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我喺村姑


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军动用了号称“死神收割机”的马克沁重机枪,扫射一番后,看到满山的尸体,突然对着敌军大喊“撤退”!原因竟然是……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当场精神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的7月1日爆发。这场战役是法国元帅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发动的,英、法军的目的是突破德军的防线,最终目标没有实现,但还是有效为德军进攻凡尔登拖延了时间,并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实力。

▲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

这场持续了将近五个月的消耗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之一的战役,双方参战的伤亡人数也高达134万。

索姆河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在这个地方进攻德军,英、法军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德军在地势上依托地形构造形成号称“最坚强的”防御阵地,这三道阵地包括第一道阵地堑壕,即是沿阵地正面挖掘的供战斗用的壕沟;第二道则是坑道,甚至在前沿阵地还铺设多道铁丝网。德军完全可以以少打多,即使进攻方有炮火支援,效能也远远不如平原区。

▲索姆河战役英国士兵跃出战壕

更何况德军还有以“死神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在阵地中恭候英军的到来。1888年,马克沁重机枪经过改进,枪弹改成用无烟药枪弹,威力更加强大。马克沁重机枪发明后,在战争中只要有其身影,则意味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重机枪出人意料的杀伤性的威力,能让英法联军被撂倒一片,但是英法联军却信心十足地向德军进攻。

▲马克沁重机枪

一切看似很平静,在英法联军进入德军预先设好的范围,德军突然架起了他们的致命性武器——马克沁MG08重机枪,对着英法联军疯狂扫射,几乎上百发子弹就会从枪管射向指定目标,顿时正在进攻的英法联军的官兵们被成片成片地扫倒,似乎进攻者无一幸免。在哪个地方发起冲锋,哪就会留下一堆尸体,当时不在意机枪用途的英法联军根本无法进行火力压制。让这场原本英军并没有什么战略目标的转折战,在一天内却伤亡近6万人。


据说现场的惨状让巡视战场的英国官员痛心疾首:这哪是战争啊,分明就是一场屠杀。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人心毕竟是肉做的,没有谁生来就是冷血的,如此尸横遍野的惨状,或许德军也是第一次见到,毕竟都是生命啊!德军当场精神崩溃,这里有虔诚的信徒,试图祈祷这不过是一场梦,甚至有的在内疚忏悔。重机枪手看到这满地的尸体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再进行厮杀而向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即使喊出来,在这喧嚣的战场,真的能听到吗?


协虎战争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这么个情况。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惨烈的作战。

特别是进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中,欧洲列强已经见识到了俄军重机枪的厉害。

在俄军重机枪的扫射面前,日军伤亡极为惨重,甚至一天伤亡7000人之多,竟然让日军指挥官误认为伤亡数字写错了,多写了个0,应该是700。

而一战前德军的演习中,也发现了重机枪的强大威力。

德军曾用2挺MG08重机枪交叉射击阵地前的100个气球。谁都知道,晃动且很小的气球是非常难击中的。但经过几十分钟的扫射,100个气球被击破了99个,可见重机枪的面杀伤能力。

在索姆河战役之前,英法联军并非不知道重机枪的厉害,但他们错误的判断了形式。

在总攻击之前,英法进行了7天的饱和炮击,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几乎将德军一线坚固阵地全部摧毁。

英法联军认为阵地既然被摧毁,德军重机枪肯定也被摧毁大半,才开始了总攻击。

没想到,德军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重机枪多藏在防炮掩体中,或者躲在二线阵地。

在英法联军发动总攻之时,德军所有重机枪全部从掩体中取出,迎头猛击。

以英军为例,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一列列的横队,向德军盘踞的战壕冲锋。

遗憾的是,人总比气球大得多。在重机枪交叉火力的扫射下,英军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毙命。

而当年的火炮以曲射为主,直瞄跟随步兵火炮极少,更没有迫击炮。

英军面对德军重机枪火网,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自杀性的一波波冲锋。

1天内,英军损失近 6 万人。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很多还笃信基督教。

见到无数英军被杀,有的重机枪手扫射期间,突然精神崩溃,自杀身亡;有的重机枪手,则泪流满面,不断念圣经忏悔;有的重机枪手杀得手发软,只能对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伤亡高达80万人,仅推进 5~12 公里。


萨沙


有可能。德军在英军败撤时一度停止击杀,但在激战中即便德军喊,英军也听不见,何况两军交战,就因对方喊话英军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战役首日可谓是英国陆军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军首波冲锋的2万人中,大部分在1小时内阵亡,全天共伤亡5.7万人。随后的战役中甚至夺去了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长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战事中腿部受伤。

图、发起冲锋的英军,在重机枪下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倒下了

索姆河之战从1916年7月1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在4个月的交战中,英国军队伤亡42万人,其中12万人死亡,法国军队伤亡20万人,德军50万人。英军在6月24日开始对德军阵地为期1周的炮火攻击,期间消耗了150万颗炸弹,几乎摧毁了德军第一阵地,并波及了第二阵地。英军大多数都是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对堑壕战的惨烈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的信心又在英国一周的狂轰滥炸中飙升至极点。

炮击结束后,英军士兵排成横列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而德国也将磨好的“獠牙”——MG-08重机枪抬了出来,在它的火舌下,英军还未来及还击便丧命,德军就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成排的击杀英军。英军按照命令进行亡命突击,尸体一个个摞在铁丝网附近。德军一度厌倦了这种打靶式扫射,在英军伤员撤退时停止开火。虽然有部分英军成功突破铁丝网,但在重机枪下毫无获胜机会。

索姆河逐步演变成消耗战,9月15日,英军还将坦克开上了前线并取得局部突破。战役进入秋天后,随着天气日益恶化,战斗也越发无力,最终战役以英、法失败告终。


航空之家


这是真的!因为当年重机枪才刚刚装备德军不久,而英国由于认为机枪只会浪费子弹,所以没有大规模装备。到了索姆河战役的时候,重机枪加上铁丝网简直就是步兵冲锋的克星。

当时一战时期的陆战已经转变为阵地战的模式,还对于士兵的防护却还是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而且当时又诞生了重机枪和铁丝网这样的阵地战神器,想要突破敌军阵地变的越来越难。


一战后期几乎是僵局了,各方都无法突破地方的防线,只能依靠步兵互相冲锋来打破僵局,这也就导致了凡尔登绞肉机的产生。这种战争模式在坦克加入战场之前,几乎是步兵最不愿意看到的。阵地战上,没有防护的士兵几乎是活靶子,加上铁丝网的阻碍,对于重机枪来说就如同屠杀一般。所以在索姆河战役中,确实出现过德军士兵打腻了,而叫英军不要送死了。

而其实第一次领略重机枪威力的是日军,日俄战争中,日军就吃了大苦头,俄军居高临下,依靠工事和暗堡阻击日军,在进攻旅顺的战役中,日军为了一个301高地,居然阵亡了1.7万人,最后依靠肉弹冲锋才攻下。所以在一战中投入重机枪,并且各国又是传统的人海战术,这简直就是重机枪的屠杀盛宴。

一战德国战败后,其国内的一些军官就开始思考如何把士兵从阵地中给解放出来,或者说怎么粉碎对方的阵地战。最后德军看上了一战的新产品坦克,并且还专门研究了战术,最终在二战开始后,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的来临。


小司马迁论史


我们先来看一种在索姆河战役中的“绞肉机”,它就是马克沁机枪,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的战争中,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战场


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回到这场战争,1916年7月1日,战争爆发,这种战争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的战役,同时索姆河战役还创造了一个惨痛的纪录,它是有史以来人类在一场地域最狭小的战役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战役局势图


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此战,进行了四个月,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然而这场战役只是为了争夺一个区区二百一十平方英里的小地方。

回到题目,出现那种情况也正常。因为一战是战争史上攻守极其不平衡的一场战争。二战就不同,二战时期的武器做到了既有攻又有守,最后就是拼将领的指挥,和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

然而一战,防守的一方武器已经甩进攻一方几条街了,大炮、机枪、铁丝网、地雷都很到位。但是进攻的一方还是吹起冲锋号扛起枪向前冲。


Readerplus


真相是没有,更多的是应该像媒体说的1名德国士兵海恩·塞弗罗回忆,他在诺曼底登陆战时用机枪发射12000发子弹,打死2000名美军士兵。前者是宣扬德军在战场上讲求人道,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后者宣扬德军战斗素质之高。然而,这些都是些扯淡的说法。




一战中,交战双方多残忍,氯气、光气、芥子气这些化学武器都像常规武器一样大规模使用,其中氯气用量之大以致战场都变成了黄绿色。在这种背景下,德军从哪里来的让敌军不要来送死的思想,有的只是杀的越多越好。就如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对敌军冷酷无情,对德军战败投降痛心疾首,这样的德军士兵才是当时的常态。后来的所谓当事人回忆,基本都是自我美化或者害怕追责而自我辩护,表示自己是被逼的,不是杀人魔。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情况也不可能。一战时期的大规模交战,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枪声震耳欲聋,几米内喊话都不一定听得清,更何况对着数百米以外的敌军士兵喊话。此外,如果你喊德语,英法士兵又听不懂。如果你喊英语,战场上谁给你教的这几句英语。所以,这种说法破绽百出,可信度太低。(S)


联合防务


是的,因为德军初次使用了重机枪,而英军对此毫无所知……武器等级的差距让战争变成单方面的屠杀,机枪手会内心崩溃的!我认识一个老兵以前就是机枪手,内战的时候伏击撤退的国军,他说看见一排排同胞像割麦子一样被重机枪扫倒,他感觉自己要疯了,不知不觉的把枪口抬高,却被连长用枪顶着脑袋命令给我杀,他只能含着眼泪闭着眼睛扫射……他说那一次死在他的重机枪之下的国军有数百人


荒芜中的边城


我没有看过有这方面信史记载,不过这是有可能的,虽然这种喊话没什么用。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一次战役。之前,德军在凡尔登发动进攻,将法军拖入了绞肉机。为了策应凡尔登方面的战斗,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向德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他们进行了7天炮火准备,借着英国第4集团军、第3集团军第7军和法国第6集团军向德军突击。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德军运送了大批马克沁MG08重机枪。

这款4人操作的重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弹,每分钟450-500发,弹丸出膛速度每秒900米,有效射程2500米。

德军装备了200多挺重机枪,平均每200米就有一挺。每分钟10万发子弹泼水般向英军队伍横扫过去。大片大片的英军被切割倒下。

可以想象,操作这款大杀器的德军机枪手应该也被吓到了。看着敌人义无反顾冲上来送死,他们到后来应该也快崩溃了。所以如果有些士兵大喊“不要来送死”,我认为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在震耳欲聋的机枪声中,他们也只是本能地发泄。喊出来的声音可能自己都听不见,更别说几百米外、上千米外的英军了。

大概就跟我们打游戏的时候一边念念有词差不多吧。

1916年7月1日这天,共计5.7万人被马克沁MG08重机枪杀伤,其中2万人当场死亡。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锅


想想都觉得不可能,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在向德国阵地冲锋的时候,不要忘了之前是对德国阵地进行过为期5天的猛烈炮击,共发射炮弹100多万枚,致使德军损失惨重。

(看看这些炮弹壳)

不妨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德国士兵,被对面的英国人连续炸了5天,你身边的战友被炸死、炸伤,你整天躲在战壕里担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枚炮弹就落在了你的身边。5天后,英国人又发射了25万枚炮弹之后,才端起步枪冲向你的阵地,准备将侥幸的你杀死,而你终于可以将机枪架起,反击对面的敌人。

所以,当英国士兵开始冲锋的时候,德国人所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代表了他们强烈的怒火,射出的这些子弹是复仇的子弹。只有大量杀伤敌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德国人可不会以德报怨!

另外,在当时各国军队使用机关枪进行扫射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们当成普通的枪械来使用,而是类似于火炮的射击方式进行战斗。所以,在英军距离德国阵地还有2000多米的时候,无数子弹就已经雨点般的倾泻过来,从2000多米之外一直到德国阵地之前这段距离,成了英军无法逾越的死亡之地,一天之内,数万人在这片阵地中被射杀。

(正在冲锋的英国兵)

在这场厮杀中,交织着枪炮的声音,士兵的杀喊声,受伤后痛苦的呻吟声。所以,也许有一名德国士兵用德语高喊不要过来送死,但是你觉得有人能够听到吗?即便某些英国士兵能够听到,在这混乱的状态中,也难以准确判断出这些外国佬喊的是什么吧!

所以,德国人不会喊出:撤退,不要来送命的话。

哪怕喊出来,英国人也听不懂。

还有就是,在这一天德国人的损失也非常大,估计有1.2万人阵亡,虽然比英军损失轻,但也是很惊人的。

索姆河战役中,英国是可以避免造此巨大伤亡的。

早在马克沁机枪研发出来之初,英国人对其优异的性能就大为赞赏,并最早装备这种武器。

此后,在历次殖民战争中,马克沁机枪所创造的战果也非常惊人,比如1894年,50名英国士兵依靠4挺马克沁机枪成功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攻击。

在1898年的恩图曼战役中,英军使用100多挺马克沁机枪在几分钟之内就歼灭了2万苏丹骑兵,堪称战果惊人。

(恩图曼战役)

作为机枪的受益者,在索姆河战役中,当英军向德国阵地冲锋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方同样布置了威力强大的机枪。

结果,这种曾经给英国带来无上荣光的武器,在他们对手的手里变成了屠杀英国士兵的利器。

究其原因,一战之前英国的对手都是第三世界弱鸡,所以在武器应有方面变得非常粗糙。而他们的对手德国正好相反,德国一直以英法为假想敌,希望通过战争将这两个对手击败,完成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于是他们在武器应用方面精益求精,最求最大杀伤效果。

于是,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给英国人好好上了一课!

所以,如果当时英国人能好好重视这个对手,是可以避免如此巨大伤亡的!


历史风暴



德国机枪手有没有喊这些话,可能无从考证了,但看了很多回答,有的真是信口开河,主要是关于机枪的使用。

一战时期,德军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机枪战术,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的进攻方式是以烟幕为掩护,步兵排成横列的方式冲锋,稍微懂军事的都知道,机枪射击方向与人列成T型,杀伤力是最小的,射击方向与人列在同一线时,杀伤力最大。

索姆河战役中,德军创造性的将机枪部署在环形工事的两侧,形成交叉火力,覆盖了英军通过的区域,对英军来说,这简直就是屠杀,损失最惨重的一天,被杀了五万多人,所以有句话,马克沁机枪杀死了欧洲整整一代人。

而早在1891年,马克沁机枪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威力,英军50人的小队在罗得西亚,用四挺马克沁机枪,打退了祖鲁5000人的进攻,这次战斗中,祖鲁人阵亡三千多人,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强大威力。(更早的格林机枪不能算全自动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