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贫困每月仅回家一次抱抱儿子,“拄拐队长”让留守妇女在家挣工资

楚天都市报记者叶文波 通讯员蔡华刘梦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你不脱贫,我不离去。”今年以来,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在拄着双拐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湖带领下,产业扶贫成效卓著,脱贫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留守妇女足不出户能挣钱

11月28日上午,双河村村委会门口,50多名留守妇女喜滋滋地排队领到半成品服装,带回家加工。这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

双河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长期无产业支撑,一直是黄陂区的重点贫困村。今年4月以来,在黄陂区和武汉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双河村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带动脱贫户勤劳致富,工作队队长陈湖四处走访。今年5月,他得知双河村创业能人管勤秋夫妇有服装加工的渠道,于是设法帮助夫妇俩牵头做大服装加工项目,带动本村50多名留守妇女再就业,加工一件半成品服装可赚20至30元。

村民陈红霞今年38岁,两个小孩不满10岁,因身体不好只能待在家里。在现场,她领取了两件半成品服装,主要是缝衣领、口袋、袖口。“都是手上的活儿,很简单,我拿回家慢慢缝。既照顾了老人小孩,还能坐在家里把钱赚了!”她高兴地说。

渐渐地,周边村子的留守妇女也加入进来,目前该项目已惠及姚家集街500多名留守妇女,10月份发放工资50多万元。

“拄拐队长”脚伤不下火线

陈湖今年39岁,系中共武汉市委督查室副主任,直到昨日他的脚伤仍未康复,拄着双拐走路。村民介绍:“陈队长是在田间工作时受的伤!”

陈湖来到双河村第一件事,便是整治环境、改善村湾基础建设。全村拆除猪圈、牛栏及私厕,新建和改造13座公厕,开展污水集中治理、河道塘堰修整,改造翻修70余户村民的老屋,让搓板路变得宽敞平整。

今年8月,陈湖在田间勘察时不慎将左脚脚踝扭伤,医生要求静养,但他仍拄拐坚持工作。国庆假期,陈湖放弃休息,联系医疗机构为村民免费义诊。10月,来村走访的黄陂区领导强制性安排陈湖到区医院检查治疗脚伤,医生反复嘱咐:“要静休,要立即康复治疗。”但由于要落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他一直泡在村里,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抱抱不满一岁的儿子。

姚集派出所所长晏苏在村湾多次碰到陈湖:“拄着双拐,还要入户调查,可见他是有多拼!”

给双河村带来“造血”功能

脱贫致富,非一日之功。陈湖一直在想,一定要给双河村带来“造血”功能。

企业家陈建兵系双河村人,2013年之前,他曾捐资300多万给老家修路、修水库、修建文化广场。然而,个别村民说他“显摆”,让他有点受伤。陈湖得知后,联系上陈建兵:“我代表村民向您道歉,我不需要您捐款,只是想请您回家乡看看!”

重新回到家乡,陈建兵发现家乡变美了,打麻将的人变少了,在田间种树、在家做手工的人变多了,他心头一暖,决心加入扶贫队伍。今年,陈建兵招聘了村里6人到工厂打工,还计划联合朋友于春节前后在双河村组织一场大型招聘会,招聘100名本村员工。

驻村工作队引导企业开发300亩苗木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绿色产业,惠及双河村农户71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9户。

有了工作,有了产业,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双河村全村都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陈湖满是期待:“2020年驻村工作队就要撤离,到时没有了工作队,村民们一样可以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