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斯隆的事迹是真的吗?

用户68286120


有据可查,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有他的资料。他和另外两个伤员,利用有利地形、两挺机枪、手榴弹,顽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阵地上死守了整整两天两夜。在弹尽粮绝的最后关头,他用一把手枪和一把大刀,守住了阵地,直至援军到来将。

二战传奇人物约翰·巴斯隆,生于1916年,3次入伍直到硫磺岛战役第一天,被日军炮弹击中不幸身亡。他第一次入伍是1934年,在菲律宾驻守了3年。1940年,他第二次入伍加入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机枪手参加了瓜岛战役。

巴斯隆所在部队负责防守的阵地,遭到了近3000日军的攻击。激战中,他所在的班共16个人,13人阵亡,2人受伤,只剩下他一名战斗人员。在接下来的2天里,巴斯隆不吃饭不睡觉,收集弹药、修理枪枝,在3个绝佳地点架起了机枪,跑来跑去地与敌人作战。

据统计,这一战,在两名受伤战友的帮助下,他打死了2000多名日军,成了美军太平洋战场上的传奇英雄。巴斯隆退伍回到家乡时,人们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政府官员、明星名人踊跃参加并与他合影,各大媒体广为报道。

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巴斯隆为了募集战争债券,很快投入到全国性巡回演讲中。演讲结束后,巴斯隆再次申请加入海军陆战队重赴前线,未获批准。部队劝他留在国内战场,从事文职工作,或指导训练新兵,又被他拒绝。

他写信给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称一定要重返战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部队最后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他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部队第5师第27团1营C连,担任机枪排排长。硫磺岛战役中,巴斯隆所在连的任务,是拿下2号海滩,确保部队登陆。

当时日军的火力,也在重点防守2号海滩。战役开始时,日军密集的炮火,压得美军无法行动。巴斯隆率领战士,绕过敌人的火线,攀上敌人最主要的碉堡顶,炸毁了这个对美军威胁最大的要塞,帮助美军顺利从2号海滩登陆。

随后,他和他的部队向1号机场进发,去夺取这个机场。途中,巴斯隆遇到一辆陷入日军地雷阵的坦克和几辆军车,他帮助他们安全驶离。但是,在接近1号机场时,巴斯隆被日军迫击炮弹片击穿脖子,不幸身亡。

遗体运回国后,他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1949年,美国将2艘驱逐舰更名为“巴斯隆号”,由他的妻子剪彩。人们为他建了纪念雕像,许多街道和海军陆战队的基地,用他的名字命名。

2005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邮票,用于纪念美国二战中的英雄,其中就有巴斯隆。


世界真的很大


美军著名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确实是有这个人,但是他的战绩在我国地摊杂志和论坛里面被极度的夸大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被吹成了超人状态。

巴斯隆的战绩,从过去论坛里面的一次击毙数百日军一直吹到了现在的击毙3000日军。在瓜岛战役最高的时候有5万美军,打了半年日军总共战死6000人,其中一半战绩都是巴斯隆1个人的,其他数万美军都是看戏的。

在1942年10月24日,海军陆战队第7团的巴斯隆确实立下了伟大的战功,他当时就出现在日军已经实现突破的阵地上,陆战第1营阵地已经岌岌可危,正是巴斯隆以2挺重机枪来回交换射击。

C连的巴斯隆中士在夜里1点15分猛烈开火,阻挡住了日军第9中队的攻击和渗透,击毙其中队长牧田幸夫中尉,为陆军第164团3营的增援赢得了时间。

随后,巴斯隆所在的陆战队1营和陆军第164团3营,再次阻挡住了日军第2次攻击,这次进攻的日军属于第29联队第3大队的3个中队,第4个中队就是第一次进攻被重创的第9中队。因为,巴斯隆在关键时刻阻挡住日军突破,保持住了阵线稳定,为援军赶到赢得了时间,因此获得了荣誉勋章。

日军总共参战的才是一个步兵大队,到哪里去死2000-3000人?而且第3大队当天的夜战所有损失是300人,后来到早晨这个大

当天,日军第29联队在3个方向对美军进行进攻,整个攻击正面超过几公里,并且随后又参加了防御作战,时间为3个多月,阻挡美军前进,随后在1943年1月从加明博角乘船撤退。我们查美军战史从来没有什么巴斯隆一个人打死2000-3000人的记录,所有记录都来自于我国的地摊文学和论坛。


深度军事


约翰·巴斯隆的战绩是有据可查,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都有记载,关于真假我们可以暂时不用讨论。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约翰·巴斯隆的作战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

巴斯隆这次杀人记录的取得是在瓜达卡纳尔岛的亨德森机场防御作战。当时的战况非常焦灼,日军经常采取夜间突袭的方式进攻,借助暗夜,日军的进攻有很大的突然性。日本人玩这招已经很久了,在侵华作战中就经常这么干。不过碰上火力密度远超中国军队的美军,这招就不管用了。

巴斯隆使用的武器是勃朗宁M1917型重机枪,.30英寸口径,制冷方式是水冷,性能应该说十分的优良,是美军连一级的重型支援火力。每个步兵营的重武器连会装备24挺M1917,分别编制3个重机枪排,后期因为战术调整,装备数量下降至18挺。

勃朗宁M1917采用250发布质弹链供弹,每条弹链装入一个金属弹箱。由于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座的原理,其射速非常高,可以达到450发-600发每分钟,最大射程可达900米。勃朗宁M1917采用水冷方式对枪管进行冷却,制冷效果稳定,如果缺水时,也可使用尿液代替。但枪管长时间射击后,如果出现卡弹等问题,不如气冷机枪方便更换。

除了手握利器,巴斯隆在阵地的设置方面也有讲究。他在机枪阵地前,架设了好几层铁丝网,同时挖有防步兵壕。这样日军在对阵地发起冲锋时,无法轻松突进到美军战壕前,而会被铁丝网绊住。这时美军轻重火力一起开火,给予日军重大杀伤。战斗进行中,因为日军尸体堆积,阻碍了巴斯隆机枪的射界,他还特意趁着敌军火力压制间隙跑过去推垮日军的尸体推。

在整个3天的防御作战中,据统计巴斯隆的机枪小组共消耗掉125条弹带,子弹总计达31250发。


兵器肖宁


约翰·巴斯隆的事迹是真的吗?

真不真就不知道,但巴斯隆的事情是有明确历史记载,而且因此授勋的。美军在战时不乏宣传夸大鼓舞士气,但授勋荣誉勋章和海军十字勋章一般不会乱来。毕竟美国老百姓比较理智,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个人认为巴斯隆的事迹是真实的。

从军事角度来说,他的战绩是可能的,不是胡吹。

大家注意,1942年10月24日,巴斯隆所在部队在瓜岛和3000日军交火,短短48小时内。

巴斯隆所在班的15人就死了12个,说明战争是极为激烈的,日军并非菜鸟。

而巴斯隆的优势在于,他和另外2个战友据守一个河边阵地,有2挺水冷式重机枪。

日军白天是不敢随便冲锋的,他们在晚上使用了1个大队的兵力冲击巴斯隆他们3个人的机枪阵地。

所以,巴斯隆得以击毙了100多人,还保住了阵地。

为什么有这个成绩?

第一在于日军必须涉水过河。在涉水期间,日军行动是非常缓慢的,也无法卧倒,这就是重机枪的活靶子。

第二巴斯隆使用的是2挺水冷式重机枪。如果是气冷式机枪,每射击几百发就必须冷却枪管,但水冷式机枪则不存在,它可以连续射击几小时,只要更换水就行了。而巴斯隆他们在河边,水不成问题。

所以在重机枪持续反复设计下,日军被打死100多人并不稀奇。

第三日军搞不清巴斯隆他们的位置。这是夜间偷袭,日军并不知道巴斯隆的位置在哪里。较远的日军看不到重机枪,近距离的日军又被击毙了,所以自然光挨打不能还手。

其实巴斯隆真实的战绩,是一晚上击毙了100多日军,而不是1000人。

这个记录,已经是很惊人的了。


萨沙


钢锯岭·76个超人的故事。假设钢锯岭战场有5百米纵深,救一个人来回一次要1公里,救75人就要跑75公里,还是背或拉一个几十公斤成年人情况下,要知道马拉松42公里世界纪录也要2个多小时,还是平地,当然我们不知战场多大,说不定整个战场只有十米乘十米呢,就是几百号人挤在一百平方米三房两厅大小的战场也不好说,就不质疑男主一晚跑75公里超人体力和速度了,

战场伤主要以枪伤,弹片伤为主,这种伤会导至大量失血,人体失血十几分钟就会死亡,在有120急救这种医疗条件情况下也经常见街头捅伤人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的,人失血量在400-800毫升之间通过输液才可以维持正常血压,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就可能要需要输血才能维持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行。道哥救一个人要多久? 算十分钟吧,那75人就要12个小时了,为啥这帮人重伤情况下无人救理一天一夜还活着?下面的人就一晚上十几个小时看着伤员一个个吊下来,也没一个人爬上去帮把手?吊下来的伤员也不说上面有个人在单独救人让多点人上去帮忙?有人能合理解释么

洋奴开始解释了

人家跑一下休息一下不行吗,救一个人算十分钟吧,那75人要12个小时了,加上休息要24小时?

轻伤就流血不多,等救的人如是轻伤,自己为什么不走非要等男主来抬?留下来等日本人来杀?

可能吓坏了或扭伤脚,难道75个人齐刷刷都是吓坏了或扭伤脚,这是运动场还是战场?

子弹威力小,日军在太平洋上全用7.7大威力弹而不是在中国的三八弹

我想起一部号称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拯救女兵林奇》 影片中的陆军第507机修连19岁女兵林奇在部队遭遇伏击后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打完了所有子弹才受伤被俘,然后美军特种部队如何英勇的救回他,然尔,2007年林奇在国会听证会上说:"这是不真实的。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撒谎,并试图将我宣传成一个伟大的英雄。美国军方操纵拯救过程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更不应该把拯救过程拍摄下来。他们利用我来象征某些东西。他们这么做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