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个人每年给公司创造90万的净利润,老板给每月给6000元工资,这待遇合理吗?

窝夫小仔


合理不合理不是一句员工创造90万净利润能够核算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像创造利润就应该必然拿高薪。那我告诉你,两院院士们哪个不是产出的知识产权和成果价值几千万?人家的收入应该多高?

首先你得明白企业是干嘛的,如果脱离了企业,你一个月还能赚哪怕9000块净利润你还会在你的企业工作吗?你早辞职自己干去了吧。很多人说无论你是职位有多高,脱离了企业赋予你的价值,就什么都不是。这句话很可能言重了,但也并不无道理,很多人依靠大企业的背书,出门在外颐指气使,供应商阿谀奉承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背后的公司。

换到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企业提供了生产资料,只有拥有生产资料你才能够进行生产,无论这90万的纯利润是生产产品的价值还是销售的销售额亦或是知识产权费前提都是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支持产出的。没了生产资料哪儿来的产出?

至于所给的6000元工资合理不合理,要看在这个利润产生过程中,是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大还是公司的生产资料所创造的价值大。举个例子,苹果任何一个直营店的任何一个店员一个月销售几百台手机都不是难事,但这个员工所作出的贡献和销售手机所产生的利润关联显然不大。首先,苹果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将成品产品送到店内销售,已经完成了生产环节,第二门店的开设也是完备的,获客手段是门店核心商业地段的自然客流,第三苹果品牌的号召力是巨大的,所以作为销售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介绍就可以轻松将手机卖出。这其中所产生的利润自然与门店销售人员关联性不大,而现实中苹果直营门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负责销售的,在顾客进入店内体验的时候甚至要求不允许打扰顾客,除非顾客有疑问,需要帮助顾客解决。

这个例子的反面,就是一个山寨手机品牌,他们生产了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并不精美也不好用,在市场上没有流通,不具备任何品牌力,现在还想要卖5000块1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够卖出去哪怕任何一台手机,那么这台手机至少50%的利润都应该归你。但是扪心自问,任何一个在企业工作的人,有几人有这等本事?

如果是在生产过程中,那这个问题就更加不成立,生产线上厂房是企业的、机器是企业的、运营成本由企业承担、任何风险也由企业承担,生产出来的产品利润自然主要也是由企业占有。

也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一些成本较低、销售难度大的服务行业普遍销售人员提成比例较高,比如保险行业、广告行业等。

分析以上因素,如果题主依然觉得自己的薪水不合理,那就可以去跟老板谈谈了,如果是精明的老板,相信一定会给你加加薪的。


未泯双瞳


按照你的问题,可以分析如下结果。

一、一个员工一年给老板创造90万的净利润,但老板每月给员工的工资为6000元,一年下来也就7.2万。也就是一个员工一年给老板创造的纯利润为90-7.2=82.8万,即老板拿大头,员工拿零头。

二、按照这这样的利润,规模越大,员工越多,老板赚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假设公司有100个员工,每个人一年创造90万的利润,那么老板一年就可以纯赚8280万。以此类推,1000人的规模,一年就赚8.28亿。如果是1万人多规模,老板一年赚82.8亿,如果是4万人多规模,老板一年赚33多个亿。这么看来,只有阿里巴巴这类巨头才可以。但看人家员工的工资,不是几千能了事的,所以,从这个规模来说,规模越大,老板发6000的工资就太少了。

三、从实体企业的实际效益来看,这种假设很难成立。就比如我们公司,员工也就100来人,公司年产值1.5亿左右,算下来也就一个员工一年为公司创造的产值为100万多点,而这100万里面包含了所有的成本费用大约65万,所以一个员工一年给老板创造的纯利润约为35万,这还算是高利润的行业了。而老板给员工的工资大约4000元。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拿6000月薪的员工一年给老板创造90万的净利润,工资拿的少了点。

此外,还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拿月薪6000的员工一年为公司创造产值为90万,这个可以说的过去。这种情况下,老板给员工月薪6000就是可以的了,比我们公司多出2000的工资。

所以,题目所问在现在生产过剩的年代,一般行业是达不到这种价值创造的。除非是一些高精尖行业和新兴产业。


Sir聊HR


个人给公司创造90万的净利润,然后拿到月6000块的工资,看上去好像不合理。

参考一个例子,平安保险的老总马明哲,在1988年到2007年的20年间,带领平安保险从一家总资产5312万元、13个员工的小企业,发展为一家总资产达到6500多亿元,在沪港两地上市,业务范围覆盖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的综合型金融保险集团。

当马明哲拿到了6600万的年薪后,网络上却是骂声一片。

大家开骂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马明哲,平安保险还是平安保险,也有可能被另外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取代,但是,一个国企背景的大型保险公司成功,不完全是市场原因,还有其他因素。换掉马明哲,用张明哲、刘明哲上来,结局可能都会差不多。

这是一种通用逻辑,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通俗。

因为前面有健力宝和四川长虹等好公司,换掉领导者以后,企业步入衰落的阴影,所以当年骂归骂,6600万年薪的事情,还是给办了。

一个人究竟值多少工资,还得看个人。如果一个能干的员工,在A公司能创造90万利润,到了B公司也能创造90万利润。那他不用过多考虑自己的工资。因为一旦工资不合理,其他企业就会来挖角。如果没其他人来挖角,那工资就是正常的,因为创造利润的是公司,不是个人。

在市场上,决定工资高低,靠的是个人能力;如果在某些特殊企业,靠身份角色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如果在自己老爸的公司上班,你觉得,应该是靠什么呢?,


圆创观点


这个要分什么岗位,如果你是依靠个人给公司带来利润,那实在是太低了,那就跳槽吧,如果离开公司你创造不了利润,甚至什么都不是,那么还是老实在公司混吧。

举个例子吧



1.高速收费员 这样一个人一年收入多少,一个月工资万儿八千的很正常吧,一个人一年替高速公司收千万都容易吧。但是你觉得离开高速站他还能创造千万收入吗。你要觉得亏,他们不得亏出翔啊。



2.同学所在的一家公司,每年收入8000万左右,所有员工全年工资不到800万,扣除其他成本,净利润在6000万左右,不要问为什利润率高,因为也就电费成本高一点,公司一共120人,这样平均下来一个人工资才多少,5500元,一个人一年创造利润多少,50万,但是他们公司没有一个觉得有什么不满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可以被任何人代替,只要按照公司规定,换谁都是这收入。

3.朋友是做婴幼儿产品销售单,前年公司年收入800万小公司,也就是十个人,朋友一个人卖了300多万的货物,净利润公司至少有60万,他老板也就给他开了5000工资而已,提成都没有兑现,去年朋友要离职,老板吓得赶紧工资涨到8000元,提成也发了。

所以,你要是个人为公司创造利润,而且是离开公司照样能创造这么多收入和利润,那么还打个毛工啊,创业吧,要是工作性质替代性很高,也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工作吧。


愿望石123


一个打过工也创业过的人来告诉你。

首先,这当然是不合理的。

你说的这种情况大量出现在销售岗位和业务岗位中,一个有能耐的业务员往往不止创造90万的纯利,基本上都是过百万,但是月薪可能还没你说的这么高。

不过他们有奖金和公司支持。

公司有一个团队,8个人,一年给公司带来了1300万的纯利,这8个人最高的工资是15000,最低的是3800。但是,年底的奖金相当高,老板拿出来300万和3套房子当奖金,年终奖是全年工资总和的10-20倍。

这么看来,这就相当合理了吧。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能给老板带来真金白银的90万,他给你固定的7.8万年收入,老板自己会抽自己大耳刮子的,再差劲的老板都不敢这么干,当然了,故意挤走人的除外。

我换个方式再分析一下。

按照习惯,一般都是会直接拿出来20-30%的利润给你个人,再给你5-10%的利润由你私下分给团队的,公司留50%作为固定资产摊销,企业运营成本,其他部门福利和下一个年度的投入或者扩大经营。

这种模式是因为你个人使用了大量的公司资源,你是在一个平台上才能这么挣钱,所以你不能分太多,因为公司整个支持部门都为你这钱出过力气,没有这些同事也没你什么事。

若是独行侠,就是完全不依靠公司平台和不消耗公司资源同时又能给公司带来盈利的那种小老爷,一般情况下会直接四六开,就是企业只占四成,当然还有二八开,甚至一分不要的情况,同时老板还会把对方升级为合伙人,直接给股份。

若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瞎搞的老板,极有可能要早早归位,不仅仅是指那些吃干抹净的抠神老板,也有那些大手大脚不会算账的老板。分得太多分得太少,可能结果都一样,企业都生存不下去。


大C的C


在2013年,14年,15年,16年,我为科里收入一个月9万多,一年12月,一年为科里110万左右,我一个月,有拿过950元,拿过1500元,拿过2000元左右,拿过3000元,应该是最多的一次加上节假日加班,一个月最多应该拿过3900多元,自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一个月为科里收入18万元左右一年也就是220万,一个月才发5000元左右,其实我只能想说在这个人才倍出的年代,用自己的知识去挣钱的,反而你拿到的薪筹是最少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家长为什么会逼着我们去上学,学习知识.现在只能用安抚自己的话来说,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 的事。今后你可能会碰到很多不知道的 事,也会碰到美好开心不可思议的事。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想要了解 学习。对世界的好奇心,是人的生命。 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成为更出色的人.但是你出色而不代表你就会有钱,看一些某某平台直播,一场直播下来就是十几W,你觉得这个社会是付出跟回报是成正比的嘛?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相濡以沫149909354


这个问题用一个标准就可以判断是否合理

那就是假如你离开公司这个平台,还能不能创造这90万利润,比如跳去别的企业,或者自己创业,如果能,那说明你有真本事,客户是任你的人,而不是公司,公司确实亏待你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雅虎中国原CEO周鸿祎离职创办360,程维离开阿里创办滴滴,陈向东放弃千万年薪离开新东方创办跟谁学。


如果不能,你只是用公司的平台来做出业绩,你离开公司,客户还是认老东家而不是被你带走,那么只能说你把自己摆得太高了。


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幸运52的李咏,离开央视,销声匿迹,还有几人记得。

NBA最前线的刘语熙,考清新的风格和呆萌可爱的气质吸粉无数,但是跳槽乐视后,也没有什么让人知晓的节目,有人说刘语熙走了就不看最前线了,可是懂球的美女不好找,但是不懂球的可是有的是,黄婷婷、张曼源立马填补了群众失去刘语熙的心。


最后一句话,如果公司离了你就转不下去了,会不会只给你开6000的工资。


悠云掩月


完全合理。

老马曾经说过:资本家来到这个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作为老板作为商人,追逐利益是本性。员工创造出再大的利润,他都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甚至认为员工创造的利润越多越好,工资越低越好。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我朋友身上发生的真事儿。他是一家软件公司搞程序的。刚进公司的时候,工资7000多,干了4年后涨到11000。



接下来两年工资一直没有上涨,朋友几次找老板提出加工资。对方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比如现在生意不好做,很多款项没有收回来,利润太低等等。



朋友虽然不满意这么低的工资,但是想着在公司已经干了多年,朋友同事都很熟悉,也就暂时不想换工作。

后来公司规模扩大,又有了不少新业务。公司重新招聘一个新员工,算是辅助朋友做项目。



朋友和新员工慢慢熟悉,有次两人加班很晚,就到附近饭店吃饭。朋友无意间问起新员工的工资。

对方回答:“我工作时间不长,公司刚招聘的时候说我缺乏单独研发项目经验,一个月只给到12000”



听完朋友没多说什么,第二天回到公司就递交了辞职信。

不顾老板如何挽留,各种加薪承诺,一个月后果断辞职。

由于朋友做研发项目的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离职后很快找到新工作,月薪14000多。

所以不要奢望创造了多大利润,老板就会给你相应的工资,没有人情味的公司,不呆也罢。


南阳最帅小农民


非常合理。

首先你给公司创造90万利润是在公司的平台上,在用公司的资源以及用公司名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你单纯个人能力的体现!

你要是不用公司名义,不用公司资源,不用公司平台。我相信你给公司6000,你拿89万4千块公司也是很乐意的!

曹金当时离开德云社也觉得拿少了!

何伟当时离开德云社也是因为觉得自己养活了德云社!

岳云鹏呢?

他敢走吗?

他们再红,也是站在德云社的舞台上红的。

好的相声演员不少,出名的不多!

舞台很重要!

按你这样说余承东给华为创造了多少利润?拿了多少工资?可能按比例算下来还不一定有你多呢!有能力的人才很多,能发挥的不多!

平台很重要!


走过岁月再谈梦想


这个命题不存在,是个假命题

身处职场,这个命题是最容易引起共鸣,也最容易引发大家共愤的,但是,事实上这个命题是个伪命题。

1,如果你觉得为公司赚去了90万,乃至100万,其实是你在这个平台上在公司赚了一百万,不是你赚了一百万。我们很多时候认为我努力了,我一个人工作,就为公司做了这样大的贡献。不过,这个想法要不得,因为这个想法放大了自己的努力,忽视了平台作用。

2,所谓平台,首先就是平台资源,这个平台的资源是综合性平台,人财物。其次是平台影响力,当你代表平台做这单业务时候,业务层面收到的信息是平台信息不是你。第三平台形象,形象作为业务的附加承诺,信誉是平台的信誉,和你个人无关。

3,你的努力很重要,能够证明在业务层面你的优秀,能够证明在平台你对业务的驾驭,证明你在平台的价值。为公司努力工作,你应该得到的奖励也是综合的,能力的认可,应该还会有奖金,还应该有通报,同时也应该有提级才对。

因此,六千月薪,为公司盈利九十万,如果是贸易性业务,不算什么牛逼成就。比如说一个月你签订了一个一千万的订单,毛利应该在15,这样能够赚取150万毛利,所以事实上这个毛利不高的。但是这里有资金底垫,物流配合,安装进度,整体衔接,资质证明,政府验收等等,必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是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