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多爾袞,爲何非要置鰲拜於死地,他們有何恩怨

鰲拜在清史當中可以說是一位名聲很響亮的人物,首先他是一位巴圖魯,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擁有此殊榮的只有30來個人,也就是說將近七八年才有這麼一位勇士出現,比那些風光無限的科舉狀元可稀罕多了。那個很有名的智擒的的故事,也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他勇猛,因為真刀真槍的和他打,沒有人能拼得過他的武力值,所以也只好用計謀讓他就範。他不但勇猛,腦子也好用,忠心耿耿的跟著皇太極打仗,很多重要的戰役中都立下了大功。皇太極也是對他十分的欣賞,在死之前給他封了一個皇家護衛軍統領的官職。

我們來看看鰲拜被多爾袞打擊的有多麼慘。在多爾袞剛剛攝政的時候,清軍雖然已經入關了但是天下還不太平。他哥阿濟格和鰲拜兩個人當時就去陝西的那一邊剿李自成去了。鰲拜本身就能征善戰的,阿濟格也是個人才,所以兩個人通力合作,很快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阿濟格是順治小皇帝的大叔叔,本身他也是一粗人,平日裡私下說話對小皇也就沒那麼恭敬,這事也就被有心人傳到了多爾袞的耳朵裡,多爾袞就下了一個命令,讓他哥在全軍面前做檢查。這個監督的活兒由鰲拜和另外一個官員接手。

鰲拜接到這個命令後一琢磨,覺出不對來,原本這只是阿濟格私下裡的言論,如果在全軍面前做檢查的話,那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將會讓全軍的將士都知道,那小皇帝這時候的顏面就掃地了。所以鰲拜和那個官員就沒有執行命令。這可把多爾袞給樂壞了,心理思量:剛想要處理你,還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呢,你自己就違抗命令了。在軍隊裡違抗命令可是最要不得的,最後鰲拜和那個官員被罰了100兩銀子。

為什麼只罰了100兩銀子呢,這可不是多爾袞樂意的,是被迫的。原來是因為張獻忠那會兒也在搞事,國家正在用人的時候呢。雖然多爾袞對鰲拜是怎麼都看不順眼,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在打仗這方面還是沒有幾個人能及得過他的,於是鰲拜又去四川打張獻忠去了。

鰲拜憑著自己的勇猛,平定張獻忠自然也不在話下。一大班子的人馬正在滿心歡喜的班師回朝,想著自己會有怎麼樣的封賞,可是鰲拜都還沒進入到封賞的程序,就因為別人冒領軍功而受到牽連,後又有一連串的罪名在後面跟著他,賞是一點沒撈到,罪名倒是背了一身。多爾袞在死之前,還找了個現由把鰲拜貶為普通的老百姓,趕回家徹底的種田去了。不是因為不想殺他,實在是他戰功太多了,殺他會惹太多的非議。

這樣一員大將,為什麼多爾袞掌權之後,就非要跟他過不去,想要置他於死地呢?原來多爾袞和鰲拜是有著奪位之仇,當初如果不是鰲拜帶著兩旗的兵馬包圍了崇政殿,那現在這個滿清的皇位或許就是多爾袞的,而不是僅僅當個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