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有哪些震撼人心的故事?

1029417316


上小学时拆了两个大喇叭,然后用两根长导线连起来,一个放大门口外,一个放屋内,在屋内竟然可以用喇叭听到大门外的说话声——动圈话筒。

还是上小学时,缠电磁铁,为了磁性大一些,缠了很多圈,结果被电着了——线圈的自激电压。

还是小学时,我有一块放大镜,大概是矿灯上的,当时还有一种酒瓶,瓶底有一个小放大镜,小伙伴们用酒瓶底晒蚂蚁,我用放大镜晒木头,有一天透过酒瓶底看我的放大镜,远处的东西好清晰——望远镜。

还小学时,自己做风筝,80后的农村孩子,没见过真正的风筝,就是看着学校发的书本,用白纸、高粱杆和妈妈做针线活打的浆糊和线做的,还放上天了,后来风大了点,高粱杆断了。

初中时,看着物理课本,我自己做成了一个电动机,竟然转起来了。

还是初中时,自己做发电机,但是只能让喇叭响,点不亮灯泡,如果那时有LED的话,说不定能让LED发光。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闲着没事干,凭在学校生物课上学把我家地头上的酸枣树全嫁接成了枣树,枣树长大后影响长庄稼,又全被刨了!

高中时候学校用收音机放英语,但频率很特殊40MHz左右,带校园广播的普通收音机收不到,需要买收音机,我拆开收音机把一个线圈拽了拽,发现频率变高了,于是我就把那个线圈拆下来加了几圈,成功收到我们学校的校园广播,结果全班同学都找我改频率,结果我们班没有买新收音机的,结果英语老师不再搭理我。

大学时饮水机是插IC卡的,需要充值,500ml的杯子接满需要两三毛钱,但是经常有同学卡被烧,饮水机是不联网的,充值的信息在卡里存着,卡烧了就什么都没了,也许有计算机高手自己充值,但我不是,一直乖乖的充值,终于在大三时烧卡将近在我身上,于是我拿打火机的电子去电插卡口,结果出水了,但是关不掉,只能拔电源,于是乎,我们宿舍楼有人发现有个牛人,一靠近饮水机,饮水机就吓的自动出水,于是乎每天熄灯之后有一帮人在那里等着接免费的水喝,打火机的电子很小的,又是晚上熄灯之后,拿在手里谁也发现不了,而熟练之后找准位置一般一两下就把水打开了,所以他们只看到我一接近饮水机,水就自动流出来了,但什么原因都不知道!

感觉自己小时候真的很牛,跟爱迪生牛顿他们的小时候差不多,但是他们长大之后更牛,而我现在却在工厂里老老实实上班,一个月四五千块钱的工资不够花的!


紫月飞雪1


人心难测,能不能震撼,就要看是否人心所向。比如现如今的情况,一个当红奶狗明星突然公布自己有了女朋友,立马就可能震撼无数少男少女碎了一地的玻璃心。而一项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类未来前途的科学发现,则本来就少有人与闻,震撼人心什么的就更谈不上了。科学,虽然最终是惠及全体人类的事业,但只是少数人能够明白并从事的事业,所以要让它引起震撼,恐怕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是一种额外的苛求。

几千年来,人类就有很多梦想。比如像鸟儿一样天际翱翔、像鱼儿一样畅游大海、千里眼、顺风耳、点石成金、长生不老......蓦回首,发现这些梦想大都实现了,或者正在实现的路上。这一切实在令人震惊,科学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些梦想利器,但在进行的过程中总是以一种波澜不惊、润物无声的方式缓缓推进。让我们列举几个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来证明一下吧。

1543年(癸卯,明嘉靖二十二年),当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出版时,除了作者周围一小撮亲朋好友和同行略有所知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引起任何动静。中国明朝的嘉靖皇帝正热心于在后宫炼丹。

1687年(丁卯,清康熙二十六年),当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远不及当年开始酝酿的英国光荣革命那么引人注目。清朝治下的噶尔丹部正与其他蒙古部落发生交战。

1748年(戊辰,清乾隆十三年),欧拉发表自己的第一部著作《无穷分析引论》,提出著名的欧拉公式,但与当时已经进行八年的欧洲奥地利王位争夺战相比,完全无足轻重,而远在东方的中国,乾隆皇帝正浩浩荡荡开始东巡。

1864年(甲子,清同治三年),麦克斯韦在皇家学会宣读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中宣告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与正在英国伦敦轰轰烈烈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工人联合组织会议(简称“第一国际”,马克思也是发起人之一)相比,关注度完全是天壤之别。而在中国发生的最惊心动魄的大事,则是天京陷落后的大肆屠杀和太平天国的最后灭亡。

上述这些科学事件在发生的当时都静悄悄的波澜不起,但在后来的岁月中则引发了越来越大的回响。而那些当时貌似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却越来越风淡云轻,有些甚至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就像美国科学家费曼所说的:“人类历史从长远看,好比说到一万年以后看回来,19世纪最举足轻重的毫无疑问就是麦克斯韦发现了电动力学定律。”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