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54年前的今天,中国发生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件

54年前的今天,罗布泊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当时来说研制原子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工程,当时也只有美苏英法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家机密。但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科研人员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积累和不懈努力,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在当时反应最激烈的就是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可是他的这一优势仅仅保持了五年就被苏联给打破了。美国表面上说认为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转头就开始提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

最尴尬的就是苏联了,中国一开始研制原子弹的时候,苏联还给我们派来了专家帮助我们。可是后来他将一系列设备都撤回了国内,并且放话,没有了苏联的帮助,再给中国二十年也研制不出原子弹,可是没想到仅仅用了一半时间,中国就成功了。

与以上核国家相比,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和工业基础,难以满足原子能研究与应用所需要的耗资巨大、技术高精、设备精良的要求,而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于1955年1月15日作出了核决策。在经历了两年多有关核科学技术研究、铀矿地质勘查以及原子能工业建设等工作后,1957年10月15日,随着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签订,中国正式开启了研制原子弹的历程,到1964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用了7年的时间。与其他核国家掌握原子弹技术的耗时相比,中国仅仅用略多几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尖端技术不对称发展的奇迹,这一速度,足以震惊世界。

然而这样的奇迹是需很多科学家付出无比艰辛的困难来创造的,在当时进行原子弹的研制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耗费的巨大资源,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陈毅等几位老帅坚决支持中国研制原子弹。在一次会议上,他说了一句个性鲜明的话:“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把裤子当了”,这当然是一句形容,但也反应了当时原子弹研发所面临的困难情况。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研制原子弹的所有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在关键时候,常常每天拼命工作12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工作17小时。很多人都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时候,也不讲什么加班费,大家照样干。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原子弹科研人员由于长时间吃不饱,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参与和领导原子弹研制的彭桓武脚肿得穿不了鞋,只好用两只手拎着鞋上班。最困难的则是身处戈壁滩、深山高原的核工业职工。他们时时面临断粮的威胁。主管两弹的聂荣臻元帅知道后,向各大军区求援。给科研人员调来了宝贵的肉、鱼、黄豆和水果。张爱萍将军知道科学家饿着肚子搞原子弹后,紧急调拨了一批黄豆,每人每天增加50-100克黄豆,度过了难关。在这里,我们得感谢所有研制原子弹的元勋。他们是在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为国家研制出原子弹。

毕竟,原子弹的制造是有价的,而全体科研人员的无私付出,用再多的金钱都无法估算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