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范范范范范范范er


其实不能说欺骗和虚假。但是,小学阶段的成绩,参考意义有限则是真的。如果单纯地看成绩,容易自我欺骗,产生错觉。

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难度低,区分度低,无法拉开差距。比如说,好的学校小学六年级,,可能英语就有七八个100分,三四个99.5分,四五个99分,接下来还有很多98.5的,98分的……。97分就可能已经排全班20名的了。但很难说,这个第二三十名,比第一名的水平有本质的区别。

数学和语文也有同样的问题。

同样考100分的人,进入中学以后,难度加大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这个区别就出来了。可能有人仍然保持前列,有人泯然众矣,甚至更糟。

现在的人们太心急了,不是说“出名要趁早”,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说这两种说法有什么错,而是它们的定义太狭隘了。人生是长跑,是马拉松,不是五十米冲刺,不是非要急着把小孩逼着进入前多少名,逼着他们每次都考双百。因为这种最初阶段的成绩,与未来的成长性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记得我的小时候,邻居就有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才上幼儿园就能说好些英语单词,讲起故事来头头是道,跟大人打招呼又活泼又主动。我整天被大人骂、要向她学习,我啥啥都不如人家。但好多年过去了,那位“别人家的孩子”只考上了大专,后来的工作生活也不如意。

倒不是说嘲笑,人家也有人家的生活方式,只不过,追求一时的分数,而忽略更重要的事,无异于买椟还珠。就像跑马拉松,你非要在最开始的一公里冲刺,过早透支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后面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那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是自学的能力。这几点,作用不仅仅是用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它还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里有长远的影响。


侯虹斌


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几年里,学习成绩都很好,每次考试分数都不低,家长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升入初中后,家长心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竟然下降了。这让很多家长,都不理解,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依然是认真学习的,小学学习成绩也挺不错的,为什么上了初中以后,就开始下降了呢?

小学时期的成绩有可能是虚假的,这里的虚假并不是指孩子小学成绩不好或者作假。

平时家长太过于强调分数,认为只要高分数,就代表孩子成绩好,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课本知识,减少业余知识的培养,使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不断的进行课本知识反复复习,补习。孩子一点没有时间看一些课外书,学习的知识面只限于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当然需要学习好,但不是代表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考出高分数就是真的成绩好。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所需吸收的知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课本的知识太过单一,不能满足孩子大脑的需求量。

孩子小学除了学到课本知识,脑海里没有大量的阅读量,没有丰富的知识,大脑得不到更好的全面的开发。

学习的好坏是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评判的,家长只注重强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才是最重要的。

小学课本内容简单,一般孩子在学习上都不会存在太大困难,只要认真学习,成绩就会比较理想。但由于缺乏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往往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小学期间哪些把全部经历用来考高分的学生,和平时成绩不是太突出但课余生活丰富,博览群书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会发现,原来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到了初中学习成绩有的反而比小学考高分的还要好。

孩子的学习不应该是片面的,更不该是以分数来决定好坏的

全方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更多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才是考评孩子成绩的关键。就好比一个每天被规定呆在家里学习的孩子,对外界的接触和新知识的积累及思维上,远远不如经常外出可以每天接触新事物的孩子。

平时接触的事物越多,学习的范围越广,积累的知识才更全面

大脑需求越得到满足,孩子的聪明天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说只注重课本知识,考高分的成绩是存在虚假性的。

这种成绩是片面的,不全面的,会造成孩子因为知识面的缺失,时间越长,成绩越明显出现不理想,而平时大量积累业余知识的孩子,往往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成绩上升,后来者居上。


决胜网


家里有小学生,亲戚也开着小学托管班。我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如下:

第一、小学知识的着重点问题。如果说初中、高中的考试更注重考核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那么,小学考核更着重于学生对知识“亦步亦趋”的掌握和模仿能力。也就是,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是“死”的知识。小学生只需要听话,认真,细心,紧跟老师的思维,考试成绩基本问题就不大。

第二、小学考试方式的问题。通过对周围小学生的观察,小学生4年级之前,期末考试前很多老师会提前让孩子们做一次试卷,这样,到正式期末考试的时候孩子们基本都是“95-100”分,老师们和家长们都皆大欢喜。到了5、6年级,这种方式被置换为80%原题,20%活题形式。即试卷上的80%的试题是平时反复练习过,甚至连答案都能倒背如流的原题,包括语文作文也是这样,提前会有范围,孩子们只需要在给定范围之内背诵范文然后考试的时候灵活“挪移”即可。而额外的20%则是真正的“能力考核”,即对课本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考核,考题的灵活度和难度系数都比较高,有的难题甚至60-80%的学生都做不出来。比如上学期我家孩子所在学校的数学考题,最后一道题全年级将近200人,做出来的可能不到10个学生。

小学生这样的知识考核重点和方式就导致小学成绩往往呈现如下特点:分数密集度高。孩子们语数外分数分布在85-95之间的是常态,一分之间,全区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个学生。因为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很难做出来,所以,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分差,不过就是一个细心与否造成的落差。基于此,小学成绩的欺骗性和虚假性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和虚假性,但我的观察,高分者,也就是说能把范围之外“20%”的分拿到的学生依旧凤毛麟角,这些学生的脱颖而出,与其在学习上时间和精力付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和认真细心高度相关。这些都是学霸的潜质,这些潜质将会以一种良性影响延伸至他们未来的学业中,照亮他们的学业前景。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对这种说法,我实在不能苟同。我想这是对我们小学老师工作的怀疑,是对孩子们的怀疑。

如果说对小学1、2年级的考试成绩带有一定的虚假性,我还勉强能够赞同。这个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太少了做题的时候需要老师念题,有的还需要老师帮忙分析题,这样的考试成绩的确是不完全真实的。但是三到六年级的考试成绩大都是真实的。

我想,提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是因为孩子上了初中后,各科成绩有些下滑。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分析孩子学习的现状,而不应该在小学老师的身上去找原因。

1、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孩子的精力充沛。

小学阶段孩子们住只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六年只学三门学科,甚至是两门学科,而知识是呈螺旋上升的,孩子们前面没有掌握好,后面还有机会可以继续掌握。

孩子们上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变多了,每一科花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是远远比不上小学阶段。

2、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

小学阶段就拿语文和英语来说是重在记忆,理解感悟的相对来说要考得少一些,而且好多考点都是书本上有的。老师的复习和孩子们的学习都是有针对性的。

而上了中学后,特别是语文学科考的很多知识都不是书本上有的,需要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积累。作文分数比例增加,而且要求是越来越严格。

可理科就不必说了,如果小学阶段的基础打的不太好,上了初中后数学,物理,化学,往往都会出现跟不上学习节奏的现象。

3、小学阶段的老师跟班跟得更紧。

我们这里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不管是从老师的工作态度还是敬业精神,以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情况来看,小学阶段的老师大多表现出比初中阶段的阶段的老师更负责,跟班的时间更多。

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责任心心强的老师带出来的孩子肯定更优秀。

4、小学阶段的家长更重视。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就会对孩子的学习更为关注。而孩子上了初中后,家长们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学习习惯,孩子也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问的就会相对来说少一些。在农村就表现的尤为突出了。小学阶段家长不一定外出务工,而孩子上了初中后,外出务工的家长会越来越多。

但是不管哪个阶段的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也是孩子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上初中后,正处于一个叛逆期,如果家长不好好引导孩子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5、小学阶段思想更单纯,管理难度要小一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更多的就是用来学习和玩耍。而上了初中后,女生就变的爱打扮,男生容易染上抽烟、打牌、打游戏等不良习气。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学会了就难以改正。

这也是孩子们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帮助孩子让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当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后,我们要多鼓励孩子,要经常跟孩子交流,跟老师沟通,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扰和思想上的难题,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不适应。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事实上班级考试后看到的成绩排行榜和自己心目中的排行榜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小学阶段成绩确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当然这里并非说孩子成绩是弄虚作假的,是抄袭的,而是说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真正水平,成绩不能说明什么。

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考试内容也大多来自课本,很少考察孩子的阅读广度,理解广度,思维广度。考试时很多只要机械识记便能得分。这样,一些孩子死记硬背,态度端正也便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不错的成绩并不代表他已经达到了现阶段应有的水平,同等成绩也不能说明孩子的能力相当,所以说具有欺骗性和虚假性。

第二。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孩子学习的手段,其实有其局限性、片面性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明显。中学阶段及大学考试答题很少有死记硬背了,更多的注重理解,注重自己的见解。这时候孩子答题需要调动自己的思维,调动自己的阅历,调动自己的识记全方位定位得出结论,考研的比较综合。也就是说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考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而小学阶段因为孩子思维能力,阅历的局限,考试检验更多偏重于记忆能力,很少能检验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有些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到中学直线下降,因为其记忆能力高于理解能力。到了理解阶段便不能从容面对了。

第三。当然网络上有个段子说的挺好的。“你考98分,学霸考了100分,不要觉得你离学霸很近了,你考98是因为实力只有这么多,学霸考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小学阶段的试卷是检验不出学霸的真实水平!


小语教育


记得有一年,我统计了初一级部的学生,小学升初中后,原来的班级前十名,各班平均只有三四名仍在,后来居上的情况很普遍。



很多小学很优秀的孩子,上初中开始滑落,原因是两个学段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孩子不适应这种变化。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升初中仍能保持优势呢?

第一,看效率。初中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与小学相比较,科目增多,学习内容增多。这是孩子升初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规定时间内能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否快速书写、快速背诵、快速反应等,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度过适应期。有些小学慢慢腾腾,靠时间取胜的孩子明显跟不上。



第二,看积累。初中的学习,灵活性增强,能否快速理解、正确做题,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起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于是,小学爱看书的孩子的优势逐渐显现。

第三,看习惯。会边听边记、边听边思吗?能每天复习吗?能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吗?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学习很轻松。否则即使家长天天陪读,也未必能看管出一个好孩子。



第四,看能力。听说读写,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等等。小学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才能让他更好地适应初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第五,看品质。这个品质,主要是指学习品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能够从学习中发现快乐的孩子,发展肯定越来越好。



所以,小学的成绩好,未必初中的发展好。同理,初中的成绩好,未必高中的发展好。小学的家长们,对照检查一下,您的孩子做好升初中的准备了吗?

当然,说到这里,最希望家长们了解的是,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孩子的成绩上,也不要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是要着眼孩子的长远发展。


读思录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异性朋友,性格很好,乐观派。暑假里有一天接到她的电话,哭哭啼啼,好像受了莫大的罪。我认真听完之后,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原来朋友刚从县里调到了市里一所很不错的小学,并且当上了班主任,这所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口碑不错。第一次期末考试,她把学生成绩登记完毕后,当天晚上就一一发给了学生家长。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校长大骂一通,还被撤了班主任职务。

你们知道为什么?她把学生的真实成绩发给了家长。家长们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退步了,然后集体闹到了学校。校长最后出面道歉,并解释说,试卷上少统计了两道题,当然还有其他的措施,才解决了问题。

点根烟陷入了沉思,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遇到这么贴心的学校。


大学老师超哥


我用我的例子来诠释一下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我是肯定的。我儿子三年级,在班里中上吧,我还是非常重视学习的,但没有花很多时间,特别是作文,写的驴唇不对马嘴我也没参与过,儿子非常喜欢看书,只是他的表达不够标准,老师也表示过有一肚子话,不能按照标准表达。数学有学奥数,但没有无数次刷题,只是浏览题型,点到为止。为什么没太多时间学习呢?因为都在学特长。钢琴俩小时,琵琶一小时,还有些不需要过多练习的特长。我认为这是培养童子功的年龄,前期也做过各种尝试才选定的音乐方面。

我总觉得这不是专注学习的年龄,最早六年级开始专攻学习,顺带音乐练习。所以说为什么成绩有欺骗性!因为我只在学习上用了30%的时间,我只要跟得上,应试练习可以突击进行。等我也90%时间用来学习,那我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儿子老师有质疑过,那么多时间搞特长,要当特长生吗?其实真不是。学一个特长最好学的用心一点,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多积累一些,这是童子功培养的一个信念吧,我比较重视,过了这个年龄,需要的时候再学就晚了吧。


邋遢的小象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重在识记。比如字词的记忆和课文内容还有每一个单元"语文园地"里的文学常识和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都需要孩子们一字不差地背诵默写。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慢工夫,字词句上没有功夫,何谈对段落和文章的理解?所以,下功夫夯实孩子们的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不写错字,不乱用词语,积累并会用名言警句,这样的厚积才有初中的薄发!

所以,说小学语文阶段的成绩具有虚假性是不合适的!




二、小学阶段的语文在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和初中相比。

小作阶段的课文,最常用的结构有三种:总分,总分总,分总,按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等表述的较多。倒叙插叙的也不多,老师不过细地分析课文,在学习之处,只是激发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对文字的热爱,所以分析综合能力孩子们较弱。

初中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要求高了,孩子们小学阶段没有作常规训练,所以这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能力跟不上了,好像小学的语文成绩是虚假的。实际情况是孩子们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不一样,能力要求也不一样,小学有小学的目标,初中的目标相对于小学阶段肯定是有难度的。但不能说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



第三、初中语文更需要有一定的鉴赏性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此时明显不太有用。如果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这时候真是举步维艰,没有鉴赏是因为读的少,没有独到的见解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因为综合能力不够。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只是基础而已,简单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孩子们应该具备,在要求高了是不可能达到的水平,毕竟有心理和年龄特征影响认知深度。



第四、最主要的一点作文这块,小学阶段只要语句通顺没有跑题,作文分数一般扣分很少,重在培养孩子们敢于书写乐于表达的习惯,所以在思想内容和遣词造句上,谋篇构局上要求不高,而初中则不一样,孩子们的思想,语言,结构,行文的深度广度都会影响作文的分数,故而孩子们的语文成绩不会高,感觉小学语文啥也没学到,实际是基础扎实了,文采是每个人的天赋,对文字的敏感度每个人不同,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语文的感觉,语感,都与孩子们的阅读分不开。小学有时间多多书,初中也许就没有那么大的距离了!


漫语慢文


真的,我现在六年级,五年级下册时候,刚转来我们班的一个女生,我跟她玩的很好。只是有一天上学,她告诉我她的那只狗被抓了,要我把她送给我的那只狗交换给那个把她家狗抓了的人,放学了,她去我家里把她送给我的那只狗接回去。我那就在家里泡芝麻糊,没注意到她跑到我房间里去了,结果他就拿了我手机放在她的书包里面。我喝完芝麻糊,就跟她一起把他送给我的那只狗,扯到了马路那,我婆婆正好路过,问我们要去哪去,我跟婆婆说他的狗被抓了的事情,婆婆说那是她骗我的,我偏不相信她自己带着那只狗回了家,我伤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只狗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当时就懵逼了,它不是被她带回去交换了吗。我们回到家里。着才发现我的手机不见了,我到处找,怎么也没找到。。。她又跑到我家里,她没带书包,说她送我的那只狗跑了,到我家来,我问她看见我手机了吗,她说没有,太奇怪了,婆婆问我,今天有谁来我们家,我说就他一个,婆婆断定肯定是她偷的,于是我们去了她家,关于她的狗被抓的事,是真的,那人还说要出三百块钱才给我们,我真想把那个人踩死,硬说那只狗是他们的。我伤心无比,手机掉了,狗也没换成。。。我到了她家,搜了搜她的书包袋,没有手机,我们又回到家里,又找了一遍,唉。。。婆婆说肯定是他偷的,我们又踏着夜路去她家,我把她喊到她家院子里,跟她说了很多,但他的回答终究是不知道,婆婆对她说,只要你把手机还回来,你们已然还是朋友,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给两百块钱给你,好吗?她点了点头,当时我就懵了,没想到是她偷了我手机。。。。他把我手机藏到枕头下面,拿出来给了我,本以为这个事情结束了结果我在星期五的上午把这件事告诉了全班,她知道了,痛苦欲绝,我看着她,说,没事的啊,你改了就知道了。她说,你不知道这有多伤我的心吗。。。。。接着,语文老师也知道了,上课自习时,把我们喊到了办公室,我把一切都告诉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听明白了,叫我回了教室,到教室就有很多人问我,她是不是惨了?我只能点点头。。。中午,我婆婆和他的妈妈来送饭了,就因为这个事情,她们谈了一中午。。。。 结束了 现在我也不和她玩了。。 以上事情全部是我的亲身经历 她的名字 刘锦霞 她送给我狗的原因 她家里本来有两只狗,我生日时送给了我一只,送给我的那只狗叫作 云帆 被抓了的那只狗叫多多 被她偷了的手机,正是现在我输入了这些字的手机 我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