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迎回二圣,赵构还能继续做皇帝吗?

用户5547794900


若是有迎会二圣的机会,必须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二圣要放弃自己回国继续当皇帝的愿望,否则,宋高宗赵构才不会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虽说被俘虏的宋徽宗是他的老爹,但是,要知道那时候是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你看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连杀兄弑父,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过。

这样一对比宋高宗赵构是不是要伟大的多,因为他没有杀兄弑父呀。

宋高宗赵构肯定也想过接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回来,但是,他也想过若是他们回来之后,自己该怎么办?

毕竟被俘虏走的,那两人才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的皇帝呀,我赵构之所以能有今天,能当上皇帝,全部是因为他们当了俘虏。

他们一旦回来了,就不好控制了,即使他们答应,回来之后,绝对不当皇帝了。

可是人心叵测,变化无常。说不好,他们回来之后,因为有号召力,又想当皇帝了,把我给赶下台,到那时候我该怎么办?

所以,最好是不把他们给接回来。这样皇位才永久的会是我的。这也就是人的黑暗性,这一点我相信宋高宗肯定是想过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岳飞出征,宋高宗都要提心吊胆的原因。

大家可能不知道,岳飞出征北伐的时候,喊得口号就是杀光金贼,迎接二圣。

这句话让宋高宗听来,是很恐怖的,尤其是迎回二圣四字。可以说只要岳飞出征,胜利或者不胜利,他都很忐忑。

因为岳飞打不赢,那国家就要遭殃,他不痛快。但是,岳飞要是打的赢,真的打到了金国的老窝,把二圣给接回来了,这只会更加的让他痛心。

所以,岳飞这个将领在宋高宗赵构心里,一直都是一个不痛快的存在。

那么若是宋高宗赵构真心想把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给接回来,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答案是有的,因为宋高宗把自己的目前给接了回来,没错就是和宋徽宗一起俘虏走的,只把他一个人给接了回来。

当时还健在的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给他写信,说只要能把他给接回来,即使把他给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没有自由,也没有关系,他对宋高宗赵构也是感恩戴德的。

但是,宋高宗并没有那样做,最后导致宋钦宗死在了金国,而且还是被乱箭,当做猎物给斩杀的。


史学达人


赵构当然可以继续当他的皇帝,而且比以前当得更安稳。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谣言,就是岳飞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宋高宗害怕宋钦宗回来后夺了自己的皇位,因此杀了岳飞。

编造这个谣言的人,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反而把岳飞说成是不懂政治的愣头青。

其实,宋高宗根本不担心钦宗回来威胁自己的皇位,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第一,宋钦宗执政时期,发生了靖康之耻。皇上、太上皇以及无数宗室、大臣、黎民百姓被金人掳去,宋朝失去半壁河山。这是千古未有的屈辱,不管怎么说,当时的皇帝——宋钦宗都要负极大的责任。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宋钦宗的威望已降至冰点以下,哪里敢奢望再当皇帝?

况且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们也都被金人掳去,又有谁会支持他复辟登基呢?

第二,假设宋高宗收服河山,还于旧都。这是旷古奇功,再造之勋,固然是将士们拼死作战换来的,最大的功劳仍将归于皇帝宋高宗。可以想象,到时候大宋的臣民会将高宗视为仅次于太祖赵匡胤的皇帝,谁还能动摇他的地位?

而且南宋的将领们,都是在宋高宗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支持宋高宗,还能去拥立一个自己可能根本没见过面的宋钦宗?

有很多网友举出明英宗的夺门之变来论证迎回钦宗的危险性。其实这两者并无可比性:

第一,明英宗是亲征被俘,并未丢失领土。而宋钦宗则丢失了半壁江山。

第二,明代宗只是守卫了北京城,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而宋高宗如果收回故土,绝对是旷古奇功。

第三,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上有太后,下有百官,都对明英宗有感情。而北宋的宗室、大臣基本全被一锅端了,没人会支持宋钦宗。

第四,明代宗自己作死,之前登基时以保留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为条件,后来代宗却废了太子立自己的儿子,这是背信弃义之事,因此失去人心,不想代宗自己的儿子早夭。而宋高宗则不存在这种情况,不会失去人心。

所以,宋钦宗与明英宗完全不能相比,一个就是死得很彻底的死猪,一个只是虎落平阳而已。如果宋高宗奋发图强,收服旧都,迎回钦宗,绝对不会有任何风险,反而能使皇位更加稳固。

可惜的是,赵构被金人吓破了胆,不顾父兄亲戚,不顾黎民百姓,一心只求得到金人册封,偏安一隅,因此失去了北伐中原的最好时机。而岳飞则完全没有任何错误。



梦露居士


迎回二圣,恢复中原是赵构登基时本人亲囗说的,这是一个政治姿态,也是一句不得不说的场面话罢了。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探讨赵构是否真想迎回二圣,能不能迎回二圣。就让我们来假设一下所谓的二圣真的回来了南宋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政治局面。


徽钦二宗做为亡国之君(他们曾经统治的北宋已经亡了),事实上所有的政治资本已经消耗殆尽,在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中不再有任何的支持力量,在南宋朝野也不再有丝毫政治影响力,唯一的政治身份就是先皇帝(其实恰当点说他们身份应该天子的父兄而已),而他们的归来的本身恰恰就证明了赵构的英明神武,证明了这位南宋高宗皇帝的合法合理和合适!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角逐大位。只要他们两个没有思维错乱,连这个想法都是不敢有的!


那么赵构呢?我想他一定会礼让大位给父兄,直到他们再三推辞为止,然后再大大方方的给他们封个太太上皇和太上皇之类的尊位怡养天年,但如果发现他们推辞的不够坚决,贼胆虽小,但贼心尚在,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二圣回来了有两种可能的结局。

一:赵构迫于无奈勉为其难的继续当皇帝,他们俩欢天喜地的当太上皇!

二:因久居荒凉之地且受尽折磨不幸崩殂,被追封太上皇,然后高宗皇帝与全体臣民誓报血仇!


湘中明珠Zxp


有人说“岳飞口口声声提出的收复故都,迎回二圣。徽钦二帝返回故国,也就不存在什么南宋了。 徽钦二帝回朝,拿什么样的礼节迎接?回来以后,到底谁是皇帝?别忘了,三百年以后的土木之变几乎和靖康之耻如出一辙。那个和岳飞一起矗立在西湖畔的于谦,在击退瓦剌大军后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



我说这位仁兄此言差矣!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绍兴五年,徽宗赵佶已死,仅剩“一圣”赵桓,赵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时,徽宗为撂挑子命人把赵恒打晕后强架他上位,韦后南归时,赵桓哭求韦氏给赵构带话“若南归,愿为一平民,绝不争位”,可知其人亳无野心。说岳飞“迎二圣”不过是欲加之罪罢。 宋钦宗的性格也比较懦弱,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人放还时,宋钦宗挽住韦后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两宋之际,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以宋钦宗的才能与胆魄,即便宋高宗让位给他,他都未必愿意再当那个皇帝,更别用说去争帝位。

迎二圣高宗赵构首提的政治口号,登基诏书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即迎二圣。在群臣贺喜时,赵构回:此不足喜,他日复中原,迎二圣,才可喜;而且徽宗当时已死,如果钦宗仍掌握在金人手中,可以做为一张牌来威胁高宗的法统地位,金国在废掉伪齐的刘豫后曾设想让钦宗做傀儡,与南宋分庭抗礼。把钦宗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战略层面的考虑,岳飞所提是“迎回天眷”,表明钦宗是皇帝的眷属,没有皇帝的地位。

而迎回二圣和明代的夺门之变有本质上的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更替,当朝大臣哪个不是高宗提拔的?吃谁总得向着谁吧。和钦宗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并无大过,而且政声良好。 朱祁镇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在北国时甚至俘获了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尔芳心。因此这位伯颜兄俨然成了英宗的保护神。同理,因为英宗有超常的人缘,朝中故臣对他的感情是胜过朱祁钰的。 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起来时,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任他驱使,为他出力,因此在夺门之变发生之时,众臣装聋作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命朱祁钰监国,差不多同时也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而朱祁钰为了把后续皇帝变成自己的嫡长子,起了废储君朱见深的念头。由于太子朱见深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 他因此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不惜武力威慑。



因为当朝大臣基本上都是前朝老臣,而现太子朱见深并无过错,无故废除在法理上说不通,就连于谦在这个问题上也保持了沉默。 但是摄于皇威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他的汪皇后坚决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却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样,景泰三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英宗还京后,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明英宗还说得过去,但他反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废了,并且对待他这位前任老兄也十分苛刻,恨不得马上让他死。甚至命人砍掉朱祁镇经常纳凉的树林。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因为朱祁钰后继无人,众臣建议重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死活不肯。在大臣们看来朱祁钰危在旦夕,后继乏人,不利国统,因此议论纷纷,大为不满。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在发生夺门之变后,诸大臣和京畿近卫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否则就凭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少数几个人是翻不起大浪来的。 后来在石亨获罪的时候,明英宗重新向李贤问及夺门之变的事,李贤说:“把这件事叫做‘迎驾’才可以,‘夺门’二字岂能向后人明说?天子地位乃是陛下固有的,‘夺’就是犯上忤逆。而且你那时幸运的获得成功,万一这件事的秘密先行暴露了,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如果不审慎对待将置陛下于何地!”明英宗领悟道:“是这样。”李贤说:“如若郕王(朱祁钰)果然一病不起,群臣上表请陛下复位,哪能用得着政变这种办法?(石亨)这种人又岂能有机会向陛下邀请升赏,他们哪里敢擅自妄为 的招权纳贿 ?过去的老臣依然在职,何至于有杀戮降黜这样的事而导致出现异常的天象?《周易》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是在说这样的事呀。”明英宗说道:“是呀。”随后下诏书从今往后奏章内容不能用“夺门”二字,并且廷议将在政变中假冒有功的官员四千余人革职查问。从这件事上来看,明英宗朱祁镇在法统上的地位是优于朱祁钰的! 而翻过头来看,赵构有中兴之誉,国家危难之际在中兴名臣的支持下力挽狂澜建立了南宋,延续了宋朝的国祚,因此人心归附于他,在这一点上是钦宗所不可比拟的。朝臣都是他一手提拔,他虽然无后,但还是立了旁系的赵昚为储君,因此法统地位强过钦宗,不存在钦宗撼动其地位的忧虑,所以拿朱祁钰的事和赵构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没有逻辑上的必然。由此可以判断,高宗不想北伐并不是因为存在迎回二圣问题。

在高宗接到岳飞郾城大捷的战报后, 在岳家军所获战果的鼓舞下,赵构本人也起了恢复之意,而不存在什么怕钦宗回来或者怕花钱的顾虑。毕竟这简直是臣子拱手送上门的千古功业,即使一心偏安如赵构,也还没到面对如此大的便宜都毫无所动的地步。 在他之前给岳飞下金牌诏令岳飞班师时还没收到岳家军七月八日郾城大捷的捷报;而等收到捷报以后,赵构面对空前的大胜也有所动摇,先命令自己的亲军将领杨沂中率军北上,接着又允许岳飞暂止班师,“与杨沂中、刘錡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金佗粹编》卷3高宗宸翰七十)。 之前一日之内十二道金牌连发的严厉诏令,这时又轻易收回,但兵机已经全被错过,覆水难收。 因此以高宗因为岳飞迎回二圣而杀岳的假说因为没有根据而站不住脚的。


要想透析赵构苟安江南的原因,就要深入剖析一下赵构这个人。 从赵构的诗作 “睡起棚窗日正中”,就可看出这是个何等昏庸的皇帝!他追慕的是“有意沙鸥伴我眠”、“但愿尊中酒不空”。

绍兴十年秋以岳飞部为主导的北伐被破坏后,要再组织一次北伐、再达成两河关陕指顾可下的局面不很容易,得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赵构到这时已经完全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了。在他眼里这个选项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为筹措下一次北伐而过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生活,远不如就踏实窝在杭州吃喝潇洒玩弄宫女的生活对他更有吸引力。所以他最终不光应允了金国请和的要求,放任秦桧以此为靠山操弄国柄、清洗南宋士大夫集团,还为了确保和议达成,顺应兀术和秦桧的意愿杀掉了对金国威胁最大以致兀术点名要求清除的岳飞,这 在赵构看来是很合理的交换,不会有任何负担和顾虑。 《宋史·秦桧传》〈兀术遗桧书〉记载:“‘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高宗用自毁长城的代价换回了暂短的虚假和平,然而“天理昭昭”!后来的事实却是残酷的,金国并因为和议而罢手,绍兴和议二十年后,金国背盟,金主完颜亮举重兵攻宋,高宗闻讯吓得尿了裤子,在他的有生之年终尝恶果!

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宋论》写道:“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这是对他最精准的评价。


用户52929682141


就算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赵构依然能够继续做皇帝,且皇帝地位依然很稳固。即便徽钦二帝能够回朝,对赵构皇位的威胁也是完全不存在的。

宋徽宗在北宋灭亡、被金人虏走的前一年,即已经退位,传位于宋钦宗,而自己深居幕后成为太上皇。尽管北宋未亡时,徽宗太上皇依然大权在握,但名义上徽宗已经不是皇帝,且其年岁与身体已难以允许其再有所作为。因此,如由金国还朝,徽宗与赵构争夺皇位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更何况赵构的南宋朝廷已经完全不是当年赵桓的北宋末代朝廷了。

而徽宗之子宋钦宗如果还朝,则其与赵构争帝位的可能性更小。钦宗只当了一年多的皇帝,且大多时候是徽宗的傀儡,根基和势力都非常若。而钦宗自身能力也确实不怎样,不然也不会落到在北宋依然还有较强实力的时候,被北虏的下场。

而另一方面,钦宗在北宋灭亡前即已经不是皇帝,讽刺的是,钦宗还是被金国将领废黜的皇帝称号,被贬为庶人,此后才被押解至金国。如此历史身份,如何与赵构相争?

而另一方面,徽钦二帝的朝廷基本是被金国连根拔起的,北宋时的皇室、朝廷重臣绝大部分被金国掳走。徽钦二帝在此后的宋朝已经完全缺乏统治基础,自然无法同赵构并列了。

至于赵构本人,其实无论怎样,相比其他皇室成员,赵构是徽宗众多儿子中,较为出色的一个。从其主动出使金营为人质,到招抚兵马东京勤王,到建立南宋朝廷,到稳定南宋朝廷,都可以看出其出色的一面。徽钦二帝与赵构相比,还是弱了很多。



苏绽


3很多人说,赵构不北伐,是怕“迎回二圣”,他就做不了皇帝,岳飞被杀是因为他高喊北伐“迎回二圣”,

就连文征明也这样觉得,《满江红 拂拭残碑》里“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还有人拿明朝“夺门之变”说事,看,宋高宗多明智,不然又是夺门之变,钦宗复辟了,

实际上,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夺门之变”有他的历史背景,因为明代宗没有儿子,代宗又快死了,死了后,他是明英宗就是明英宗的儿子继位,大臣为了拥立之功,就推出明英宗做皇帝,失去这种背景,明英宗是不可能复辟成功的。试想一下,明英宗被囚禁的八年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宋钦宗如果回来,结果也是被软禁起来的,臣子迎立他做皇帝,没有利益基础作为动力,

而臣子如果想让皇帝下来,换个皇帝,这个选择有很多,比如高宗的儿子,宋孝宗赵眘,也轮不到宋钦宗啊,实际上最后就是换了赵眘做皇帝,

如果不信,看看宋徽宗让位给宋钦宗后吧?

宋徽宗看到金国来了,一心想用空间换时间,想迁都,于是把宋钦宗留下来做炮灰,大臣一想,你这样让我们做炮灰,总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吧,这样吧,你把皇位留下来吧,

宋徽宗自然不肯,大臣们吓唬他,你不肯有什么用,我们照样拥立宋钦宗,然后尊称你为太上皇,你有什么办法,你看看唐玄宗最后的下场,你不希望也这样吧?不如你自己让出来。宋徽宗无奈,传位给宋钦宗,

第一次汴梁保卫战胜利后,有人跟皇帝说,老皇帝在东南另立中央怎么办?于是宋徽宗被接回汴梁,接回汴梁后,身边人都被调离了,然后被软禁了。

像宋徽宗这样在位二十六年的皇帝,像玄宗那样在位45年的皇帝,像李渊那样打天下的皇帝,像赵武灵王这样的强势诸侯王,从皇位上下来了,就只能接受被软禁被杀的命运了,区区钦宗,在位几个月,就想回来翻盘?你觉得可能?


南朝四百八十寺


赵构当然可以继续做皇帝。“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那么,“亡国之君,何以言勇”?宋徽宗和他的儿子,由于昏庸无能,丢失了整个北方,让大宋社稷顷刻覆灭,是历史的罪人,他们即使回归,也早就是威信扫地。而赵构如果迎回“二圣”,就是中兴之主,威信远远超越前任,到时候即使他要让位,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赵构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种懦弱无能的昏庸之主,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才能在南宋新国牢固的控制朝局。很多人以为,岳飞被杀,是因为岳飞要“迎接二圣”,其实这是赵构首先发明的口号。赵构这个人是一个善于政治作秀的人,他提出“迎接二圣回归”,完全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并不是真心要迎接那两个前任回来。既然赵构冠冕堂皇的提出“迎接而圣” ,下面的文武百官也需要配合演出,每个人跟风都喊上几句,但只喊了几天,就再也不提这茬了。再喊就是傻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心知肚明,知道那不过就是作秀。即使是岳飞,也从此对“迎接二圣”闭口不谈,反而对赵构赞不绝口。岳飞之死完全是秦桧为了与金国何谈,从心理上控制了赵构,最终诱骗赵构默许处死了岳飞。岳飞之死,秦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罪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宋徽宗和宋钦宗真的被金国送到南宋都城,假设他们没有在路途是被杀死,他们也许会被赵构隆重的礼遇一番,赵构甚至会痛哭流涕的再次上演政治大秀。但是,要想让他退位,门儿也没有,即使是岳飞也不会答应。很有可能,“二圣”在居住南宋宫廷数月之后,莫名其妙的就“无疾而终”了。


怀疑探索者


我想如果是假设。因为赵构也不可能迎为二圣,为什么呢?因为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南宋王朝之后就没想过北伐中原。只想偏安一偶之地安安稳稳做他的皇帝,他的胆子早就被金人的追杀吓破了胆。已经没有勇气再北伐中原恢复北宋王朝。他是不可能迎回二圣,回来成为她眼中钉肉中刺心里总是不舒服。因为他是赵恒的弟弟,在他父亲的眼里对于赵构一点都不感兴趣。从小就没有受到父爱的照顾。只是不冷不热的对待赵构,对于赵构来说父亲赵吉只偏爱自己的哥哥赵恒,对庶出生赵构根本就不待见。如果他的爸爸哥哥喜欢赵构的话,她就不可能送到金人那边去当人质,你想想看,作为一个王子,送到敌国军营去做人质那种滋味是什么滋味呢,可能此时的赵构有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能上天无门入地无门的感觉。恨自己生在帝王之家,成为父亲与哥哥的交换的礼物。有这种恨在里面的赵构怎么可能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呢?可能巴不得他们俩老死在北方,免得给自己添麻烦。让自己的皇位坐不稳。


铁木真165163663


迎回二圣,赵构依然能够安然做他的皇帝,二圣并不能取而代之,这是有多种原因的。



首先,宋徽宗和宋钦宗由于在执政时任用奸臣,朝政混乱,导致北宋被金国所灭,百姓生灵涂炭,中原大地都被金国所侵占。赵构后来在百姓的支持下,重整朝纲,建立南宋,与金国作殊死斗争。经过多年战争的洗礼,南宋终于得以安定下来,宋朝能够最终复兴并保存半壁江山,赵构居功至伟。所以,二圣即使能够回来,也没有脸来争夺皇位。其次,更何况南宋建立后的大臣,都是赵构一手提拔得,军队都是赵构一手建立和领导的,即使赵构同意让位,他们也未必答应。



其实,南宋在1127年建立后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大举进攻南宋,意图把南宋消灭在萌芽状态。经过多年殊死搏斗,在1137年南宋才安定下来,算是守住了半壁江山。而宋徽宗在1135年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也不可能迎回二圣,最多只能把宋钦宗迎回来。但是宋徽宗是赵构的父亲,可能赵构在名份上可能不好不让。但是宋钦宗只是他的哥哥,而且丢掉了北宋,赵构更不必让位给他了。



所以,即使迎回二圣,赵构依然能做皇帝,更何况二圣不可能回来,最多只有宋钦宗能够回来。


平安读史


如果徽钦二帝回到南宋,高宗还能不能继续当皇帝?完全能。

先说宋徽宗,早在金军第一次南侵之后就已经退位了,是为了跑路方便,把东京汴梁交给了太子赵桓,也就是继位之后的钦宗。徽宗是晚年昏聩,钦宗则是少年昏聩,本来不该灭亡,也灭亡了。北宋就灭亡在他们手里,就算被迎还,他们也没脸继续当皇帝了。

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就在自己手里被反复作死,送给别人了,高宗收拾残山剩水,又保住了半壁江山,延续赵家国祚,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就算是按功劳算,这皇帝也该高宗做,徽宗肯定是没脸来继续当了。

钦宗在北国,因为回不去,生活又艰苦,很想回到南方去,怕是因为高宗多心,所以还特意让人给高宗带过话,高宗当皇帝当得很好,比他自己适合当皇帝,如果他能回去,也支持高宗继续当皇帝,不会威胁到高宗的皇位。

在这之前,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自己准备跑路,把皇位甩给儿子,让儿子背锅的人,最出名的就是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唐军收复两京,唐玄宗回到长安之后,虽然也有老百姓看到他出来表示很兴奋,但如果他真要出来重新当皇帝,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支持。

唐玄宗之前就不怎么喜欢肃宗,肃宗的太子当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废了,没有好结果。毕竟,唐朝之前的太子的下场都很难看,一旦在政治斗争中被废,等待自己的就不仅是自己死了,老婆孩子也得受连累,发配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

所以,在逃往四川的路上,肃宗怕入川之后仍然被玄宗控制,才选择了自己单独跑路,又宣布继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一定程度上,这算是肃宗为了自保。等到回銮之后,肃宗知道玄宗的手段很不一般,万一哪天又英明神武了,对自己不利,所以才对他比较有所防范。

明朝的英宗复位也是另外的情况,和徽钦二宗的情况完全不同。

明英宗被王振裹挟着亲政瓦剌的时候,朝廷的主要大臣基本上全部随行,留下在京城留守的基本上是各部门的副官,比如侍郎等,以及个别部门的尚书。英宗被俘之后,景泰帝在大臣的支持下登基,但这些大臣本身就是英宗时期就已经提拔起来的大臣,所以部分人坚决主张把英宗接回来。

而且,英宗被接回来得很快,在瓦剌只过了一年多的俘虏生活,就被接回来了,景泰帝这时候只当了一年多皇帝,所以人心还没有完全转过来,还有些人比较忠于英宗。但即便是忠于英宗的人,这时候的最高要求也就是希望景泰帝能够对英宗好一点,不要过于苛刻,并没有急于让英宗复位。

英宗之所以能够复位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朝廷的大臣绝大多数仍然是在英宗时期就已经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景泰帝本人短命,而且他死的时候还没有更合适的继承人,就算是没有夺门之变,最有可能登上皇帝宝座的,仍然还是英宗。如果景泰帝不生病,夺门之变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成功。

高宗的情况不同。东京陷落,徽钦二帝以下的宗室、后妃、公主和大臣全被俘虏了,留下的只有一些地方官员,重建的朝廷基本上是高宗自己提拔和培养起来的,整个朝廷都是忠于高宗的人。尤其是到绍兴四年以后,朝廷基本上都是高宗亲自提拔起来的人了。

所以,就算徽钦二帝能够被迎接回来,南宋朝廷上也多少人会支持让徽钦二帝复位当皇帝。如果要让大臣在高宗和徽钦二帝之间选择,朝廷上也没有什么人会选择支持徽钦二帝,哪怕是一直主张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的岳飞等大臣,也绝对不会支持让高宗退位,让徽钦二帝复位。

至于南宋一直心心念念的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的口号,最直接的目的不是要让他们重新回来当皇帝,祸害国家和老百姓,再把南宋也送给金国,而是因为,徽钦二帝被俘是靖康之耻的核心关键,徽钦二帝是中原正统王朝的象征,他们在金国当俘虏,这是整个南宋的耻辱。所以,把他们接回来,就是要洗刷这个耻辱,而不是让他们再来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