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将针对基因编辑制定伦理指南和技术规范

11月28日,因发布“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出生”消息而广受争议的中国学者贺建奎现身正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参与主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演讲和讨论。

目前,争议仍在持续,各方也在不断发声。

刚刚,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关于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事件的声明。声明指出,针对目前基因编辑的技术进展和医学伦理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将抓紧研究制定可资指导有关研究和操作的技术规范与伦理指南,以期严密防范伦理不端行为发生,为该领域研究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声明表示,反对在缺乏科学评估的前提下,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临床操作。在发展迅速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学术共同体更应强调遵循技术和伦理规范,开展负责任的医学研究与应用,维护国家科学形象,维护人类生命的基本尊严,维护学术共同体的集体荣誉。

当前,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基因编辑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全面评估,因而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不应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体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临床操作,也不应资助此类研究。

针对人体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临床前研究,必须在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的前提下慎重开展,并应通过人组织的体外研究和包括灵长类在内的非人动物的胚胎基因编辑研究获得该技术安全有效的充分证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吁,各研究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伦理委员会的建设以及伦理审查和科学研究的过程监管;不断强化对科研和医务人员的科研伦理知识和伦理分析论证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确保科研工作者开展负责任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也发布声明表示,在学术与技术上,该项“研究”没有先进性,并且对技术的应用严重失当。

在伦理与道德上,在严重缺乏科学评估验证,安全性存在不可预知风险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临床操作,严重违背了基本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

在法律与法规上,该项“研究”违反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基因相关研究的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实施了明令禁止的技术操作。

我们深切关怀报告中所称已出生的两名婴儿。呼吁社会各界对她们的隐私给予最严格的保护,研究制定细致的医学与伦理照护方案,防范这种基因编辑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以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充分的关怀方式,使她们能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健康快乐成长。

中国工程院呼吁,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强科学道德自律,强化自我管束,在探索和创新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针对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科技界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未雨绸缪,加强教育,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伦理指南,以保证科技界从事负责任的研究。有关部门要动态完善相关法规,严格审查监管程序,适时推进有关立法工作,严密防范科研伦理不端行为发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