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浙江名将都有谁?

历史知事


近代史上,浙江人被蒋介石坑惨了!

黄埔十大名将中,一个浙江人都没有!林彪湖北人,关麟征胡琏杜聿明陕西人,徐向前山西人,陈赓、宋希濂、郑洞国是湖南人,戴安澜安徽人,王耀武山东人。

可是,凭什么用你们这些外省人?蒋介石不服气,把好几个浙江乡党推上政治舞台,丢人丢大发了!

来看看蒋介石最信赖的浙江名将都是什么货色!

1,胡宗南。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毕业,而且还是浙江人,更重要的是还最听蒋介石的话。这三个特点刚好是蒋介石最喜欢的。于是,胡宗南成为黄埔毕业生中最早当将军,最早当集团军司令、唯一一个战区司令。

1942年开始,就是让胡宗南当了7年的西北王,可是这个西北王有点太草包了!以至于人们怀疑他是中共的卧底!(胡宗南剧照)

抗战后期,胡宗南的第一战区总兵力达到了50万之巨,可是从没有东出河南和日本人干一场,而是不停去陕北揩油。内战爆发后,胡宗南和阎锡山一起围攻陈赓的太岳兵团,损兵折将。后来23万大军围攻2万西北野战军,不停把自己军队送进包围圈,最终奋战三年丢掉整个陕西。

1950年,胡宗南再不是拥兵50万的大佬,鼓破众人捶,“监察部门”弹劾他,但是没办法啊,蒋介石要保他,谁也动不了!

就这种货色,还野心挺大!胡宗南组织了“十三太保”,自称黄埔系太子,在蒋介石支持下大肆发展自己的个人势力,胡宗南向效法刘秀在青龙岭 " 兴隆发迹 ",因把青龙岭改名为 " 兴隆岭 ";把青龙脚的皇甫村,改名为 " 黄埔村 ";把终南山改为 " 宗南山 "。现在看来,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2,蒋鼎文。

蒋鼎文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何应钦四大金刚之一,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他还曾在黄埔当教官。蒋鼎文位高权重,却不知收敛,在主政西北期间,徇私枉法,贪污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这样的渣渣,居然当上第一战区司令,主持河南战事,1942年那个最讨厌的将军,就是他!(蒋鼎文剧照)

在1942年的大灾难面前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在日寇的攻击下也难以独善其身!豫湘桂战役中,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蒋鼎文失地千里,38座城池被敌攻陷,损兵20多万。从此惨淡收场!

蒋鼎文的性病到底是这么治好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汤恩伯。

汤恩伯,浙江金华人,在抗日战争中还是有功绩的,台儿庄大捷就有他的一份力。抗日战争期间,河南人民总结了四大祸害“水旱汤蝗”,汤恩伯和水灾旱灾蝗灾一起成了老百姓的祸害,做官做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汤恩伯剧照)

解放战争期间,汤恩伯的行为更让人不可理喻。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整编74师孤军冒进被围困,重要原因就是汤恩伯告诉张灵甫可以不听李天霞命令自行进攻。犯了这么大错误,休息几天继续用,渡江战役中,汤恩伯就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瞬间被击溃。

汤恩伯的恩伯是陈仪,后来汤恩伯出卖了陈仪。看来真是人如其名啊,把自己的恩伯煮汤了!

4,俞济时。

俞济时是74军首任军长,毕业于黄埔一期的俞济时,又是就是的同乡加表侄,这是蒋介石亲信中的亲信,可是他的情商有点太低了。胡宗南为首的十三太保都没参加,在担任74军军长时和领导第一兵团司令薛岳发生矛盾。(刘德华饰演的俞济时)

怎么回事呢?兰封会战时,薛岳报战功把首功给了64军李汉魂,李汉魂因此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而真正的主力却是74军。青天白日勋章可是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谁不想要?俞济时不服气,在武汉会战时要拿他一把,看到薛岳的加急命令一声不吭一兵不动,薛岳说“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俞济时则回复“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 ?”薛岳只好告状给蒋介石,蒋介石说“抗令当以韩向方为鉴!”韩向芳就是韩复榘,不战而逃被处决。俞济时从此和薛岳成了死敌。

蒋介石的部下中,貌似只有陈诚和蒋经国政治才能,可堪一用,其他,哎!


历史知事


在民国中后期,江浙一带是蒋介石的老巢所在,是蒋介石中央军直接掌控的地方,相对来说我军的活动力度不算大,因此在近代浙江历史上,知名的将领以蒋介石手下居多。

1、陈诚

陈诚,浙江丽水人,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黄埔土木系的首领,有着“小委员长”之称。

陈诚在东征和北伐时期展露头角,在击败陈炯明和孙传芳的战役中多次立下战功,比如说棉湖战役和龙潭战役。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诚指挥过鄂西大战,取得了胜利。

整体而言,陈诚的军事指挥能力,距离名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其实陈诚更善于内政治理,蒋介石败退之际,提前将陈诚派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胡宗南

胡宗南,浙江宁波镇海人,蒋介石的心腹将领,被称为“蒋介石天子门生第一人”。

在抗日战争以前,胡宗南在战场上的表现其实还不错,比如说在北伐战争中用一个团击败了孙传芳一个精锐师,在中原大战中作为师长的的胡宗南击败了冯玉祥手下的大将孙良诚没。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军长级别的胡宗南却基本没有参与抗日战争,而是屯兵西北地区,对我军虎视眈眈。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已经是集团军总司令了,但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惨不忍睹,被戏称为“运输大队长”。


3、汤恩伯

汤恩伯,浙江金华人,蒋介石心腹大将,黄埔骨干,被称之为“中原王”。

汤恩伯在抗日战争前中期表现还算可以,先后参与了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本人也被称之为“抗日铁板”

在随后的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战役中多次重创日军,特别是豫南会战之后被日军列为“天字第一号大敌”,达到了汤恩伯军事生涯的顶点。

至此之后,汤恩伯越打越差,在豫湘桂战役中溃败。而驻防河南时期,汤恩伯军纪极坏,被河南百姓所厌恶,是“水旱汤蝗”四灾”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屡战屡败,其手下的核心力量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摧毁。


4、邱清泉

邱清泉,浙江温州人,黄埔骨干之一。

邱清泉早年跟随有着“张发颠”之称的张发奎,深受其影响,作战勇猛,有着“邱疯子”的名号

邱清泉成名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昆仑关大战中表现勇猛,率领自己的装甲部队拦腰截断了日军的主力部队,歼敌数千人。在抗日战场后期的龙陵战役中,邱清泉再一次表现出色,率部奇袭日军交通线,切断了日军补给。

在抗日战争时期,邱清泉过于自负,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围歼,其本人也死于战斗中。


5、周至柔

周至柔,浙江台州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当时中国空军的建设出了大力气。在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率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同时还在1938年担任昆明中央航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飞行员。

以上这些只是一部分,像蒋介石手下的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也是浙江人。


胡史乱翔


浙江,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历代名将数不胜数,勾践,既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又是名将,卧薪尝胆、兔死狗烹等成语就是出自于他;三国时期的孙氏,孙坚、孙策、孙权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孙权后来建立吴国;民国时期老蒋是浙江的,所以浙江出了一批将领,比如陈诚、汤恩伯、胡宗南、戴笠等;55年授衔时,也出了一批浙江籍少将,比如陈铁君、张崇文、张瑞、姚醒吾、李逸民、朱虚之、叶长庚、周子祯。这些一大批将领就不说了,下面讲一些比较陌生、但取得很大成就的将领。

陈霸先这个人虽称不上雄才大略,能征善战还是配得上的。

陈霸先(503-559年),浙江湖州人,本是南北朝时梁国的交州刺史,548年发生侯景叛乱,陈霸先剿灭叛军后封为车骑将军,掌管扬州、南徐两州刺史,556年击败北齐进攻,557年平定萧勃叛乱,同年赶走梁末帝萧方智,建立陈朝,为陈武帝,558年降伏湘东刺史王琳,559年征战一生过了把皇帝瘾的陈霸先去世。

今天的钱王陵就是钱镠的墓葬,也是浙江境内唯一一座帝王陵墓。

钱镠(852-932年)浙江杭州人,本是唐朝末年浙西一名偏将,880年参与围剿黄巢起义升副将,887年升任杭州刺史,进攻越州占据浙西,895年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剿灭越州罗平国,897年授镇海节度使,902年钱镠平定浙江内乱,封为越王,907年朱温篡位称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此时进入五代十国混战期,923年钱镠称帝建立吴越国,932年钱镠去世,活了81岁。

图为老将宗泽画像。

宗泽(1060-1128年)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伯乐,1091年中进士任知县,1122年本来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宗泽看到北方金国祸乱,激起壮志重新进入政坛,1126年任河北义兵总管抵御金军,后任兵马副元帅勤王,在开德、濮阳等地大败金军,1127年赵构即位后授宗泽为龙图阁学士,任北宋旧都开封知府抵御金军,在此期间提拔一战成名的岳飞,宗泽在最后时期多次上奏赵构挥师北上,但未实现,1128年留下渡河、渡河、渡河六字遗言后去世。

于谦画像。

于谦(1398-1457年)浙江杭州人,明朝中期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1421年中进士,1448年任兵部侍郎,1449年因土木堡之变,领兵部尚书率20万大军守卫北京抵抗瓦剌大军,面对北方游牧大军寸步不让,促使太上皇明英宗还都,之后积极备战抵御北方外敌,1457年明英宗重新登上皇位,于谦因卷入皇位之争被斩,后来平反,封为上柱国,此封号为明朝最高爵位,徐达、常遇春、张居正得此封号。


图文绘历史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攫取国民政府军政大权后,其用人标准是“黄、浙、陆、一”,其中第二条就是浙江同乡,由此构建了国民党“浙江籍”的上层架构,这已经不是几位名将的事情了,而是以浙江人组成了党政军的主要班底,势力足称“半朝”。



(汤恩伯)

最重要的是军权,而黄埔系中央军最具实力的“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头目陈诚(青田)、胡宗南(镇海)和汤恩伯(武义)都是浙江人,他们统领着总数超过百万的嫡系部队,是蒋介石维持独裁统治的主要基础。这尚不计入蒋鼎文、俞飞鹏、孙元良、周至柔、邱清泉等亲信将领。

所谓“黄”自然是黄埔军校军校,教官、特别官佐或学员出身;所谓“陆”是指民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所谓“一”是指由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而来的“第一军系统”,所谓“浙”那就是同乡,一般来说,这四项条件满足二、三个的话,晋升就是嗖嗖的。



(周至柔)

据不完全统计,黄埔一期的37名浙江学员中奉化籍就有10人,历界黄埔毕业生中仅浙江诸暨籍的国民党将级军官就超过150名,裙带关系非常严重。

然后是身边的警卫机构,蒋介石的贴身卫士大多是奉化亲戚或同乡,比如侍卫长王世和、蒋孝镇以及西安事变中被打死的蒋孝先等等,包括最具权力的“委员长侍从室主任”一职,也长期由浙江籍的俞济时和林蔚担任。



(朱家骅)

令人谈虎色变的爪牙组织“军统”,也始终由来自浙江江山县的戴笠掌控,戴笠照猫画虎也是大肆任用同乡,军统局的“江山帮”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山头。1946年戴笠摔死后,军统三巨头另外两个郑介民、唐纵最终都没有坐稳保密局长的位子,而是任用了资历尚浅的毛人凤,浙江籍贯是个很大的因素。

“蒋家天下陈家党”,掌握党务系统和中统特务组织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一样是浙江湖州人,从黄埔军校担任蒋介石机要秘书起,二陈的CC系成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代名词,随意任免政府官吏和安插机关人员,在国民政府内部举足轻重,任何派系挑战他们的地位时,恐怕都有血光之灾,蒋介石“首席智囊”杨永泰九成死在CC系手里。



(陈布雷和陈诚)

在国民政府中浙省官僚也不在少数,比如出身浙军的陈仪、出任过“行政院长”的翁文灏 、中统局长朱家骅等人,这些亲戚套亲戚、同学加同乡的关系,使浙江人氏遍布在民国党政军机构中,数不胜数。

比较特殊的是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蒋方震(百里),算是一股清流,这位浙江海宁人完全是依靠军界名望占有一席之地的,并非蒋介石刻意提拔的结果。另外一位就是号称“蒋介石文胆”、侍从室二处主任陈布雷(慈溪),这是个不弄权的才子,最终以悲剧收场。


度度狼gg


浙江地区有着大量的水网密布,是我国历史中著名的鱼米之乡,而在近代史中,因为有着蒋介石影响的缘故,所以浙江出现了大量的名将,这些名将有很多人是与蒋介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同乡情谊加上早期能力不错的原因,被蒋介石提拔起来的。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了解一下近代史中浙江出现过的名将。

陈诚

陈诚是浙江丽水人、是国民政府的一级上将,也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手下。

陈诚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在黄埔军校刚建立的时候,他因缘巧合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名教官,而他和蒋介石关系的确定,也是从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时期开始的。


某天蒋介石正在黄埔军校里巡视着,正当他走着走着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借着昏黄的灯光看着三民主义。

在蒋介石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当即将陈诚视之为了人才,并从此以后对他重视了起来,再加上陈诚后期对蒋介石的极度忠诚,所以陈诚后来飞黄腾达了起来。

蒋介石对陈诚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蒋介石在自己撤往台湾前,他全权交由处理台湾事务的人就是陈诚,能把当时自己最后的退路、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台湾交给陈诚打理,可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也因为他们二人关系的极为密切,所以陈诚在国民政府中也被人们称之为了小委员长。

蒋鼎文

蒋鼎文是浙江诸暨人,他是国民政府的一级上将、也是蒋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

和陈诚、何应钦、钱大钧等人并列在八大金刚的阵营中,是后期蒋介石部下的高级统帅之一。

与陈诚一样,蒋鼎文在黄埔军校刚创建的时候也加入到了黄埔军校中,成为了一名教官,后来凭借着他特殊的军事能力,受到了蒋介石的看重,然后开始迅速发展了起来。

在蒋介石和冯玉祥等人爆发中原大战的时候,蒋鼎文就通过自己飘忽如同飞翔一般快捷的作战方式给蒋介石一方建立下了巨大的功绩,因此被称之为了飞将军。

在抗战爆发后,他先是从集团军总司令做起,最后成为了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只不过因为在后来和日军作战中非常不堪一击的原因,所以他自觉屈辱地辞掉了自己的职务。

然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他开始进入商业,慢慢变成了一名职业的商人,要不是49年蒋介石大败亏败无人可用、重新把他提拔为将领的话,可能他接下来的一生就付诸在了商业中。

胡宗南

胡宗南也是蒋介石手下著名的高级统帅,只不过他和上面两位不同,他并不是黄埔军校教官出身,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同时也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成为军队统帅的人物。

至于他为什么能在蒋介石手下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跟他早期非常威猛的战绩有关。

虽然后期的胡宗南各种兵败如山倒、各种各样负面的名声不停交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早期的战绩。


在胡宗南早期还没有统率大军作战、只率领着少部分军队的时候,他建立下的战绩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那个时候的他非常意气风发,只不过在他统率的军队越来越多后,可能是他的军事能力不足以支撑他指挥那么多军队的原因,所以他经历了许多的失败,战绩简直是惨不忍睹的。

汤恩伯

汤恩伯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国民政府的二级上将。

汤恩伯的战绩人生跟胡宗南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前期辉煌、后期窝囊。

在抗战早期的时候,汤恩伯给华北的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被那个地区的日军当成了天字第一号大敌,对他以及他的军队忌惮万分。


但是在进入了抗战后期以及内战中的时候,汤恩伯却不知为何屡屡遭遇起了败仗。

因为他后期打的败仗多了,所以他的名声就从早期极为能打的名将沦落成了人们口中的草包将军。

同时值得一提的就是汤恩伯在河南做的事情,汤恩伯手下部队的军纪非常差,在他率领军队于河南和日军作战的时候,他就纵兵对河南的百姓们进行了大肆的抢夺。

在当时河南百姓们的心中,汤恩伯的可恶程度是一点都不亚于日军的。

所以说这就是近代史中的浙江名将,他们都是在民国时期有着赫赫声名的将领,当然除了他们之外,浙江在近代史中还是有着其他很多名将的,只不过我们就暂时不说出来了,如果大家有所了解也可以分享一下。


孤客生


慈不掌兵,老蒋太仁慈了只用浙江人,而且耳根子太软,对浙江嫡系的过错往往,小惩大诫,所以导致了后来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