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冯友兰哲学研究院


谈到哲学,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是对哲学最精简,最深刻的理解。


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牛顿把自己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给了哲学。

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过:我愿意用自己一生的成就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这些大人物的生命中最终都选择了哲学。


那么学习哲学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呢?

第一:你将拥有最理性的武器,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向真理向权威发出挑战,得到最理想的结果。

第二:你将拥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这些大人物的哲学思维,强化你的逻辑与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决策的能力,为自己也为别人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帮助。

第三:你将锻炼出思维的复杂性,了解人类思维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同时对于人性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突破日常思维贯式,打破常规,拥有不一样的视角和立场。

第四:你将获得批判和重新审视自我的武器。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深入认识自己,取舍观念,调节情绪,在有秩序和有规律的哲学体系中,不断更新和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与艺术相似,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又略有不同。一旦进入哲学世界,你思维的广度,深度,你看待世界的视野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雷雨历史,

带你解读历史,滋润生活

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谢谢你们


雷雨历史


感谢冯友兰哲学研究院的邀请。谨不揣薄浅而尝答。

什么是哲学?翻开词典,也是我们熟知的,是这样界定概念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从词源、起源上讲,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最早创造出“哲学”这个词,取的是“爱智慧”之意。言下之意,思考哲学者爱智慧,爱智慧的人在思考哲学。这些哲人们主要着眼着力于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早在公元前6世纪,哲学家便开始思考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人物如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等。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并认为“存在”是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运动变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古典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为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铺设了道路。

为了获取智慧和知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唯有凭借反思、沉思冥想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获得“理性之乐”。这与中国思想家王阳明通过静坐领悟真相,认清“真己”这个本体,从而获得“本体之乐”意思差不多。“澄怀观道”这个实修方法可大致视为人类文化的共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如此,不同的哲学人物、团队便产生不同的学说,当这种学说达到一定气候、影响较大时,便可称为思潮、流派。如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在主义、存在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这些思潮、流派以及诸多的身后的哲学家,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但有一点,我们应当确认并坚信,没有哲学思想指导和滋养的文学、艺术往往便限制其发展的高度,没有哲学思想指导和滋养的科学同样会限制其发展的高度。我们知道,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他的代表作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可见哲学和数学的重要性。评论家张厚刚先生认为,中国唐代哲学思想比较贫乏,直接限制了诗歌发展的高度。所以,不能对唐代诗歌给予过度溢美之辞。

不要指望学习哲学有什么实际用处,哲学是最大的“无用之用”。学习哲学,是为了追求智慧,为了提升优化思维,是为了陶冶性情,在把握到一种智慧与抽象性、思辨性、想象性学习中体验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而受益终生。所以冯友兰先生说得非常好: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这种“成为人”,就是成为天地间一个丰盈饱满的生命,一个“大写的人”。

所以我们可说,哲学是使人类生活更进步、更美好的学问。哲学给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它指导方向,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周围的一切;哲学引导人类真正地思考,而不被世俗的言论所湮没。哲学的用处在于帮助人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是一门直接改变人自身而间接改变环境、社会的学问。人们学习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超越。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一些达到高峰的哲学思想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永远指导着后人,影响深远,影响绵远。当然,真正的哲学思想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只言片语的格言、妙语或零散的比较先进的思想,是不能称之为哲学的。


通识文化


中国人现在对哲学的论述多数是以西方哲学为出发点的,虽然有的人对哲学的论述有一定的正向性,比如说‘’哲学是无用的大用‘’,这样的看法虽然有一定的正确、准确性,但是无法摆脱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中心点还是落在了无用上面去了。但是将中心点主要落在西方哲学的视域和语境之内,似乎对全人类范围的哲学来说,好像缺少了一大半对哲学发展史和哲学发展成果的正确判断。

其实如此说,也不是责怪谁的说法偏颇,而是感觉中国人自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哲学发展史的认识是如此的滞后和缺乏全面性,遍查百度和诸多哲学史以及现代的哲学研究成果,竟然不知中华成体系的哲学理论为何物,公说一套,婆说一套,以至于让人说成是中华无哲学。面对如此局面,中国学者情何以堪。所以谈哲学不见五千年来不曾断流的中华文化哲学的精准统一的论断和成果,岂不是拙拙怪事。

人们在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找不到北,纵观哲学史捋不出头绪,亦是白费思绪几多时。人们对哲学的判断和寻找不会停止脚步,人们会不停的追问和辨别,亦会观看各种思考和看法,正确的和偏颇的不以阅读量的多少说明问题,而是以自己是否有独立和深入的思考为判别标准的,所以沾沾自喜大可不必,拿出思考的成果和贡献,才可心满意足矣。

其实比较中西方的哲学发展过程和发展史,完全就是两种思维模式;西方的古希腊与现今的哲学流派就是学院式的理论推导式的思维模式,也可称之为简单的符号式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优势是在行而下领域里和人生活的大小环境之中,利用研究出来的理论公式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即达到了摸索某些事物规律性的目的,又发展出来了现代科技,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欲望需要。所以与希腊哲学院的哲学一同出发的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世人有目共睹。

但是科学发展的成功不代表以此模式发展哲学理论就会成功,因为哲学理论的视域更大、更高、更远,说白了就是哲学理论具有形而上的性质。

何为形而上之学?西方代指学院式的由头脑抽象出来的理论模式,这里当然包括由哲学院分离出来的某些自然科学,比如几何学,高能物理学及现代的量子理论等;可是如果将人文社会的由人的思维进行广泛联系的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也用简单的公式化的方法来进行所谓的逻辑推导,就会失去哲学大视域的真实性,就会被在行而下领域里的所谓逻辑或理论推导所形成的所谓形而上学理论探索的假象所迷惑。其实西方的形而上学走入死胡同的真实原因就是如此的分不清行而下与形而上的领域范畴所造成的。所以看西方的经院哲学,被说成是无用之学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样的哲学理论已经脱离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成为了哲学家把玩的语言游戏,成为了没有社会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倒掉和失去生机是迟早的事。

但是,说西方的经院哲学无用,不是说人类的哲学就是无用之学,学西哲和懂点逻辑判断推理的人,一点都不难判断出这样的结论来的。如果非要如此的说哲学就是无用之学,那就是缺少世界哲学全局观和大视域的表现。

应该明确的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客观真实的与人类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是一直存在着的,它就是中华文化哲学的主线‘道家’理论体系中的形而上学哲学。中华文化哲学的道家哲学理论形成的初始期非常之久远,与中华文明文化的形成具有一致性。因为中华文化哲学理论的形成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着的,它来自于生活实践,又用生活实践进行检验,这样与社会生活有用的理论和原则才能够流传下来,所以这就是中华文化哲学生生不息,不因世事变迁而灭亡的根本原因。所以人类哲学的发展与西方科学的发展一样,任何学问和理论都要以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用为原则,而且是第一原则。

对于有用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也涉及到人类思维深度的问题。

哲学是探求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怎样有意义去生活的大视域、大标准、大原则的理论问题,这个有用是‘’大用‘’的范畴;它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所以哲学理论的顶点就是‘’形而上学‘’,哲学的形而上学探求的就是哲学理论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原则,这样的哲学理论具有唯一性和终极性。如果形而上学呈现出的是多元化的形式,那它一定是行而下领域里的理论原则,如果把行而下领域里的活动和理论给以形而上学的定义,必定会造成哲学理论与形而上学理论的混乱。

比如科学的有用性,体现出的是行而下领域里的小用,具有工具的性质,所以科学的抽象理论成果并不是也不会形成形而上学理论。科技当中的理论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工具和技术只体现出有用性和使用性,所以科学虽然在发展中体现出了‘’实事求是‘’以及重视实践检验等的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性的某些特征,但是科技发展无法把握与人类社会发展有意义的方向性的选择,所以科技的有用性也曾被用来进行殖民或正在被用于战争。

所以哲学的有用性与科技不同,它在人文领域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所在,为人类的前进和发展提供指导原则和价值标准。所以哲学理论提供的一定是与人类社会有益的正向有用性的理论,探索的一定是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的理论学说,如果背离这样的方向性选择,或者无益于这样的方向性的理论论述,都不是有益或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所以哲学理论的有用性一定是正向性的,不会像科技的发展那样,即可以为人类发展造福,也可助有邪恶思想的人或者集团危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看法就回答了西方为什么有科学而无真正哲学的问题。因为哲学需要有被人类认可的、经过人类社会实践检验认可的形而上学理论的存在,而西方哲学恰恰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形而上学理论。

然而,东方的中华文化哲学,是以与西方的经院理论哲学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发展而来的。中华文化哲学的发展,自古以来的理论依据是以有用为第一原则,探索的过程是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中华后辈学人,在简述古人河图洛书和易经的理论形成过程时就说是近取诸物,观鸟兽之纹以及人之生活的规律,远观昼夜星辰之运行变化,加以总结抽象为河图洛书及易经的理论和图像形式;所以经过历史的检验,以河图洛书和易经理论为基础的阴阳五行理论与以河图洛书易经理论发展出来的实用科技农业历法与二十四节气,都是以实用性为标志而存在至现代的。以古人的实用理论为基础,到春秋老子时期,老子将行而下领域里的理论及先人的道学理论认识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抽象的理论概括,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写成了千古名著《道德经》,道德经将形而上的“道”与行而下的道,将形而上的“德”与行而下的德,论述得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使形而上学的理论紧密的联系行而下的应用哲学,使形而上学的道学理论具有了有用性和应用性,也突显了道学理论的形而上学性质,因为形而上的道是具有唯一性的顶级和终极范畴的哲学概念。

简单说中华文化哲学是因为有用的性质才会被所有的社会形态所接受和应用,因而才会生生不息而存在。这样的认识才是切中中华文化哲学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您说中华文化哲学这样的形而上与行而下理论俱全又与有用性紧密联系的神圣一样的理论存在,不被学界所认识和研究乃至于发扬光大,岂不是拙拙怪事吗。

对自己国家神一样存在着的理论成果视而不见,学界没有形成统一之认识,就是当前中华文化哲学的系统理论、统一之哲学理论认识上不了百度的根本原因,因为百度也没法将没有形成统一之认识的中华文化哲学理论摆上一席之地,所以一查就是西方哲学是如何如何的介绍,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百度妈也眼望着中华无自己的哲学理论成果之统一说法的尴尬局面而干着急啊!

以上唠了这许多的话题,点线较多,似乎不容易使人一看就懂,因为谈哲学不说清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更会使人茫然。因为在行而下的应用哲学领域里谈学哲学的目的和实用性问题,会各说各理莫衷一是,只有树立了最高的形而上的哲学原则和标准,才会有评判标准,谈行而下的应用哲学理论时才会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才不会超出正确原则标准的界限。

综上所述,学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有用的应用哲学才会得到学习和应用。所以,一段时间以来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所谓哲学就都是行而下领域里的有用的应用哲学;孔子的儒学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毛泽东的哲学亦是如此。

从毛泽东等老一辈理论家的哲学实践来看,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哲学的继承和正确的现实的应用哲学思想作为指导,才使中国的事情好起来,中国才能有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才会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才会在战略大局上有超然的姿态和眼光,才能够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直至最后的胜利。

一个民族有真正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哲学理论和哲学的形而上学理论存在,又有一批掌握了真理的精英领导者的存在,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如此说来,说哲学是无用的理论学说,不就会显得这样的说法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了吗。我们学哲学不也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动力了吗。


用户138458451423


说到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过。有书君最早接触哲学应该是在还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刚读初中时学的是政治,到了初中三年级的政治课内容就是哲学了。突然感觉有些暴露年龄了。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先来看看哲学是怎样定义的: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这是有书君在《新华字典》里查到的定义。

从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哲学应该说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一个人的世界观跟他学习哲学的程度有关,喜欢钻研哲学的人,在不断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哲学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期间世界观也会有所改变。如果一个人能对逻辑和哲学思辨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在与别人的交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别人不严谨甚至是荒谬的言论,这样也就可以减少自己重复犯同样错误的几率。

哲学呢,它不是单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凝聚,也不是哪一种认识的结果和升华。哲学其实是很抽象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思想,人们通过学习哲学,来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哲学可以让人明白自己,看清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更了解自己。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我们接触的最系统的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离开马哲的哲学体系,可以说都不能够算为真正的哲学。马克思曾说过:“我们的真理不能显赫一世,但它会永存的存在。”

其实,学习哲学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因为哲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够学会很好的解决哲学问题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学习哲学能够帮助我们人类理清楚现实生活。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学习哲学来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好的转变。

在我们大家读大学的时候,都知道除了哲学系以外,哲学还是其它专业的公共课,目的就是要让还在读书的青年人能够通过学习哲学后,可以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达哲学内容,从而提高人的理论水平,使人们在表达自己思维内容时,能够脉络清晰,学会概括。

喜欢学哲学的人,与同一级别的人相比较,可以让人明显的感觉到无论是在竞争力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等各方面水平都会更高一级。我们今天只晓得大部分知名企业家的哲学理论都非常扎实。例如,张瑞敏的海尔集团,就有著名的海尔管理学,如果张瑞敏没有很好的哲学思维,是不会有海尔管理学的诞生的。其实,像什么李彦宏、董明珠、马化腾这一类人,无一例外,都是哲学思辨能力很强的人,所以他们才会后今天的成就。这就是哲学的力量。

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哲学雏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春秋以后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研读《道德经》,因为它对治国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皇帝还要读其它书籍,应该说是博览群书,把所学的知识与哲学融会贯通,才有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个明君。

经过上面有书君一系列的长篇大论,相信一些朋友对学习哲学的目的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有书君毕竟不是哲学家,虽说对哲学也有爱好,但是所说的言论,也仅仅代表有书君个人意见,对朋友仅供参考。

如果有朋友,在读了有书君这篇文章后,突然也有了想去学学哲学的冲动,那有书君推荐先读哲学类的小说,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读起来不会显得太枯燥无味。例如小说《苏菲的世界》;在读过一些哲学小说后,就可以读点简单的哲学专业书籍例如《西方哲学史》,当然也要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哲学是空前绝后的,没有哪一个哲学能够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因此马哲是必读的,不要忘记哦!


有书快看


对比一下霍金说的"哲学己死"→我们可以认为:

→冯先生这句话是从哲学家的角度说的,也许以前真可以说:人只有学了哲学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但现在,科学越分越细,很多学科内已经蕴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此:

→→现在的自然科学家,很少有人会花时间去学习哲学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

→→从1996年"索卡尔"事件所引发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论战,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绝大数自然科学家对哲学家不屑一顾,他们更不可能学习哲学。



在很多大学,哲学是一门公共课,开这门公共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哲学专业→我们还是用俗话表达一下作为公共哲学的目的→也是非专业人员的学习哲学的目的!

1>通过学哲学,教会人思考。

→哲学是认识论,认识论教人如何思考问题→,辩证法教人如何反思、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人会思考才有思路,而思路决定出路。

2〉通过学习哲学。使人提高理论水平,教人学会概括

→哲学里有一个金句→"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纷杂的事物/千头万绪的现象,如何看本质呢?那就要通过学习哲学,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学会概括的方法。



3〉学习哲学,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思维知识。

特别是哲学里的"辩证思维",是通往创新思维的导航器,能为创新思维打开大门。

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学问,

如果学知识只是为了功利性地学以致用,那么往往欲速不达|!

4>学习哲学,会使人在同级的水平上更高一级!

假设A,B两人学识相同/能力相似,而A学了哲学,B没学,那么A一定比B更具有竞争力和思辩力!!

→A与B的区别就象"能文能武"与"一介武夫"的区别一样l

→哲学使人智慧是一道公理!!信不信由你。

无数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人士往往也是半个哲学家,甚至比半个还要多→你去张瑞敏的海尔管理学院看看就明白了



5〉社会类工作者要学一些哲学。

很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社会类工作,哲学在社会学科知识中,它是NO:1,可以说哲学是社会学科的基础,因为所有的学科,如果离开了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将寸步难行!

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及高级管理者更要懂些哲学!

特别是高层战略战术决策者,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毛主席反复强,党的高级干部要学习辩证法,就是这个原因!

附录"索卡尔"事件

1996年5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 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也没有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章被发表(但事实上这篇文章最终并没有被发表),引起了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


在随后的时间里,“索卡尔事件”被西方各大媒体在头版广泛报道。人们称之为“诈文”、“玩笑”、“一场恶作剧”、“一场骗局”。学术界的大多数人站在了索卡尔一边,认为这也是他们自己反对学术界中蒙昧和虚伪的斗争。

事件一俟发生,就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论战的一方是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另一方则是后现代哲学家结成的联盟。世界众多著名的媒体参与其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中,科学家普遍表达了对哲学家的不屑一顾!!


月亮TA爹爹


人们学习哲学有很多目的,我见到有好些人学了哲学,然后成了抬杠专家,有的人成了哲学史学家,但是我认为这些并不是哲学的最重要的功用。


我在北大学哲学课的时候,曾问过老师这个问题,学习哲学有什么用?


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回答——学哲学可以使人自信。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回答,因为拥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人,一个能把自己从纷繁的世界中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和世界关系的人,毫无疑问地,他会变得更加自信。


对逻辑和哲学思辨足够了解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别人言论中的不严密甚至是荒谬之处,这样一来,他们便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会把别人说过的话,自己再重新思考一遍,然后得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结论。


培养这种思辨能力,学习哲学可以做到,学习科学也可以做到。


但是哲学和科学在解决人类目前问题上还是稍有分工的。科学帮助我们更多地解决现世生活的问题,也即更为实际的问题;哲学帮助我们解决大脑思维自我认知和调控的问题,也即更为抽象精神层面的问题。


科学帮助我们制造汽车飞机电脑,哲学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和汽车飞机电脑之间的关系,也帮助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客观地讲,我并不建议所有人都深入地学习哲学,我们目前的哲学教育体系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是对于那些乐于思辨,乐于钻思维“牛角尖”的朋友而言,哲学肯定是不二之选。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我们会种地收获吃果子,而是因为我们会在吃果子的同时想一想为什么果子是甜的,不仅从科学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也从哲学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更进一步地,我们会思考,人活着有很多乐趣,可是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痛苦。过去的时候人吃不饱饭痛苦,可是今天人吃饱了饭还是会痛苦。什么是造就人类幸福与苦难的根源?是上帝?是佛祖?是玉皇大帝?是造物主?还是大自然?


对大自然而言,人类究竟是一种手段,一种实现大自然进化计划的手段;还是一种目的,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所服务的对象,一切皆因人类而生?哪种想法更为合理,哪种想法更能让人解脱,那种想法更能激发人类的潜能?


我们是否足够聪明来认清自己?还是说我们只不过是高等智慧眼中的蝼蚁?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我的读者们,学习哲学并不能帮助你彻底解决上述任何一个问题,但是,它会赋予你思辨的能力,让你进入思考这个级别的问题的阶段。有了这种能力,你和有智慧的人一起谈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大家说的都是普通的语言,但是那些智慧的东西你能听懂,别人却听不懂,那些深谋远虑你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


最后,如果我的读者读到这里,产生了对哲学更浓厚的兴趣,而不是觉得不知所云,那么你应该试着多了解一些哲学,你会因此而发现一片更大的世界。


韩东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来这里为了什么?我的人生有何意义?我将归于何处?

世界是什么?人类是什么?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 、人与宇宙之间、是什么关系?有着怎样的联系?

什么是本我?什么是外我?什么是本心?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性是什么?

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本源又是什么?如何找到本源?

精神与物质有什么关联?没了意识物质是否存在?没了物质意识是否会延续?

学习哲学就是为了弄明白以上的问题!

至于你弄明白了以上问题能干嘛?能变成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学哲学的人没几个正常的。


蕼无忌惮


冯友兰先生说这话,是从‘‘中国哲学’’的角度说的,即哲学是‘‘成人’’而非成‘‘职业人’’。

随着分工日益精细化,职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致,这就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化,越是专业、熟练的人才,越得到社会的青睐。有过求职经历的人对这个需求感受会更深,为了某个职业而学习,在冯先生看来就属于‘‘职业人’’。


但职业虽然不同,但都是人,都有职业之外、八小时之外的其他需求,如兴趣爱好、娱乐休闲,还有追求精神提升、道德修养、自我实现,围绕的,都是一个问题:‘‘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西方哲学的学习,在思辨的追问下,会有着睿智的辨察力,对问题更有洞察力,往往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方式。但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西方哲学往往不去回答,因为西方的伦理道德,在基督教中已经有了全面的阐述。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则相反,儒释道三家,都带着‘‘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儒家的‘‘成圣’’,佛家的‘‘成佛’’,道家的‘‘成仙’’,都在指引着个体‘‘成人’’,成为这个文化系统中最高的人!

职业是生存需要,‘‘成人’’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哲学学习,提供的正是‘‘成人’’的需求。


幽幽南山客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物质和享受也越来越多,人追求物质也越来越容易,很多人容易陷入物质的追寻而不能自拔,并深深地陷入这种表象的繁荣之中从而失去内在的自我。内心充满了不安,苦闷和烦忧等负面情绪。物质的丰富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内心的空洞。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醒来,吃着大同小异的早餐,做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去熟悉的餐馆吃饭甚至也从来不曾尝试不一样的味道。你的生活单调空洞而又乏味。每天就像一个流水线的机器人一样固定的来回路径。

我们的生活方式被网络彻底而改变,电脑和手机已经深深的把大家带入了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我们被改编编排好的音乐和电影来抒发情感,被电影剧情和音乐旋律影响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大多数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从而获得快感。更和素未谋面的网友谈天说地,寻找自己精神寄托。与陌生人说心里话,却把最坏的脾气留给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如今的我们,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我。大多数人生活在一个被我们视为真实的幻想世界里。但当我们夜深人静静心思考探寻自己内心真实渴望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并无二致,那就是追求快乐。

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物质享受的条件。但是当我们真正拥有了豪华别墅,坐在豪华轿车,享受高科技带来便捷而又智能的生活,这一切在别人看来羡慕有嫉妒。但扪心自问,我们内心就真的快乐吗?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很多人不惜败坏良心和出卖自己的灵魂,不顾他人的健康和安危,把这个世界折磨的支离破碎。这样的你能够心安理得吗?能够获得自己的内心安宁和平和吗?

物质的富足、繁荣和享受或许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满足。也许,最快乐的人往往是拥有物质最少的人。人总是要面对死亡,死亡是一个人的最终结果。精神和思想的乐趣才是可持续的,思想和精神 富足,对智慧的无限探索,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求知,对真理的无限渴求,成为了通往幸福和快乐的通路。而这一切就是哲学的必经之路。思想和意识的觉醒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能量。更能带给人内心的安宁和平和,让人的内心充满愉悦。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最早的定义有「爱智慧」之意。是对智慧的一种热爱和追求。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对人类精神发展的追问,对人类的真实价值的探寻。同时哲学也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简单的一句话,哲学是追求智慧,面对世界一切纷繁复杂的问题,使人能够“聪明的”活着。哲学有自己一套简单有用的方法。能够让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更能让你的人生不再迷惑,不早恐惧,不再烦忧!

我是思变,欢迎关注。希望大家热烈讨论哲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带来了什么便利,或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改变?


思变说


工科男一枚,15年儿童教育经历,说说自己对学哲学的体验,尽量大白话。

一、不同阶段的体会

1、高中大学:学哲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哲学老师照本宣科的方法真心不乍的)。

2、毕业工作3年内:学哲学没用,浪费精力时间

3、毕业工作3年后:嗯,有点用。

(原因应是工作时单位的领导引导我们新员工,发现其套路和学过的哲学有点象。如骂了你一顿后,安慰说:每个人都有不足的一面,你的优点很多……心里没那么难受了。再如:碰到复杂的问题,领导会引导人你,复杂问题简单化,再复杂的现象后都有简单的本质,找到本质,你就比其它人高明多了……)

慢慢,还觉得,没有共同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说话简直不能在一个频道上。

4、从事儿童教育后:哲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比如,知道从现象中找本质,发现孩子教育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孩子与环境的关系。所谓学习,对孩子而言,就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需要了解孩子对什么形式的信息接受得快(朗朗上口的、形象的、场景的、行动的、不是讲道理的)。

知道孩子更愿意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表情、动作、肢体、涂鸦、模仿、而不是文字或语言)。快速记忆很简单,就是“形象+线索”。等等。

自己有意无意在孩子教育、家长沟通中引导了解些哲学的基本原理。

5、步入中年:哲学可以让自己过得踏实安心舒坦。

比如,人生存必需的三样东西(空气、阳光、水),我一样不缺,我还担心什么?

人生如潮,有起有落,有得有失……自己还计较什么?

甚至,还对“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去哪里?”有了一定的体验与感受……坦然很多。

二、结论:

学习哲学目的,对内,可以让自己坦然,对外,可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