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臣将相开始很悲惨,最后是靠自己的才能成功的?

秦人谈历史


在我看来,古往今来的名臣将相中曾经悲惨,靠自己才能成功的人很多。这里就提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孙膑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门人,在才能上孙膑强于庞涓。但是庞涓先于孙膑出山,在魏国获得了君王的信任,成为了魏国的一柄利剑。

庞涓心里十分清楚,孙膑的才能强于自己,于是在孙膑来投奔自己的时候,他指使人去污蔑孙膑。孙膑被挖去了膝盖,成为了残废。

这个时候孙膑知道自己要想报仇,就要保住姓名,于是孙膑开始装疯,靠这办法逃过了一截。后来齐国使者到访魏国,孙膑脱身去了齐国,通过“田忌赛马”赢得了大将军田忌的信任。

通过田忌的引荐,孙膑成为了齐国的军师,在马陵一战中,除掉了庞涓复仇成功。

张仪


张仪是出名的辨士,善于辞令,他提出的“连横之策”让秦国找到了对付东方六国“合纵之策”的办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楚国做丞相幕僚的时候,由于被怀疑偷东西,差点被打死。

当他被抬回家里,妻子看着他心有不忍,说到:“你这是何苦呢?”张仪笑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还在!”张仪说:“哭什么,还在就有办法!”

离开了楚国后,经过了苏秦的帮助和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秦王的信任,终于成为秦国的一代名相。

百里奚


秦国名相百里奚被称为“五羊大夫”,因为他曾经在楚国做奴隶,秦穆公为了得到百里奚这个人才,又怕引起楚国的注意,便提出用五张羊皮来换楚国一个奴隶,因而得到了百里奚。

百里奚见到秦穆公时,秦穆公脱口而出:“怎么是个老头子?”百里奚并不退缩,列举了姜太公的例子说明年纪不是问题,通过三天的长谈,秦穆公确认百里奚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穆公终于成就秦国的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题主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说起韩信,我想就算历史基础不好也应该知道这个人,即便历史不好,王者荣耀总该玩过吧?

韩信被称为一代兵仙,战无不胜。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他先后指挥陈仓之战、京索间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可你们知道嘛?这一位兵仙未成名之前混的有多惨啊。这位身材高大的兵仙未成名之前不会种地,也不会做生意养活自己,最经常干的事就是吃闲饭。而且这一位也是脸皮比较厚的主儿,经常在人家家里吃饭了,也从不帮人家干一点话,通常吃完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韩信因为身材高大,别南昌亭长看重,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有所作为,所以就允许韩信经常在自己吃闲饭。吃闲饭这种事吧,南昌亭长没什么意见,可是时间次数多了,亭长老婆却是有意见了,毕竟你白吃白喝,一点忙都不帮,人家有意见也是正常的。

相比于在亭长家吃饭,韩信还吃几十岁大妈的饭食呢。韩信在城下的河流中钓鱼,很多大妈也在一旁洗衣服,有一次一位大妈看韩信饿的不行了,就给他饭食了,这一位白吃了大妈几十天的饭。



胯下之辱

这是韩信被羞辱的故事,韩信平时喜欢轻侠打扮,腰间带着一把剑,十分的放诞不羁。

一屠户的儿子看不惯韩信这打扮,他嘲讽韩信说:“看你虽然身材高大,还带着佩剑,但其实你是个胆小鬼。”这一嘲讽,要是个普通人都的火气上来反驳,可韩信没有。屠户的儿子更加肆无忌惮了,说:“你要不是个胆小鬼,你就那你的佩剑刺想我,要是个胆小鬼,你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没做声,让人们想不到的是韩信安静一会就真的爬过去了。胯下之辱或许不算什么,最悲惨的是,韩信他母亲死之后,韩信连给他母亲置办丧事的钱都没有。

这就是未成名之前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够悲惨够代表性了吧。


我的人生一路都在修改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场马拉松,出身的高低只能代表起点远近,而真正要在这场马拉松中取胜,起点往往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一路的坚持和努力。

历史上真正有才大智慧者出身并非多么高贵,而同样那些出身高贵者,真正有才能的也寥寥无几。

孟子在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为我们讲了这样的道理,真正能担当大任的,大都因为曾经辛苦努力追求过,也正因为他们曾经的艰辛,磨炼了他们的性格,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和毅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拥有的,只有经历过艰辛,才能明白幸福的不易。

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不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的困苦和艰难,都不要过分的去抱怨,看到成功者也不要嫉妒别人的荣光。

因为别人的成功也是靠自己辛苦的努力换来的,那些成功者也曾经历过我们现在的困苦局面,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他们曾经所面临的,可是我们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我们是否有他们那样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未来的一切还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历史上那些千古留名的名臣将相他们曾经的过往也辛酸不已,今天就让我为大家盘点那些,在磨难面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的历史伟人,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原本只是一个耕田的,但是就算耕田也没有阻挡他的的为人宽厚,他耕田认真,而且从来不和别人争田地的界限,就算别人占了他的地,他也对人很和善谦让,就是这样高尚的品格,使得大家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很快在他附近就形成了村落,在各地口碑都特别好,尧在选继承人时,大家都推举舜,就这样成了帝。而且还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舜舜从一个耕地的变成了帝王,无疑向大家诠释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就算耕地他的品行也不会受到埋没。只有真正一个人有那样高尚的品行,而且坚持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那么他才能发光发亮得到别人的认可,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这样的道理。 成大事者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三心二意没有踏实的精神,那么就算有在大的理想,也不会得到好的发挥余地,真正坚持本心,才能走得更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商代的傅说本来只是一个奴隶,他被人派去做苦役,开始版筑护路,凭借着版筑维持生计,但是他没有放弃,终于被武丁发现举荐,凭借着他的才能被举为相国,从此由奴隶变身成为了掌权者,他的一切,离不开它本身自己的能力,若他无为相的能力,就算别人怎么举荐他还是个奴隶而已。

所以出身对于我们并不重要,他只是代表了我们的过去。而你真正有多大的本事和才能才是别人关注的,就算有再好的机会,自己本身没有能力,那也只是徒劳而已,与其在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富二代,家里为什么没有钱,不如多去学点本领,自己有了能力才能不被过往左右,才会有更大的发挥机会。

管夷吾举于士 齐国的管夷吾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仲,诸葛亮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管仲的才能,管仲家族本是齐国贵族之后,而后家道中落,到了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了,他开始四处经商谋生,当时的社会商人是最微贱的职业,但是管仲没有以此为耻,他在经商中不仅结识了很多人,还增长了很多见识,看到了很多国家的不足,从而对国家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心得,而后在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下成了齐国的相国。

不管我们眼前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管仲在经商中学习到了治国的方法,才能被任用为相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会有更好的发展,埋头只做当心的事,而不图学习改变自己,那么就算有再好的机会,也会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而错过,只有增加了自己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空间发挥。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本是晋国的一个俘虏,然后他被当做奴隶送到了秦国,百里奚逃跑到了楚国,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才能,就派人用五张羊皮到楚国说要换回自己的奴隶,就在这时百里奚已经年过七十多岁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做到了秦国的相国,而且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让秦国可以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对于我们才能不会随着年龄而消逝,不要把年龄当做自己的借口,百里奚七十多岁才在秦国得到重用,而我们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就感觉自己干什么事情晚了。

对于学习增长自己的才能,什么时候都不会晚,我们不要过早的把自己限制在了固定的空间里,而不去图谋将来的发展,我们的人生还早,一切都来的及,只要你愿意去做,只要你有才能,一切都将会得到发挥。

或许现在的你很迷茫,看不到出路,也或许你已经觉得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那么我要告诉你,没有人可以限制你自己,除非是你不想而限制住自己,迷茫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那就去学习,这世间机会永远不会缺,而缺的都是能力,只有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有了足够的本事,那在去谈理想,如果什么都没有,只会空谈理想,那么你的理想只是想想而已。

今天通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大家指明方向,也希望这些古人的经历可以让大家引以为鉴,不要放弃,明白机会是会有的,希望我的分析和见解能帮助到你,那么就是我最大的荣幸,写的可能也有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