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大于美军吗?

张毅诚


确实,日本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损失要远大于美军方面,这主要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首先飞行员问题。美国本身就有浓厚的航空文化,有很多民间飞行员,本身飞行技艺就很高超,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很快作为军队飞行员投入作战。而且即使如此,美国二战中还推行了飞行员培养计划,高达数十万人参加了相关培训,使得美国有些充足的后备人才作为补充。

而日本就不同了,二战之前日本海航只有数百名飞行员,经过长期训练成了日军的精锐。但是日军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导致后来陷入消耗战后补充不到位,飞行员素质不佳。而且像坂井三郎等这样的优秀飞行员,在美军中一般都是会安排到后方作为教员参与培训工作,但是在日军中往往要在飞行员岗位上战斗到死,极大的浪费了这些宝贵人才。于是这些菜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去作战,几乎就是送人头(最后直接开着飞机神风了),损失自然居高不下。

然后是战机问题了。零式战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一直打到了战争结束,是日本海航的绝对主力。零式战机防护薄弱,结构脆弱,在战争初期由于飞行员素质好还能掩盖这些缺陷。但是在战争后期,飞行员素质大大下降,而且还是老旧的零式战机,面对的美军新锐战机已经力不从心,因此损失大增,最后干脆作为神风自杀机了。

至于搜救方面倒不是问题,二战时期由于技术问题导致搜救能力都不算太强,所以对于降低损失的作用并不太大。


前沿阵地


有网友问: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大于美军吗? 如果只计算海军航空兵,那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损失了8592架战机,日本海航损失了10370架战机。其实双方最终损失差不多。

美国海航和海军陆战队飞机,被日军击落907架,在战斗当中操作失误坠毁1345架,被日军防空火力击落1982架,在地面损失1313架战机,另外,还有其他原因战损3045架战机。

其中,航母舰载机被空战击落436架,防空武器击落1377架,操作战损979架,其他原因损失1932架,在航母上损失936架,合计5660架战机。

美军损失比较大的飞机是,美国海军的F6F战机,损失了2409架。第二多的是,美国海军的F4U战机,损失了1458架战机。美国海军飞行员空战水平与日本海军飞行员相当,只能用数量多的优势取胜并减少战斗损失。

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大王牌飞行员,也都在太平洋战场被击落身亡。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航对日本海航的空战是高手之间的较量。

另外,美国陆航,英国航空兵也有超过3万架飞机损失在太平洋战场。当然,日本陆航也在太平洋战场损失了大量飞机。双方最后的损失数据,差距并不大。太平洋战场是二战,空战技术程度最高的战场。

要知道,在1944年1月-5月,美国陆航出动了15个野马大队就彻底打爆了德国空军。而美国海航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是超高美国陆航的,而且,美国海航在太平洋投入的战机数量,何止15个大队,美国陆航在太平洋的战机都不止这么一点。


深度军事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日本海军飞机防护太差,座机被命中后飞行员的存活率明显低于美军;二是日军海上搜救力量薄弱,丧失战场控制权后日本飞行员更是掉一个少一个;三是日本海军对飞行员的培训、保护和替换远不如美国海军,开战时的那批一线飞行员损失殆尽后,补充的飞行员素质远低于美军。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兵装备的零式和96式舰载战斗机性能优于美国海军的主力战斗机F4F“野猫”和F2A“水牛”,但防护能力很差。以零式战斗机为例,由于日本的航空发动机底子薄,为保证格斗性能和续航能力,零式战机在设计的时候极力降低机身重量,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也没有油箱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被击中后极易起火,生存能力差。

除了舰载战斗机,日本海军的97式舰载攻击机和99式俯冲轰炸机也没什么防护能力。尤其是99式俯冲轰炸机,绰号“空中棺材”,即使在太平洋战争后期转作自杀飞机,其成功率也是最低的,就是因为没有装甲一打就爆。而美国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防护装甲厚,火力强,载弹量接近99式的两倍。

海上搜救能力的差距也不难理解,本来战场上不利的一方救援己方落水人员的机会就更少。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军开始取得海上优势,战斗获胜后救援机会自然更多。美军还在战场救援体系中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尽可能让有经验的飞行员重新投入战斗。1944年,美国海军陆续组建了六个全职的救援航空队,而日本屡屡失利撤退,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日本海军实现所谓的“精兵政策”,所有优秀飞行员都调到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几乎没有优秀飞行员担任飞行教官去培训预备役飞行员。这就造成了一线飞行员素质很高,但后备人员严重不足的局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损持续不断却很难得到合格飞行员的补充。

尤其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全部在一线血战,损失惨重,而当教官的都是些二流的飞行员,教出来的学员多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导致日本海航的素质直线下降。而美军飞行员一般执行50次任务后,就被要求退出一线去担任飞行教官,将他们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员。再加上战争后期美军在飞机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势,日本海军的飞机就不得不扮演火鸡的角色了。


龙之鉴


为什么二战太平洋的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比例,要远远高于美国海军飞行员?

东亚人(或者说大儒家文化圈)普遍认为被俘虏是可耻的,是,丢脸的,所以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俘虏。面对各种困境,多半会殊死一搏。



(日本的神风行为也是后期日本人不飞行员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图为日本神风敢死队撞军舰以及撞上之后留下的黑印子)

(自愿的殊死一搏是值得歌颂的。日本那种强制性那就是坑了)

欧美人普遍认为被俘虏了就被俘虏了呗,就能有什么事儿?到时候让国家出钱,或者自己家里出钱,把自己救出来就得了。


(这也和欧洲从前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有关,一般不会下杀手。而且就算贵族被俘虏了,也会好吃好喝的,然后卖上好价钱。)

这样一来么,那就很尴尬了。

再加上美国的飞行员被击落以后,会有潜艇专门负责打捞跳伞飞行员的任务。而且航母上面为了激励潜艇和驱逐舰捞飞行员。你们打捞都飞行员有多重,我们就送多重的冰淇淋。

而日本飞行员,自生自灭吧

所以美国的飞行员的存活率可不是比日本的高吗?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与日本的飞行员培训体制有关,日本在太平洋战前,一直在飞行员培训奉行的是精兵主义,也就是说强调,飞行员的素质,求精不求量。往往几千人当中才能挑选出几十名飞行学员,然后在这几十名学员之中,只有少数才能毕业。

通过层层选拔,与严格要求之后,日本飞行员在个人素质方面相当的高水平,不过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数量太少,每年培训的新飞行员数量都相当少,根本就没有大批量培养飞行员的计划,即便日本拥有这个的能力,基本没有具体实施赤,直到太平粒战争开始之后,前线的大量飞行员损失后,日本才意识到自己缺少后备飞行员,这时才想到要大批量的培养新飞行员。

结果呢,这时就造成了一个新问题,有了数量却没了质量。战时条件下大量培养飞行员素质低下,相当成问题,当时把飞行员的培训时间压缩到约100天。几乎是只要被录取,基本就可以毕业,许许多多的培训内被省略掉了,当时有日本飞行员曾经回忆当时,整个飞行队几十名飞行员中,实际合格只有几个人,大量的不合格飞行员上了前线,后果就是更容易的损失掉,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飞行员素质越低,损失最大,又造成培养要求降低,素质降低。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日本的国力根本不足以保证他,与美国这样的对手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讲武堂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飞行员得损失远大于美军,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的结果从来不只是一方面决定的,原因各种各样。二战之前,日本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许多科技都做到了高精尖,但是日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基础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美国。战争考验的从来就不仅仅是武器技术,更多的还要看工业规模和工业基础,这些战争机器一开动,仅靠高精尖是不行的。以苏德战争为例,德国武器比苏联武器先进,战争初期德国打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但是持久战德国败给了苏联。同理,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空军也是连战连捷,持续攻陷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英美荷老牌帝国殖民地,微小代价重创珍珠港,炸沉了英军重型战机威尔士亲王号,俘虏英美几十万军队。日本作为资源贫乏的帝国,闪电战速战速决尚有战胜美国的可能,持久战日本必然败给美国,太平洋战争打了4年,足以把日本的钢铁石油等战略资源耗干。


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岛屿争夺战前期和中期,日军零式战斗机和96式舰载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明显领先于美军主力战斗机F4F“野猫”和F2A“水牛”。可是日军为了提高战斗机性能而去除了部分飞机装甲,飞行员防护措施差。日本海军的97式舰载攻击机和99式俯冲轰机防护措施更差,尤其是99式俯冲轰炸机,绰号“空中棺材” 。而美军的战斗机首要任务就是保护飞行员安全,装甲量很大防护措施好。二战初期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厉害,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排水量高达七万吨,比现在世界上的航空母舰还要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可是日本航空母舰编队雷达设施远远落后于美军雷达,每次航空母舰大战之前,美军雷达都能判明日本飞机的大概方位,而日本还停留在靠侦察机搜索茫茫太平洋上美军的阶段,犹如瞎子一般,信息通信建设严重落后于美军,这就造成了后来日本很被动。航空母舰被炸沉的多,失去了停靠平台,日本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自然损失大。


战争后期日本航母舰载机打一架少一架,而工业规模强大的美国,如下饺子一样,瞬间造出了大量的航空母舰和战斗机。战争后期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力已经落后于美军,强的一方自然损失少。冲绳岛海战日本动用了神风敢死队,大量的日本飞行员开着装满弹药的的飞机撞击美军航空母舰,甚至提出了一机换一舰的口号。这些飞行员基本上有去无回,不是被美军击落,就是撞击了美国军舰,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制导炸弹精准打击,惨烈程度无法想象,日本飞行员牺牲巨大。

总之,各种原因造成了日本海空军损失大于美军,归根结底还是日本综合国力比不上美国。


人类历史故事


原因有很多,最终造成了日本海军飞行员的损失远大于美军,而失去了优秀的飞行员,日本海军的航空作战能力也迅速下降,让其更进一步走向失败。

图为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首先就是日军战机的防护问题。日本海军的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中主要就是零式战机,由于在设计之初日本海军疯狂要求大航程、高机动性以及火力,而当时的设计师堀越二郎则通过给机身结构打孔、不设防护装甲等措施来减重,最终导致零式战机的防护性能很差,机体十分脆弱。此外,在同时期西方战机都开始装备自封式油箱了,而零式战机则并没有使用,也就导致生存性更打折扣。此外,日本海军的其他战机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给飞行员提供足够的防护。

图为美军地狱猫舰载机

其次是日本海军飞行员的训练模式问题。日本海军在战前一直只有数百架各型舰载机,飞行员个个都是饱经训练的老鸟,当时的日本海军走的是精兵路线,正是这数百名飞行员创造了日本海军战争初期的大胜。但是在战争扩大后,飞行员损失很大,而迫于战事需要,新飞行员的训练又很不到位,匆忙上阵只能沦为炮灰。而美军则建立了完善的训练体系,而且美国自身有航空文化,很多平民战前就又丰富的飞行经验,简单训练就能在战场上作战。而且美军的优秀飞行员还能担当教官,将宝贵的作战经验传授给新飞行员们,而同期的不少日军优秀飞行员只能作为普通飞行员战斗至死,无法参与新飞行员的训练。

图为日本战机

搜救问题。相对于日军,美军在搜救力量上的投入更大,比如著名的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就为营救美军飞行员做了巨大贡献。再比如通过潜艇救援,著名的“射水鱼”号潜艇击沉日军“信浓”号航母的战例中,其实射水鱼号最初就是前往日本本土周边营救可能的美军飞行员的,后来碰巧遇到“信浓”号航母并将其击沉。


军情解析


当然。比如中途岛海战,一场下来,日本海军四艘航母上的飞行员几乎全报销了。那可都是训练足、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牌飞行员,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精英。这样的战役,几场下来,美军就在马里亚纳猎火鸡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训练不足、飞机性能又已落后的日本海军娃娃航空兵。

之所以如此,一是跟训练和实战经验有关。美军1941年底才参战,日本人则1931年就开始侵略中国,他们的海军航空兵最迟1937年大规模投入实战。其次跟军事思想有关。据说让安倍感动涕零的零式战斗机,在太平洋战场上曾经把美国人打得一愣一愣的,但没过多久就露馅儿了,它是牺牲防护换来的机动性,所以头发被击中了心脏都会破裂。这有点儿像英德两国在军舰建造上的不同。第三就得说跟工业能力有关了。美国人一旦发现了日本飞机的弱点,马上就在飞机设计和制造上努力,他们的飞机在坚持注重防护的同时,迅速把速度和机动性提上来了,新款飞机简直层出不穷,相比之下,日本更新既慢,又制造力不足。


扎西平措lntl


相对而言是日本的损失更多,第一日本制造飞机时候追求高攻高速,但是防护力差,对美国来说飞行员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美国家底厚,制造飞机时候防护性能比较好,所以有美国飞行员说日本的零式是空中打火机;再一个是信仰问题,日本人信仰为天皇尽忠宁死不屈,一但战机被机落不是先投降保全自己而是自杀,美国不一样,美国有专门的部队去拯救飞行员,或者飞行员被俘虏后美国会用各种手段去用金钱等等换回飞行员,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对美国发动了神风特攻行动,加剧了本国飞行员的消耗,一来二去就拉开双方的人员损失比例。


路过的男生


没错,日本的飞行员肯定比美国死的多。

主要原因有

1,日本神风特工队自杀式飞机

2,日本缺铁缺钢缺重金属,所以飞机在防护上没有欧美飞机结实。(零式跑得快,防护依然渣)

3,日本对飞行员的重视程度不如美欧。

4,日本坚持到了后期,参战时间长。

5,前期精锐飞行员战损后,后期就是拿新手飞行员送肉。

美军飞行员损失也不少,原因如下

1,美军参战前,援助英国的飞机是带飞行员的。

2,美国除了后期登陆战,基本都是海军空军支援,地面硬刚除了非洲战场并不多见。

3,美军飞机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