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失去联系了,为何在太空飞了48年还不收回?

传承-誓言


作为中国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说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启明星也是完全得当合理的,但是这样的一颗启明星,为什么我们不把它拿回地球放进博物馆为世人所参观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们不具备那样的技术,二是完全没有拿下来的必要。所以现在我们还让它在天上挂着,事实上它可能就这么越飞越远直到脱离地球引力。

东方红一号的轨道,近地点400多千米,和国际空间站差不多,而远地点那可就远了,多达2000多千米,这样高的轨道赋予了它很高的速度,因为没有大气阻力,飞行速度很难下降,而且在超过设计寿命8天也就是发射后28天的时候它已经和我们彻底失去了联络也失去了控制,这样进行捕获的难度就很大了。毕竟还要特地发射一艘飞船去拦截。

二就是完全没有去把它进行捕获后拉回地表的必要,东方红一号已经成功超期服役了,发射飞船成功,数据也成功发送回地面基地了,现在可以说科研价值它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就是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了,可是与其为了纪念它把它拉回地表放进博物馆里面,还不如让这颗启明星继续高悬天空,让所有人晚上抬头就能看见它,这样不是比放进博物馆收费参观更好吗?

所以于情于理我们都没有必要把它从太空取回来放进博物馆里面去供人参观。


紫龙防务观察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东方红一号受化学电池的寿命限制,在太空中工作28天后就失效了,由于该卫星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在400千米以上,远日点在2000千米以上。这样的高度保证东方红一号几乎不受阻力,靠惯性继续飞行上百年。

两弹一星是奠定我们大国地位的利器,东方红一号的上天,其中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东方红一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它的任务时要确保上天,完成掌握基本的航天技术的任务。最终的要求是:上的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也就是确保卫星飞天,能够实施测控,播放东方红乐曲,在轨飞行时可见,鼓舞人心。最终成型的东方红一号,直径1米,质量173千克,近似球体的72面体,采用银锌电池供电。

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由长征一号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是中国航天第一次从运载火箭,研制卫星,到地面检测等系统的建设。东方红一号设计寿命只有20天,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由于银锌电池寿命有限,失去了地面联系。

原设计卫星要送入300公里的圆形轨道,但运载火箭不具备变轨能力,最终确定了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约1600千米的椭圆轨道。在这么高的轨道上,卫星几乎不受摩擦,依靠惯性可以长期运行。目前东方红一号的还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00多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可以看到东方红卫星丝毫没有降低轨道,回归地球的意思,还有可能慢慢脱离地区引力,飞向太空。

所以对东方红的回收,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和必要。但在航天技术高度发展的过程中,未来的飞船偶遇东方红一号,将它捕获,带回地球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升空。从那一刻开始,悠扬的《东方红》旋律就开始响彻太空。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也就是说在1970年的5月14日它就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一切联系。

尽管早就已经失去工作寿命,但是东方红一号卫星仍然在太空遨游。距今为止,东方红一号已经在太空飞行了48年的时间了。至于为什么失去作用那么久还不收回,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都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它的发射代表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早已经失去作用,但颗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卫星,在天上要远远比在博物馆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像一个启明星般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其次就是东方红由于飞行轨道距离地球较远,所以回收起来有很大的成本在里面。而且东方红一号虽然失去作用,但是它的飞行轨道是确定的,所以对其它卫星造成不了威胁,所以也有没有必要费尽周折去回收它


迷彩派军事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对于我国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但是由于当时使用的化学电池,因此设计寿命只有20天。

在东方红短短的20天设计寿命里,源源不断地像地面传输信息,20天过后不是说他就陨落了,而是再也无法向地面发送信息,也无法接收地面信息了,即失联,这时严格来说,已经变成了太空垃圾。

在太空中卫星即使失去联系,也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飞行,东方红一号的20172近地点为441千米,远地点为2037千米,远地点势能最大,近地点势能最小,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加快,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速度又逐渐减小,但是由于太空中阻力很小,总的能量损失很小,东方红一号就可以在椭圆轨道一直运行,目前看来至少还可运行100多年,除非发生空中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

那么我国为啥不把东方红一号回收呢?

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有点像毛绒球玩具,因此地球周围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太快碎片所包围,其实这些太空碎片对于进一步探索太空有极大的威胁的,因此服役完成的卫星收回来是最佳选择。

卫星回收技术是一项重大突破,我国是在1975年11月26日才掌握的卫星回收技术,因此当时不具备回收能力。

其实作为我国第一颗卫星,继续在太空翱翔,也是对航天人、对中国人的一种精神鼓励,你说呢?


核先生科普


事实上大多数卫星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回收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当卫星一般失去动力之后,就会沦为太空垃圾,然后孤独的留在太空当中,等待坠毁大气层的那一天,东方红一号卫星也是一样的,它和人类发射的无数卫星一样,都不太可能被回收。

其实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卫星回收的技术,虽然东方红一号的轨道高度较高,但还是可以进行回收的,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大概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高,如果我们要回收东方红一号,就必须先发射一个带捕获功能的航天器上去。

这个航天器需要慢慢的接近东方红一号,然后利用机械臂抓住卫星,然后再通过减速和下降的方式,安全的落回到地面上,但问题在于,发射这样一个航天器的价格很贵,除非是必须要进行回收,否则一般的卫星都会被放弃。

第二原因是价值不大,其实东方红一号在设计和生产的时候,一共制造了五个,当时之所以要制造这么多,是因为害怕发射不成功,所以多准备了几个预备品,但好在发射计划非常的完美,所以现在我们的手中,还有四个一模一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然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以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很简单,所以即使回收下来,除了纪念价值的意义之外,其他方面的的收获很小,而且东方红一号长期的停留在太空当中,本身就带有一些太空辐射,而带有辐射的物体,一般不适合进行收藏。

所以以上这些因素告诉我们,东方红一号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我们不太可能回收这颗卫星,虽然这颗卫星的纪念意义很大,但它只能留在太空当中,等待着毁灭的那一天,那么由于东方一号所处的轨道附近,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它仍然会受到大气阻力的摩擦作用,然后慢慢的下降,最后坠毁在大气层当中,而且绝大多数卫星的命运,都是和东方红一号一样的,最后都会坠毁。


科学薛定谔的猫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网友的是,这个网址可以实时看到东方红一号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轨道参数等http://www.n2yo.com/satellite/?s=4382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由于没有太阳能电池板,自身的银锌化学电池寿命又有限,所以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便和地面失去联系。

现在,发射卫星的技术相对来说很成熟了,卫星的功能也各有不同,有些低轨道卫星在完成任务后会下降高度,主动在大气层中烧毁,而有些高轨道卫星即便是功能丧失也不会掉下来,会成为太空垃圾继续围绕地球运行。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在耗完电量后便和地球失去联系,之后就成为了太空垃圾,如果现在若再发射一颗卫星,进行轨道追踪,将其扑捉并带回地球,这将耗费巨大且卫星本身早已没有任何价值。

另外,根据观测,东方红一号近五十年来的运行轨道也几乎没有降低,意思就是说,它可能还会继续运行上百年时间甚至更久远。


震长


既然题主都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失联,都没办法控制了,那还怎么把它收回来?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不到一个月。东方红一号被送上太空之后就没有打算把它收回来,其实那时咱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并且收回来也没有什么必要。东方红一号的使命是能够成功飞上太空,并与地面保持联系,它已经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尽管东方红一号早就没有燃料,但自1970年升空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它还在环绕地球飞行。这主要是因为东方红一号的轨道高度较高,近地点为四百多公里,远地点为两千多公里,这样的轨道使得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所受的阻力作用极小,所以它能够依靠惯性长时间环绕地球运动,并且在不远的未来还会继续在轨飞行。

虽然东方红一号已经不再工作,但地面上仍然可以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在卫星追踪网Heavens-Above上可以查询到。另外,Heavens-Above网还提供了卫星过境信息,东方红一号的编号为DFH-1(https://www.heavens-above.com/orbit.aspx?satid=4382)。


火星一号


谈起东方红一号,至今仍让每名中国人为之自豪!它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射卫星的国家,在中国航天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成功完成了自身“使命”,由于当时采用的是银锌电池,能量和寿命有限,东方红一号完成使命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目前,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2000多千米,东方红一号在此轨道上飞行所受摩擦力极小,据科学家推算,东方红一号仍可飞行上百年。

至于中国为什么没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回收难度较大。卫星回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地面航天中心向卫星发出指令,使其转变成返回的姿态,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准的计算和操控,使卫星按照既定轨迹返回地球。但发射东方红一号时,技术还不太成熟,对于卫星的回收方面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加上东方红一号目前已经失去联系,要想让其接受相关指令是相当困难的。第二种方案就是通过航天飞机将其“抓”回来。就像美国当年回收尤里卡卫星一样。但现在东方红一号轨道的近地点非常高,保持着高速飞行,要想抓取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是没必要回收。就像前面叙述的一样,如果通过航天飞机来抓取回收的话,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况且东方红一号目前在其轨道上飞行时几乎不受阻力,靠其惯性也能飞行上百年,所以没必要将其回收。三是东方红一号继续飞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人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是中国人的骄傲,与其将其回收,不如让其继续在太空中飞行,带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遨游太空,而中国人也可以在晴朗的夜晚观赏这颗引以为傲的卫星,激发我们的航天之路不断取得进步。


阿尔法军事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人造卫星的回收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航天中心向卫星发出指令让卫星停止运行,使卫星能准确地转变成返回的姿态,然后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让卫星回到地球。第二种是航天飞机在轨道上抓取卫星。比如1993年8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进入指定的轨道,回收一年前入轨的欧洲尤里卡卫星;1996年1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又回收了日本的一颗卫星。还有一些卫星无法回收,如果运行的燃料消耗殆尽,会因为引力坠入地球的大气层,回到地面。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1970年4月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预定计划运行了20天,它把大量的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科学家都参与到了这颗卫星的研制中。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为今天中国的航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日本抢在我国前面发射的日本第一枚人造卫星“大隅一号”在2003年已经坠入大气层。

东方红一号卫星无法回收的一大原因是近地点高度较高,它的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而东方红一号卫星椭圆的轨道形状可以使得它在经过近地点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大的动能加快自身速度。此外当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发射卫星,很多技术还在摸索中,回收的技术还没有完善。今天,东方红一号卫星虽然早已完成了使命,但是仍然在飞行中,如果晚上天气晴好,我们用肉眼还能看到这颗闪亮的卫星,它有六等星的亮度,科学家预测,它还可以在太空至少呆上200年。


科坛春秋精选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主要是成本太高了,或者说没有必要收回的,而且在太空上飞着也不碍事。

当初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用来探索和炫技的

东方红一号,有一点纪念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当年,我们的科技有点落后了。但是1958年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向政府提出了研制人造卫星的建议,政府非常重视,因为是关乎到国家的命运和科技发展的。但是,当年我们没有很多经验的可以参考,经济也不发达。但是先辈们硬是搞出来了,而且成功发射了。(这里应有掌声)

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当年的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所以说,东方红一号本身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这个时候也顺便向国际其他国家展示一下我们的技术和强大的决心。

没有回收的必要

东方红一号飞行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是一个与赤道平面成68.5度角的椭圆形近地轨道。这样超远的距离意味着“东方红”一号飞行轨道的阻力几乎为零,靠着惯性就能飞行上百年(有资料称200年)。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不过340公里,可以知道东方红一号飞得有多高了。

要把东方红一号收回来,我们要么就等它自己回来,可能要等好几百年;要么就飞上去把它拉回来,这得花很多钱吧?而且技术要求非常高!要么就用导弹把它打下来,闲着没事干吧?又不碍事,为啥花钱把它打下来?

有人说有纪念意义啊。对啊,所以200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集了当年相关航天科技人员造了个1:1的模型,放在北京天文馆展示,给大家看看先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