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好,粗心成了“挡箭牌”,还要一错再错?家长值得收藏

每次月考后,问孩子们的丢分情况,大多数回答都是因为粗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粗心成了自己学习成绩日渐下降的“挡箭牌” ,家长虽然担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一听到孩子的这句话,也只能告诉他们下次考试做题要仔细,不能再粗心。然而,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粗心并不是“罪魁祸首”,那导致孩子总是“粗心大意”的原因是什么呢?清华教授曾经在一个演讲上提到孩子粗心主要有3个原因,不要再一错再错了,家长值得收藏!

首先,对知识的熟练度不够

大多数学生粗心丢分,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最根本的原因的就是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度不够。可是家长每天都看到孩子无时无刻都扎堆在书本里,为什么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够呢?最主要是因为识记的最大敌人是遗忘,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了学习其实是有遗忘曲线的,一个知识点只要不去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就会把这个知识逐渐遗忘。

记住知识是记忆这个复杂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提高记忆效果,学会学习,需要了解学习的规律并掌握识记的方法。学生想要把知识点永久的变成自己的财富,那就需要他们牢牢记住知识。简单讲就需要孩子对一个知识点每天反复的记忆,虽然第一天会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越往后面推,发现这个知识点已经被自己牢牢记住,在脑海中扎根,随口都能背出来,不需要再花时间去记忆。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多做题,一道题至少接触六次以上,并且要题型不同, 每次都要孩子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慢慢熟练。

其次,盲目自信

往往成绩越好的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知识的时候就越容易出错,他们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以为这些知识看一眼就可以学会或记住,所以平时只是随便记忆。但是这些学生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所搜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所以导致这些简单的题目却不会做,最后却归结为粗心。

家长想要改掉孩子这个坏习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孩子的自信,让孩子主动讲题目给家长听,如果直接能口述出题目的思路,就表示孩子真的理解了知识概念,因为通常在讲解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发现在知识上的纰漏。

最后,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决定孩子成绩的好坏。一些学生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不认真、不检查、拖拉,另外有的学生写数学作业不喜欢打草稿,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做题的时候跳步骤,还有的学生写字极其潦草,自己的字都不认识,导致做题看不懂自己前面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就特别容易出错。

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要督促孩子平时写作业要心无旁骛,并且利用好草稿纸,尽量用笔算,增强孩子的记忆力。除此之外,要养成写完作业检查的好习惯,在考试的时候才会有检查意识,这样就会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减少粗心造成的错误。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告诉家长们,不管怎么样,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粗心只一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要让他们改掉粗心的源头,这也是孩子和家长共同要去克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