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辣手”开征”空置税”,内地会紧随其后吗?

“房屋仍然是我们社会头号的问题。”7月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湾仔金紫荆广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1周年之际表示。

香港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高房价愈演愈烈。在香港楼市20万元/平方米的均价面前,内地四大一线城市北上深广的房价也瞬间黯然失色。

香港房价高、居住拥挤是众所周知的,在这种寸土寸金的情况下,政府当然要遏制炒房现象的出现。这不,近期香港政府就对房市果然出了一记重拳。

香港”辣手”开征”空置税”

6月2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联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6项房屋政策新措施。其中有一条“辣招”就是“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额外差饷’”。

“差饷”即香港对不动产保有环节的一种税收,此次特区政府拟额外征收的差饷又被业界称为“一手住宅空置税”。新政将对空置6个月以上、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额外差饷”,相当于该单位应课差饷租值的200%

,额外差饷大约相等于楼价的5%(以2018年3月住宅物业平均租金回报率为2.5%计算)。

新政的到来可谓是力度空前的。有媒体算了一笔账:按照特区政府评估年租金200%的方案计算,一套1000平尺的3卧室公寓,在香港均价大约在1000万港元。按照每尺37元月租金计算,年租金评估就是45万港元左右,200%征税就是90万港元。

换句话说,一套房屋空置10年,几乎等于被特区政府没收了!

新政影响:雷声大雨点小?

尽管空置税手段雷霆,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空置税只针对一手房,并非目前数量为一手空置房的4倍以上、“量价齐升”更为明显的二手房。因此此次征收一手房空置税对香港房市基本面的影响有限。况且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还容易使得一手房转售或者更换户主,变成二手房来规避交税。

林郑月娥在发布会上表示,房屋政策新措施不是为了遏制房价,而是为了达成三个目标:令资助出售单位更可负担、增加资助房屋单位供应并加强支援过渡性房屋供应、以及促进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尽早推出市场。

她还重申了政府增加住房供应的目标,香港今年将提供5000套资助房屋单位。香港将调整资助房屋的定价机制,计划降低资助房屋的收入要求。香港资助房屋价格不会与市价挂钩。

因此与其说新政是针对房价,不如说奔着开发商“捂盘惜售”而来。尽管“捂盘”早已成为香港开发商的传统。

且随着近年来香港楼价的飙升,此类现象越发常见。所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会降价去已有库存房源,否则还放在手里,又要交税,真的要“砸了”。

但其缺点在于开发商也可能拆了地方慢慢建楼。由于开发的地方越来越少,可卖的房子也会逐渐减少,因此也可能导致房价进一步攀升。

内地会跟进吗?难!

随着香港的空置税靴子落地,那么问题来了,内地会跟进吗?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有关空置税的提议。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城市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该报告建议,考虑以“空置税”这一行为税来替代房产税。这既可以增加住房的持有成本,也可以鼓励住房出租以提高住房的利用效率。

不过,有观点认为,就目前来说,谈实施空置税可能还有点困难。

其一,拿内地与其相近的房地产税来说。从技术上来看,房地产税比空置税更容易控制,征收成本也小很多,如果首套和刚需免征,涉及到的利益面也比预期的小。

但房地产税从2013年正式动议到现在,已过去5年。虽然专家说法是在2020年前完成,到现在连草案都尚未对外公布,可见依然“难产”。所以说,

房地产税的推进都困难重重,更何况空置税呢?

其二,住房空置率仍旧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谜题。想要开征空置税,首先必须搞清楚住房空置率。同样,想要进行精准的楼市调控,也离不开对于空置情况的精准把控。

然而住房空置率到底是多少,在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如何分布,仍旧缺乏一份详实的官方调查数据。

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曾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在中央财办时,曾经请有关单位通过对用电量对全国住宅的空置情况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住宅的空置率都相当高,比日本这种高度老龄化、少子化、城市化的国家还要高,日本是13%。这很不正常,说明用来炒的房子真不少,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空置标准。”

其三,当前缺乏推进空置税的动力。因为空置税不仅涉及直接的利益,更涉及整个房地产模式的正当性与持久性。

不少人认为,空置税之所以迟迟未列入改革议程,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层面:住房空置率不好统计。首先空置多久算是空置,缺乏统一标准;其次,在智能电器日益发达的年代,我们依据什么指标来确定房屋属于空置呢? 如果依据水电费,那么炒房者提高水电使用量,例如在屋里放一些储水或者用电器就好了,这样反而还滋生了资源浪费。如果靠房屋监控,那么抛开由此带来巨大的征收成本不说,是否会侵犯住户的隐私权也是一个问题。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想让“空置税”能起到调控楼市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还需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

纵览行业资讯 解读最新动态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