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琼瑶推出全新作品集,琼瑶的小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为什么如今看来有些“玛丽苏”小说,在当时会备受推崇呢?

Blood_puppet


为什么琼瑶的作品在80年代那么火,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大受欢迎。其实这跟当时国内刚刚改革开放有关。

要知道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不但是经济还有文化都相对封闭,大家多数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别提说谈情说爱了。我曾因为听大人们说长青春痘就是想男朋友,一度相当紧张,只要脸上冒个小疙瘩出来,立马偷偷的用手给抠掉,免得被邻居们嘲笑。

那在这种情感十分压抑的氛围下,言情小说其实是很好的感情宣泄出口,虽说琼瑶的小说里面很多的情节许多人说是三观不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春期的少女少男们来讲,琼瑶小说里那种纯粹的爱情确实是很让人向往的。所以基本上很多女同学都会把琼瑶的一列书都借来看个遍了。

而那时大家的娱乐活动是相当的少,晚上除了看电视基本就是睡觉了,所以电视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为什么说当年《还珠格格》能让赵薇、林心如、范冰冰等人红极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那也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当时能看的电视剧实在不多,内地拍的电视剧要么是打战抗日,要么就是一些比较凄苦严肃的生活剧,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看得明白,才能理解,而琼瑶剧直白单一,容易看得懂,那就算是没啥经历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再者虽然现在看上去过去的琼瑶剧制作都是五毛效果,但在当时都是良心制作了,水平很高了。

那所以说琼瑶小说为什么能那么火,我觉得这根本原因还是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吧。


悦读会


欢迎关注慢谈读书,我是有温度、有态度的读书君。

说到“玛丽苏”,咱们就不得不说琼瑶,琼瑶开创了一派言情剧先河,琼瑶剧。说起金庸,古龙,都是武侠剧,能给人少年武侠梦,琼瑶的爱情剧,给的则是爱情梦,琼瑶剧都以爱情为重。




琼瑶堪称言情小说领军人物

琼瑶堪称言情小说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一直流行至今。用现在互联网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能飞,更何况琼瑶还算有才华。通俗点说琼瑶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不过她是写言情小说。



渴望爱情的读者

琼瑶的小说倍受推崇,因为她有些非常庞大的读者群,这其中包括中学生、大学生、职场年轻女性和年轻妇女。

每个女生,都爱幻想,都希望有个白马王子骑着白马来找自己,琼瑶的小说恰好满足了她们的幻想。

未成年少男少女还未曾感受过爱情的滋味,琼瑶的言情小说成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启蒙读物。


作品内容的独特魅力

在一众言情读物中,不得不说琼瑶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更胜一筹,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 琼瑶的小说情节离奇曲折、 跌宕起伏, 富有传奇色彩。 琼瑶“将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都讲述得各不相同而又联系的很紧密。

读书君从时代风口、读者群体、作品内容三方面论述了琼瑶的作品为什么会倍受推崇。


慢谈读书


(文/五花肉)

刚刚过去的寒假,时隔四年《还珠格格》再次在屏幕上出现,不禁又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看琼瑶的作品,爱情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文字总是带有一种"琼瑶式"的恋爱套路,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什么"我们都不希望她成为我们的附属品"。于现在看来,很多人会认为那样的方式太过于矫揉造作了,总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但那个时候真的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啊,五花肉那时候超级喜欢五阿哥和小燕子,羡慕那样的爱情,想来那时候这类表达方式的作品非常少,正因为少才更吸引人们关注吧。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实人们很难对这种"玛丽苏"作品有什么抵抗力,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么甜腻的作品。想起去年年底火热的《小美好》,剧情烂大街,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也很简单,但就是酥到炸,甜到要患糖尿病。社会无论怎样的发展,无论在什么背景下,人们总会有内心的希冀。


五花肉wd


“玛丽苏”小说不仅以前受追捧,现在也是很多人的最爱,这就是所谓的受众群体。琼瑶小说中的“玛丽苏”,根本比不上现在各种脑洞大开、千奇百怪的“玛丽苏”,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当时中国影视业不发达的情况下,是琼瑶的小说打开了中国人的情感大门,以影视作品这种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了一夜之间被大家所熟知,爱屋及乌,琼瑶的小说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

琼瑶小说的主要有几种模式,家族恩怨、时代变迁、身世之谜等是她的杀手锏,中间树立两个或三个“玛丽苏”式人物,通过三角恋、父母之命、阴差阳错等情节推动剧情发展。这正好贴合当时年代的特色,因为国人还刚刚从懵懂中走出来,影视剧中“高大全”形象仍然是主流,而琼瑶的角色塑造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

但是为什么感觉琼瑶的“玛丽苏”跟不上时代了?因为现在看琼瑶的小说,煽情的情节太多,有的很肉麻,现在的小说中对“玛丽苏”隐藏的很深,中间穿插了符合主流的宫斗、穿越、虐恋等剧情,大家有时候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即使感觉到不妥,但是有其他情节支撑,还勉强能够接受,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一边骂“玛丽苏”弱智、垃圾,但仍然乐呵呵的去看的原因。


平民对对话诗词


很遗憾,这和上一辈人,尤其女性,普遍受教育情况低有关。

当然,这一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并非是女性自身的问题。

人类恋爱期,比你想象得长

小编最近听一个讲座,说是人类的某方面需求,持续活跃期是20-50岁。

与这类需求相伴生的情感,就是恋爱。

也就是说,20-50岁期间,恋爱主题的内容,永远都有需求。

也是大多数人,能看懂、容易产生共鸣的内容。

所以,恋爱小说、恋爱故事,有着长期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也因此,不要惊讶家里的上一辈女性,还在看琼瑶式爱情,20-50岁还只是一个保守范围。

对不少父母辈女性来说,这样的故事可以看一辈。

父母辈女性的80年代

80年代,是父母辈女性的青年期。

当时许多家庭,是一家好几口,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生活还是比较艰难,整个社会还挣扎在温饱线。

而且,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祖父母,还有着巨大的观念鸿沟。

我们的祖父母,基本都经历过战争,能活到和平年代,能平安生存,对他们来说已是莫大的庆幸。

所以,我们的祖父母是非常不理解我们的父母。

通常他们也会训斥我们的父母,“有饭吃,有衣穿,有个不漏的房子住,已经很好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这也就意味着,婚姻还停留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一层面。

现在,我们的父母也在拿这些话来训我们。

一场百年之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长期的物质匮乏,还有情感匮乏。

这个长期,对人的影响,往往持续两代以上。

即使战争结束,所有人,依旧得全心全力应付着,眼前的温饱、苟且。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琼瑶小说出现了。

琼瑶式爱情特点


不被现实所拘的爱情

琼瑶小说,虽然塑造过许多贫富差距的爱情,但男女主一旦有了爱情,就相当于开了金手指。

周围有许多人,甚至情敌,都先后被感动,成为男女主爱情的助力。

当然,琼瑶的小说也并非全然如此,六个梦系列里,就有一些悲剧结尾的故事,比如《梅花烙》、《三朵花》。

但这些故事里,那些曾经站在男女主对立面的角色,最后也会感动、后悔、自责。

这些故事,对于挣扎在温饱线的父母辈的女性,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现实越是惨淡,女性对这类小说,就越是欲罢不能。

不被旧思想战胜的理想爱情

我们的父母辈,社会观念,还有比较强烈的旧思想烙印。

比如,父母再错,也不能违抗父母。

比如,女人应该要听从于丈夫,婚姻不幸应该忍耐。

比如,女人不该离婚,不该再嫁。

琼瑶当时有一部剧叫作《烟锁重楼》,里面女主的婚姻非常不幸,丈夫四处拈花惹草,最后惹事身亡,留下女主带着一个女儿。

里面的男主是一个极度理想的人物。

在女主嫁人后,始终默默守护女主,帮助女主。

在女主丈夫死后,被婆家嫌弃(因为生了女儿),男主主动带她走。

全剧最经典的一幕是,女主和男主被镇上人殴打,爬过七座牌坊。

就这部剧在当年,万人空巷,一到点,家家户户都飘出主题歌,和那些嘶声力竭的剧情对白。

当时那些家庭女性,是不是也渴望着,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男主与她们一起负担,甚至打破这些陈旧的观念枷锁?

万能式爱情

80年代,虽然“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

但社会财富分配,依旧还有性别惯性。

比如农村的宅基地,直到2018年,才提出男女平等。

女性依旧要靠男性来拯救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困境。

所以,一段理想的爱情,必然要有这个一个男主来带领女主,走向美好生活。

那么一个男人,凭什么为女生这么付出?

琼瑶给了一个极端理想的方式:爱情,可以改变所有的不幸

事实如何?

不用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