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敖得不到金庸这样的殊荣,对此你怎么看?

山货帮主


所想说“殊荣是百姓们予以的自然流露,不是故意营造”


白驹食场鸣凤在竹


李敖和金庸的区别?是小乘佛教和小大乘佛教的区别。李敖有思想的火花,有一定的知识根底,一生也写了不少著作。但性格乖张,偏獈,只能渡己而不能渡人。李敖的著作,将个人性格带进其中,笔里行间流溢出李敖的“李敖思想”,欣赏赞叹的人并不多。随着时光的流逝,李敖的著作成不了百年“老酒”而会慢慢淡化。金庸的武打小说,用生动的文字,离奇的情节融历史知识,江湖烟火,人性的善美丑恶于一体,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似乎世间的每个人都可以在金庸的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带入小说中的镜界中而渡化自己。金庸的小说,曾经风糜台湾,香港,大陆。如同十五的月亮,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庭中健仙”。金庸的小说,不分年龄层次中年人老年人喜欢读,也不分职业贵贱喜欢看。人的一生能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则是成功的人生。金庸的武打小说,是创作的时代颠峰。金庸仙逝,此后再无替代金庸,他的著作在人世间在华人中的影响,将会代代流传下去。


情欢江川


李敖骂人不过作秀,沽名钓誉而已!遇上真正厉害的人物,他也不敢骂!可见,李敖是心机很大的人,狡猾狡猾的。鲁迅是他祖宗,也是口诛笔伐揪人不放的,他什么人都批评,政府也批评,唯特不批评他的浙江同乡蒋介石!如果他敢像抨击其他人一样抨击蒋介石,十个鲁迅也早完了!可见,这些被人称为斗士的人其实都很狡猾,就如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金庸,在新派武侠小说作者中惟一可与他平起平坐的人就是梁羽生!但梁羽生的读者比金庸要少很多。因为梁羽生写的是言情武侠小说,言情见长,金庸的小说故事见长。他的武侠小说影响深远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李敖在这方面是望尘莫及的!

他们两个人其实无论骂人也好(作秀),写小说也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赚大钱,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高尚。志都是大志,心还是凡心!论智慧,论学识,各有千秋。


东方大狂侠


金庸和李敖的逝世标志着民国历史记忆的终结,代表着香港和台湾文学文化的没落,也代表着从20世纪初期起始移居到香港和20世纪中叶移居到台湾的大陆精英们的思想意识的结束。李敖不如金庸,这是个事实,不管是文学成就还是政治成果,但是两者是不一样的人。金庸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年轻时也是针砭时事,血气方刚,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其为人处事愈显沉稳,低调内敛,世事洞达,兢兢业业,是中国人性的体现。而李敖则是五四和民国批判意识的留存,其初也率直,其末也率直,爱情,政治,文学,生活都可见之。

在文学上面,两人都可称为大师。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成就最高的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侠义”重新解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传统的武侠小说和及今后的武侠小说中的非执政武力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其作品是在儒家文化圈流传甚广,影响了很多人人生价值观,尤其是根据其作品拍的电视剧和电影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而李敖的作品也如其人,率直真实,如一个人人生的年轻阶段,富于理想,敢于直言,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又具有煽动性和批判性很适合有抱负又思想的年轻人阅读,而恰恰其作品在这类人中的影响最大。他是文学领域的异类,敢于发出自己不一样的声音,他的作品对台湾青年的影响力很大尤其在蒋家专政时期,可谓是台湾的良心。其作品著作给两岸三地的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影响,但是又太过于理想, 过于执着,过于热情,活得太自我, 把自己活成了一部作品,其生活比其作品更加精彩。

在政治方面,金庸先生的本质工作就是为自己的报纸写政事评论,但因为其年岁久远又不加整理收集流传于世很少。因为父亲的缘故,起初对大陆的态度是远离的,后来同情老一辈的革命人士,其早期的社评贯穿对权力的批判。其先后被台湾和大陆领导人接见,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提出双查方案,作为香港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为香港的回归做出了自己应有贡献。台湾政治是混乱的,蒋家时期,李敖宣扬自由主义思潮,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文明的进步需要极具个性人的催动,当时的李敖确乎如此,成为台湾的文化英雄,后因政治事件被捕入狱。而后台湾进入民主制度之后,他支持统一,反对公投制宪,反对军购,但是他并没有为之做出有效应的行动或者提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仅仅批判,却从没反思过自己幼稚的政治行为,或许使我们对其要求太高,今日已非往日之民国,民众是清醒警觉的,2005年9月的大陆演讲,更像是一个演员。

金庸先生是海宁查氏的一员,他爱中国,他愿意为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是真正的文学家。李敖是个正统的台湾人,他爱台湾,也为台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是真正的斗士。对于金庸先生是崇敬,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对李敖是敬重,钦佩他活成了知识分子想活而却没有活成的样子。


江夏疏


肯定不一样,李敖跟金庸两个概念两种人生。一个严格来说写书立著作。一个呢写作只是秀场,人生更多是政治江湖。如果把李敖比作金庸笔下的人,他更像任我行,只是李敖一直被台湾的政治氛围压着,也算个好汉。不过人生如戏,李敖算活明白的人,但不够通透,不过你我比之又不如也。金庸跟他不是一个档次,这也要感谢当年香港的氛围,给力金庸足够的成长土壤,不要神化金庸先生,但是我不反对膜拜,因为我确实被金庸先生笔下的世界影响太多。李敖如果一百年后有人提一次,金庸至少提二十次。不是对两位前辈任何不敬爱,只是个人路数不一样,金庸成不了李敖,李敖也不会是金庸。只要知道他们都来过,都曾经风云叱咤就可以了。


江阳沽酒客


金庸比李敖更厚重,所以他谦和,他的作品,人性第一,仗义,豪侠。除了艺术上的行云流水,更有思想上的大气圆融,而李敖却心性偏狭,唯我独尊。

虽然李敖一直看不起金庸,认为他虚伪,这正是李敖浅薄的偏激,李敖只能是一个时代的思想者,而金庸却可以成为划时代的文学大师。

人与人的区别之上乘,在于有无大悲悯。有网友把金庸李敖二个作品比成大乖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区别,这个比喻极好,李敖只有自度,而金庸则度他,完全不同的境界。


山货帮主


谢谢《头条》及"山货帮主"的邀请。94岁的金庸先生走了,他的逝世也是一代传奇的谢幕。那么如何看待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李敖和金庸虽然都是一代文化宗师,但他们专注的领域不同,李敖是政论家,金庸是小说家,因此各自的影响面也就存在差异。

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的泰斗,从1955年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封笔《鹿鼎记》,在这十七年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相继问世。每部作品场面都恢宏壮阔,字里行间透露着扶危济困的侠骨情怀,遗传着中华文化那种朴素的侠道报国基因。不仅受到全球华人的膜拜,也在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着广泛影响。要说金庸一生有什么遗憾?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时间全用在写小说上而荒废了做学问"。好在他的武侠小说一版再版经久不衰,也可告慰他老人家"大闹一场悄然离去"的遗愿。

李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面的:一个修养深厚的李敖,一个率性真情的李敖,一个狂放不羁的李敖,一个真正文化意义上的李敖。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冷眼看台湾》、《李登辉的伪面具》等100多本著作,但多以政论为主,读者有限。他反对台湾独立赞同两岸统一;他鞭挞封建暴政痛斥专制独裁;他呼吁政治民主鼓励言论自由;他揭露社会时弊鄙视伪善低俗……他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但不管怎样说,由于受到专注领域的局限,其影响也必然不如金庸广泛。


滟澜一叟


李敖、金庸,包括古龙、梁羽生,等这些当代港台名宿,虽然他们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不同,但他们的身上,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无不凸显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所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当代,又给了传统读书人的精神赋予了现代人的气质。

比如,金庸老爷子,虽然没有像陶潜、蒲松龄那样“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但生逢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身不由己,也深深地体验了一把“大隐隐于市”的生活,相比于一千多年前的陶潜,金庸先生更像是一个真正的隐者。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绝大多数无非是为了高头大马颜如玉、黄金屋,一旦龙虎榜上无名,也要追求追求士绅的生活,所以他们既不肯大隐,也不肯小隐,也就是再也不愿意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了,更不要说家国天下的情怀!所以,都是读书人,这样的读书人,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与一般的读书人所不同是,金庸先生虽然身居闹市,却做到了,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独怀天下苍生,才有了六大门派、才有光明顶这种对人性的批判;才有他一部部不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金庸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书中对社会假丑恶的揭露和鞭挞。这种鞭挞对引领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个“积极”或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金庸所获得的殊荣,既是社会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小说作品的肯定。虽然李敖和金庸都具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古代士子之风,但两个人的性格和情趣不同,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也就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金庸像古代的陶渊明、吴承恩,李敖则更像是三百年前的狂生金圣叹,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讨厌。

孤高傲世放言无忌,大约李敖身上也有魏晋士子风骨吧?


燕北林丛


李敖是大师,历史学家,侠义柔肠,捐巨款帮助弱者,是不畏强权的斗士。金庸捐款过吗?帮助过弱者吗?金庸是通俗武侠小说家。


小鱼124555463


李敖和金庸不是一路人,怎么能比呢?

李敖实际上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以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活跃度来吸引人关注的。李先生在世,如果有几天没有有关他的新闻,他一定很难受。他一定会制造点新闻来使社会关注他,他一定会这么干的。他并不希望有多少人成为他思想的奴隶,只要你说李敖这个人很麻烦别招若他,他一定十分高兴!

金庸则不同,他而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他是一个文人,一个靠笔杆子生存的人,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历史和古典文学,才能抓往读者!中国历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正常的社会,一个是隐藏在正常生活下的另类社会,这就需要文学工作者,也就是作家用自己的笔杆子去揭开它们的面纱。而金老先生用这个方法,去探讨人物,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打开古代人的思想钥匙,探求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结构,给我们打开了这扇古老的大门去探求他们的人生,探求他们的精神世界!

两人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