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平仄就不能写出好诗吗?

Yws281


题主问的“不拘平仄就不能写好出好诗吗?”让人难以理解。是想表达不拘平仄就能写好诗呢?还是因为平仄就不能写出好诗?还是只有遵守平仄才能写好古诗?

从古诗的发展历史演变来看,古诗的体裁,风格起先是比较自由的,不拘不仄,也不讲固定的押韵。古诗是从歌词发展而来,直白,抒情是早期的特点。创作者也主要是从事劳动的劳苦大众,后来文人搜集歌词加以整理形成诗。诗自屈原,宋玉之后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诗也从歌里慢慢转变成另一种文体。

诗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格式,修辞手法也一直在变,在完善。到了三国,因为曹氏三父子的带动,诗歌得到很大的发展;到了晋代,诗的形式呈现了多样化,并出现了谢道蕴,谢晋,陶渊明;到了南北朝出现律诗的雏形。而唐朝,则是达到古诗发展的巅峰。杂会、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叙事事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并且固定了诗歌体裁和格律 。

后代学者将古诗大致分为古体和近体,五言,七言,长排属古体。古体可不论平仄,可换韵,可用邻韵。近体则严格很多,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律排属于近体。近体严格限定了平仄,押韵。五律、七律则要求对仗,并有各种忌讳,例如失替,撞韵,三仄尾,失粘等等。

学作古诗,应先易后难。可先学古体,杂言待有了一定基础后学作五绝、七绝。平仄绝不是拦路虎,更不是用来打倒律诗的借口。掌握好平仄音律也一样写出有感情,有意境的好诗来。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附二首近作

《践行》

欣往南园百鸟鸣,忽来雨点并秋声。

池塘水皱风常到,琼树花鲜叶自轻。

漫向群山寻晚翠,耐何巉峭笼晶萦。

如逢九月初晴后,恰好重阳践此行。

《中秋》

就在岚峰最上头,乌云当去赴高楼。\r

俯将万岳千般景,画作灵溪一点秋。\r

皎皎玉盘银汉出,滔滔江水天际流。\r

世间明月何曾老?只是思乡格外柔。





清溪诗词


这个问题提的很幼稚!但回答似乎非常必要,因为对“诗”和“平仄”的关系,认识不清的人还真不少!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分为很多种。外国人的诗就不提了,肯定是不要“平仄”的。就中国人的诗而言,其码分为古诗,和现代诗两大类。而对平仄有要求的诗,仅仅是古诗中的【近体诗】(即格律诗)而己。如果把诗看做一棵大树。要求平仄的格律诗只能算大树的一个枝杈罢了。显然,说:不按平仄就写不出好诗,是非常不准确的!

要求平仄的诗,只有古诗中的近体。准确地说: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这四种体裁。而这只是古诗中的一小部份。就我们熟悉的唐诗而言,不要求平仄的古体诗、乐府诗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脍炙人口的精品、千古流传的名篇俯拾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琵琶行】、【长恨歌】、【蜀道难】、【将进酒】、【庐山谣】、三吏三别、【老将行】…都是不要求平仄,都是千古流芳的精品,怎么好说不要平仄就写不出好诗呢。有些人一看到五言诗或七言诗,不管内容如何,马上就用平仄去“丈量”。稍有舛错,立即严辞贬斥!这是一种对诗了解不深的浅薄。至于有的人更加武断:不按平仄就是“打油诗”…。就更属于无知了。只要人家作者没有公开标注什么“五律”啊,“七绝”啊,我们就不要“诗必言平仄”!

当然,如果我们在作品上标出X律、X绝的字样,那就一定要符合规矩,什么韵脚、平仄、对仗、粘对…,不能稍有马虎,严守格律要求,尽量做到有“救”也不“拗”!



橡木桶61955766


就不要整天充什么老夫子,充什么有学问了,偷抄一些讲音韵讲平仄的文章,来卖弄卖弄。请问当今,有几人真正懂古音古韵?凭你哪点水平,半瓶醋,整天教什么平仄,不觉得可笑吗!

诗词古时,本是贵族玩的。只有哪些有情怀的,才尽量咏的通俗易懂些,象唐时白居易就是这样伟大的诗人。就连李白写诗,也不严格遵守平仄,以意境为上,难道李白的诗不是好诗吗。

平仄是形式,就象一位女人,外形艳丽,穿了件漂亮衣服,而内丑陋,是位好女人吗!只有把诗的内容写好,把意境塑造好,再辅以音律,才是好诗。

五四以后,为什么会兴起新诗。就是因为古诗词给人戴上手铐,让那些无聊的所谓贵族去欣赏。现在人们不是追求自由吗?怎么到事上,喜欢往牢笼里钻呢!

写诗要想写好,得多读,再加天赋才行,你读多了,平仄也自然会上水平。一些人整天平仄平仄的,其实你真的不一定会用,你也写不出什么好诗。


春日之虎


如果过于拘于平仄韵律,而不能发挥诗,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极至的效果,那又何必拘于平仄韵律。就我自己来说吧,

我写过一首诗,《牵情》

春短梦长数寂聊,千里万里寄相思。

舔碎初心它乡情,知我心恨谁???

这首诗很显然是不拘平仄,不合律。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气呵成,好多年前谈的朋友,在别的城市,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有的时候几年也见不到一面,盼到春节的时候以为会见上一面,他又到国外出差了,也许友友会问我为什么不去找他,因为太忙,我不想去了增加他的压力。我总是在想等他不忙的时候,回来看我。我就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等,就在一年的五一节,我给他打电话了。而他好像很不高兴,从来没有这样的啊,既然这样对我,我痴但我并不傻啊。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被撕得粉碎,我第一次开口骂了他,人渣。…………就在这天我写了这首诗,最后一句:知我心恨谁?是呵,是应该恨他不忠,还是恨自己太痴。望友友给以点解。


杨思引


问题:不拘平仄就不能写出好诗吗?

..........

一、平仄与音乐美

说到平仄,一定是指旧体诗,平仄主要是从声韵上修饰。其实闻一多在新诗的创作中也提到过“音乐美”,无论旧体诗的格律还是新诗的音乐美,都是为了让诗歌听起来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

不过诗歌的音乐美不仅仅是平仄这么简单,旧体诗知道四声八病就明白古人在声韵上有多么讲究,所以仅仅知道平仄不见得诗写得好,同样的不符合格律的诗也有的是好诗。

二、近体诗与古体诗

近体诗是在南北朝才出现的,在唐朝,近体诗完全成熟时,依然有大量的诗人创作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

近体诗讲究平仄,但是古体诗自由多了,无论长短篇都有无数的优秀作品。

三、优秀的古体诗(非格律诗)

1、五言仄韵古题绝句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五言平声韵古题绝句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七言仄韵古题绝句

李白《游洞庭五首之一》失黏又出律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4、七言平声韵古题绝句

《洛桥晚望 》唐朝 孟郊 (仄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5、八句的古体诗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八句以上的古体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杂言古体诗

蜀道难[唐]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诗,有古体,近体。两者在平仄、用韵上有些区别。古体诗,不怎么讲平仄,用韵;近体诗则不然。

诗,本是抒发所见所想情感的载体。小编认为怎么写诗,讲不讲平仄,用韵都不太重要,只要能完全抒发自己的情感我认为就是一首好诗。

小编认为打油诗就非常好,它不拘于平仄韵律,通俗易懂。下面这一首打油诗就出自苏东坡,诗名《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写苏东坡在朝为官时常受打击,心情不佳而发的牢骚。这首发牢骚的打油诗不讲究平仄韵律,只为抒发自己当时的苦闷情绪,一样写得很好。

作诗不要像那些老学究和一些装腔作势学古的固执分子做一首诗就因为平仄韵律在用字上都能想半天。抒发情感,随性洒脱就好。


道家微言


当然能!传统诗讲究平仄韵律,而自由新诗不求平仄韵律,“松去捆绑”而尽情地舒怀了文字和情感。如徐志摩的“别了,康桥”,贺敬之的“回延安”……





山里人光津墨趣


诗词的兴盛有其時代性,找们通常都说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清白话小说。到现代,我们的诗叫现代诗,或叫自由诗。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只讲精炼押韵,同样出现了许多彪炳千古,烩炙人口的好诗,如郭沫若的《女神》,《凤凰湼盘》以及著名何诗人艾青等,有些著名诗人还学习世界各国著名诗人,写出一些特别形式的诗,如郭小川,贺敬之等学习苏联诗人馬雅柯夫斯基写的梯形诗并将其发展优化为我国群众喜爱的新形式自由诗,并写出了许多人民喜欢的好诗,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等,这都说明,格律诗好,不讲格律同样可以写出流传千古的好诗。所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新诗旧诗我都爱,不薄今人厚古人。并对新诗提出基本定义:精炼,押韵,大体整齐。時至今日,语言文字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无法用平仄,字数限制的新词汇,如果没有新形式的诗词,就无法反映这亇发展。反之,如果不学习古诗词的平仄格律,我们就会与我们的诗词历史脱节,丢弃文学史中的诗词精华。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既要学懂诗词格律吸取历史精华,更应下功夫创新与新時代相适应的新的诗词形式。


神七9273583


隋唐以来的古典诗歌,押平仄韵,今人模仿古人,写古典格律诗,也必须押平仄韵,才能写出规范的格律诗,而古风就不一定押平仄韵了。

清末民初以来,中西文化碰壁,留学西方的人越来越多,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国内兴起新文化运动,文化人用白话文写诗,形成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吸收了西方诗歌的优点,突破了本国古典诗歌格律的束缚,提倡自由奔放的表达。诗人不再戴着旧式镣铐跳舞,不再受平仄韵律的限制,不论格式和音步的对称。就是押韵的现代格律诗,也只讲究结尾的押韵,比如徐志摩的诗歌。现代诗歌,在情感表达方面,也突破了古人“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从文模式。


写诗是有感而发,反应生活,抒发感情。平心而论,抒情言志,表达感情,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诗人写诗押平仄韵,拘于格式与韵律,也会因律妨意,限制意向的表达。不拘格律的现代诗,拓展诗歌的张力,艺术手法别致,佳作迭出,不胜牧举。


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贺敬之的《漓江山水歌》,汪国真的系列诗歌,语言凝练,表达顺畅,形象生动逼真,既不乏雅致,又情真意挚,音乐美,绘画美兼具,使诗歌聚光生辉。


个人浅见,匆匆而写,事务繁多,谅我就此住笔。有不妥之处,愿与网友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知足常乐109694106

本人认为——对联是一定要平仄词性字意对仗工整的。写诗不论是旧体还是现代,不一定非要要求平仄对仗。但是写律诗当然要求平仄词性字意的对仗工整了。如果是打油诗,散文诗,五言七言诗等就不要求那么对应严谨了。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与看法。说的对与错还望各位微友斟酌采用. 敬请诸位先生理解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