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三底”: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你搞懂了吗?

手机用户75107624584


现在很多人都领悟错了股市三底,认为现在A股股价都很便宜,乃是估值底。而政策一救市,便称之为政策底。至于市场底,则是由市场自己跌出来的底部,很多人认为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差别不会太大,政策救市后,市场底便马上会出现。我们觉得这是一种误判,这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在大熊市中损失惨重的结果。

我是从2001年开始关注股市,也经历过了四年大股灾,作为亲眼目睹998点位的人,我想告诉大家三个真相:第一,估值底,绝对不是专家和媒体用计算机统计出来的,而是要真正跌透了,才是估值底。真正的估值底,要远底于股票的价值。目前A股市场的股票都不便宜,更别说进入到估值底。未来A股将会有较大的跌幅,估值底部是要个股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了。

第二,政策底,我看了股市很多年,从来没有到了政策底,买入就能赚大钱的,反而是政策底导致投资者损失的很多。事实上,监管部门救市,并不是说不让股市下跌,而是不希望股市短期内大跌。这点你要弄明白。所以,短期内股市虽然不会大跌,但过一段时期,再次下跌那是大概率事件。A股市场的大趋势不可逆。

第三,市场底,真正熊市的市场底非常可怕,天天传出利空消息,喊着股市要推倒重来。政策救市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多数股民要么手里没钱了,要么有钱也不敢投资了。真正市场底,股民不是想去炒,而是一有反弹就要割肉,不敢再玩了,太残酷了,股指往往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路向下,反弹也不多见了。而现在A股跌到目前位置就觉得是市场底了,将来肯定会遭受重大的财富损失。


不执著财经


三个底,我们先谈最容易发现也最好理解的底。

即政策底,2015年6月份开始股灾,上演千股跌停,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维护股市稳定,这就是政策底,即由国家政策影响形成的底部。

估值底,这个最难理解也最难说得明白,因为对一只股票的估值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估值方法,比如说巴菲特把管理者的因素看得很重,如果他认为一家公司管理者能力强,他对这家公司的估值自然就高,也愿意在高位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一家公司现在股价是3块钱,他发行了3万股,净资产30万,那么每股净资产就是10,市净率就等于0.3,小于1或者2(每个人标准不一样),说明这就是估值底,也就是这家公司严重被低估,现在是买入的时机。

所谓市场底,形成这个底部的原因是市场情绪,当整个市场陷入恐慌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手上有现金才最重要,不管这家公司是不是被低估,也不管国家救不救市,一门心思就想变现,等到跌无可跌的时候,然后一群先知开始重新进场,即抄底。


牛熊交易室


政策底、政治底、市场底2449,是你心中的底吗? 历史上的确有“政策底”的说法,而“市场底”也往往在“政策底”的下方形成,一般差距在100-200点附近。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都是如此,前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表谈话时,市场点位在1300点附近,后者央行救市时的点位在1802点附近。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投资者对救市有本能的期待,无可奈何,力不从心之后等待政府救市似乎已经形成了潜规则,久而久之也形成了愿赌不服输的中国特色。在水皮看来,政府该不该救市是个伪命题,也只有书生意气才会有此发问,该不该救都要救,否则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尤其是当政府卷入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比如2015年那种人为的牛市,救市也是一种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表现,当然救市从来都是权宜之计,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现在回过头来评价2015年救市的兴师动众、真金白银也是一言难尽。如果说有效,那么2016年的“熔断底”又是如何出现的,2017年的2638点又是如何跌破的?如果说没效,那么,2015年底的3684点和2018年初的3587点难道是外星人干的?其实,“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关系在2015年以后就彻底搅和在一起了!而估值底无非就是在他们两的身上加了一个冠名标注而已!就像脚下的路一样,走的人多了那么自然而然就有路了,喊的多了,就会有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的由来了!他们只是个称谓,不能代表什么!就像我们的名字,难道换了个名字我们就不存在了吗?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了解的是他们内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何有这“三底”!

谢谢支持,看完记得点个赞哦,谢谢!!!


琅琊榜首张大仙


股市“三底”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缺一不可,三底成立才能启动一波牛市!

估值底

从2015面6月中旬开始股市出现一波股灾,距离目前近三年时间;很多个股已经从历史高位跌回了历史低位,伴随着个股估值也回归了合理范围内!



来看看大盘指数的平均估值,截止目前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深证成指平均市盈率28左右倍,深市主板19倍,中小板指数32.76倍,创业板44.78倍。从主板以往估值低于15倍就是估值底,距离下一波牛市就越来越近,越跌越是机会;至于中小创虽然目前估值还偏高,因为都是中小个股为主,估值比主板估值高都是正常的,从主板估值15倍左右就是已经到了估值底了。

政策底

历经熊市后三年过去,截止目前大盘处于3000附近,政策面不断放出暖风支撑股价;例如:国家队中金汇金不断增持权重股;A股正式MSCI引进外资;国家引进日本1000亿额度购买A股;另外央行超预期定向降准;新一轮养老金入市;沪港通、深港通扩容四倍等等政策暖风吹来,这就是十足的政策底,国家认可当前股市指数才会放出利好政策刺激股市走好!


市场底

2018年2月初出现一波杀跌在3060多止跌启动一波反弹,随后再次调整跌破前低探到3041点止跌再度企稳;已经多次下探3000关口并未跌破,伴随着政策底的出现,政策面不断放出暖风,让股市好转。

股市中政策底与市场底是相互相城的,有了政策底支撑股票市场底会出现,政策底一出现释放利好,自然市场底也会止跌回升,股市回暖,走出股市的市场底。我个人认为3000附近就是下一轮牛市的底部区域,让时间验证一切,拭目以待。

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牛市的味道


老金财经


目前的点数明显不是底。

政策底,一般在熊市后半段,比如新股发不出去,人气很低迷,指数持续创新低之后,管理层不得不出实质性利好以后,才能算政策底,目前管理层吹一阵风说几句好话,你们就信啦?别人跟你说句好话你就借钱给他?

估值底,显然目前的估值并不低,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上证50的大蓝筹估值偏低所以带动整个市场估值的下降,去年的大白马拉升了一波以应对接下来的msci入市,现在估值整体偏高,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明显好转,为什么去年上证50业绩好,难道不是去杠杆的功劳?导致供需失衡,国企业绩明显受益,但是接下来的几年呢,大蓝筹还能保证这样的业绩?创业板中小板我就不说了,明白的自然明白。

市场底,应该是砸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现在这么多人盼利好,等消息,等中美贸易谈判,说白了还是没死心,什么时候成交量开始萎缩,阴跌不止,在迭出一个新低后很长时间不在创新低,而是一个底部区域,估计这个底就算来了。


心里由你


首先就是所谓估值底,我们大家炒股都知道,选择股票应该优选有成长价值的股票,这里指的有成长价值用专业语言表示就是估值低,估值又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估值偏低的股票代表企业的内在价值接近当前价格,当然大家就愿意去买这样的股票。对应的A股也一样,A股估值越低,代表A股大部分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实际价格越来越接近,这时候投资者就敢去投资相对安全的股票。往往一波牛市启动前,股市基本都会跌到很低很低的一个位置,当大部分股票的估值接近于本身价格时,投资价值才会显现,这里的底就称为估值底,从历史数据证明每一波牛市启动前,A股总体估值都会降到10倍PE左右,目前还在12—15倍左右,只能说目前已经接近历史估值底部,但是还不是最低位置。同时要注意的是,越到底部位置,仍然会出现杀估值的现象,也就是当市场环境不好时,估值可能会近一步降低,比如正常环境下A股的估值在10倍左右,但当市场一旦变差,有可能给予的估值会降到8倍左右,这也是变化的,不是一尘不变。

再者就是政策底,这个是最先体现的,当股市跌到相对低点位置时,当下的市场一定是处于人心惶惶,市场投资情绪极度低迷,极易发生系统性风险,如果出现个股踩踏风险,那对市场来讲必然也是不利的。因此,往往在这个市场监管层就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去支持股市发展,利用政策维稳股市,稳定市场情绪,一般情况下,政策底并非是绝对底部,但也是处于相对底部位置,政策底的出台主要目的就是维稳市场行情,并非是预示新一波牛市到来。

最后就是所谓市场底了,这个底部是真正的绝对底部区域,有的阶段市场底往往比所谓的估值底、政策底都要低,股市只有当跌到真正的跌无可跌的位置,才开始酝酿下一波启动点,这个位置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难以把握,往往这个位置的抄底者是国家队,因为当市场真正跌到某个点位时,必然大家都已经被这个市场所打败,恐惧弥漫每个投资者心中。

因此,所谓底部区域就是这三种底部相结合,就好比目前大盘情况看,从估值角度看,2500点附近的估值同历史估值底部已经不远,但是政策底已经显现,监管层在2449点强力护盘支持A股稳定发展,所以目前阶段估值底基本接近,政策底已经显现,至于市场底,需要时间去验证!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人问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股海无涯


让我说,根本不存在“估值底”。估值就是对于价值的评估,评估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对于包含3000多只股票的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估值就是“开玩笑”。集中全国的证券分析师,研究员,咨询机构,讨论上十年八年,也讨论不出结果。就连给一只股票估值都不会得出结论。就拿贵州茅台举例,有人给出1000元一股的估值,有人给出200元的估值。谁说了也不算,市场就是裁判,成交决定价钱。估值底是多少点?连李大霄的“婴儿的”也跌穿,市场从来不给脸。估值越来越像算卦,估值底就是人工“造词”。“政策底”是猜出来的谜底,没有哪一条政策是针对市场底部制定的,更没有哪项政策规定股市不能跌到多少点。政策不会直接干预市场,而是确保证券市场发展。市场底在哪里,众所周知,只有走出底部,才能知道底在哪里。所以说,什么三大底,哪个底在前,就是有些人一厢情愿。市场底有圆也有尖,估值有褒就有贬,确定底部一般应该是“马后炮”,没有人“未卜先知”能预言。再说,市场底与股票价格关系不大,即使走出市场底,有些股票还有出现几个跌停板。指数只是做参考,还是那句话,“靠上市公司赚钱”而不是每天计算指数涨跌多少点。


麻辣SC


在股市中,基本上每一个投资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实现精准抄底,但是如果你连“底部”都找不到,不能清楚认知的话,遑论“抄底”?

而说到底部,我们从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面来将底部分成三种,分别是: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场底。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三种底部以及目前的行情到底如何。

1、估值底

“估值”二字一出,顺其自然就会想到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两大指标,而这里所谓的“估值”指的也是通过市盈率或市净率来对大A股全部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平均所得到的“估值”。以往的历史数据表明,在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前提下,估值低于20倍则会被认为已经到了“估值底”。

现在的大盘就已经到达了“估值底”。

虽然目前上证综指在3050点附近震荡,相较2005年6月6日的998点、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以及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更高,但过去两年A股公司盈利累计增长20%左右,当前全部A股公司平均PE为18.1倍,与998点的14.1倍、1664点的14.7倍以及2638点时的17.7倍相差不大。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细分来看,上证50、沪深300PE为10.6倍、13.0倍,较2638点时的8.5倍、10.9倍有所上升;目前创业板指、中小板指PE为44.1倍、30.2倍,较2638点时的54.9倍、30.7倍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目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上升,但是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前低,市场整体出现明显的“被低估”。

2、政策底

所谓的政策底就是指当股市处于下降通道,市场人气极度低落,股市融资功能受限,融资融券达到低点的时候,国家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进行“托市”,期间伴随着GDJ的出手。

现在的A股同样迎来了政策底。

从1月29日创下阶段高点3587点之后,指数就开启了不断下跌行情,到今年5月份,央行先是宣布扩大金融开放,再进行定向降准,监管层发布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出现后延,日资获得2000亿元的A股投资限额,券商行业全面开放外资投资通道等等,都说明政策底已经出现。

3、市场底

这个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底部”,指的是指数在不断下跌之后,市场人气低迷,场内只有少数的存量资金在进行博弈,而增量资金观望情绪浓厚,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持币而非持股,技术上的表现就是量能持续萎缩甚至是不断出现地量、均线系统空头排列、指数维持低位震荡或是继续小阴小阳的下跌等等。

很巧,现在的大盘也走到了“市场底”。

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均线在经过前期的下跌之后,从空头发散排列到5日、10日、20日和30日线出现拐头向上,量能始终维持缩量状态,指数在3040点位获得支撑之后接连收出好几根十字星,且以长下影十字星为主,无一不是反弹的信号。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我来回答:

1、估值底,一般机构注重通过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等指标研究对大盘估值,探明底部。称为估值底。

2、政策底,往往是在股市持续下跌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动用货币政策(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政策等等对市场进行托底。称为政策底。

3、市场底,很明显就是通过市场自身涨跌运行规律而走出的真正底部。称为市场底。

一般情况下,估值底往往会被打破,形成恐慌,此时国家会陆续出台政策稳定市场,股市会短期内出现反弹形成政策底。但政策落地直到被市场消化生效,这个传导过程往往需要时间。期间股市或继续下探,生成市场底部。至此真正的底部才会形成。当然有时政策力度过大或直接形成市场底,或者估值底就是市场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而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吧。

回答完毕


星空期货股票实战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在股市中最少混迹有几个年头了吧,对股市不是有一定了解的,问不出这么专业的问题。我也是进入股市几年后才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所谓会的不难,难的不会,相信看完我的描述后,你对股市的了解又会深入一步,距离进入股市的目标又近了一点,下面就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来聊一下,这三底各自代表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存在?

首先要明白这三个底是对指数来说的,一般情况下,政策底和估值底(资金底)出现的时间差不多,政策底多少早点,估值底晚一点,最后出现的是市场底。


政策底:是当股市处于下行通道中,下跌行情把市场的情绪都快跌没了,市场冷清,股市再下跌就要失去融资的作用时,国家开始出台利好股市的政策,如降准、逆回购增加流动性;颁布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措施等。使指数下跌节奏放缓或横向波动,这时就叫政策底。政策底最明显的特征是:股市利好消息频出,下跌节奏放缓,市场人气有所回复。

估值底:估值指的就是市盈率,就是当市盈率回归合理的估值空间时,简单来说,就是指数具备价值投资的价值了,就到了估值底。如下图,一般上证指数到了20倍以下,创业板要40倍以下,就具备了投资的价值。估值底的特点更直观,有具体的数值,到网站上一查就查到了。

市场底:这个对我们来说最重要,同时也最难确定,最维把握的一个底。一般我们聊股市时说的底部就是这个,是指数从下跌趋到上涨趋势的转折点。这个底部的特点是:成交量缩量,结构背驰,市场情绪低迷。

三个底之间的关系

政策底不一定股市的每次下跌都有,股市自身能在合理的区间止跌时,不存在重大风险时就不会出现政策底。而估值底是一定会出现的,估值到合理的区间才能对资金形成吸引力,资金才会尝试着入场,而这个过程又改变了原来的下跌趋势,然后结构上才会出现背驰,出现市场底。从形成的过程来看,先有政策底和估值底之后,才会形成市场底。

如现在的上证指数,降准、逆回购、建立发展基金、减税等消息面频出,而估值上证指数也到了15倍,具备投资价值,说明政策底和估值底都到了;再看上证指数的成交量持续在2000亿以下,甚至到了1500亿以下,说明成交量极度低迷,正在构筑市场底的过程中。注意这个过程不一定会出现背驰,但出现了背驰会形成底部,底部不一定非要背驰才能产生,要把这个关系搞明白。

我是禅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操作有所帮助,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