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周亿轩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口暴涨的原因。为什么起义基本都发生在黄河以南,就因为黄河以南温暖的气候很适应人类繁殖,河南,河北,山东人口可以在安定几十年人口快速增长。再看黄河以北的山西,陕西,东北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就多,老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最富的南宋为什么起义特别多,就是人口带来的土地矛盾,人口暴涨就意味着很多人没有土地,没有饭吃,要吃饭就得想办法。

明朝初朱元障把山西人口迁往全国,但仅仅几十年,南方各省人口都超出山西,就是气候的原因。

安定的社会,温暖的气候,黄河以南都在忙着生孩子,人口越生越多。对于没事干的人生孩子,皇帝一点办法也没有,总不能不让老百姓做爱吧!曾有人提出活埋60岁的老人,也实施过。人口暴涨带来的土地矛盾是朝代不过300年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战争来减少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古代控制人口除了战争能有什么办法。

周朝800年,当时是奴隶制,人口不会暴涨,奴隶很早就会死去,奴隶生育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后期400年,战国频繁的战争人口不会很多


恋香惜玉63792524


公元前2697年,黄帝建国纪元开始,到大禹立夏的公元前2070年,有627年。

夏朝,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有470年,

商朝,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有554年。

周朝,从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790年。

这是中国早期国家的时间。平均610年。没有一个低于300年,而且平均两倍于300年。说明核心的传承时间是可以经常超过300年的。

黄帝时代之前,东方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氏族社会。传承断裂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当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氏族社会,当然是血缘选举传承了,但血缘关系密切,所以可以称为一个连续传承,那么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697年是1303年,和世界中世纪时代的全程一样长。是三百年的4倍。

黄帝起2个300年,一传承,

氏族社会,发展到4个300年一传承。

构成一种翻翻的关系。

再之前,是新石器母系氏族社会。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栽培,也就是农业革命,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改造的零星行为,时间太过久远,明显的开始农业行为是1万年以内的事情了。进一步形成村落,并且经济重心转移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公元前6000年前后的事了。由四处迁移,到相对固定的生活,两者的变化和传承力度是大不一样的。

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是2000年时间,

时代的传承时间又一次实现翻翻。

农业社会之前的旧石器晚期和中石器时代的传承又是怎样的呢?

我可以告诉你,一定也是一次又一次翻翻的。或许大家会质疑说,一个氏族部落很容易和别的氏族部落争夺食物进而产生激烈的生存竞争,存在的时间可能不长。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就不会有这个疑惑了,和其它学科里的人择原则是相同的,我们能够谈论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直系祖先一定是生存竞争的胜利者哪怕是百万分之一,我们就是这百万分之一的后代。这么多次的连续成功,持续的时间一定短不了。

时间就来到了5万年前10万年前了。

人类一代更早一代的祖先为

晚期现代智人,5万年前

早期现代智人13万年前。

早期智人,34万年前,

非洲海德堡人85万年前。

直立人220万年前。

开始直立行走,600万年前。

人族就是这样一级级传承的。如果用300年的眼光划分这600万年,就是20000个阶段。我这前前后后十几个阶段,就掌握了人类社会的本质潮流和节律。

一个理论,不仅仅要自圆其说,而且要一以贯之。

翻翻或者用某种比例划分历史,才是最简最完美的理论。

封建社会的主流朝代更替,平均163年。

发展到工业社会,就是五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世界核心地区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为:

公元1738年,

公元1810年,

公元1873年,

公元1929年,

公元1979年,

公元2023年,

公元2062年。

工商时代的规律开始大转型。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就是一个经济波动,变动幅度就没有古代的兴衰和氏族社会的存亡那么激烈了。

这一切的公比为黄金分割率1.618033989开4次方。也就是历史的不大不小的主流节律。


世界发展全息周期论



125878215蜂獾


客观分析:300年可以产生几代皇帝?第一代在位20-30年(前半生在打江山),第二代40-50年(20-30岁时继位),以此类推,大致是五至六位皇帝。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代凭的是实力;第二代年轻时受其父熏陶,注定会延续其父的能力;第三代,经过第一二代的父辈经营江山已经稳固,有能力的会继续发扬光大,没能力的随便混混就可以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随便玩玩;第四代,开始腐败;第五代,加重腐败;第六代,腐败到极致,统治被推翻。


arman99156026


社会管理成本的增加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毫无疑问,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国家刚刚创立,统治阶级一般都能够保持创立之处节俭的生活作风。而且统治阶级机构简化,效率较高。皇亲国戚的数量也十分少,全国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阶级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而国家管理成本较低,加之国家统治者重视恢复农业,休养生息。因而社会处于一个上升期。

随着王朝的囯祚不断延长,统治阶级的数量呈指数上升,皇亲国戚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阶级也不断的壮大,通过手中的社会资源和权力不断侵蚀百姓的土地,压迫各地农民的生存空间。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和底层人民之间的差距愈发的悬殊,阶级矛盾不断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不断积累。

社会矛盾的积累,一般都有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经历十几代皇帝之后。大约200多年的时间,社会管理成本基本上就会达到一个矛盾爆发点,底层的百姓无法再承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统治者内部也会出现裂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农民暴动和地方政权叛乱便会如雨后春笋,将腐朽落后的旧王朝彻底捅破。因而历朝历代一般都很难超过300年的国祚。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明朝来说,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全国分封的朱姓藩王已经达到了几十万,这些藩王一方面领着国家给的俸禄,一方面在地方上占据优良的土地和田产以及各类商贾。这些藩王就像一个个自从在不断地蚕食着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血肉。最终明朝的国库无力承受如此大的开支,而导致军事用都拿不出来。也真的是难为了崇祯皇帝。因此,明朝末年的灭亡,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另外一方面更是因为社会管理成本的急剧上升达到了一个矛盾爆发点。

因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对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底层广大的人民进行一定的帮扶,对社会管理阶级进行一定的精简合并。进而减小社会管理成本,减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凝聚力和保障社会稳定!


珞珈山的猫


中国皇朝是封建式,家族式,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创业,兴盛,第二期,守业。第三期,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唐朝,明朝,清朝都不过三百年,打倒皇帝当皇帝,换汤不换药,广大老百姓感觉不到改朝换代的幸福感,该受苦还受苦,该交税还交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残酷压炸老百姓,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诛,物极必反,结果退出历史舞台。

冷眼看历史,感到历史是冰冷的,没有一个皇权为劳苦大众的,建立一个民主,公平,正义统治和被统冶者利益共同点,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仼双贵


去看看万历十五年就知道了,中国的体制是中央集权,精神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几千年未曾改变,体制的弊端刚开始建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随着不断的发展~弊端也在不断体现,难以克服,现在的中国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华民族非常复杂。


1只仰望猩猩的猴子


一般开国皇帝不管是统治还是政策,民意等方面都做的很好!因为他已经看到前朝的执政弊端以及不得民心抓住这些弱点再加上朝廷当中观点相同的政客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当然前朝的统治者也想从政策,税负,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为什么实施不好呢?应为他们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以为什么都在掌控之中然而皇帝根本听不到最底层人民需要什么?最底层也是最多的人心声!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会爆钢铁也一样!


西伯利亚狼64188097


因为都把西周时的分封制当做过期的制度放在一边弃之不用,就朱元璋领会到了还被孙子、儿子废止了。分封制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殖民制度,试问哪个朝代不是亡于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分封制的好处就能分流帝国的流民,还能扩大领地,可惜各个朝代的皇帝都为自己宗的利益大加反对分封制度。如此短视活该超不过300年。


乐释经典


有很多外部原因唐的安史之乱,宦官乱政,藩镇割据当然是直接原因,明是西北农民起义,辽东满族,清是革命党,工业革命,现在回答一下你说的问题三百年一换,本质上就是政策不适应时代,三百年的稳定导致家族化,门阀化,上层的利益就是家族,自己,不是朝廷,奇葩的政治极端,贫富极端,致使下层麻木,很多有能力的人也不是所谓的有识之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