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亚那么多东北人?


这个问题更为严谨的问法应该是,全国各地这么多东北人,为什么三亚的东北人尤其多?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但东北的经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甚至有些衰退,就业机会不增反而减少,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东北年轻人的外流。

而这几年虽然各方面都在扶持东北的发展,但东北的资源有枯竭之势,早些年的老工业基地的定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有些脱节,想有点作为的年轻人,中年人都离开东北黑土地,去往全国各地,上班,或者做起了各种生意。

我老家在山东威海南海新区,这两年每次回去,就发现多了不少做生意的东北人,既勤快又能干,和传统的相对好吃懒做的东北人的形象完全不同。

在去往全国各地的东北人中,三亚的东北人尤其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三亚是旅游旺地,一年四季都可下海游泳的气候,成为了大陆的避暑天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三亚旅游,很多人都去三亚买房,三亚的房价也是水涨船高。

像新时代吉普赛人的东北人,率先来到三亚做生意,老乡之间一传十传百,大量东北人涌入三亚做起了生意,进行投资,成为新三亚人中的主力。

你们当地东北人多吗?你对东北人的印象如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我是东北的,但是我现在说普通话,实在是不好意思再说东北话了,之前在青岛经营了一家烧烤店,本想着招人找东北的,老乡之间也有个照应,放心,所以找个东北人给我帮忙,开始还可以,我包吃包住,一个月给他2800,后来涨到三千,包吃包住啊!住的我自己的房子的一间。后来又把他女朋友喊过来一起,是这个男的建议,说她女朋友也是东北的,现在正在找工作,能不能过来,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一阵子严查小发廊,他女朋友就失业了,再后来,我的小店差点被他们俩掏空,什么账目,收钱都不对,酒水偷着卖,盘点的时候经常少东西,还强买强卖有时候,自己私吞营业额。扎啤兑水过多,让客人投诉。最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了他们整一个月工资让他们走了,实际那个月他们就干了半个月,太特么扯淡了!后来看朋友圈又去干中介,又去做化妆品客服什么的,谁摊上谁倒霉。


我叫刘爱柱


东北人多的主要原因是三亚在建省以后有个黑龙江鹤岗的人调到三亚当副市长,鹤岗许多人来三亚谋生,开出租和黑车的都是鹤岗和附近佳木斯或牡丹江人。都是混社会的。王富玉当三亚书记时,修了一条叫三亚湾的沿海之路,房地产业开始冒头。加之二千年中国老百姓开始富裕起来,来三亚渡假买房的开始多起来。

黑龙江最富的是省会哈尔滨,各路先富的人士和敢于冒险的穷人纷纷飞来,东北部分老年人也为了治病来海南,九五年,几万人的三亚变成现在的七八十万。如果有人说东北人素质低,其实东北年轻人很少来海南,多数是老年人。不管是东北老年人还是南方老年人,他们文化低,经历旧中国和困难时期,行为举止让海南人接受又了,因此东北人在海南不受欢迎。


洗了弧度


作为一个东北人,在三亚呆了一年了,这些问题看的比较透彻,首先,三亚环境好,而且非常适合东北人过冬,先是由一批东北人带起了海南潮,而后来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手里有余钱的老人,年轻人相对少一些,你们是不知道啊,一到晚上七点过后东北老头子老太太们占据了三亚绝大空旷地带。。。跳广场舞。。说到底海南人有些是挺烦东北人的。因为什么呢?先说说海南人的性格,很是会享受生活(说白了就是懒),男人上到八十,小到几岁,每天似乎就懂喝茶,成群结队喝茶,再不就是闲逛。生活节奏非常非常慢。而且女人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再说东北人的到来,带动了三亚经济发展。楼价抬升,物价飞涨,东西贵了,兜里的钱就紧张了,一紧张就无法安逸了,所以不得不放弃安逸的生活努力赚钱,所以三亚人认为破坏他们安逸生活的是东北人,其次就是东北人的性格原因造成的。。我就不多说了,都知道。但是很多三亚人趁着这次机会“发家了。”所以有一部分人也是不烦东北人的。。。。综合来说,三亚人比较懒,干什么工都不紧不慢,特质三亚男人,女人比较勤快。这个特点造成了另一个因素。。。到外面打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已婚女性。而且她们的男人貌似除了钱意外剩下的老婆在外面干什么都不怎么管。。这就(自己想去),所以已婚女性关系比较乱。除了这些本地人受教育水平也很低。综合来说两地人是因为各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关系吧。。


哦嗯啊行


本人是广东人在三亚住过一年,看看回答得对不对,大家看一下觉得对的囋一个。

之所以海南那么多三亚人,大部分是因为气候原因吧。本人去的时候是刚到海口,本来想过去海口做点小生意,刚好海口在双创。所以只待了两个月就去了三亚。只到三亚就到群众街住下(群众街一条街都是旅店)老板也大部分都是东北口音。旁边的小吃城也很多东北菜,第一晚闲着没事就去了酒吧街,酒吧街也大部份东北人,路上保安,路上小贩,酒吧看场的。来消费的。就连道路上也很多东北那边车牌的车,后来才知道这个时候是东北人最少的时候(5月份)就这样一直在三亚玩到了七月份找到了事做,没事白天就待在旅馆太热了真不知白天去那,有时候天气好的话会去各大景区看一下。基本没出去的话下午都会去三亚湾游会泳。三亚的节奏不像大陆大城市节奏那么快。所以这也是东北人来这消费各方面的其中原因吧。后来就去上班了,待到年尾的时候天气还是那么宜人,翻了朋友圈才知道己经是冬天了(广东这边的朋友都在说那边有多冷)到了冬天东北人就更好了。快过年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贵,后来几个在广东那边的朋友来这边玩,我去酒店开房才吓了一跳,房租涨了之前来的时候的两倍。酒店前台说等到了春节还会翻。带了朋友到三亚各大景区玩,基本大部人都是东北人。后来各种原因认识了一个东北的,聊到这个问题,他们才说东北那边太冷了,他们一航冬天会在海南过完等到了天气不那么冷了就回东北。

1991年,海口房价1400元/每平米,仅仅相隔一年,1992年海口房价就涨到了超过5000元/每平米,1993年上半年房价达到顶峰的7500元/每平米,少数楼盘的单价甚至超过了10000元/每平米。这个价格甚至超过了今天许多地级市的商机。可以说海南是东北人的第二个故乡。


大潮汕文化


这两天帮阿姨看店,偶尔无聊看看报纸,就看到这么一条新闻"三亚一女子将清洁工打得头破血流"。

事情的起因是清洁工阿姨打扫时不小心把水溅洒到了女子的鞋子上,女子便破口大骂"你还不起!",随后对阿姨一顿暴打,直到被围观救护车来将阿姨带走,后来一经调查,该女子为东北人。近几年这种新闻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层出不穷,"三亚人没素质""三亚海鲜宰客""三亚被东北占领""东北候鸟式养老"等等,新闻只要一出来,东北人总能与三亚人吵个热翻天,也常常上热搜。每当看到这种新闻,我的心情总是充满了无奈又无言。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但又不想它失去了原来最真的本质。所以,我想把我的感想写一写……

这几年三亚的发展有目共睹,从一个小小的渔民村变成旅游城市,涌进大量的东北人,靠的是国家的政策,国际旅游岛、经济开发特区等等,也靠着外地游客和房地产的发展。

但是到了现在,海南已经依靠这些发展起来了,它需要达到更好的一个层次,让城市再升级,这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候鸟老人只是在这住,消费水平并不高,更深层次地来说,他们并没有给三亚做任何的税收贡献,反而更多的是占用城市资源,比如坐公交不花钱。

从长远来看,这种候鸟式养老对于三亚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城市的升级建设。比如不久前的京津翼一体化,减少低端资源,三亚也同样出台政策:外地人买房也要提供一年的在当地交纳个税和社保的有关证明。

我曾经看过一个脱口秀这样调侃:"很多东北人过年到三亚想感受当地风土人地,结果到那一看,三亚的锅包肉、小鸡炖蘑菇那比东北的还地道呢,而且语言交流毫无障碍,跟在东北没啥差别。"网上也常常调侃黑龙江省三亚市。有曾媒体拜访过当地人,其实他们挺抵触外地人。

来到三亚,你会发现其实本地人更多还是住在三亚下面的镇上,更多的还是农民,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一年的收入都靠种些热带瓜果做点生意维持生活,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常常遭到台风的破坏。与此同时,我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外地人开着车偷农民瓜果""外地人与三亚农民发生争执……"而这些外地人大多指的也还是东北人。

其实我对东北人没有什么抵触,也不讨厌,甚至还挺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的小品,喜欢他们的二人转和冰城哈尔滨与南方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平常没事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的口音。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好的新闻被曝光,我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意味深长地长叹一口气"唉……"作为一名当地人,我很欢迎外来人口,都说"天南地北是一家",大量的外来人口会带动当地的发展这是事实,三亚作为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很需要这也是事实。

这两年建立起的九所新区,出现了许多的房地产,大多买房的也是外地人,出门喝茶遇到的都是外地人。那来海南的外地人这么多,为什么招黑的只有东北人,各地这么多旅游城市,为什么招黑最多的还是三亚,原因我想不言而喻。

过去的三亚确实是依靠着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而发展起来,未来也可能还会继续把这些当做"第一生产力"来建设城市。但是,现如今三亚已经慢慢地在国内外站起来,它更多需要的是高端人群和资源来站稳脚跟,单纯地依靠候鸟式养老维持房地产业吗?答案当然不是!

当年深圳和珠三角也同样在发展的初期涌入大批人群,但是在这群人中百分之九十是年轻人,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户口城市化奠定了基础。如今的三亚如果单纯被当做养老胜地,我想这必定不可取。

写下这些,没有想要说明什么,我还是很喜欢各地的人来这旅游,和我们一起感受这里的温暖与热情。但是,我希望在你们来的同时,别给这座城市招黑……


刚行路上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辽宁人,每年去三亚至少5次,刚刚三月还去了一次。为什么东北人喜欢三亚,为什么三亚都叫东北第四个省?作为东北人最有发言权,回答一下网友的好奇吧。

不可否认现在的三亚,已经商业化和高消费已经根深蒂固大家的心中,可是作为一个东北人经常去三亚,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好玩,性价比好的地方,这也是很多东北人依然选择去三亚,经商的东北人咱们就不说了,就说去旅行或者度假的东北人,来三亚都是什么心态。

东北人来三亚有几个愿意,第一个原因就是亲戚多,特别是老人做候鸟以后,每次来三亚都像是回家一样,可以看亲戚走朋友,这是其它地方无法比的。第二就是气候原因,东北的寒冷时间太长,越长就越想忘暖和的地方,三亚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这样很多东北人比较喜欢。第三是海,东北除了辽宁有海,其它两个省都是没海的,越是没有才越向往。第四是美食,三亚的美食现在更偏向东北的口味,可能是东北人开店多的原因,在三亚没有饮食差异,所以吃货们就原因来三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东北大妈喜欢广场舞,众所周知北方的天气一年只有几个月才能跳舞,那么在三亚就不一样了,可以365天每天都在广场舞,当你来到三亚湾,一眼望去都是东北大妈的舞姿,所以东北人特别喜欢三亚,出国又不方便,三亚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旅行者的季忆


今年年初,因为海南大雾导致航班停航,超过万人滞留,“天际机票”上了热搜,引起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每年这个时间大量在海南过冬的东北人都要回家,机票价格水涨船高,在所难免”。那么在海南生活的东北人有多少呢?有人戏言“海南岛900万人中有100万是东北人”、也有人开玩笑说“东北人把海南省称为东北第四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量的东北人选择到海南生活呢?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人们对温暖舒适生活无限向往的之心。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些历史的原因,一些机缘巧合或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让大批的东北人选择到海南生活定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海南直到1950年春天才完全解放,当时负责渡海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也就是东北野战军。海南解放后,四野一部分部队远赴朝鲜抗美,而另一部分则留守在海南。"一手拿枪保卫祖国,一手拿锄垦殖橡胶”,留下的官兵为建设海南做出了贡献。而这批驻扎的四野军人,这可能是最早的一批来到海南的东北人。

第二批东北人成规模的前往海南应该是海南建省之初,全国人们对经济特区前景的向往,大批人才涌入海南淘金,一时间“十万人才下海南”,这其中也不乏寻找机遇的东北人。随着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南经济跌倒谷底,大批人才流失,但是依然有一些东北人因为海南舒适的气候,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当大批淘金者撤离海南的时候,中国开始国企改革,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下岗职工人数达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一方面,东北的下岗职工中不少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需要到全国其他地方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经济处于低谷的海南生活成本低,又有一批已经定居的“老乡”,所以海南迎来了大批的东北移民。那个时候,拿着不多安置费的东北人,在海南开始经营一些小买卖,东北餐厅、东北旅馆随处可见。

随着海南地产的复苏,大批的地产商将目光瞄准东北人。当时海南为了销售积压房,地产广告投放到了东北,海南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吸引外地人前来定居,从而拉动海南的地产经济和旅游经济,购买一套海南的海景房成为很多东北人的梦想。一方面,东北人对海南的向往,海南房价节节攀升,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各种优惠政策、便利服务的实施,让不少东北老人下选择到海南过冬,甚至有的卖掉东北的房子,到海南买房置业。就这样,口口相传,亲戚、朋友、老同事纷纷到海南相聚,东北人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历史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对于冬季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的东北人对阳光海滩的无限向往。可能生活在南方的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东北的严冬可不是两三个月的时间,有的地区冬季从10月一直延续到次年4月,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中,可以想象他们对于温暖的向往。不只是中国,在欧洲、北美,一到冬天,就会有大量的人休假,到地中海、加勒比、印度洋等地度假过冬。而在中国,冬季真正温暖的地方也只有海南、云南南部等不多的地方,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到了冬季,难么多东北人选择到海南越冬。

所以,一方面历史上的偶然,让东北人选择了海南,另一方面海南的气候和环境,对东北人有着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海南没有经历地产泡沫,如果海南早早就规划国际旅游岛,如果东北没有大规模的企业改革,如果东北的冬天没有那么的冷,如果海南的气候没有那么的温暖舒适,如果中国再多几处像海南这样的地方,可能海南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的东北人,尤其是每年冬季,会出现如此多的东北候鸟老人。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斯里兰卡小妞


在海南,尤其是在三亚的东北人非常密集,以至于很多人调侃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在海南买房对于东北人的意义就和穿貂一样。三亚市副市长李伯清也说过:“如果北方的几十万外来人口撤出三亚的话,这个城市可能一夜之间变成一座空城。”有趣的是,这位三亚副市长来自辽宁大连,也是个东北人。

2014年海南全省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上将海南省的流动人口分为四类,其中就包括数量庞大的三亚居住半年型人群,又称为“候鸟”人群。不包含短期旅游者,海南省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在2013年底才突破100万,而根据澎湃新闻的统计,截至2014年11月,在三亚养老的异地老人就有接近40万人,其中哈尔滨籍老人就占到20万左右。

海南的东北人多,近几年北京、河北、俄罗斯的游客和住户也越来越多,吸引北方候鸟们的第一个驱动力当然是海南温暖的冬天。

吸引东北人到三亚定居最为明显的原因是海南优秀的光热条件,并且,在以热带风光闻名的度假区中,海南的价格比较亲民。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人、北京人都与东北人的偏好相同,海南的北京购房者和俄罗斯游客都不少。相比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和俄罗斯严寒的冬季,海南温暖的冬天对这些寒冷地区的外来者来说无异于天堂。俄罗斯人前往热带、亚热带地区度假的第一目标本来是黑海沿岸或土耳其,但由于政治冲突以及俄罗斯90年代的经济下行,海南旅游变得比这些地区更有吸引力。根据俄罗斯最大的旅行社PEGAS统计,早在2011年,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就突破了20万人次。而三亚的大街上,用俄文标注的招牌也不鲜见。

海南优秀的自然条件对东北人来说一个拉力因素,而历史上的东北下岗潮和近些年不太令人乐观的经济形势,则是东北人南下的推力因素。

与东北人相比,身在首都的北京人又少了很多外迁的动力。东三省近年来以每年超过200万人口的速度向外流失人口,这一趋势的开端要追溯到90年代的国有企业下岗潮。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现代工业最为发达,最为集中的区域,东北地区的城市化率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领跑全国,这样的优势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中变成了劣势,东北地区在下岗潮中所受到的冲击非常严重。1997年底,东三省国企员工下岗的数量达到了259万,占比超过全国下岗人数的22%,接近四分之一的下岗职工都在东北。90年代国企员工下岗之后的主要安置方法可分为市场化和集体化两种方式。市场化的安置方法主要指企业一次性买断员工工龄,向员工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今后双方不再存在雇佣关系,下岗职工自谋生路。集体化的安置方法主要为允许员工内退下岗或待业下岗,这两种方式分别向员工以月为单位支付一笔数量较少的退休金或津贴,没有完全剪断下岗员工与原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96年6月对哈尔滨等城市的调查,88%的下岗职工没有经过单位化的安排,但有40%的下岗人员已经不同程度的就业了。


土家面孔


先说说东北人吧。其实东北的汉人很少,更多的原住民应该是满族等少数民族。很多东北汉人往上面寻祖的话都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在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里,可以说他们的骨子里就有闯荡天下的基因。建国后,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年年都有大批源源不断的院校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从祖国各地被输送到东北各大国企,并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当时间轮转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我们整个国家迎来了大国企的没落和大量国企职工的下岗潮,曾经辉煌的沈阳、长春等一大批工业城市也随着大国企的没落而变得风光不再。如果你看过《钢的琴》等以东北没落大国企为背景的影片就会略有感受,但更加不敢想象的是,1997、1998年前后全国将近1/4的国企下岗职工,都集中在东三省!

国企颓势已起回天乏术,而大量下岗的人们为了生活下去必须要自己寻找出路,于是他们开始了不断的外流。与其他地区流出的务工人口很不一样的是,东北的外流人口大多是拥有较高职业技能的下岗职工。相对比于离开山村外出打工的人来说,这些城市下岗者更加的无依无靠,他们连一块土地都没有,靠奋斗改变人生的愿望也更强烈。

于此同时,第一浪的海南开发热潮退却,曾经被恶炒的房地产几乎垮掉,烂尾楼低价楼比比皆是。而东北9、10月份即开始下雪的严寒气候,让很多痛恨苦寒、生计困难的东北下岗工人选择在拿到遣散费后南下海南,买房定居。也许这就是改革开发后海南迎来的第一波东北定居者吧。其实彼时的海南,还远没有今天的模样。

再后来,海南开始打造“国际旅游岛”,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阶段。随着三亚日臻完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北人为了让老人能够享受到温暖晴朗的冬天和清新的空气,选择到海南过冬;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也会考虑在三亚买房让老人长居于此。相比于其他省市有此心的人,东北人只是更早一步动心、更早一步行动了而已。

很多人笑说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谁又能知道这背后曾有过多少东北人的辛酸和奋斗?也有人把三亚旅游乱象归结于遍地的东北人,谁又能体会那些接近于普通话的东北话曾经温暖过多少听不懂海南方言的旅行者的心?

无论是当年的被迫南下谋生,还是如今的候鸟型迁徙小住,如今海南遍地的东北人,其实都是人们自己用脚投票的结果。也祝愿三亚越来越好。