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曹魏後期的三次叛亂事件,叛亂的起因是什麼?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李力

司馬懿

淮南三叛,是發生於曹魏後期的三次叛亂事件,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平定。

之所以叫“淮南三叛”,就是因為這三次叛亂事件都發生在淮南。可能大家對淮南這個地名不太熟悉,但淮南還有個著名的別稱——壽春。也就是說,“淮南三叛”實際上是“壽春三叛”。

魏明帝曹叡死後,司馬懿乘機發動了“高平陵事變”,以大將軍曹爽為首的曹魏宗族投降,司馬懿全面掌控了曹魏大權。但有一些忠於曹魏的將領卻不甘心臣服於司馬氏的統治,於是便發生了這三次兵變事件。因此,“淮南三叛”,叛的是司馬氏,而不是曹魏政權。

曹爽

淮南三叛,分別為魏太尉王凌,魏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毌丘儉,魏徵東將軍諸葛誕發起。及至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兵敗被殺,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司馬氏成功走向了篡位大道。265年,司馬昭死後不久,其子司馬炎即篡魏稱帝,建立西晉,曹魏滅亡。

諸葛誕

西晉史學家陳壽將淮南三叛和之後的鐘會之亂並提,評價說“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房玄齡,《晉書》。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桂強 王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