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胃疼,怎么就查出胰腺肿瘤了呢?

胃痛”是临床上极其常见的症状,老百姓看病或日常生活所说的“胃痛”有时并不确切。当他们指出疼痛部位时,往往在正规的医疗术语中应该描述为上腹部疼痛。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无法准确指出胃具体在哪、有多大范围。

大家都知道在胃上腹部,胃的周围还有许多器官,它们也可能发生疼痛或不适,也会给我们“胃疼”的感觉。如下图所示胃周围的器官有: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肝、胆、胰、脾、双肾及肾上腺、横结肠,加上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常存在着交叉,所以“胃痛”别以为就只是胃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这些器官出现毛病或不适。引起“胃疼”还有其他诸多潜在的原因,遇到不能解释的症状需要科学合理的排除。

胃周围有这么多器官,所以“胃痛”应该理解为“上腹痛”,先入为主容易把自己框死了、或误导了大夫。若到医院就跟医生说,我胃不好,给我开点胃药,通常大夫要先综合病史、检查等,判断你这个究竟是不是胃的问题;倘若遇上个忙一点的医生可能就顺着你的要求给你开完药就急着看下一个了,究竟“胃痛”是不是真的只是胃的胃痛。也有很多人坚持自己的经验,胃痛了就去药店买指定的药,一吃就好,却从来也没有做过正规的坚持,这样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

★ 案 例 ★

患者男性,37岁,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位于上腹部,呈间断性刺痛,可耐受,进食后腹痛较为明显,2周前曾就诊于附近医院行“钡餐”检查,提示“胃窦炎”,给予输液治疗,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明确诊断就诊于我院。

据了解,患者半年前老是感觉胃痛、胃部不适,以为平常在外应酬多,得了“胃病”,便在药店里买了点保胃的药,吃了一段时间,感觉似乎好了些。但过了大半年,症状还是一直反反复复,而且体重也下降了不少。这才来医院检查发现,肿瘤指标:CA19-9:1000/kU/L,CA125:164.9 U/mL、CEA:16.6/ng/ml怀疑是胰腺的肿瘤。进一步做上腹部CT发现胰腺体尾部一巨大的肿瘤,并且肝脏上也发现了转移灶,已属于晚期肿瘤。

★胰腺癌,为什么难发现? ★

胰腺位置深在,不像食管、胃肠道那样可以通过胃肠镜直观地发现最早期的癌灶以及癌前病变,而且早期一般都没有什么症状,因此难以发现。

1、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2、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出现症状时又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一般做CT、彩超等检查才发现。

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应警惕胰腺肿瘤

其实,“早期症状隐匿”是胰腺肿瘤的一大特点。胰腺的生理功能复杂,藏身于后腹壁,受内脏神经控制,因此容易被相邻的内脏神经的信号干扰,致使早期症状与其他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容易混淆:例如上腹不适(易误诊为胃病)、腰酸背痛(易误诊为骨科疾病)等。这些症状常让人误以为是胃病或者是其他病,不予重视,仅简单口服一些止痛药物,结果确诊胰腺癌时常常已经是晚期。临床数据显示,80%的胰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是进展期或晚期。文中这名患者的情况就是如此,如果能及早的重视及时查出病情,或许......

此外,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消瘦、黄疸、间歇性低热也应该考虑胰腺癌的可能。胰腺是人体内兼具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器官,其分泌的胰液等物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胰腺肿瘤患者的胰腺功能一旦受到影响,身体相应的机能也会改变。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调控人体的血糖水平,中老年糖尿病人群,如果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是血糖突然升高的,应当怀疑是否罹患胰腺癌;另一方面,胰液富含消化酶,影响着机体消化功能,因此胰腺癌患者经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现象;由于胰头靠近胆管,胰头癌极容易压迫胆总管阻碍胆汁排泄,致使患者出现“发黄”、肝脏肿大、大便呈陶土色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建议40~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吸烟、家族史、慢性胰腺炎等)每年最好做一次腹部彩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