟补贴就像我们上班,有了一个保底收入,自然灾害啥的都不用怕,种的好,收成高,还能额外获得收入,就像上班的“底薪+提成”,可以大大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试想,我们自己种的粮食品质好,价格还低,谁还会去进口呢?甚至还可以反转,把进口需求变成了出口,这就是市场规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我觉的粮食去库存会缓解农民卖粮问题,但最最主要的是要限制进口粮食,进口粮食价格便宜对国内粮价冲击严重,国内农民种植成本高安进口粮价卖亏本,高了没人要,所以说导致种地不挣钱农民增收难。




自然新疆


如果粮食去库存了,是否能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我感觉影响因素众多,不是一两方面就能解决的!这几年虽然粮食价格比较低迷,但相对农村其他经济作物,农民手中的粮食并不愁卖,只是卖不出好价格而已!由于蔬菜、水果容易出现滞销难卖的情况,导致很多农民宁愿种植常见的粮食作物,即便粮食价格再低,也不愿去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因为那样有时损失更大一些!对于农民种地来说,我感觉如果是真心为农民生计考虑,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农业发展:

减少粮食单一种植面积,多样化扶持鼓励农民。由于粮食不管价高或价低,往往都不用愁卖的,就会导致农民集中扎堆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对于蔬菜、水果、棉花、大豆、桑树等经济作物往往是很少的!就像我们这边村里,以前村里也有大片的棉花地、果树地、西瓜地以及桑树地,可惜随着这些经济作物价格越来越不稳定,以及容易导致滞销卖难的现象,就会导致农民渐渐放弃种植,再加上这些经济作物是没有补贴的,就会越种越不挣钱。因此导致现在农村随处可见的都是大片的麦田、玉米地等粮食作物了!所以说,我感觉如果对于农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也给予一定补贴和扶持力度的话,相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会大幅下降,这样就会减少库存压力,使得粮食价格回归正常轨道了!



可以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上的补贴。现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普及,也间接导致现在的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例如农民种植一季小麦,包括麦种、化肥、浇地数次、打药数次、机械翻耕土地和播种、收割机收获和农民的人工成本,往往这些花销就占据了小麦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小麦价格下跌和粮食减产影响,就会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时还得倒贴钱!所以说,即便出现了粮食价格下跌的趋势,如果能从农业生产成本上加大补贴资金,也是可以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的,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创收空间!

应该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增加本地就业机会。由于现在粮食价格不仅仅是受国内粮食供应影响的,还包括进口粮食的挤压市场空间!由于进口粮食往往存在价格优势,就会优于国内粮食种植。因此,未来只有实现国内粮食的规模化种植才会减少差距!而对于腾出种地的农民就需要其他的增收机会,也就是常见的上班打工或创业发展!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就业机会方面,应该鼓励和扶持农村的创业发展。像我们这边各个乡镇努力建设的工业园区和温室大棚基地等形式,让农民在本地能有更多就业机会来增加收入,也比直接在家种地强!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希望以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吧,毕竟作为一枚农村人,还是希望以后生活在这里!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龙百晓生


关于粮食去库存能否解决卖粮难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现在农民首先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因为农民每年生产的粮食基本都可以当年出售。存在的问题只是粮价过低农民没有收益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基本也就解决了。就近几年农业种植的情况来看由于许多种植大户盲目的跟风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品种,造成成本较高,工价上涨,而收入又极不稳定,甚至赔钱。而种植粮食相对成本较低,收入较为稳定,并且不费时费力,在平原地区机械化比较集中的地区非常适合种植。但粮食价格太低,相对于经济作物也只能说将就不赔钱,对农民来说其收入也只能说杯水车薪,这也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谈收入根本谈不上。我认为近几年的粮食涨价的可能性很低,原因就是未来几年由于种植大户的减少土地出租困难加大,必然导致更多的土地重新种植粮食。粮食种植面积将逐渐加大,而粮食价格的持续低迷,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撂荒的程度!


随缘198769237


我个人的分析,农民的粮食全部进入库存,也解决不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出现大批打工潮,导致了很多地方抛田和荒废现象。使大量的农田面积从平衡到减少,粮食由增到减。我国人口多,粮食是每个人生活的保障。又为什么出现农民卖粮难?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环保意识强。农民的粮食没有得到品牌的提升,信息网络的推广和传播。导致部分地方粮食后滞,农民种粮不规范,生态,有机,绿色环保不透明,优化种植不深入。国内粮食进入市场,由外进口粮食新鲜口感而冲击,导致国内粮食销售缓慢形成弱势,种种现象,带动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新农村的建设,因地置宜,土地流转,连片种植,生态有机推广,产业互链,一带一路,信息网络同步,加深粮食品牌提升,实行粮食四合围,把优质粮食走出去!


l大长江


根本不是库存的问题,即使库存需求增大,但价格下降,是不是没有啥用呢,现在不是卖粮难,是价格太低,而种地费用太高。

我感觉农民应该转型了,多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光靠种这点地,行不通了,跟不上现在消费和开销。不像30年前,解决温饱就无所求。

要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