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军消灭南部最后一伙恐怖分子,与约旦和以色列接壤地区恢复和平,未来是否会建立特区?

新文化街男孩


其实消灭这股伊斯兰国残部武装,对叙利亚政府而言,现阶段而言在政治上的意义是大于其他意义的。因为这股盘踞在苏韦达省萨法山区的伊斯兰国残部武装,自西部三省全部收复之后,已经形不成气候了,倒是叙利亚危机两大会谈机制之一的阿斯塔纳会谈即将展开,这次也是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派别进入关键博弈的阶段,叙利亚政府军这次收复萨法山区,清剿干净这块的伊斯兰国残部,稳定了整个南部地区,这使叙利亚政府在谈判桌上多了一张筹码,更加有底气和反对派派别谈判。


其实按原计划,叙利亚政府军其实是准备赶在这次阿斯塔纳会谈前收复伊德利卜地区的,即便不能赶在会议召开时完全收复,但也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筹码,同时也削弱了反对派派别的筹码,会使和谈更加朝着对巴沙尔政府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但在9月份准备收复伊德利卜地区的时候,由于美、英、法的阻挠,土耳其的干涉,最终导致收复计划流产,政府军这才选择退而求其次,先解决萨法山区的伊斯兰国残部武装的。

在深入讨论该话题前,中评先概述一下美国主导的联盟在代尔祖尔对伊斯兰国残部武装展开的军事行动情况。

从9月份开始,在政府军向萨法山区对伊斯兰国残部武装进行围剿的同时,美国主导的联盟在代尔祖尔河东地区也对盘踞在该区域的伊斯兰国残部武装展开了军事行动。主力部队是库尔德武装,美国主导的联盟负责空中打击支援。

这次行动伊拉克方面也参与了进来,伊拉克地面安全部队负责在叙伊边境伊拉克境内担任外围封锁任务,伊拉克空军担负空袭行动。这次伊拉克空军可圈可点,就20日伊拉克空军发动的空袭行动,炸死了40多名代尔祖尔地区伊斯兰国残部武装人员。

库尔德武装方面负责这次行动的是代尔祖尔军事委员会,库尔德人民保卫部队负责北线进攻。10月末伊斯兰国残部武装借助沙尘暴和地道,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一举突破了防线,重创代尔祖尔军事委员会所属军队。随后库尔德民主军(河东库尔德武装主体)从拉卡、曼比季、哈塞克等地调集了军队,开始积极规划反攻事宜。

值得说的是,库尔德武装内部在这次对伊斯兰国残部武装的行动中发生了吞并现象,因为在上述作战中不利,代尔祖尔军事委员会被撤职,由库尔德民主军直接担任总指挥,同时接管了整个代尔祖尔河东地区控制权。这背景是,虽然代尔祖尔地区地方部队隶属于库尔德民主军,但是其实是当地军团,不太听从民主军调派,这次库尔德民主军趁机撤销了该兵团主要负责人职务,实际上是彻底控制了代尔祖尔河东地区。



有件耐人听闻的事是,一股库尔德武装突然袭击了代尔祖尔叙利亚政府军控制区的一处据点导致双方发生火拼,最后该库尔德武装悉数撤走。结合上述库尔德民主军和代尔祖尔当地库尔德军团夺权的事件,恐怕有可能是当地兵团领导人不甘心代尔祖尔易主,便突袭叙利亚政府军,意图挑起库尔德民主军和政府军之间矛盾,好收渔翁之利,乘机夺回代尔祖尔控制权。毕竟代尔祖尔属于叙利亚最大的产油区,谁控制了该地就相当于握有了财富。

回头讨论将叙利亚—以色列—约旦接壤地区建立特区这事。

(红色圆圈区域就是三国交界处)

先讨论约旦和叙利亚交界这块,其实两国间有两个过境口岸,而且都是特别重要的。第一个是纳西卜口岸,该口岸已经在10月15日重新开通,滞留在约旦的几十万难民也开始陆续返回叙利亚。这个口岸重要是因为,约旦远洋跨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通过叙利亚东海岸的塔尔图斯港出境,所以该口岸是两国贸易,尤其是跨境运输重要的通道。所以虽然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在经济潜力上其实很大,只要投入开发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繁荣。所以仅仅从约旦和叙利亚两国关系分析完全可以在该地区建立特区。

但其实相比纳西卜口岸,约旦和叙利亚的另一大过境口岸,阿坦夫口岸更加经济潜力巨大。其不仅是约旦和叙利亚之间重要的商贸来往通道,也是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重要过境口岸,所以这一块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战略上都特别重要。但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国把它牢牢的控制了,还建立了军事基地,目的就是为了斩断叙利亚政府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之间的联系,切断伊朗什叶派之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闭合。
(绿色圆圈区域就是阿坦夫口岸)

反过来,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也其实影响这个特区的建设,虽然美国不会不希望叙利亚普通民族过好日子,但绝对不希望巴沙尔政府过好日子。

叙利亚和以色列边境这块,由于戈兰高地问题,双方注定是在经济方面没有巨大的突破的。双方为了防止对方渗透各自控制区,边境地区监管力度很严的,同时这几天围绕戈兰高地归宿问题,双方在联合国又争执了起来,军方也都抛出了战争言论,在这种背景下,显然很难考虑特区建设。要是中东地区各国能理解“搁置争议”这一战略智慧,目前也不会乱成这样。

所以基本上说建立特区方案目前是行不通的。其实叙利亚因为地处地中海东岸、中东核心地带,所以其无论地缘价值,经济价值、能源运输通道价值都特别高的,叙利亚随便一个地块其实都以为地理因素都有经济腾飞的潜力,但也恰恰是因为其如此得天独厚的原因,所以才几千年来都是大国角逐的战场。


中评军事


不会,政府军所收复的是苏韦达省巴迪亚的沙漠地区,这里比较偏僻,人口稀少。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8月政府军进军库奈特拉的过程中留下了1200多人据守此地。他们之所以敢和叙利亚政府军对抗三个月,是因为巴迪亚的萨法火山地势复杂,回旋空间大。
为了对抗政府军,他们从8月就开始在苏韦达,大马士革等地制造恐怖袭击,劫持平民作为人质试图让政府军在攻击中投鼠忌器。

政府军最初打这些武装分子时,主力部队是德鲁兹民兵和巴勒斯坦圣城旅的志愿者。他们很难击败这些负隅顽抗的敌人。至少有三位将官牺牲在苏韦达沙漠。而在10月中旬,政府军将部署在拉塔基亚北部的第四师一部调往该地,加上宗教人士的工作解救出了大量人质。

最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交出了重武器,大部退往霍姆斯沙漠。
(叙军方宣称收复苏韦达沙漠)

11月20日,叙陆军总参谋部正式宣布收复了苏韦达沙漠,叙军方宣称铲除了巴迪亚周边380平方公里的恐怖分子。这意味着政府军彻底拿下了南方,而苏韦达沙漠在此之前是伊斯兰国武装在南方的最后一个据点。

约旦方面在之前确实给反对派武装,甚至伊斯兰国组织提供了军火,约旦本身也是西方和海湾国家军援叙利亚反对派的跳板。不过,随着10月纳西卜口岸开通,约旦事实上已经默认了叙利亚政府的胜利,不再大力支持叙利亚反对派。


至于被收复地区成立特区,没有可能。因为这里既没有资源,也没有多少人口,荒僻不堪,只不过战争让他产生了价值。


朱兴子


叙利亚政府军在南部消灭了最后一伙恐怖分子,与约旦和以色列接壤的地区恢复和平。这是叙利亚军方发布的声明,其目的是提振政府军的信心,同时也向外界释放阿萨德政府已经完全控制了叙利亚整个局势,内战几近结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叙利亚政治局势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叙利亚反对派力量还有很多活跃的力量。这包括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和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等,这些力量虽然无法给叙利亚政府军构成实际威胁,但也将继续存在。另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主要力量虽然被消灭,但一些细胞组织还是会残留在偏远地区,等待时机再次崛起。


第二,叙利亚重建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叙利亚政府军虽然取得了主动权,但重建需要外部巨大的资金支持,目前资金来源难以确定。伊朗和俄罗斯作为阿萨德政府的盟友,受到美国的制裁,自身经济陷入困境,无力给叙利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美国自身有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可以带动海湾地区国家向叙利亚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收缩战略就是甩掉负担,把重建的任务留给其他国家。

第三,叙利亚南部和以色列和约旦的边界地区也是冲突的燃爆点。以色列赛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取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叙利亚从未放弃戈兰高地的主权,双方只是在1974年签订了《部队脱离接触协议》,并建立了缓冲区,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其中。可以说,南部地区能保持局势稳定实属不易,建立所谓的特区是完全不现实的假设。


丛培影博士


叙南部恐怖分子的清剿,使叙南部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人们不再担惊受怕,不再惊慌失措,有了真正的“安居乐业环境”。

按照题目的意思,叙南部与约旦、以色列接壤,对外开放搞活很容易,搞一个“特区”顺理成章,是出题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以我们的思维来给叙利亚政府乱开处方,不适用。(图片来自网络)

叙利亚七八年的战争,人才凋零,青壮年不是逃离就是当兵,学校被战火摧毁,能够上学接受教育的人肯定很少,同时,叙利亚整个境内都需要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力,特区的廉价人力资源如何解决?

特区建设肯定不是“空中楼阁”,万丈高楼平地起,自然也需要“物资”,而长期遭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物资本来就极度匮乏,还要优先考虑军事用途,即使是相对安全的叙南部,物资也要一步一步生产、积累,灾后重建同样也需要,为了一个小小的“特区”,而剥夺其他地方的使用权利,岂不是“本末倒置”?

财力?打了七八年仗的国家还能富有?不说叙利亚是被他国撕挖乱扯的零碎小国,就是主动出击去打仗的美国,至今也积累了21.7万亿美元的债务,其中大部分就是在战争之中的支出,叙利亚能有钱搞“特区”?在叙政府的案头,有闲钱搞特区,还不如来几套S300导弹防御系统更实惠更实用!

特区谁来?约旦、以色列本来就对巴萨尔不“感冒”;他们私下出钱出力支持叙反对派武装,意在打倒叙利亚现政府,如今,巴萨尔稳定了政权,但要约旦、以色列投资,壮大叙利亚的经济,估计他们的脑袋瓜还暂时转不过这个弯来!其他的国家因为担心安全、担心政府执政能力,都处于观望状态,况且叙政府还有选择,不合心意的国家,即使再有钱,也不会欢迎他们!

总之,不能因为是多国的交界处,就判定有了“特区”的特质,叙政府不会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